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
学号:傕溪印魏学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单位信阳商业中专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20级姓名××论文(设计)题目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指导教师李XX职称副教授2022年4月20日摘要1Abstract1前言1一、小仲马与他生命中的茶花女1二、茶花女中的茶花女2三、如何“走”向悲剧3(一)从茶花女自己的因素分析4(二)从小说中的男性角度分析5(三)社会因素分析6四、对当下女性问题的思考7参考文献7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学生姓名:张三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李四职称:副教授摘要:女性问题作为当下社会问题中的引人注目的部分,吸引许多专家学者去探索研究。本论文通过研究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命运,分析其如何从淳朴善良的乡下姑娘变为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进而深入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女性命运,同时对于当下突出的女性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关键词:女性;悲剧;根源Abstract:Women'sissuesasavisib1.epartofthesocia1.prob1.emsofthemoment,attractingmanyexpertsandscho1.arstoexp1.oreresearch.ThisthesisstudybyFrenchwriterA1.exanderDumasnove1.n1.aTraviataninthehero,sfateMargaretana1.yzehowtheircountrygir1.fromasimp1.ekindofbecomethesmashhit,'socia1.star,togaininsightintotenWomenfateofFranceintheninthcentury,butforthemomenttohigh1.ightsomeoftheprob1.emsofwomenthink.Keywords:Fema1.e;Tragedy;Origin前言小仲马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文学创作,是法国戏剧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小仲马的作品更多的宣扬家庭婚姻等现实问题,对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茶花女作为其成名作更是将其写作风格与写作对象表露无遗,作品中对于当时法国女性命运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本文将就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进行浅析,主要分析研究其命运发展过程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悲剧,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分析来更多的引起社会对当下突出的一些女性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女性对命运选择的沉思。一、小仲马与他生命中的茶花女亚历山大小仲马,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名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作为私生子,小仲马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经济以及精神的上支持,靠母亲辛劳抚育,直至其7岁在法律上才获得大仲马的承认。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到了无数的目光歧视和言语讽刺,在其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对受辱被弃的女性在感情上也因此有所偏向。1844年9月,小仲马和当时巴黎的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其后进入巴黎一家洗衣店做工被一伯爵看上,从此进入上流社会成为巴黎名妓。小仲马与其陷入热恋,玛丽尽管珍视这位年轻的小伙子的真挚情感,但是为了维持生计并维持上流社会的体面不得已同巴黎的阔佬们保持关系。后来,小仲马父亲一一当时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得知此事,大为反对并认为小仲马与妓女的结合有辱门楣,因此将小仲马遣送至西班牙。玛丽在失去恋人的忧伤中肺病复发最终香消玉殒,死时仅二十三岁。三年后小仲马回到法国,沉痛的得知昔日的恋人已然撒手人寰。昔日巴黎的上流社会交际花死后仅有两人送葬,她的遗物拍卖之后大部分用来还债,余款被本家一位穷苦的外甥女所继承,而这位乡下姑娘付出的代价就是承诺自己一生不进入巴黎。恋人的离去让小仲马的心灵受到难以磨灭的创伤,父亲对其一次次的伤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让这位作家的私生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感触一一尽管得来这感触所付出的代价是如此的沉重。从此之后,小仲马闭门谢客,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无论其是否愿意承认,终究他还是跟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一年之后,也就是1847年,小仲马为自己的恋人创作的小说茶花女问世了。