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docx
新时代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关于发展油茶的重大决策部署,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县“十四五”油茶生产任务,推动我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2023-2025年在全县开展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为确保行动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和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完成自治区安排的油茶新造林任务为目标,以打造油茶产业重点乡(镇)、林场和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为抓手,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探索“国储林+油茶+坚果+枝树大径材”发展模式,着力扩大种植规模,强化油茶生产管理,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茶油供应能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提高经营效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探索和推广“国储林+油茶+坚果+枝树大径材”等“油茶+N”复合经营模式,推行园艺化管护,增强林分生态功能,提高油茶经营效益,调动全社会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布局,突出发展重点。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造林绿化空间评估成果,科学规划布局,扩大高产高效种植面积,打造一批全县油茶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林场和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坚持良种良法,提升产业质量。推行“百分之百良种、百分之百大苗、百分之百花果苗”造林,重点推广香花油茶良种,全面普及高效丰产栽培技术及科学经营技术,以良种良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坚持政府引导,加强市场引领。建立稳定的政府政策扶持引导和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形成政府育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县的油茶生产任务2.2万亩,20212022年已完成面积0.02万亩,其中:2023年0.7万亩,2024年0.7万亩,2025年0.78万亩。各乡镇、林场要依托油茶产业禀赋、栽培土地资源、市场培育等要素,以自治区统计的油茶种植潜力面积为基础,高质量如期完成分解下达的20232025年油茶生产任务。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底,力争完成油茶新造林任务2.2万亩,其中3家国有林场完成油茶新造林1.5万亩。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累计达2.2万亩以上。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底,全县油茶产品深加工率、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建设油茶产业龙头企业1家。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底,全县年产油茶良种大苗45万株以上。油茶栽培和产业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三、重点任务(一)加快建设高标准油茶林。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树种结构调整深挖油茶造林用地,着力扩大油茶种植规模,着力发展新造油茶高产林。以相对集中连片20亩以上种植基地为重点示范林,建设油茶高产高效基地,带动新造油茶高产林。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要大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铺盖地膜、机械除草施肥等新技术、新设备。鼓励探索“油茶+坚果”、“油茶+枝树大径材”、“油茶+中草药”等“油茶+N”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经营效益。到2025年,全县新建各类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3个以上,进入盛果期的油茶高产林平均亩产茶油达40公斤以上。(二)加强良种壮苗培育。加强渠旧保障性苗圃现有油茶苗水肥管理,把其建设成油茶苗优质种苗供应基地,重点繁育香花油茶等油茶良种,逐步提升基地产苗能力,提高苗木产量,力争每年产油茶良种壮苗45万株以上。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监管,严格执行苗木“一签两证”制度(苗木标签、苗木质量检验证书、跨区域调运植物检疫证书),从源头上严把种苗质量关,维护油茶种苗市场秩序。(三)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大力推广油茶造林技术规程、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简明方案(第一版)、“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试行)等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油茶生产新技术、新机械,引进油茶种植、抚育、施肥、采收和初加工机械设备。油茶基地道路建设以及条带宽度、种植密度设计要符合机械作业要求,满足机械化作业生产条件。建立由科研院所、产业协会、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合作组织组成的县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引导科技要素集聚生产企业和生产一线。(四)推进收储中心建设。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油茶果(籽)收购储运初加工基地,配建油茶果(籽)烘干、脱壳、筛选等预处理和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实现就地就近初加工,逐步建立油茶果(籽)分级销售体系。充分利用农村地头冷库、冷柜,完善茶果(籽)收储设施。鼓励乡村供销合作社(点)开展茶果(籽)收购服务,扶持油茶产区建设乡镇茶果(籽)收储交易点。鼓励各乡镇、林场利用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茶果(籽)交易市场,配套茶果脱壳、筛选、烘干等设备,打通农村茶果(籽)销售渠道。(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油茶种植基地。推广“企业(林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委托种植、联耕联种、资金入股等方式与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完善稳定的利益共同体,破解“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瓶颈问题。引导建立“种产储加销”一体化产销协作关系,提高油茶生产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培育以油茶生产、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培育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县油茶类龙头企业达到1家以上,油茶专业合作社达到3家以上。四、政策保障(一)落实补贴政策。统筹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项目资金发展油茶产业,确保下达的资金兑现到位。按照“先建后补、应补尽补”的原则,落实好自治区对油茶的补贴政策,新造林按100O元/亩给予补助,分2年兑现到位。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本级财政投入等统筹安排资金,对油茶新造林,按1000元/亩给予补助。补助资金要优先用于油茶示范基地建设,补助条件和兑现程序可参照油茶“双千”计划政策执行。(二)落实林业保障。林业主管部门要突出抓好四个“优先”,即申请调整种植油茶国家二级公益林优先给予采伐指标;采伐指标优先安排用于采伐后种植油茶的林地;用2022年国土空间造林绿化评估事宜造林地种植油茶的优先享受各类资金补助;违法用地复绿优先种植油茶。(三)加强金融支持。以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桂惠贷”和“油茶贷”为主要贷款模式,加大金融信贷投入,支持油茶基地建设、油茶加工企业生产营销等。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方式,开发与油茶产业相适应的油茶贷款业务,创新保单质押、订单质押、免评估可循环林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贷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油茶种植、茶籽收购、加工、品牌打造等环节。完善林权价值评估体系,推进林权流转及确权发证工作,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制度保障。