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323766       资源大小:265.27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

    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3第一节现实基础3一、产业基础3二、发展现状6三、存在问题15第二节发展环境17一、形势机遇18二、面临挑战20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22第一节发展目标22一、总体目标22二、具体目标22第二节空间布局23一、中药材产业园25二、山茶油产业带25三、桑蚕产业带26第三章做大做强中药材主导产业27第一节发展思路27第二节重点工作27一、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及生产基地建设27二、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29三、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31四、建设中药材交易中心32五、拓展农业功能价值32第四章巩固提升山茶油、桑蚕两大重点产业35第一节山茶油产业35一、发展思路35二、重点工作35第二节桑蚕产业37一、发展思路37二、重点工作37第五章加快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39第一节强化农产品加工集聚39一、升级一批产业链39二、重点打造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区39三、发挥产业链的服务带动作用39第二节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39一、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40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40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40四、建立培育项目责任帮扶制41五、创新乡村产业人才引进机制41六、积极开展“乡贤回归”行动42第三节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42一、筹建现代一体化中药材产业园43二、创建山茶油产业园43三、巩固提升一批示范区建设水平43四、打造一批特色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44第四节培育和壮大农业品牌45一、夯实品牌创建基础45二、培育一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6三、打响道地药材知名度46四、创新农产品品牌推介方式47第五节构建联农带农机制47一、建立脱贫户特色产业档案和帮扶机制47二、继续推进粤桂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协作48三、继续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48四、深化乡镇服务中心职能48五、推进“百企进百村”活动49六、拓展稳定增收渠道49七、加强“1+2”乡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50第六节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50一、积极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50二、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51第六章保障措施53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3第二节统筹政策支持53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54第四节强化金融服务55第五节动员社会参与55第六节开展评估考核56附件:571 .县油茶种植基地管护项目一览表;562 .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563 .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图与规划布局图5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均是涉及我国三农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18年中央提出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以来,有效衔接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研究命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历了从2018年的“以贫困地区脱贫为重中之重”,到2019年和2020年间的“协同推进”,再到20212025年的“巩固拓展”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描绘好“十四五”时期县特色产业发展蓝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根据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关于印发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特编制本规划。本次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至2025年,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通过实地研究、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对县近年扶贫产业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分析历年来各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从中精选出一大主导产业、两大重点产业,从发展短板发力,在规划布局上明确主攻方向,衔接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以期通过规划统筹县未来5年内的特色产业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争取支持,从而推动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和全产业链拓展,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在产业链上的密切合作和利益共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以来,县坚持扶贫扶长远的理念,着眼群众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目标,聚力结构优化,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发展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重大转变,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推进了乡村产业振兴,成为整县脱贫摘帽的有力支撑。第一节现实基础一、产业基础(一)气候宜居宜业宜游县位于中、南亚热带之间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总的气候特征是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是较好的宜居宜作地区。尤其适合中药材、油茶、桑蚕等种植业以及生猪等养殖业发展。因适宜的气温与降水、优良的空气质量、丰富的气候景观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县”称号。(二)水资源分布均衡县年适宜降水日数119.1天,四季雨日均衡;年适宜湿度日数169.2天,四季湿润,冬春尤佳。境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8.672亿立方米(地表水为16.07亿立方米,地下水2.602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总量4.794亿立方米(地表水3.5亿立方米,地下水1.294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5.67%。县内大部分乡村均有可利用水资源。(三)生态优势十分突出县持续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森林覆盖率高,且呈逐年增加态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84.3%。