不同于创作期间沉默的蛰伏,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在法国文坛上引起强烈反响。二、茶花女中的茶花女小仲马为了怀念恋人创作小说茶花女。塑造了以玛丽为原型的玛格丽特,在描述这个女人一生悲惨命运的同时寄托了自己对于昔日恋人的深切怀念,并且也对当时的法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与讽刺。我们通过这部小说也了解到了十九世纪在充斥着珠光宝气的法国上流社会中也生活着一部分令人悲叹的群体,她们为了生计笑厝如花,为了体面迎来送往,为了虚荣出卖尊严,茶花女玛格丽特便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玛格丽特本是淳朴善良的乡下姑娘,因为生活贫苦来到巴黎谋生。大都市的繁华与霓虹灯的闪耀很快让这位有着姣好容颜的乡下姑娘沉迷其中,很快她就成为了巴黎贵族公子争相追逐“社交明星因为自己的装扮喜欢加上艺术茶花,所以被人们称为“茶花女”。“茶花女”是当时巴黎上流社会中男人与女人都共同追逐的对象,男人爱她的沉鱼落雁般的容貌,女人则欣赏她在名利场中游刃有余的能力。因为容貌与摩里阿龙公爵的女儿酷似,她被这位公爵认作干女儿,条件便是不再游离于名利场。但是可怜的玛格丽特并未能做到这一点,公爵削减了她一半的日常开支,她也因此负债累累。某一天夜晚,两个青年的造访令玛格丽特的生活有了改变。其中之一便是故事男主人公阿尔芒一一税务局长迪瓦尔的儿子,这位英俊潇洒的青年疯狂的爱上了玛格丽特。阿尔芒经过苦苦追求,以一片赤诚之心成功地打动了茶花女,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表明心迹。尽管堕入风尘,对巴黎的各色男人都应对自如,但是她始终都是一个遭受过贫苦生活的乡下姑娘,曾经的淳朴善良没有被贫苦的生活所磨灭自然也没有被巴黎的上流社会所侵蚀。她的心底始终有着少女的一片净土,而阿尔芒成功地在这片净土上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并且令其生根发芽。一对恋人对恋情充满着甜蜜的憧憬与渴望的时候,悲剧的脚步也悄然而至。经过二人的努力,他们在巴黎的郊外租了一间房子,准备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阿龙公爵得知此事,彻底断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活,昔日巴黎著名的“交际花”不得不典当自己的金银首饰、披巾和马车来保证自己与恋人的日常开销,她再次陷入贫苦。不过此时的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来巴黎讨生活的乡下姑娘了,她拥有着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一一与阿尔芒的爱情,这是茶花女在贫苦物质生活之下得以坚持下去的最大倚仗。阿尔芒被父亲迪瓦尔的一封信骗走,同时迪瓦尔找到玛格丽特逼迫其与阿尔芒断绝关系。玛格丽特哀求无果,为了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只能发下与恋人绝交的誓言。重回巴黎的玛格丽特继续往日的荒唐生活,接受了瓦尔维勒伯爵的追求这位伯爵帮她还清债务赎回首饰、披巾和马车。阿尔芒找到玛格丽特之后处处给她难堪,甚至刻意另寻新欢并且寄给她五百法郎作为过夜费。玛格丽特受到刺激一病不起,此后便无人探望。迪瓦尔有感于玛格丽特的信守诺言,将真相告知了阿尔芒。待到阿尔芒怀着悔恨归来之时,可怜的玛格丽特已经撒手西去。临死前,债主来逼他还债,她的财产被查封,而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见阿尔芒一面。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朱莉为她入殓。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这便是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毫无疑问,这个女人的一生充满着悲惨。未到巴黎之前的生活贫苦是她物质生活上的悲惨;来到巴黎之后的堕落颓废是她精神世界的崩塌;与阿尔芒的爱情更是命运让其品尝短暂甜蜜之后的更大打击。玛格丽特的一生并不长,但就是在这并不长久的时间里她尝尽了作为女性的所有悲惨。小仲马有感于父亲对于自己与恋人玛丽之间的干涉导致自己爱情悲剧的发生,所以创作出这样一位女性。这样的一位女性不仅仅是代表玛丽,同时也代表了十九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从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法国社会对于女性的一种态度。以上对于茶花女的命运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概括,接下对于其命运走向悲剧的因素,我们将做一个剖析,以期待能引发对当下社会中愈加突出的女性问题的一些思考。三、如何“走”向悲剧不可否认,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是自己在一次次的放纵与妥协之后造成的。而且“走”似乎是一个主动的行为,但仔细分析玛格丽特的命运发展,不难发现小仲马笔下的这个女人在一步步迈向命运深渊的同时,背后也有着很多双“手”的推动。这些推动她不断向前的手不仅仅小说中巴黎有各色各样的人物,也有十九世纪甚至更久远之前整个社会的因素。(-)从茶花女自己的因素分析玛格丽特的性格变化是其走向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而其性格的变化主要在来巴黎之后,更确切的说就是在走上巴黎名利场之后。在此之前,她是一位淳朴善良的乡下姑娘。奔波于生计,但是对于生活她是乐观向上的,这与其骨子里的淳朴善良有关。但是面对越来越贫困的生活,她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巴黎讨生活。天生丽质的她不幸落入风尘成为巴黎出名的交际花,经常收到达官贵人的资助并且出入巴黎的上流社会的活动。因为需要维持上流社会的体面和保持自己优越的生活,她不可避免的染上了挥金如土的恶习,她也因此频繁的出卖自己的身体给巴黎迷恋她风姿的那些男子。面对优越的生活和巴黎的纸醉金迷,这位乡下的贫苦姑娘忘却了内心的淳朴善良开始变得贪婪无度。