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docx

    • 资源ID:1331866       资源大小:21.4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docx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2025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将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看法,编制本规划。一、发呈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动身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动,主动培育制造业将来竞争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主动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限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究、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化推动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肯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平安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实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困难,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难。我们必需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主动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动,“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平安可控实力,着力增加基础支撑实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究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确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主动作用,形成公允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育、学问产权等方面国际沟通合作。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动。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主动性,协调推动。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立足国情,精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按部就班推动智能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三)发展目标2025年前,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4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实力明显增加,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其次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2024年的详细目标: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意率超过50%o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意率超过30虬发展基础明显增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面对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平安保障系统初步建立。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限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动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牢靠性。面对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动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融合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设计和产业化。专栏1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重点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限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重点突破高性能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分散式限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限制器(P1.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牢靠嵌入式限制系统等核心产品,在机床、机器人、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集成应用。依托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产业化。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机械、智能船舶、智能照明电器、服务机器人等研发和产业化,开展远程无人操控、运行状态监测、工作环境预警、故障诊断维护等智能服务。到2024年,研制60种以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国内市场满意率超过50%<,(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围绕感知、限制、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产品、重大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开发和应用,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限制、高牢靠智能限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平安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学问产权,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供应技术支撑。专栏2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方向建设若干智能制造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整合现有各类创新资源,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限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限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牢靠实时通信、功能平安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共性技术。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组建智能制造创新联盟,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研发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突破计算机协助类(CAX)软件、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与建模软件、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软件等设计、工艺仿真软件,高平安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组态软件等工业限制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等业务管理软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数据管理软件。到2024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支撑软件市场满意率超过30%。(三)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互联互通和多维度协同等瓶颈,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探讨,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动组、总体组和专家询问组,形成协同推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凝合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意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专栏3智能制造标准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平安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与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的探讨制定,探究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强化方法论、标准库和标准案例集等实施手段,以培训、询问等方式推动标准宣贯与实施。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国际沟通与合作。到2024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00项以上,建设试验验证平台100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50个以上。(四)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和标识解析系统。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激励电信运营商改良工厂外网络,开展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研发平安牢靠的信息平安软硬件产品,搭建面对智能制造的信息平安保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平安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专栏4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研发融合IPV6、4G5G>短距离无线、WiFi技术的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及标识解析系统、企业级智能产品标识系统。开发工业互联网核心信息通信设备、工业级信息平安产品及设备。支持工业企业利用光通信、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SDN>OPC-UA、IPv6等技术改造工业现场网络,在工厂内形成网络联通、数据互通、业务打通的局面。利用SDN、网络虚拟化、4G/5G、IPv6等技术实现对现有公用电信网的升级改造,满意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和业务开展的须要。面对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工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新技术、产品及系统在重点领域的集成应用。到2024年,在重点领域制造企业建设新技术试验网络并开展应用创新。(五)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在基础条件好和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选择骨干企业,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批量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工业云平台、众包众创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的阅历和模式。围绕设计、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相关行业进行移植、推广。专栏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聚焦制造过程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较好、需求迫切的地区和行业,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总结形成有效阅历和模式。其次阶段,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探讨制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遴选标准,在实施智能制造成效突出的企业中,遴选确定一批标杆企业,在相关行业大规模移植、推广所形成的阅历和模式。到2024年,建成30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前后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遴选确定15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六)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限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限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连接等关键环节集成。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发展层次,迈向中高端。加强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产业间绿色循环链接,提升重点制造技术绿色化水平。专栏6重点领域智能转型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轻工、纺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民爆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支撑软件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支持地方、园区、龙头企业等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软件服务、数据管理、测试验证等服务。到2024年,量大面广、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达到20%以上。(七)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动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水平。整合和利用现有制造资源,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在线供应关键工业软件及各类模型库和制造实力外包服务,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专栏7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支持第三方机构供应分析诊断、创新评估等服务,激励系统集成商、装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等,针对中小企业实际需求,探讨制定简便易行的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广一批成熟运用的单元装备和先进技术。推动“互联网+”小微企业,推广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推动云制造,构建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激励有条件的大企业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入口、数据信息、计算实力。到2024年,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八)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面对企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动、一大批定位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深度参加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有行业、专业特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传感器、智能仪表、限制系统、伺服装置、工业软件等“专精特”配套企业。专栏8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专项行动支持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或产业创新联盟,激励发展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以装备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加速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支持规划设计院以车间/工厂的规划设计为基础,延长业务链条,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总承包业务。支持自动化、信息技术企业通过业务升级,逐步发展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探讨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标准或规范,发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举荐书目。到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40家以上,系统集成实力明显提升,基本满意制造业智能转型的须要。(九)推动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主动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区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差异化发展。结合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实施指南,紧密依靠本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基础,聚焦重点。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领先实现优势产业智能转型,主动促进制造业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步向智能化发展。加强区域智能制造资源协同。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不断完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加快区域间创新资源、设计实力、生产实力和服务实力的集成和对接,推动制造过程各环节和全价值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十)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突出职业精神培育。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培育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一批既擅长制造企业管理又熟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批能够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改进、业务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批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化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双主体”。激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培育满意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高校开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和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建立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预料和信息服务平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作用,有效统筹中心、地方和其他社会资源,协调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动的工作格局。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询问委员会作用,为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供应询问建议。加强规划与其他专项、工程有机连接。(二)完善创新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探讨建立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激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解决技术探讨与产业化应用的鸿沟。围绕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建设重大科学探讨和试验设施。支持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加为行业服务实力。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智能制造予以支持。依据深化科技安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统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选购政策。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落实税收实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运用的重大技术装备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实惠政策。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可按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实惠。(四)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企业、社会资本,建立智能制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激励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激励社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智能制造领域。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探讨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扩大干脆融资,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熟识行业、贴近企业优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各相关行业协会要指导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抓好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刚好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状况,主动宣扬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激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提升服务行业发展的实力,引导企业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六)深化国际合作沟通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学问产权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国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沟通与合作,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激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激励国内企业参加国际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五、组织实施规划是指导将来5年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24-2025年)明确的重点任务是规划的核心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领导,细心组织,刚好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适时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地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抓紧制定与规划相连接的实施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同推动本规划的实行。

    注意事项

    本文(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