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论文.docx
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经过百年奋斗脱离沉重的苦难,再次走向伟大复兴。在这一路征程中,无数满腔家国情怀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牺牲和信仰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在今天的历史教育工作应当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起广泛的文化认同和爱国意识,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出发,就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内涵、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意义和渗透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意义分析;渗透策略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将“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和包容性特征,不论是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还是教师补充的历史故事,都能够以温度和情感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重要引导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认识、解读民族和世界历史,从中总结规律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民族英雄以及民族精神的伟大,不能让学生将历史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背诵史料、记忆历史事件。想要更好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起家国情怀,教师必须自身加强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并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一、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内涵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家国情怀的存在,才让个人、家庭能够凝聚成一个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家国情怀的内涵。从传统文化方面来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身辉煌灿烂的文明,不论是造福于世界的“四大发明,还是流传至今的武术、戏曲以及中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教师要认识到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核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从民族兴亡的使命来看,正是是因为有无数心怀家国天下的人,所以在民族遭遇危难时中华儿女总能够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激发下团结一致舍身报国。从人类命运共同来看,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承认多元化、尊重多样性的民族,在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互利共赢这一价值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全人类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对整个人类大家庭形成高度认知和认同。二、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意义(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学生对于铭记历史的观念会比较淡薄,对前人舍生往死、前赴后继的家国情怀也会缺乏深刻的理解。通过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时,通过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中山先生为民族谋出路、为人民谋未来的情怀,从而认识到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历史必然,引导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二)有助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品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品行以及行为习惯品质,是人内心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锤炼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形成知善恶、明是非的优秀品质,面对挫折能够顽强不屈,面对责任能够勇敢担当。举例而言,在带领学生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这种英勇的品质和家国情怀,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强调的就是爱国,在初中历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于爱国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基本停留在理论认知上,很难明确自身的具体使命和践行路径。通过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品质的核心核心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在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今天,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更应该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意识。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其中涉及的史料和观点真实且客观,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家国情怀。举例而言,在学习巴黎和会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微课提前完成对历史事件各个要素的梳理,让学生先明确“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和经过。随后,利用顾维钧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一素材,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来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让一名学生扮演顾维钧、另一些学生扮演列强的代表,并进行模拟发言。通过这一教材资源的深度应用,学生能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这一惨痛教训I,并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振兴中华的使命。再如,在学习“长征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绘制长征路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艰苦追卓绝的革命历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二)融入历史故事,感受民族力量历史课堂不应该被枯燥的背诵记忆所充斥,教师要借助感人而经典的历史故事,让历史学科更有人文性和温度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史实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秦统一中国这节课时,为让学生感知到前人对于祖国建设的智慧,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看着闽江经常泛滥,常常让百姓颗粒无收,他心痛不已,于是深入高山密林、历经长途跋涉让学生感受古代贤吏的智慧以及为百姓谋幸福的初衷。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现实情况,为学生讲述人民守望相助、政府统筹救援的事迹,让学生感受这种家国情怀的传承、体会民族文化的力量。(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爱国意识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各种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避免历史课堂陷入空洞的说教,从而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历史的脉搏,强化家国情怀素养。举例而言,在带领学生学习“中日甲午海战时,为了让学生形成直观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影视剧作品,利用视听语言的优势让学生亲历那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引导学生感知列强欺凌带来的耻辱感。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假设你是致远号舰长邓世昌,面对必输无疑的战斗你会选择退却还是战斗到底?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抓紧能够感受到邓世昌等爱国英雄的担当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品质,从而激发出自身的爱国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引入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当代英雄烈士的事迹,让学生明白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缺乏具有家国情怀的英雄。(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情感体验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情感体验和家国情怀。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这节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有一个理论上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身边长辈的调查和访谈来了解祖国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历史课堂转移到生活中去;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调查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谈一谈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成果。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进步,引导学生树立起爱国、爱党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历史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育人工作路线。就教师本身而言,应当从传统文化认同、民族兴亡使命以及人类命运共同等方面加强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并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深挖教材资源、融入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全面落实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参考文献曹桂婷.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93.2洪广碧.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中外交流,2020,27(3):178.吴秋铭.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散文百家,2020(27):251耿华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策略J.中外交流,2020,27(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