全县136个村获命名为自治区级、市级生态村,10个乡镇获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县获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县”。县以建设森林公园为突破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观光游览等新业态,将林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随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20年,总投资5480万元的Ill个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已经竣工108个。全县耕地灌溉面积4000公顷,比1961年增长1倍,年均增加1.22%o深入开展“沃土工程”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9亿元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农户通电率、行政村通动力电率均达100%,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县级区域性农村智能电网。(五)县级冷链物流中心已启动县冷链物流中心是位于食品加工园内,建设内容为家禽加工生产、冷冻冷藏及农产品包装冷藏等,主要服务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仓储、销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冷藏板栗400吨,年屠宰加工三乌鸡等肉禽200万羽,总产值约2亿元,纳税达600万元,可直接为社会提供50个就业岗位。另外可促进种植业、养殖业、食料业和物流等行业整合联动,是推动县域农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通最后一公里,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可观、前景可期。(六)乡村交通路网日渐完善2020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424公里(不含屯级公路)。其中国道156公里,省道87公里,县道232公里,乡道618公里,村道33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路61公里,二级公路159公里,三级公路182公里,四级公路1022公里,形成了南北纵贯、东西连接的产业路网环线。(七)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20年,全县户籍总人口31.33万人,常住人口21.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9.97%o202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9亿元,增长4.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I1.78亿元,增长7.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6.2%,增速在全市排名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2元,增长9.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全县土地面积2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千公顷。全县森林面积204.32千公顷,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165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435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68公顷,甘蔗种植面积39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316公顷,桑园面积3192公顷。(八)新型经营主体聚焦特色产业近年来,新增丰承花椒专业合作社、山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花香大洞林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3家。截至2020年累计注册合作社499家、家庭农场32家、成员出资总额达3.8亿元、入社成员6728户。引进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发展花椒等特色产业,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269亩,实现产值1863万元。(九)农产品加工初具成效建设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在距离县城中心5公里、至百色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2公里处规划建设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4公顷,重点发展山茶油、板栗、乌鸡、墨米、黑山猪等精深加工,着力推进特色富硒长寿生态食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二、发展现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征程中,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助推群众脱贫的强大引擎,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遵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色”发展思路,围绕“三特”水果、糖料蔗、桑蚕、核桃、油茶、板栗、淡水生态养殖、肉牛肉羊、黑山猪(含香猪)、“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十大”扶贫产业和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启动创建各级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2个。2020年,县第一产业增加值I1.78亿元,增长7.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2元,增长9.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全县19个贫困村、1647户4659人顺利脱贫。202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8亿元,增长12.6%o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14万亩,粮食产量5.8万吨,年出栏生猪11.8万头、肉牛2.2万头、肉羊6.2万只。油茶、板栗、蚕桑等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壮大,其中板栗种植面积32.5万亩,板栗低产改造7300亩,桑园4.59万亩,油茶林29.5万亩,墨米、旱藕、火麻、高淀粉红薯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获得自治区五星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培育自治区示范家庭农场和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获得认定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新增国家绿色食品农产品2个。生猪现代生态养殖场2家、乌鸡现代生态养殖场1家。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第四批农业品牌目录。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注册合作社达499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面达95.9%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由2015年的I1.5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82亿元,年均增长6.8%o尤其是中药材、山茶油、桑蚕、生猪等产业在发展壮大与助农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药材产业1.种植基地情况。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按照“企业牵头、政府推动、农户自愿”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价格保底”的经营模式,有序推进中药材种植。