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体验驱动——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docx
-
资源ID:1336626
资源大小:13.8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问题引领体验驱动——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docx
问题引领,体验驱动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思维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Scratch对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计算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课堂主要以活动展开,让学生走进生活,以问题为载体,借助技术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scratch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参与项目,强化计算思维。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实践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将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模块。目前,scratch在我国中小学课堂已经普遍应用,它以图形化界面、易于操作理解的语言,能让学生轻松熟悉、掌握每条指令的含义,之后,学生在进行程序编写时简单的拖拽就能就看到自己的成果,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简单、易懂的程序设计对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计算思维是十分重要的。scratch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项目学习,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以问题为引领展开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驱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而培养创新性。一、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意义1.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scratch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直是课堂教学中所强调的内容。当问题出现后,首先根据问题进行规划与设计,然后对角色动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依托项目的基础上,主要以问题引领,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现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未能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引入SCratCh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情景的问题中,体验问题驱动,由感性向理性逻辑思维过渡,在情境中提升计算思维能力。3 .有助于发展学生心智,发挥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使用scratch进行编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角色之间的逻辑关系,带着问题的驱动浸入式的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实际的操作及对指令的排列组合,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自主参与完成任务,发挥了在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大大提升。4 .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Scratch作品的创作就是将多种媒体进行组合创新,其自带图像创编功能,让学生自由选择文字、图片等运用数学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程序积木搭建与角色的结合创作各种数字化作品,给学生的想法提供了平台,为学生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想要创作的信心,为创造性培养打下基础。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scratch的方法一一问题引领,体验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中,scratch教学的最佳方式是项目式教学,在课堂中以问题引领的的课堂组织形式效果最佳。以问题引领,让学生体验驱动,问题是思维的展开,体验是浸入式的学习。小学生课堂学习具有兴趣广泛、意志力差,有意注意时长短的特点,在布置任务时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浸入式的学习。学生在以问题为情景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创作学习,反复进行头脑风暴、实践、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收获创新意识。在学生初次接触SCratCh时,主要以观看作品吸引注意为主,先进行案例研习,以案例中重要的操作点为核心,让学生围绕操作点进行问题探究及解决,掌握方法后,让学生模仿设计整个案例,再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要不断的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scratch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还能为后续作品创新打下基础。在前一阶段实例模仿完成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加速学生创意的产出。可以使用头脑风暴和小组合作研讨等形式,还可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思维可视化。同时,要关注到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别,对于能力较弱的适合发散思维引导,例如,可以使用角色替代或场景替代等思路进行创新;对于能力较强需要进行更深的思路拓展及二次开发。以克隆技能教学“接苹果”为例,苹果不停地从天上掉下来,篮子在屏幕下方左右移动接苹果。其技能目标是克隆操作和坐标学习。在案例模拟制作完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接苹果的小游戏制作出来,部分学生还制作了得分及生命值的创意功能。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作品,从学生分享的作品中发现创新点,用于启发学生的思路,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可用以下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创新。1 .变内容。利用原来的角色加入新的方法,苹果除了从天上掉下来,还可以从哪里掉下来?学生在课堂中发散出很多方向,因为苹果掉落的方向与出现的方向的坐标有关,方向的不同能加深学生对坐标概念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与理解。2 .加角色,实例中加入新的角色丰富程序内容。篮子除了能接苹果,还能不能接香蕉?篮子除了随鼠标移动,能不懂换种移动方法?学生经过头脑风暴,讨论出很多方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计算能力,也为后面完成创新任务打下基础。3 .转主题,由这个主题转移到其他主题。苹果掉落一定是篮子接苹果吗?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而由一个模仿的作品裂变成多个具有创新思路的作品。4 .换角色,用其他角色替代生成新的程序。除了作品中已有的角色和背景,能不能加入一些趣味性的程序,如时间限制、生命值的添加等,使得程序设计更加饱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以问题引导,引起有意注意,养成学生上课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强化计算思维。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引入SCratCh的思考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接受知识上,重要的是在接受知识时学会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反复质疑、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才能,有利于激发求知欲进而养成不怕困难的品质。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认知能力与问题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认知能力关系到知识能否顺利构建,而问题的难易程度关系到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与参与度,只有两者匹配才能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有时为了追求课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引入不够充分恰当,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难以达成。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进行全局考虑,scratch的引入是为了弥补传统编程软件的枯燥与乏味,不能为了教而教,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时,借助图形化的编程进行计算思维及创造性的培养,不能以机械化的学习替代他的原本意义。5 .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与最优化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在scratch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如何在多样化的策略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再次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6 .任务设计的分层及基础问题。学生对于scratch的接受程度是不同,不能以一概全,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分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多设置任务,不能让学生没任务做;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任务时要以基础任务为主,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目标定位不要太高,才能更好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7 .注意任务设计的开放性。Scratch教学中,所涉及的项目非常广泛,它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等息息相关。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尤其是在做创新任务时,他们有着自己的创意及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创意融入到作品中。在引导时,要注意操作技能与解决问题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编程的学习与计算能力的培养,最终上升到创造性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引入scratch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在不断的改进,scratch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课堂教学中要追求全面发展,争取在各个方面做到精致,只有这样,计算思维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信息技术课程才会更加精彩。参考文献:翟建越: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7)O2李静静: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o3唐清波: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课程教学,2017(1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