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

    • 资源ID:131766       资源大小:42.2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教学目标:中外思想家都把道德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之一。道德是人内心的灿烂星空,它神秘让人敬畏。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包括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历史。认识到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历史发展的阐述,对道德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2、教学的重点是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只有认识了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才能全面的把握道德,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教学的难点是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关系到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比较抽象,讲授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美德占据灵魂: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哲学家问身边的弟子该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十分惊谭,没有想到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就够了,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思考: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是如何看待美德的?你认为美德真的很重要吗?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J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讨论:1、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2、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道德是如何来的呢?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曾给于过不同回答。宗教神学或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旨意。是“神”启示了圣人制定了道德规范再传播给人们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是人心灵或头脑中固有的东西;旧唯物主义者以人的欲望满足与否作为道德的根源和标准,认为凡能促成人们欲望的满足,使人幸福的行为及其规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就是恶的、不道德的。所有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以善恶为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为手段,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这一完整定义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二是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它规定着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标准和准则。三是道德主要是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而不是靠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维持的。(二)道德的本质讨论: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问题:1、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2、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也就是说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的作用。(三)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的性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比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经济关系,就形成了不同阶级的阶级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和奴隶阶级的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则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道德。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从根本上讲,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的利益关系问题。利益不仅是每个社会经济关系的直接表现,而且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直接动因。人们总是从一定的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各种社会或阶级的道德,都是根据对利益问题的不同回答,来确定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的。3、道德的变化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的。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而经济关系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指出:“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着社会的实际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必然发生变化,因而道德也必然会随之变化。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道德也代替了原始社会的道德。总之,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二)道德的社会作用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全部有赖于此。只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美和尊严。爱因斯坦道德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上,这种作用可以从历史的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来考察。从横向关系上讲,道德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中。历史上“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有过激烈的争论。“道德万能论”认为道德决定社会进步与倒退、稳定与动乱、持续与更替、兴起与灭亡、幸福与灾祸,即道德决定一切。“道德无用论”则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中国古代的法家就坚决反对用道德来治国,而是坚持用严格的法来约束人们。“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都是错误的。从纵向关系来看,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的作用,是与决定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直接联系着的。案例:4万“巨款”1O年折磨。新华网长春5月23日电日前,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安局为他们找到失主。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今年刚满16周岁的儿子。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车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位乘客。两人离开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O元的,有1O元的,整整4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1O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交给失主。三、道德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道德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勇敢刚毅。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二)奴隶社会的道德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三)封建社会的道德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归纳复习:道德的起源。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优良道德传统,用理性、健康的心态看待人类的道德文明,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二节。继上一节对道德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这一节探讨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这既是上一节知识的延展,也为下一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奠定了基础。2、教学的重点是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这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有利于端正学生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态度和认知。3、教学的难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传统,应该怎样去继承,怎样去弘扬,反对错误的思潮,坚持批判的继承,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谓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就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人发展的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并包含道家、墨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能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能使人际关系更和谐,能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深入人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中华传统道德将完善人格当作道德修养的目标,并以此为中心提出了一套人格修养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人格修养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发展成才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中国传统道德以“君子”、“圣人”或“贤人”为理想人格,鼓励人们去效法和追求;提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去启发人自觉和规范人的行为;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抱负和成才的路线;提出自律、内省和意志磨练等一套自我修养方法,给人以巨大激励、鞭策和启迪,塑造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和志士仁人。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关于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孔子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体系。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书经周官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整体主义具体引申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国家统一。中国人特别重视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国古代的民族统一思想萌芽于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到了奴隶社会,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天之下都是他的统治范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古人眼里,所有的自然地域都是天子的管辖范围,不能存在也不允许存在分裂的状态。