同时,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将产业衔接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推动全县14个乡镇种植中药材,分类对种植户给予补贴。中药材种植品种有八角、花椒、艾草、火麻、猫豆、生姜、橘红、牛大力、山豆根、十大功劳、萝芙木等,还有零星种植天冬、百部、茶辣、砂仁、石斛和岩黄连等。其中艾草在隘洞镇、长乐镇种植3200亩,山豆根和十大功劳在长乐镇、武篆镇种植6000亩,生姜在隘洞镇和切学乡种植1300亩,在三弄乡、泗孟乡、镇、隘洞镇等大石山区利用玉米地间(套)种火麻和猫豆9000亩。NS盲«18*:»:s3板天WIIK花中药材产业现状分布图2 .加工企业现状。带动县中药材发展的龙头企业主要有1家一一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大学、壮瑶药创新协同中心、壮瑶药重点实验室是公司的战略合作单位。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制药厂,公司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一流的工艺设备以及一批长期从事药品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河丰药业全部剂型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69个,其中原料药8个批准文号,注射剂22个批准文号,口服固体制剂39个批准文号;主导产品有乳酸依沙口丫咤注射液(利凡诺)、岩黄连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银葛通脉茶、复方地芬诺酯片、肿节风片(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左旋多巴片、复方青蒿安乃近片(重感片)、三黄片、萝芙木片(降压灵片)、复方虎杖片(复方阴阳莲片)、慈航片(妇珍片)、鼻炎宁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罗汉果止咳颗粒等品种。公司原研的产品有岩黄连注射液及新上市的国药准字号银葛通脉茶;公司生产的左旋多巴、喜树碱和羟喜树碱等原料药,是国内仅几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1.5亿元。3 .市场流通情况。县有中药材流通的乡镇有镇、隘洞镇、长乐镇、武篆镇、三石镇、泗孟乡,有H个药材收购站点,主要流通的中药材11种,交易总量达18.28吨,其中交易量较大的有首乌藤7.59吨,石斛4.8吨,山豆根2.8吨。截至2021年,全县建成3000多亩、辐射10个村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吸收700多户农户就近就业,年户均增收1.97万元。(一)山茶油产业1.种植基地情况。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油茶产地之一,建有1个自治区级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为帮助土坡地区做大做强山茶油产业,县政府每年每亩补助600元。多年来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至2020年9月底,县油茶总面积30.15万亩,涉及14个乡(镇)130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武篆镇、隘洞镇、长江镇、长乐镇、大同乡、花香乡、巴畴乡等八个乡镇。其中全县连片3亩以上的油茶面积约14.2万亩(余下为3亩以下零星种植面积为15.5万亩),基地建设情况为2017年新种植300亩以上上规模的油茶基地53个(由个体老板承包农民的林地来经营)面积约2.6万亩。2020年全县干油茶籽产量约9800吨,年产值2.2亿元。按油茶林产期划分为:产前林9.25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30.7%;初产林6.7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22.2%;盛产林8.2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27.2%;衰产林6万亩,占油茶总面积的19.9%0“十三五”以来,县总计投资1.6亿元完成油茶新种15.95万亩,实施低产林改造6.8万亩,全县建成4个千亩和53个连片300亩以上的油茶示范基地总面积近3万亩,3个自治区定点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县级武篆镇东里油茶产业示范区和自治区三星级县江洞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油茶已成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常态化优势产业。2.经营主体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县建成山茶油加工厂20家,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人参与油茶产业,2021年参与农户预计人均增收500多元。2021年县才引进苏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1年11月完成各项建设并投入使用,可承担50-1500吨各种油料预处理榨油生产线。(三)桑蚕产业县鼓励和引导经济能人、桑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参与桑蚕示范基地建设,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1.种植基地基本情况。县是全国50个“东桑西移”基地县之一,始终把蚕桑产业作为重要的优势产业和扶贫产业来抓,2020年有桑园面积5.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全县养蚕农户达到2万多户,全县农民通过种桑养蚕,年实现总收入已达1.I亿元。全县推广种植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特优2号桑苗品种,优良品种推广率达100%,保障有足够的桑叶养蚕。推广优良蚕种共育。推广共育两广2号和桂蚕8号蚕种,小蚕共育率达100%,全县优良杂交蚕种推广使用率达100%,蚕虫的成活率有了保障。桑蚕产业现状分布图2.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县的桑蚕产业龙头企业主要有1家一一花神丝绸有限公司,是由自治区工信委牵线搭桥引进的浙江丝绸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021年,公司生产白厂丝260吨,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从业人数200多人。注册了商标“篇花神”。公司先后荣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县优秀民营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单位”等荣誉称号。三、存在问题(一)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中药材、山茶油、桑蚕等产业的一二三产联动和融合发展仍存在不平衡。虽然县的中药材种植也有十几个品种,但中药材种植规模小,产地加工的中药原料药少,吸引不了大型中药加工企业进驻。县本土地道药材加工技术薄弱,导致中药材质量与加工标准不规范。多数农户都是自种、自加工中药材,造成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山茶油以种植和小型作坊加工为主,没有形成统一打造“山茶油”品牌的合力。桑蚕产业目前仍以蚕茧、生丝加工为主。(二)经营主体弱小散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缺少大型加工产业集团和旗舰企业,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农民合作社质量参差不齐,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抵御市场和抗风险等能力脆弱。县农民合作社499家、成员出资总额达3.8亿元、入社成员6728户,平均每个合作社只有13个成员。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生产单一的农产品为主,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中药企业目前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总额2亿元。桑蚕产业一家龙头企业位于县城,受地理位置、场地所限,在原地扩建已经不可能,亟需搬迁。县现有油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约47个,大部分的加工企业仅为小作坊加工。