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摆正位置 严实作风 强化监督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docx
-
资源ID:1320143
资源大小:17.0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党课:摆正位置 严实作风 强化监督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docx
同志们,根据计划安排,今天我围绕“摆正位置严实作风强化监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题给大家上一次廉政主题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到我们每一级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就是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摆正自身位置,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一、无论何时都要做到校准航向,摆正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拥有多大权力都要执行集体作出的决策,无论作什么决定、办什么事情都必须符合大局需要。生活在社会关系、历史进程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定偏了、摆错了,就可能迷失前进的方向,扭曲对利益的看法和态度,给组织、给事业带来损害,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每个人也都有利益关切,因岗位角色的不同也必然有所不同,关键在于能否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强国事业好比一艘航船,每个人都是这艘航船上的一个构件,唯有找准个人所处的坐标方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在奉献强国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一是对待组织要永怀感恩心。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贡献再大,也大不过组织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集体的智慧。党员干部当扪心自问,自己的党性觉悟高不高,是不是取得一点成绩就飘飘然,跟组织提要求、讲条件?组织观念强不强,有没有犯自由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每名共产党员都是党的肌体的一个细胞,都应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用心感悟组织的期望、鞭策与关怀,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政治上依靠组织,珍惜组织给予的岗位平台,把个人成长进步交给组织,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上服从组织,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情感上信赖组织,与党同心同德,经常向组织汇报思想、坦陈心迹,努力把爱党之情转化为之行。二是对待权力要永怀敬畏心。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莫不是因为认不清自己、摆不正位置,莫不是源于对权力、地位、利益认知错误。党员干部摆正个人位置,就必须理性看待自己的身份,决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把权力当成获取私利的工具。一方面,需要涵养正心明道、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时时处处用纪律规矩约束自己、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摒弃任何不受制约的特殊权力、特殊利益和特殊待遇。另一方面,还要厚植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权力用在为基层服务上。三是对待事业要永怀责任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忘我奋斗、牺牲奉献始终是我们党倡导的基本道德要求。反观现实,有些人在对待利益的问题上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一事当前打个人“小算盘”,于己有利的就争先恐后,费心劳神的就挑肥拣瘦,总想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这种不良现象助长的是不正之风,最终侵害的是党的事业。“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党员干部自觉摆正个人位置,归根到底要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坚持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事业发展为重。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尤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善于算大账、算总账,着眼大势大局谋划推动工作,决不能囿于一域、只管任内。要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始终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全身心投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中,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全部力量。四是对待职位要永怀平常心。能不能正确对待职位,是对利益观的现实考验。面对这张特殊的“考卷”,革命家陈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告诫大家,不要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太大,要摆正三个次序:“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职位往往连着名利,牵着得失,在名利得失面前,只有摆正位置、放平心态,才不会被名利所累、为得失所惑。党员干部应以平常心态对待职位,客观认识个人成绩,在评先评优、立功受奖、考核晋升等事情上“评时不争平时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不去计较一时得失。同时,还应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差距不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责任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干出新气象、创造新业绩。二、无论何时都要做到自省自律,严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当前利益输送、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仍被有些人奉为圭臬,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痛毒瘤。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自省自律,严实作风,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一是要破除“潜规则”。“潜规则”不但会动摇人们对规则的信心、对法律的信仰,更会颠倒荣辱观念、扭曲价值取向,败坏党风政风民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推进力度之大、质量之高前所未有,制定修订了一大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显著提高,“潜规则”存在的空间就被大大压缩,党内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多管齐下、同向发力,绝不容许有“潜规则”的存身之地。二是要制定“明规矩”。“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应抓住治权这个关键,用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智慧和韧劲。不断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应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完善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发挥整体效能,特别要加大对掌握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拥有关键权力的领导干部的监督,真正让“潜规则”无所遁形,让“明规矩”刻印于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要树立“好导向”。各级应坚持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以壮士断腕、挖根除弊的决心和勇气从思想上破除“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错误认识,引导群众养成按原则、按政策、按规矩、按程序办事的习惯,自觉用廉洁文化战胜关系哲学、人情文化等;敢于拿“小圈子”“小团体,“小山头,开刀,敢于对那些“潜规则”盛行的重点领域亮剑,对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人,要严肃问责、绝不留情,决不搞“情有可原”“下不为例”“法不责众”那一套。三、无论何时都要做到从严管党,强化监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党员干部特点,在抓早、抓小、抓常、抓实等方面狠下功夫,要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即“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切实守好管党治党第一道防线、保护爱护党员干部的第一个关口。