这是中国人重视国家统一的理念基础。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也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最先把“仁”同“爱人”联系起来。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是初指敬神求福求祭祀祖先的仪式活动,后移用到了尊卑贵贱的守法制度中,形成复杂礼仪和礼节。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公共场合一一要求讲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一一适宜,讲究仪容礼节,人际关系一一和谐,推己及人以礼相待,“教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充满着对“诚”的论述和阐释。在古史类典籍尚书中就提到了“诚”,其中记载:“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在孟子那里,“诚”逐步成为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能有动者也。”荀子发挥了孟子“诚”的思想,认为“诚”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臭。”“诚”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诚”是指真实无欺的品性,“诚”是一种道德境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就,小车无就,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把信看作是做人立世的基点,并把“言必行,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进一步将“信”列为社会的基本伦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并列,成为著名的“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诚信之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诚实信仰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境界和要求。诚信既是一种认识自然、与天地鬼神贯通的宗教感情和恭敬、审慎的心理,又是诚实信仰、忠诚信奉、恭敬尊重的道德要求。其二,重言守诺是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诚是贯通其他诸德(仁义礼智)的枢纽,重言守诺是其要求。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一种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方法、境界和能力。其三,忠诚信义和真诚负责是诚信道德的最终归宿。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与信义、道义相辅相成,只有合道载义的诚信才是善良正直的诚信。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气质”,以达到“成贤”的目的。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当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人生的最大快乐。道家更崇尚精神境界,把成为无私无欲的“真人”、“圣人”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墨子的“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牺牲精神,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古人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养心修身、变化气质,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人格的目的。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他特别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仁”这一最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墨家也非常强调“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以上六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古代优良传统道德的概括,这些又可以衍生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爱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等道德,还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民爱物、奋发图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讨论:今天还需要“三纲五常”吗?(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正确方法对中国传统道德如何继承和弘扬?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态度批判的继承,并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才是真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如:传统“孝”的思想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养育子女,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自己的双亲,并在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要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必要的。大学生应当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当然,传统道德中“孝”的思想应当批判地继承。孝顺父母,并不是要无原则地顺从。所以,宋明理学家鼓吹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是对孝的绝对化、片面化的理解,应当持批判的态度。具体来说:首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传统道德。要肯定一些历史上的道德原则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及其合乎历史发展的特点,不能用当今的思维模式割断历史去看待传统道德。其次,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坚决反对全面继承和全盘否定的两种倾向。(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中所创立的适应革命和建设需要的革命精神、奋斗拼搏精神。其中,也包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在早期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所表现出的社会变革思想和品质。革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探求真理、抵抗外敌奴役,致力于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热爱集体、服务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朴素、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友爱互助精神;坚持原则、团结协作的协调精神;严守法纪、步调一致的全局精神等。这些内容,是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许多内容本身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三)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世界上许多民族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类文明、人类的伦理道德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当然,对于一切外国的,特别是剥削阶级的文化伦理思想,我们要批判地继承,绝不可以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人类的发展进步,总是以继承和发展全人类的文明为前提的。在人类的文化道德建设中,国外,包括西方发达国家,许多方面也为人类进步做出过贡献。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人人平等、自由思想、人道主义,去掉其政治内涵,作为伦理观念,有其合理的成分;资产阶级国家重视法治、重视个性发展的思想,重视科学技术、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管理等,都可批判地继承。只有充分利用全人类一切(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文明,我们才可赶超世界先进国家。中华民族的优良伦理道德思想有着自己独有的民族特点,但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惟我独尊,而是要善于吸收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一切优良道德加以改造,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对待外国的一切文化道德遗产,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又要努力借鉴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道德成果。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都要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同现实的生动的实际和我国思想道德生活发展的新情况相结合。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四)道德建设中错误思潮评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深入,很多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在我国自身的建设和与外国的交往中,开始流行,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近年来流行的干扰我国道德建设的几种错误思潮:1、文化复古主义。2、历史虚无主义。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对谢延信33年如一日赡养岳母一家人行为进行评价。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教学目标:由探讨我国的传统道德转向了现实,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当代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核心、原则,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三节,继前面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之后,对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作了考察,这既是前面内容的延申,也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2、教学的重点是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明确其核心和原则。3、教学的难点是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这对于没有社会体验的大一新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下面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有位家境贫寒的同学考上了湖南某学院。他父亲对他说:“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但你应该是最努力的。”他记住了这句话,刻苦学习,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他担任班长时,团结全班同学共同奋斗,该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8个寝室获全院文明寝室评比第一名。他用自己勤工俭学得到的收入支援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他担任了系学生会主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他不否认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他更大的感受是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所以自己也应该帮助别人。他说:“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正是相互支撑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人人争上游,个个做先进的朝气蓬勃的环境他认为,团结就是力量,就是一种优良品德的体现。