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334705
资源大小:14.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重点知识: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行省制度。2 .能力培养:(1)通过元朝统一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的能力。(2)通过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主要历史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 .思想教育:(1)蒙古汗国及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以来长期割据的局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国家由分裂、政权并立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蒙古兴起、元朝建立和实现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我国各民族都曾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过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行省制度。难点:如何看待元朝统一全国的进步意义和文天祥抗元的崇高气节;分析元朝促进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重点分析】1 .对成吉思汗的评价。12、13世纪之交,蒙古高原各部落之间为掠夺财富的仇杀战争不断;人民困苦不堪。作为蒙古族的首领,他打败周围部落,结束混乱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成吉思汗使一个落后、分散、混战的民族统一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又有利于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进行了数十年的统一战争和征伐战争。建立的蒙古政权,为元朝统一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对欧亚各地的征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2 .行省制度:元朝是当时地域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为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机构。金朝曾在地方设置行尚书省,作为地方的管理机构,但没有成为定制。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元朝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岭北、征东11个行省,其中,征东行省设置时间不长,便诏罢,“从其国俗”,实有10个行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以西之地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西藏地区则由宣政院统辖。行省制度对中央加强地方管理较为有效。行中书省的权力很大,“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0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直保留到今天。【难点分析】如何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元的统一,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也是正义的,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协调统一?历史问题是复杂的,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不能采用肯定一面、否定一面的简单方法,而应进行全面、多角度的分析。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并为元朝以后的历史发展及统一这一主流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大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这是从统一的客观效果来分析的。另一方面,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方式,远较汉族的生产方式落后,蒙古贵族在统一的征服战争中,表现出的掠夺性和残酷性。这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激起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文天祥抗元,反对元军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无疑这种反抗战争是正义的。文天祥被俘后,不怕威胁利诱,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宝贵的精神遗产,永远光照后人。【导入新课】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朗读录音,让学生一起朗读。一边提出思考性问题:作者如何评价成吉思汗?为什么?蒙古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唐朝以来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在12、13世纪之交,蒙古族真正兴起并走向全国,是与一个人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教学过程】一、蒙古的兴起出示材料,让学生先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成吉思汗统一前蒙古高原处于什么状态?材料:史书上形容当时(注:当时指的是12世纪)蒙古高原的情况说: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元朝秘史让学生了解当时高原上的各部彼此争战不已,各部落之间为掠夺财富的仇杀战争不断,人民困苦不堪。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明确统-蒙古的必要性。(出示成吉思汗的人物图像,概括他的主要活动。)一生完成的三件大事:其一,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其二,1206年,蒙古汗国成立。其三,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发动对周围地区的长期征伐战争,对内蒙古军队先后使吐蕃、畏兀儿臣服,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对外,向西达到中亚、俄罗斯,向南征服印度,疆土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后来形成了四大汗国。让学生讨论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成吉思汗?作为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统一本民族是他历史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对蒙古族的统一和发展,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分析他所进行的战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二.元朝的统一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1)1260年即大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元朝的政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2)忽必烈建元朝后,又于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了全国。(3)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原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大的军事武装;正确地运用了战略战术;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元朝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总结)(1)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格局;(2)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的开发;(3)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4)加速了蒙古族的汉化,有利于社会进步。介绍文天祥的抗元情况和他的过零丁洋诗,提两个思考性问题:(1)你怎样评价文天祥?(2)你怎样看待文天祥抗元和元统一的关系?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都应加以肯定。但也必须看到,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他在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可见,与对外战争一样,元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也具有两重性。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 .元朝建立以后,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展示元朝疆域图,让学生观察其四至,明确北至阴山以北,西北到新疆、中亚地区,西南至西藏、云南,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琉球今台湾,东到辽左今辽东,东北到今库页岛。史载元朝版图“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特别是西藏、东北、台湾等边疆地区都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2 .元朝促进了我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到四方面。第一:强调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形式多样,如各族生产方式、技术的融合;契丹和女真人的汉化;新的民族的诞生等。第二:强调西藏、台湾、澎湖、云南等边疆地区首次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四、元朝的制度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族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化的完成。随着统治中心南移,逐渐“遵用汉法”;基本沿袭宋、金旧制,但有改革创新。Io在中央官制的设立方面:(1)枢密院承袭宋制,是最高军事机构,其职责不仅管理军机,且管理宫禁书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宜。(2)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职责与唐代尚书省相当,完全不同于唐代的中书省;(3)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关,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其“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忽必烈曾经说过,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彳卸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4)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是元朝中央机构设立的一大创举,使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2.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要使学生明确建立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元朝的疆域填充图,利用插图形象化特点,使学生掌握元朝对全国特别是边疆地区的管辖。【课堂小结】12、13世纪之交,蒙古族迅速崛起于蒙古高原。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不断征战中,蒙古政权迅速走向全国,元朝统一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和中国历史的进步。奠定辽阔疆域,推进民族融合,加强边疆管辖,创新制度巩固统一,这一切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