(三)人才支撑不足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一批“土”技术员,但产业技术推陈出新,且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山茶油由于进驻的龙头企业仍在起步阶段,在管理和技术研发上都还有很大空间需提升。中药材栽培技术和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县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人才队伍,队伍中各类结构层次的专业人才也有一些,同时也大力培育了河丰药业有限公司,但还是缺乏一批真正掌握中药材产业的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引领整个产业科学化、持续化发展,造成后续发展乏力。(四)运营体系不完善同产业合作社各自为政。县的499家合作社中,大部分合作社成员人数20人,多数在村组或本乡镇范围内组建,服务功能较弱,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力有限。同是从事油茶加工的合作社,每个都有自己的标准。全县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一盘棋”的布局。现有合作社总体规模小。技术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和社员的联系比较松散,对农户的带动力弱。中药材种植及监管亟待规范、标准制定、创新和品牌能力有待继续提高等问题和挑战。桑蚕产业面临蚕种不统一,蚕茧销售各自为战的局面。(五)食品加工发展比较滞后健康食品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的升级,预计到2025年我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为11408亿元,而这个大产业在县刚刚起步。县有很多可以作为生态食品的食材资源,但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和谋划,全县几乎没有健康食品加工企业,农户手工作坊加工也很少。当地特色健康食品营销不足,包装守旧,难吸引客户,销售渠道窄,导致销量增长缓慢。健康食品与本地红色旅游业合作深度不够,与同类产品未能体现差异化。山茶油以榨油为主,用途大同小异,销售渠道受限,面临开拓市场销路的困难。(六)品牌建设和培养还需加强以“+”品牌主打的销售偏少,没有统一的品牌管理体系。中药企业河丰药业有限公司虽然有岩黄连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银葛通脉茶等产品,但是大品牌、大品种缺乏。健康食品刚刚起步,虽然已有一些产品,但目前还没有规模化生产,还没有形成品牌。县是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健康红色旅游、健康医药、健康食品产业也有所发展,但在中药材品种品牌、种植品牌、旅游品牌、健康产品品牌等建设和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升为区域产业服务的影响力。第二节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县特色产业发展仍处于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大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县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山茶油和桑蚕为重要特色产业,开拓特色产业发展新局面。一、形势机遇(一)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乡村振兴有需求、有基础、有条件,应当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机遇期,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中央到地方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增强,将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以及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特色产业“接二连三”等提供坚持政策保障,为县提升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来新的机遇。(二)市扎实推进东巴凤一体化发展为县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共市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河办发2022)11号)的通知,方案提出构建以东巴凤内循环为主体、三县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市新一届市委、市人民政府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所做出的战略部署,是充分挖掘发展潜力的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下,有利于市充分发挥区位、长寿资源及红色基因优势,抢抓国内外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的机遇。县中药材产业园、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的建设将给县发展特色产业注入新动力。(三)顺应大健康趋势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1)3号)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文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印发市推进健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印发市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推进健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必将给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消息。(四)产业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县境地处云贵高原的南部边缘,桂西北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顺着地势从东北、西南汇入红水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区,植物资源丰富。植被以人工栽培林为主,树种主要为油茶,局部种植有杉木、马尾松、板栗、八角等;灌木树种以水锦木、假吊钟、围延树、桃金娘、野牡丹、毛桐、炮火绳木等为主;草本以禾草类的芒类为主,蕨类次之。中草药植物以金银花、淮山、首乌、鸡血藤、使君子、石斛、山豆根、黄精、百合、水槟榔、土茯苓等居多。小部分沟谷、峰颠等处尚残存少量次生常绿落叶混交林植被,以黄杞荷木、桦木、枫香、榜类、楠类为主。县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土地肥沃,山地多不占粮地,气候适宜,尤其适合中药材、油茶发展,其山区地貌对生猪养殖也提供了天然的防疫条件。(五)红色文化资源为产业融合奠定良好基础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农民运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者韦拔群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故乡。县境内革命遗址众多,历史意义厚重,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其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长寿文化、壮文化、偃兵土司文化内涵丰富。此外,县群众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朴实的油茶文化,如传统榨油工艺、茶油食品、茶油药用、油茶山歌、蚂拐节等,极具当地特色,为产业融合奠定良好基础。二、面临挑战(一)后疫情时代市场形势不容乐观过去三年,我国不仅受到疫情和各种外部冲击侵扰,同时内部也进行了包括平台经济整改、房地产市场调控、资管新规落地等重点产业调整。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三年疫情对微观主体冲击最大,特别是餐饮、娱乐、交通物流等接触性服务行业,进而使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抑制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放缓消费升级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健康产业、乡村旅游有一定影响。