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一般的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它的建立和发展对道德进步产生着双重效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价值,强化了道德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改变人们的传统道德思维定势,以新的理性思维更新道德观念。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为道德状况的根本改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人的道德素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价值关系属性也容易造成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市场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容易被庸俗化。有的人把它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形成在组织与个人之间,在同志朋友之间搞讨价还价的庸俗处世哲学。资本利润追求最大化就会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哄抬物价等情况。市场的竞争原则也会导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效应不是主流,而是前进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年学生只有看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主流,自觉防止负面效应的影响和侵蚀,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者。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讨论:1、雷锋日记1960年10月21日刚刚吃过早饭,连首长给了我们一个任务,上山砍草搭菜窖。劳动到了12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盒饭,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面前,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一点,让他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1961年9月11日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1961年10月20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959年11月2日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有股劲永远也使不完。我要永远的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问题:读完雷锋日记你的感想是什么?你认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你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为什么?2、孟德维尔的绝对自私说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去救一个落水儿童,年轻人是自私的,因为他害怕自己淹死;如果年轻人去救一个落水儿童,年轻人同样自私.因为只是儿童在水里挣扎着的痛苦让年轻人感到了痛苦,年轻人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就不得不去解除儿童的痛苦.因此,世界上没有无私的人,所谓善行,只是一种好看的罪恶而已。问题:你是否赞同英国功利主义思想家孟德维尔的观点,为什么?(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一个人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获得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实集体的建立有赖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真实的集体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J1、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当集体和个体利益统一时,个体自身利益实现过程也就是集体利益的实现过程,反之亦然。这是“利益合作原则”。案例:“九二国政现象”复旦大学九二级国政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班级体。在大学生活的青春岁月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把九二级国政班作为自己温馨的精神家园,都在以高度自律与追求卓越、只争工作不争名利的行动表达对这个集体的爱心,出现了“人人要求进步,人人向党组织靠拢,人人争着为他人服务,人人抢着为集体奉献”的“九二国政现象”。到毕业前夕该班77名学生中,已有51名是中共党员。这个班集体的进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原国家教委、上海市委的肯定和鼓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和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在坚持集体利益为主的前提下,要适当照顾个体利益。过去,有些人认为集体主义只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服从”,只重视集体的利益而不重视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价值等等,这是极端错误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应该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下,既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又充分重视个人利益,并力求发挥个人能动性的一种价值导向和道德原则。总之,集体主义原则不是简单的“个人服从集体”,而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3、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1、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共产主义道德既不是产生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形成,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J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共产主义道德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特征和作用共产主义道德具有三个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从无产阶级的完整利益中引申出来的。二是同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三、共产主义道德是以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共产主义道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共产主义道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共产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本原则.因而它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增强人民内部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第四,共产主义道德,是反对和抵制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有力的思想武器。第五,共产主义道德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荣誉与耻辱荣誉与耻辱是荣辱观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知荣辱,是人性的标志,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准。我的荣誉就是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莎士比亚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二)社会主义荣辱观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毛泽东: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中国人民应该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和最大耻辱。江泽民: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忘历史,牢记国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奉献社会,报效国家。胡锦涛:“八荣八耻”一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思考:大学生应该怎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四章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对我国的传统道德以及当代的社会主义道德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这一节落实到了实际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中来。是前面内容的延展,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2、教学的重点是: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耍了解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才谈得上遵守。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品质。3、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要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公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呢?一、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这20个字实际包含的是10个基本道德规范。这10个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优秀传统道德的内容,又具有新形势、新时代条件下的新的道德规定,体现了时代特色,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10个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爱国守法爱国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既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是每个人与自己祖国的依存有关系决定的客观义务,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爱国主义是团结、凝聚我国56个民族的人民以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的一面旗帜,在新世纪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爱国主义是我们放在首位的一种品德。守法在我们为推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为建立一个法治国家而奋斗时候,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品质,也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础。2、明礼诚信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礼貌。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公共场合一一要求讲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一一适宜,讲究仪容礼节,人际关系一一和谐,推己及人以礼相待,“教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解决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一一礼让“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诚信更是在今天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品德。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没有信用,交换就无法进行。诚实守信首先是在经济领域里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但又并不局限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在生活领域,诚实

    注意事项

    本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