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她的精神世界无疑是空虚的。那些所谓上流社会儒雅优秀的年轻人都只是贪图玛格丽特美丽的容颜和她的大名气,这些人在满足自己身体欲望的同时也因为能与茶花女共度良宵而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玛格丽特在得到不菲的小费之后也能收获越来越大的名气一一至少在她遇到阿尔芒之前,她并不以此为耻。这看似很公平也很正常,但一切都在她遇到了阿尔芒之后改变了。物质生活的优越使得玛格丽特满足于现状,当然作为一个正常的女子尤其是年轻的女子,她仍旧希望有人来填补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虚。“妓女以出卖肉体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出卖的爱情,也许正是因为她们看够了人世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她只是这么希望着,见惯了巴黎名利场上的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她并没有主动去寻找的打算。阿尔芒就这么闯进了她的生活并且以热烈的感情打动了她,他们相恋了。读完作品,我们知道这是玛格丽特命运中的悲剧之一。在与阿尔芒的相恋中,作为女性,她放弃了自己优越的上流社会生活与阿尔芒奔赴乡下开始新生活。这是她对自己的反抗,但是这种反抗并不彻底,在迪瓦尔要求她为了家族名誉而与阿尔芒断绝关系时,她妥协了。“茶花女显得能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有余,坚决反抗的斗争精神不足。“尽管她苦苦哀求,但是并未奏效,在迪瓦尔的言语攻势下她坚守的感情阵地土崩瓦解。这就是她性格中的不坚定,这种不坚定或许并非她与生俱来的,在长期与巴黎的上流社会男青年的交往中,她不得已学会了这种妥协与不坚定。无论如何,这己经存于她的性格之中。玛格丽特在自身性格上的两大缺陷便是如此。其一在于无法坚决的抗拒优越物质生活的诱惑并且彻底告别荒唐的卖笑生活,其二便是在与阿尔芒的恋情之中因为不坚定而被迪瓦尔趁虚而入使得二人恋情走向崩溃。(二)从小说中的男性角度分析整部作品都是在描写玛格丽特的一生发展。她的一生之中似乎都在与男人纠缠,没有精神寄托之时与男人进行荒唐的交易;其后更是与阿尔芒恋爱之后的情感纠葛;最不能不谈的也有他的那些自诩多情的“情人”。这些男性在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里同样狠狠推着她不断向前。第一,爱人阿尔芒的猜忌怀疑与恶意中伤。文中的男主人公阿尔芒是个痴情又薄情,可怜又可憎的复杂结合体。也许在其与玛格丽特相遇之前,玛格丽特就己经陷入巴黎的纸醉金迷之中无法自拔了。阿尔芒虽带给了玛格丽特一段甜蜜而又温馨的美好时光,但其感情与后来的恶意中伤无疑加速了玛格丽特的灭亡。是的,阿尔芒是爱玛格丽特的,他会在这位供人消遣娱乐的姑娘咳血时,真正掉下泪来,他会为了这位世俗不可承认的妓女公然与自己的父亲对抗,并显示出与所有人决裂的勇气,他会为了见玛格丽特最后一面而进行触目惊心的迁葬但是,这种爱始终是一种自私而伪善的爱,阿尔芒作为父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份子,那种“女性应对男子顶礼膜拜”的价值观早已渗透进其思想。在其爱情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阿尔芒潜意识里对“妓女”这一身份嫌弃与猜疑,否则在阿尔芒发现玛格丽特暗地里接待其他男人时便不会与其负气写信决裂。他根本没有体谅过那体弱多病的妓女到底靠什么来经营他们那负债累累的爱情!在玛格丽特一番倾诉衷肠,让其得知真相之后,阿尔芒才痛苦悔恨乞求玛格丽特原谅自己的鲁莽。其实阿尔芒内心深处的观念依旧没有被撼动,在最后玛格丽特为了成全阿尔芒的意愿,黯然离开阿尔芒的时候,本来就身心承受巨大创伤,阿尔芒却仍然可以的嘲讽与报复,这就是其自私伪善的最大体现。阿尔芒刻意的嘲讽与报复无疑成为压死玛格丽特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信任的缺失与自己尊严受损的感觉来源于阿尔芒自己的虚伪。其内心一直存在着对妓女的偏见,他认为妓女始终都是“肉体锈蚀了灵魂,感官灼伤了良心”5,直至看到玛格丽特临终前的日记才又追悔莫及。不能说其没有爱情,只能说起爱情受传统观念意识毒害太深而不堪,然后酿成悲剧。第二个方面,则是阿尔芒父亲,老迪瓦尔的偏见以及虚伪的说教。阿尔芒的父亲是男权社会中满怀道德偏见的封建家长代表,也是整个社会对妓女态度的缩影。他几经周折找到玛格丽特,以一个父亲的权威说服其离开,并痛陈两条原因:第一,自己的儿子与妓女厮混,早晚会倾家荡产并染上恶习最终踏入深渊。但是当他听到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变卖自己的家当,牺牲荣华富贵生活的时候,仍不为所动并给了第二条理由:为了维护家族名声,为了阿尔芒那未出家的妹妹名誉的无暇,玛格丽特必须离开。从这第二条理由便可看出当时社会中人们冥顽不化的陈旧想法,对于一个从良的妓女都避之不及,且阿尔芒的妹妹的出嫁居然能受到一个妓女的影响,可见当时社会森严的门第观念对女性们的压抑以及传统妇德贞洁观念的根深蒂固,所以玛格丽特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回到巴黎的名利场,然后走向绝路。第三个方面,则是来自于情人们轻慢以及女性们的嫉恨与冷漠。这就又要提到玛格丽特的身份一一妓女,这个“淫荡”的同义词。“淫荡”是个人造概念,用来维系一个由私产占有而形成的禁忌,其根源就是把女子视为男性的私产。而荡妇的起因在于妒忌和占有欲,女人因为妒忌而希望在容貌以外的地方得到补偿,所以她们满怀恶意地自我暗示:美丽女子在道德方面必有缺憾。特别是妓女,不管遭遇了什么,都是报应,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而男人由于占有欲和现实的压抑从而需要自我暗示来宣泄压力,化解矛盾。于是他们幻想女子的滥交淫荡,是美丽的女子不在被某一个男人占有,然后从心底视女性为玩物,尤其是妓女,他们不但自己占有妓女而且毫不在意这些女人与别的男性颠鸾倒凤,然后对于妓女的交易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对于妓女的遭遇,他们向来铁石心肠。