此外,农资成本飙升对桑蚕、山茶油产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二)现代化基础薄弱受县山区地理位置所限,在生产上要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相对比较难,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还相对比较薄弱。将科技化的现代管理技术融入到实地的农业生产中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产业竞争力不高由于农业生产具有长周期性、资金周转时间慢、生产受气候灾害影响等弱质性特点,农业投资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中药材、山茶油、桑蚕等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较高。由于这些产业在加工上刚起步,产业链相对较短、产品供应链稳定性不足,而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不高。(四)劳动力素质提升慢由于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不少老人、妇女、儿童群体在山区留守。农民子女对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面临家庭传承危机,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相对较慢,农业生产环境条件艰苦,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收益较低,对高素质优秀人才吸引不够。整体来看劳动力素质提升慢,长期来看形势比较严峻。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第一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生态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四化”发展理念,重点打造中药材主导产业,提升山茶油和桑蚕两大重点特色产业,形成“1+2”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规模基本稳定,产业链条不断升级,产业功能持续拓展,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打响“中药材”品牌,进一步提升“山茶油”“桑蚕”等“+”农业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力争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实现20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其中,中药材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山茶油、桑蚕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亿元、5亿元。乡村休闲旅游业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带动直接从事产业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实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五年行动,建成2个以上五星级自治区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二、具体目标(一)中药材产业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以上,其中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达8家,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达15家。打造自治区级现代中药材核心示范区1个,申报创建自治区级中药材示范县及自治区级示范基地项目2个以上。打造中药材品牌3-5个。培育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全县实现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全县农民来自中药材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元,带动3万以上群众增收致富。争取把县打造为东巴凤中药材发展核心城镇。(一)山茶油产业到2025年,力争达到全县30万亩左右的油茶林挂果,年产量达1.42万吨油茶籽。引进培育一个山茶油龙头企业。提质升级2个山茶油示范区为自治区级五星级示范区。全县实现山茶油产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全县农民来自山茶油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元,带动2万以上农民增收。(三)桑蚕产业到2025年,全县桑园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优质茧产量4000吨以上。现代蚕业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规模达到100O亩,提升5A级白厂丝占比超过30%,致力引进丝绸加工项目。培育花神丝绸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创建1个自治区级桑蚕产业示范区。全县实现桑蚕产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全县农民来自桑蚕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O元,带动3万以上农民增收。第二节空间布局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脱贫村和非贫困村、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坚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一产优势产业打造二产产业链为目标,以实施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农业为支撑,并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纳入规划,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分明、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总体布局为:“一园二带”。一园:中药材产业园。两带:山茶油产业带、桑蚕产业带。一、中药材产业园县中药材产业园以河丰药业有限公司优先进驻为起点,引进更多的医药企业、健康食品加工企业进驻,辐射带动中药材主产地乡镇协同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以长乐镇、镇、花香乡及大同乡等为主。县中药材产业园包括区域综合性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深加工基地、中药材交易中心、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区域综合性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是在原有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区内外龙头加工制药企业,以长乐镇为核心,镇、花香乡及大同乡等为主线建立。包括中药材产地清洗、切片、干燥、蒸、熏、储藏等初加工。深加工基地是以河丰药业有限公司、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艾通天下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药品加工和药膳食品加工。中药材交易中心以道地药材为核心,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模式,建设集交易、展示、行业交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中药材综合贸易中心。二、山茶油产业带依托山茶油龙头企业进驻的县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以大同信河万亩油茶产业现代化示范区、镇江洞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隘洞可怀山茶油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联接全县53个油茶基地,打造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带。