协调推进油茶政策性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承保面积,探索“油茶收入保险+贷款”等金融工具联动,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五、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分工有序、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林场签订责任书,确保目标、任务、资金、责任落实到位。成立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油茶产业发展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兼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油茶产业的发展。各乡镇人民政府、林场相应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本辖区油茶产业发展。根据自治区分解下达的任务,编制本辖区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方案,分解落实到村及具体地块。(二)部门配合,合力推进。县发改局、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投促局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和实际,制定相关举措,合力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三)深挖潜力,落实用地。各乡镇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管控规定,深入挖掘土地潜力,规划造林绿化空间,严格按照计划任务落实新增油茶种植用地。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引导在未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荒山荒坡上种植油茶,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种植油茶。鼓励利用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防火隔离带、电力走廊林带、房前屋后“四旁”地等各类非耕地国土资源种植油茶;鼓励结合第一轮退耕还林地林分结构调整、枝树种植结构调整改培油茶;允许依规将坡度较缓、土层较厚、不易产生水土流失的适宜种植油茶的二级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调整为商品林,用于种植油茶。要加强油茶造林精细管理,油茶新增种植任务实行落地上图管理,按程序做好国土和林草资源数据变更。(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深入开展政策宣传,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宣传媒体以及会议、培训、讲座、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把补助标准、验收标准等内容宣传到位,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现代媒介做好油茶故事传播,强化油茶“山茶油,健康油”品牌驱动产业发展效应。要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开展的相关活动,为油茶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和提升产业影响力,提高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五)科技指导,服务茶农。油茶造林推行“百分之百良种、百分之百大苗、百分之百花果苗”,确保早实丰产,缩短产前期。建立油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和应用,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程,科学种植改造管护,提高油茶林的园艺化管理水平。将油茶技术作为各级林业科技推广培训重点内容,培养县、乡、村三级油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组建油茶技术服务队,实行分片包干服务。油茶新造林任务全部实行落地上图管理,着重将油茶混交套种面积融合体现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逐步创建油茶专题数据库,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快引进和推广油茶剥壳、烘干等先进机械设备,降低生产加工成本,提升产业效益。(六)加强考核,强化管理。将油茶发展目标任务纳入林长考核内容,建立考评考核机制,加强对油茶产业的考评工作和检查督查,推动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及时兑现补助资金,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附件:1.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任务分解表2.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任务分解表单位:万亩:林新造任务其中国有林场油茶林新造任务十期任2021-2022年已完成面积2023-2025年任务林场名称合计2023-2025年合计2023年2024年2025年2023年20240.020.680.240.240.21.50.460.460.060.020.020.01县光西林场0.090.030.030.030.010.010.01县渠黎华侨林场0.50.150.150.040.010.020.01县西长华侨林场0.40.120.120.030.010.010.010.0150.0050.0050.0050.040.020.010.010.120.040.040.040.150.050.050.050.00750.080.030.030.020.0150.0050.0050.0050.01250.110.040.040.03备注:(1)“十四五”时期,我县油茶林新造总任务2.2万亩,其中2021-2022年已完成面积0.02万亩,2023-2025年全县油茶林新造任务2.18万亩,其中国有林场油茶林新造任务1.5万亩。(2)各乡镇任务根据油茶林新造潜力面积面积进行分解。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及工作职责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卢安光同志兼任。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决策部署,督促、指导落实相关政策和完成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发展油茶产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1.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有关投资项目的审批备案,协助做好相关项目投资计划申报下达,以及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申报等;2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指导培育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指导油茶科技研发、良种苗木繁育和技术推广等项目申报工作;3 .县财政局:负责产业发展相关资金的筹措安排,及时拨付资金,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符合油茶产业的金融扶持机制;4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油茶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保障;5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申报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做好油茶间套种其他农作物技术的指导工作;6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指导油茶林下种植中草药,组织申报油茶林下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7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油茶市场价格的监管以及生产、流通领域油茶产品质量的监管;8 .县林业局:负责指导油茶种植和发展林下经济,指导建设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和苗木生产基地,统筹全县技术培训,监管苗木良种选育、繁育;9 .县乡村振兴局:负责整合落实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求和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确定扶持对象,制定扶持方案,对不同的对象实行分类和优先扶持政策,发挥好扶持资金的作用;10 .县投资促进局:负责有关项目的招商引资;11 润农公司:负责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种植油茶;12 .各乡镇人民政府、林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开展具体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