“一位名妓的所有情人几乎都亲密无间。提起她的往事,你一言我一语几多回味,然后各奔东西照旧生活下去,丝毫不受噩耗的干扰,甚至不肯洒一滴眼泪”69。所以在离开阿尔芒之后,玛格丽特的世界里,只有咳出的鲜血以及拿着印花借据来纠缠不休的讨债者。她只有再一次重操就业,招待一些自私自利的衣冠禽兽。他们开心,她也要佯装快乐;他们要吃夜宵,她必须精力充沛。这些人不仅在身体上摧残了玛格丽特,更是让她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岁月郁郁寡欢,走向灭亡。(三)从社会因素分析第一,社会时代的新旧交替,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七月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进入了后期,这个时期中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种缓慢的爬坡式状态。而在社会结构中长期占领制高点的资产阶级则在这个时候感到十分恐慌,他们不择手段的进行巧取豪夺,积累了相当的社会财富,以此来保持自己上流社会的身份。“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便是以金钱为荣耀,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拥有身份和地位的标准,情妇也是他们贵族财富的象征。”因此,玛格丽特作为姿色过人的女性,在当时被上流社会的男人追求并迅速沦陷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必然。如此一来,作为贵族财富象征的她最终走向灭亡便也是自然合理的了。第二,父系社会文化体系从始至终都没有断绝过,无论是现如今的社会还是十九世纪的法国都是一样。这样的一种文化体系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始终都没有获得平等的待遇,更不用说逃脱被摆弄的命运了。法国人一向以浪漫著称,处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上流社会的绅士们必然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浪漫。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浮躁冷漠的状态,女人们恬不知耻地卖弄姿色,男人们肆无忌惮地炫耀着自己风流韵事。似乎这就是所谓上流社会解读浪漫的一种必须的途径。所以这样一种社会风气让玛格丽特不可避免的迷恋金钱出卖肉体,并且在经历爱人的折磨之后丧失了一切生的希望,在缠绵病榻的日子里只乞求速死而离开这个荒诞的世界。第三,基督教文化中的部分理性主义。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文化中有一部分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对应的便是被极力限制的“原罪”在小说中,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对应的便是“原罪”。“茶花女对爱情的奉献与牺牲,源于基督教文化的熏陶。”而基督教文化中不仅仅有爱,还有着相当的理性主义,这便是阿尔芒的父亲以及整个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所谓的道德观念,这样的“理性”对于“原罪”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玛格丽特作为妓女,她的爱情是不应该成功的,甚至萌发了这个念头的妓女都应当被理性毁灭。这也是玛格丽特走向悲剧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四、对当下女性问题的思考小仲马对茶花女报以深切的同情与无奈,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莫过于此。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早己过去,法国人依旧浪漫。男女平等的口号也在当下社会喊了几十年,然而我们似乎还是未能摆脱父系文化的影响。不仅仅从男性方面而言,工业社会进入了成熟期,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物质欲望的急速膨胀。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当下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犹如当年贫苦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刚刚进入巴黎一样眼花缭乱。在面对这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时候,女性更应该坚守住心中那块淳朴善良的净土。从茶花女的悲剧来看,对于当下女性来说首先提升自身的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修养并非专指知识或者能力上的提升,更多的是在于自己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考验;社会要多一些对于女性尤其是失足女性的关注,这种关注不应该单纯理解为关心关爱,我们的社会要多一些宽容谅解和思考。参考文献:1郭红梅.浅析造成玛格丽特悲剧的原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74.2孙俊霞.茶花女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6):57.3小仲马.茶花女Df1.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4方芳.浅析歌剧茶花女中19世纪法国社会思想J.儿童发展研究,2013,(1):57.5周蓉.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玛格丽特一茶花女的悲剧色彩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84.