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 论文.docx
-
资源ID:1325278
资源大小:13.1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如何提升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 论文.docx
如何提升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儿童核心素养摘要:如今,核心素养是个教育热词,不仅普通学生需要培养其核心素养,特殊需要儿童更需要培养并提高其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现在及未来社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更是如此。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也可以简称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的某些特点在正常范围之外,且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的儿童。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内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这些差异使儿童在没有特殊照顾或帮助的情况下,不能在普通班级中同正常儿童进行同步学习。为此,要搞好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提升这类儿童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明确这类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不同的儿童,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比如:智力残疾儿童需要培养其健康生活能力,而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则需要培养其受挫能力,有学习障碍的同学则需要大力培养其书写、阅读等学习能力等。教师在明确特殊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后,如何提升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呢?需要再做到以下儿点:一、普通教师自身特教素养的提升学校或相关部门应开展特殊教育课程培训、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一些异常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方法。由于条件有限,大部分普通教师拥有的特殊教育知识较欠缺,在实践中往往会力不从心。所以普通教师需要经过较系统的培训,才能丰富解决总是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班级的随班就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及各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有的脑瘫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所以,教师应掌握这些规律,及早对孩子给以相应的干预,使其在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能学会影响其将来生活质量的本领。二、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1 .要创设良好的班级舆论和学习环境,给班级成为特殊教育儿童以家的温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可见,教师应该依法保障随班就读儿童的人格尊严,做到不歧视不侮辱和不侵害。要关心爱护他们,更要教育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当班主任期间,我班有一个S同学,他因脑瘫而智力二级残疾。他身体重心不稳,稍不小心就会摔倒。当他十岁插班在一年级就读时,下了座位就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尽管教了很多次,仍然出了教室门上厕所后就找不到回教室的路。刚开始其他一年级小朋友不理解,说的话可能会对S同学有伤害,也会有同学欺负他。我发现后,针对这一情况,及时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班会课,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S同学,不好奇,不歧视,并且积极帮助他。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很快,教室中,"傻子等不恭的语言没有了,同学们都能做到积极评价S同学,积极帮助S同学。上课了,有人帮他把课本拿出来,翻到相应位置;下课了,有人搀着他去上厕所;放学时,同学们轮流扶他下楼。课堂上S同学管不住自己的手,扰乱别的同学,其他人也不生气,而是继续学习,下课了,再去帮助他改正。这样,既保护了S同学的自尊,也让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教育,培养其他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关爱他人的人。班集体中尊重他人、友爱互助的风气悄然形成。创设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特殊的孩子才有自尊,这样班级才会成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园。2 .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的学风,对每个同学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特殊需要的儿童。学风好,形成积极进取的正循环,所有同学都会大有裨益。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狠抓班级学风建设。让每一个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风气和习惯,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同学来说,是宝贵的财富。我班1.同学,先天学习障碍。他刚上一年级时,课堂上完全听不懂老师说什么,我抽出时间,每天单独给他讲解一个小时,他才能学会两三个字,可是第二天又完全忘记。于是,第二天再重复学习。刚开始时,1.很泄气,不愿意学习。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的认真劲儿,他又继续投入到艰难的学习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终于能够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样听课,也能正常吸收新知识了。三、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关注人的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多与家长沟通,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智力多元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强一些。通常,对于我们班的特殊需要儿童,我都是先积极与家长沟通,互相配合,教育孩子要自爱,不要破罐子破摔,让孩子明白:老师和家长都不会抛弃他。比如,我班的S同学,他智力残疾二级,学力有限,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他都不看书,也不认识汉字。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观察他的表现,发现他对唱歌很感兴趣,且很快就能学会一首新曲,音乐课也是唯一一门他喜欢的学科。于是,我和家长促膝交谈,分析了S同学的现状和前途,认为对于他来说,也就是学会一门技艺更为重要,建议他去学习声乐,有针对性地发展其智力因素。他的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积极在社会上寻找适合他学习声乐的机构,通过社区的帮助,顺利地接触了声乐。学习声乐后,平时动作不协调总是犯迷糊的他,唱起歌来却是那么投入,那么动听。S同学不仅越来越自信,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兴趣。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很是重要,对于提高特殊需要儿童的核心素养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四、发挥同伴助学作用,做好融合教育既然是随班就读,我认为就应该发挥出随班就读的优势作用。相对于特教班级,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班级有很多的优势。比如:绝大部分儿童都是身心健康的,也是积极向上向善的,他们更愿意帮助他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引导学生对同学施以爱的援手,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常中,我不仅对特殊需要儿童多一点关怀和鼓励,也引导同学们多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比如小Q同学患有臆症,总是怀疑别人要伤害他,总是觉得自己的东西被碰脏了。所以,他每天不停地洗手,甚至手洗得脱皮,还继续洗。他总是攻击别人,却说别人要伤害他。针对小Q的情况,我们全班同学充分发挥大家的团结友爱精神,平时只要有机会,就耐心地陪他玩耍、帮他整理书本等。当小Q遇到困难时,同学们总是热情地伸以援手;当他学有所获时,同学们总是衷心祝福。对于小Q的攻击性行为,大家都表示理解,不跟他计较,并且主动帮助他陪伴他。作为老师,我自然是抓住一切契机与他交流。当他有一点点成绩时,赶紧表扬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关心、鼓励和引导,他终于接纳了自己,也能学会帮助别人。总之,要做好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教师不仅要具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还需要经常与、家长、社会等各方面人士多交流沟通,共同商量对策,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与全体同学起进步的目的。参考文献1 .甘肃人民出版社特殊需要儿童2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学科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严先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