一是要抓早防“未病”。医学上讲最好的效果是“防病于未起,治病于未发”。抓管党治党工作也是同样道理。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同事之间每天工作、生活在一起,对彼此的脾气秉性、大事小情十分了解,有不良倾向或思想苗头很容易被发现。只有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针对性采取“第一种形态”的有关处置方式,早教育、早警示、早纠正,才能“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这需要广大党组织坚持关口前移、事前预警,善于从工作、爱好、交往等方面察看其精神状态、道德情操、廉洁自律等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党员干部的不良倾向,该谈话的抓紧谈话,该警示的严肃警示,该制止的及时制止,让党员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要抓小防“大病”O任何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都是从小问题逐渐发展起来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党员干部发生违规违纪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在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所谓“小毛病”“小问题”,及时提醒不足、督促纠正不力,以致养痈遗患、铸成大错。“四种形态”是一个逻辑上的有机整体,“第一种形态”是基础,是关键。在实施运用过程中,对党员干部出现的任何违纪苗头,都要做到严肃对待、及时纠正提醒,让党员干部在有“小过”“小错”时,就感受到红脸出汗的滋味,促使其在严守纪律、严明规矩中及时止损、纠偏正向。三是要抓常防“松懈”。只有抓在经常、管在平时,把“咬耳扯袖”“洗澡治病”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点滴,才能让党员干部戒尺高悬、警钟长鸣。要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多管闲事”等错误思想,站在对党和事业负责的高度,以对党员干部及其家庭负责的态度,对一些日常自我要求不严、身处重点敏感岗位的同志,进行经常性提醒式谈心谈话,必要时进行约谈函询,做到见情况就主动抓、有苗头就跟进防,掌握情况不迟钝、纠治问题不拖延,让没有问题的同志受到提醒教育,让存在问题的同志讲清问题、纠正错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挽救党员干部,真正实现管住大多数的目的。四是要抓实防“松弛”。“严是爱,松是害。”党组织倘若在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就很容易导致党规党纪成为“橡皮泥”“稻草人”,使管党治党失于宽松软。反之,及时有效大喝一声、猛击一掌,才是对同志真正的关心厚爱。因而,对初见苗头的一般性问题,一经察觉就要紧抓不放、责令改正,不怕撕破脸、得罪人;对已经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即便情节轻微,也必须立即处理、警示慑止。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已经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置的当事人,还应采取不定期跟踪回访、谈心谈话等方式,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重燃干事热情,确保监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把对干部的关心爱护落实到成长的每个环节。同志们,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摆正位置,严实作风,强化监督,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近年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坚决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交通运输执法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市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先后获评省市级以上荣誉X项,选树省市级以上先进个人X人次,X次在省部级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执法攻坚、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等多项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展示推广,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和行业美誉度显著提升。一、强队伍转作风提能力,满弓蓄力夯实发展根基(一)党建统领强队伍。发扬党支部建在“队”上优势,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典型引路,选优培树党员先锋岗,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坚持“党建+执法”“党建+服务”“党建+共建”,推动各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自查自纠转作风。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提升执行力担当抓落实”大讨论,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制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痛点堵点,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转变作风,狠抓执行,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理念,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三)加强融合提能力。开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全市交通运输执法培训、执法装备大比武、执法文书制作比赛、打造“智法”系列学习品牌;推行沉浸式交叉轮训,深化干部轮岗交流,培养综合执法人才;搭建“双比拼一考核"平台,常态化开展亮绩赛绩,持续营造“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生动局面。二、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多维聚力护航市场秩序(一)包容审慎有序“放”。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清单,以“告知承诺”替代“行政处罚”,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用执法的“人情味”体现宽严相济的法治精神,不断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办理“首违不罚”案件X起。(二)严格执法科学“管”。结合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实际,聚焦全市重大活动、重点项目等关键环节、关键时段、关键领域,分领域划阶段布局铺开出租汽车“清朗”、海上旅游“清航”、两客一危“清通”、港口经营“清源”、交通工程安监“清鉴”以及旅游旺季“清畅”行动,保持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三)瞄准需求精准“服”O瞄准企业需求,创新“前置式”服务模式,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开展“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基层执法站所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先后为X家大件运输路线审批“把脉式”指导,为X家港口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为X家“两客一危”企业开设“定制式”法治课堂,搭建起社会公众了解、理解、支持交通运输执法的桥梁。三、“法制+”“智慧+”“创新+”,多向发力亮出务实举措(一)“法制+”执法打造新样板。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执法监督,落实“必查+抽查+评查”三查机制。推行柔性执法、温情执法、说理式执法,获批省交通运输厅“说理式执法”试点单位。打造公职律师工作站,推进公职律师专业化,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作用,为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推进公职律师工作提供了X样板。(二)“智慧+”执法凸显新成效。指挥平台开发非法营运、客运班车站外上客等14种违法行为智能感知模型,实现违法行为线索智能监测、分析、预警和布控功能。丰富拓展执法场景,集成执法数据分析等功能应用,实现业务资源“掌上查”,综合管理“指尖办”,构建起“数据资源一个池、违法监测一张网、案件办理一条线、指挥调度一张图、队伍管理一本账”的“五个一”智慧执法体系。(三)“创新+”执法迈出新步伐。创新“一货多查”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实现港口危险货物谎报违法案件查处,查处案件9起,助力维护港口安全生产秩序稳定。省厅、市委主要领导专门批示,相关工作经验被交通运输部刊发,在全国交通运输执法局长培训班上做典型交流。创新“移动案件处理模式”,为当事人提供规范、便捷的“定制式”案件处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专项整治工作质效。聚焦市场所需,立足执法所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笃行实干,打出一套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内生动力,成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蝶变升级路上的精彩缩影和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