三、桑蚕产业带以长乐、隘洞、花香等乡镇为主线,依托花神丝绸有限公司及桑蚕专业合作社,以乡级桑蚕产业示范园、村级产业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建立一条集标准化种植、小蚕共育、鲜茧收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带。标准化种植基地主要布局在长乐、隘洞、花香等三个种桑养蚕专业乡镇。建设面积300亩以上种桑养蚕科技示范基地7个,建设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10个,建设鲜茧收烘站10座。花神丝绸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县工业开发区,集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第三章做大做强中药材主导产业第一节发展思路以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和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继续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开展山豆根、钩藤、功劳木、天冬、鸡血藤、八角、喜树、猫豆、萝芙木、肿节风、鱼腥草、丁公藤、白芨等等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完善中药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设县中药材产业园,引进更多的医药企业、健康食品加工企业,延伸拓展中药材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价值。第二节重点工作一、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及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标准化的种苗生产繁育基地。以县道地中药材资源为基础,加大百部、天冬、猫豆、山乌龟、肿节风及八角等特有优势品种的开发利用。建设一批自治区级及市级道地药材标准化种养生产基地。重点打造“桂十味”及“区域特色”中药材品牌,加强道地药材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打造“一县一品”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发展模式。根据县林地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重点打造林下立体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鼓励医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拓展产业链,引导河丰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积极开展林药结合、果药结合等复合立体种植模式,打造集约化、规模化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0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500亩以上的中药材示范基地。(一)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1个2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种苗生产繁育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建立4-5个县特色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争取获批12个自治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二)加强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导,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采用林下立体种植方式,重点扶持20个以上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百部、天冬、八角、艾草、岩黄连、花椒等品种。打造自治区级现代中草药核心示范区1个,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3一5个以上。根据县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7.46%的具体情况,县中药材种植以林下立体种植为主,山坡地种植为辅,中药材品种包括草珊瑚、十大功劳、板蓝根、艾草、山豆根、八角、天冬、花椒、吴茱萸、广金钱草、火麻、生姜、百部、岩黄连等,以长乐镇、镇、花香乡及大同乡等为主要示范基地,各乡镇具体布局如下:号乡镇名称拟发展中药材品种注镇艾草、草珊瑚、八角、天冬、生姜、百部、岩黄连、山乌龟、牛大力、鱼腥草隘洞镇艾草、板蓝根、八角、生姜、广金钱草、牛大力、鱼腥草长乐镇艾草、十大功劳、山豆根、八角、石镇草珊瑚、板蓝根、八角、花椒、吴茱萸、武十大功劳、山豆根、八角、篆镇天冬、百部、岩黄连、山乌龟长江镇板蓝根、八角、生姜、花椒、吴茱萸、泗孟乡板蓝根、生姜、花椒、吴茱萸、山乌龟、鱼腥草木乡草珊瑚、生姜、花椒、吴茱萸、山乌龟巴畴乡板蓝根、八角、生姜、火麻、百部、岩黄连O金谷乡板蓝根、天冬、生姜、火麻、百部、岩黄连1弄瑶族乡十大功劳、山豆根、草珊瑚、火麻、牛大力2大同乡十大功劳、山豆根、草珊瑚、板蓝根、火麻、牛大力、铁皮石斛3花香乡十大功劳、山豆根、草珊瑚、广金钱草、铁皮石斛4切学乡草珊瑚、板蓝根、八角、生姜、山乌龟二、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中药质量安全保障。严把药材质量关,研究建立全过程全周期的中药质量管控体系,打造全程追溯管理数字平台,提升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加快道地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及道地药材基地的培育。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支持中药企业积极参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产品标准制定完善。探索实施“种好药、创好药、制好药、用好药”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规范激励政策,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中药动态价格调整机制,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加强第三方质量检测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现有检验机构、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的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一)完善种植加工标准体系,实现高品质原料的生产以开展“定制药园”和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鼓励县级中医医院、医药企业、种植企业联合,以订单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中药材标准化和有机种植基地建设,引导示范基地按中药材GAP要求进行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为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原料。(二)加强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全程标准化管理建立中药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严格种苗生产、销售、监督机制,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制定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推广“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初加工”生产技术模式。实行中药材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种苗、药材须由相应资质部门核验植物基源、产地情况、生产记录、质检等材料,符合种苗、药材生产要求和药材质量标准,核发该药材市场准入证,该证在流通全程必须提供。实现中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三)加强检验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