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的开展与思索 论文.docx
"综合与实践的开展与思索【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新形式的发展以及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很有必要,论其木质,则是在教师的精加工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本文以“综合与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例分析以及经验总结,对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有效开展学习活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要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以下几点必不可少:1)知学生之难并解决之。2)分工协作,有效开展学习活动。3)反思过程,优化学习活动。【关键词】知难解难,分工协作,反思“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有助于学生体会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不断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加深对数学学习活动多样性与数学学习方式丰富性的认识。那么,如何在“综合与实践的开展中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本文试对此话题作一些探讨。一、面对综合与实践,知学生之难处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处,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遭遇的困难和困惑,尤其是在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一旦学生缺少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方法,学生常常会产生不安或避之的心理,从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应充分并及时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难处,带领学生走出困境。在“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难处一般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见即否的意识,表现为面对“综合与实践这一学习活动无从下手。新课标的不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学生也处于适应阶段,尤其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学生需要一个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主人的磨合期。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蒜叶的生长”为例,面对三种不同环境下蒜叶生长的实验,长达20天的“长作业性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无所适从。二是知识运用不足,表现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知识整理或运用有缺失且凌乱混淆。“蒜叶的生长实践活动中,除了要应用已有的统计知识,还要结合自然科学知识,如土壤的选择,适合蒜瓣生长的室外条件的选择等。三是能力不足,表现为动手实践、团队协作能力薄弱。在实践活动中,对小组内其他同学已收集到的数据照搬且未及时“刨根问底”,在小组成员分工时存在薄弱环节,缺乏必要的过程性保护,特别是周期较长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笔者以为,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有诸多难处与其自身的因素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数学教师的教学不当或教学不力有一定的关联。首先,对“综合与实践”重视不足,造成学习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艰难,从而使学生面对实践课时很难发挥主体作用。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精加工的指导,单以统一的形式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且难以解决。再次,以完成知识重难点为唯一教学目标,忽视或粗略解答学生遇到的难处,难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上述这三点,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出积极的教学改进。二、开展活动,人人都有用武之地标准中关于“综合与实践”的总目标指出: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显然,目标的定位立足于过程,注重过程,必然要关注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兴趣及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所有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需做到以下两点。1.教师一交响曲中的指挥棒”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力指导,仅靠学生的自行探究,会导致活动的步伐变得凌乱不堪,学生有时还会感到力不从心。仍以蒜叶的生长”为例,其实验目的有二,一是了解蒜瓣被种下后,它的根须的生长情况;二是了解放在“阳光下和放在房间里的两盆蒜瓣的蒜叶生长差异。为此,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蒜瓣品质、种蒜瓣的地方等都要帮助学生选好;在活动中要适当指导测量根须和蒜叶长度的方法,提醒学生坚持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准确记录;组织交流时要着力引导学生依据相关数据以及相应的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获得相对客观的结论。如此,学生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指挥棒的有效区域几乎只在棒尖的那个点上,并且仅仅通过手腕的移动就可控制。要让所有学生有效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精简的指导,还应注重实践活动中的细节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化。如三年级下册“算'24点匕这一内容被安排在“混合运算单元之后,其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不是将求"24点的解决方法归结于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而是总结为使之出现形如“1X24”、“2X12”、“3X8”、“4X6”等简单的情况并加以解决。2.学生一分工协作,共奏一曲”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认识。例如六年级的“绘制平面图”,在测量选定场所之前先进行合理分工,其中2-3人测量,1-2人记录,1人检查核实,在实际测量时,互相配合,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数据记录表中。接着,小组成员共同选定比例尺,讨论其合理性,并计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的数据,按所选的平面形状、位置关系在课本上绘制平面图。活动中的每个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学生独立地进行下去,这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都是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成果,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分工协作是独立与合作有机统一的合理体现。三、反思过程,使之优化综合与实践是对一个学习领域的总体称呼,标准在第一阶段里规定该领域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实践活动,在第二阶段里规定该领域的主要内容侧重于综合应用。这里的分段并非严格的界定,但我们可以从中把握两个关键特征:其一,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数学与外部世界之间广泛而又丰富的联系。外部世界,既指其他学科,又指日常生活。其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区分主要是鉴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反思过程,与这两个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1 .横向反思,提升文化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老师而言,每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及日常生活的集体绽放。“我们身体上的尺',展现人身体结构中所蕴含的数学“工具”;“了解你的好朋友”,结合人际关系探索统计规律;"班级联欢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大树有多高“,利用数学知识探求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客观规律。在这些学习活动过程中,数学知识往往能诠释其他学科知识及日常生活的源与流。通过回首,体会数学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联系中提取线索,让这些认识如涓涓细流般汇聚,并逐步把每一股细流融入体内,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使之自然流淌。2 .纵向反思,逐步深化。每一个“综合与实践”,都是被安排在与之密切联系并将被加以运用的单元后面,其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巩固新知,二是培养能力。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在逐步深层次化。以“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为例,二年级下册中“了解你的好朋友”,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而三年级下册中“上学时间”除了这一教学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经历“提出问题一围绕问题开展调查一运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经验,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反思正是使“道与”器保持既不相离又不相即状态的关键所在。纵向反思,可以让学生在反思中逐步体会、形成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特有的数学思想,从思想高度去审视每个“综合与实践,发现其实质,最终内化。而反思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越是深刻的反思,越是让人倍感充实。就整体而言,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出现很大的差异;就个体而言,其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历经分工协作、解难、反思,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构建乐园,学生会积蓄更多的学习热情,开放心态,在数学生活中收获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