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跨镇(街道、区)河流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docx
-
资源ID:1331971
资源大小:9.7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市跨镇(街道、区)河流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docx
XX市跨镇(街道,区)河流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愿望,进一步厘清、压实流域水环境治理属地责任,加强上下游协同治理,促进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跨镇(街道、区)河流(含入库河流)断面的水质考核管理。二、考核对象跨界河流(含入库河流)流经的镇(街道、区)。三、跨界考核断面设置跨界考核断面共计32个,每一个跨界断面为上游区域的出境考核断面,也为下一个区域的入境断面,具体名单见附表。四、考核指标及监测要求(一)考核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镒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磷(TP)。(二)监测要求。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考核断面,采用自动监测站月均值数据。未设自动监测站的考核断面由生态环境XX分局进行人工监测,每月1次,监测时间为每月1-10日;逢法定假日监测时间可后延,最迟不超过每月15日。五、考核方式各镇(街道、区)对跨界水环境质量实行按月监测评价、按年度进行考核。水质考核目标以当年度XX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我市水质考核目标值为依据。考核采用评分法,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290分为优秀,80分W考核结果<90分为良好,60考核结果80分为合格,考核结果V60分为不合格。计算公式如下:各镇(街道、区)跨界水环境质量得分=考核断面年度水质目标完成情况得分月度水质达标情况得分水质类别提升情况得分-水质年度变化分值-重大事件减分。(一)考核断面年度水质达标情况得分。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基础分40分。镇(街道、区)所有考核断面均达到年度水质考核目标的,该项得40分,凡有断面未达到年度水质考核目标的,按考核断面数量比例得分。断面年度水质达标的标准:考核断面年度水质全部考核指标达到该断面水质考核目标时,视为达标。(二)月度水质达标情况得分。月度水质达标情况得分=60分X镇(街道、区)考核断面水质月度达标率。断面月度水质达标的标准:考核断面月度水质全部考核指标达到该断面水质考核目标时,视为达标。若考核断面月度水质未达到考核目标,将该断面指标与入境断面指标进行对比,若指标值保持不变或优于对照断面指标,确定其达标;若任一指标值劣于入境断面指标值,确定其月度水质不达标;没有与入境断面作对比的,确定其月度水质不达标。(三)水质类别提升得分。对水质类别较考核目标实现水质提升的考核断面给予加分,每个断面每提高1个类别加10分,提高2个类别加20分,依次类推。水质类别提升得分二镇(街道、区)考核断面水质类别提升得分之和。(四)水质年度变化分值。跨界考核断面年均水质监测数据与入境断面进行对比(若无入境断面,与往年同期对比),在水质类别不变的情况下,单项考核指标的年均值每上升或下降10%,分别加、减1分,按指标累计计算。(五)减分项。因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对不力等相关情况被国家级通报的减20分、被省级通报的减10分、被市级通报的减5分;发生重特大水环境事件的镇(街道、区),考核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六、考核结果运用1.开展月度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情况通报,做好水质分析和评价预警,对月度不达标断面,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督促镇(街道、区)开展问题排查和诊断,确保水质稳定达标。2.跨界断面水质年度考核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并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第三方考核,作为对各镇(街道、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跨界断面水质年度考核全部为优秀等次的,予以通报表扬;对于跨界断面水质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约谈有关负责人。相关责任人要在3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制定达标方案,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并抄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3.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任期内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恶化、水污染问题突出、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的,依规追究镇(街道、区)主要领导责任;对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七、其他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由XX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