信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XXX性别X学号2020xxxxxxx所在教学单位郑州云智学专业XXXX年级2020级导师姓名XXX学位学士职称副教授题目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选题意义及内容XXXXXXXX思路及方法XXXXXXXX进度安排XXXXXXXX指导教师意见XXXXXXXX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学单位意见XXXXXXXX教学单位领导签名(盖章):年月日信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表学生姓名XXX性别X学号2020XXXXXXX所在教学单位郑州公智学专业XXXXX年级2020级导师姓名XXX学位学士职称副教授题目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指导教师评语该生论文选题符合论文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积极对待论文,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主动交流,并且能用图书馆及知网数据库等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能按照本专业的论文要求进行格式及内容的处理;对待初稿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反复修改,知道达到合格标准。论文写作进度正常,写作内容充实。评价项目分值得分选题质量(20分)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5分2题目难易度5分3题目工作量5分4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5分能力水平(50分)5查阅文献资料能力10分6综合运用知识能力10分7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10分8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10分9学术水平10分写作规范成果创新(30分)10写作水平10分11写作规范10分12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5分13成果创新性5分合计得分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信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学生姓名XXX性别X学号2020XXXXXXX所在教学单位郑州云智学专业XXX年级2020级导师姓名XXX学位学士职称副教授题目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答辩时间2022年5月17日答辩地点郑州市文化路74号记录人签名答辩记录一、对于茶花女走向毁灭的落后推手,你觉得哪一个是最主要的?文中有关茶花女走向毁灭的幕后推手的介绍是小说中的男性因素以及当时的社会因素,我认为其中相对主要的是社会因素。因为通读整部作品,从表面上看来茶花女是在迪瓦尔的逼迫与阿尔芒的背叛以及情人们的冷血无情下走向毁灭,但是这些男性对茶花女的所作所为都是受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的。在整个浮躁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作为身份地位朝不保夕的上流社会,男性需要宣泄自己不安的情绪,茶花女便不幸的沦为了发泄的对象:作为妓女的茶花女被当时的社会舆论逼迫着走向毁灭。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造就了情人的冷血无情以及茶花女的虚荣堕落,直至毁灭。二、文中提到基督教的“原罪”,谈谈你的理解。原罪说指的是基督教中认为任何人即是有罪的。这种观点在文中的体现便是对于茶花女的抨击妓女的爱情便是有罪的,基督教中的原罪说在这里也成为了人们批判茶花女的一个理由。基督教中的“原罪”在一定程度上与希伯来文化是相似的,都是不以法律为核心,更多的强调以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人们的行为准则。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社会生活,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基督教“原罪说”的影响。三、谈谈你对小仲马创作风格的理解。小仲马在其父亲的影响之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但是却与大仲马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而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从这一方面来说,小仲马可以称得上是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言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审表学生姓名XXX性别X学号2020XXXXXXX所在教学单位郑州云智学专业XXXXXX年级2020级导师姓名XXX学位学士职称副教授题目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命运答辩时间2022年5月17日答辩地点郑州市文化路74号答辩评审意见在答辩过程中,该生自述论文的主题内容,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论文结构合理,观点表述清晰,针对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基本正确,并对问题进行拓展,逻辑性强,基本理论扎实,反映出该生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良好答辩小组组长签名:2022年5月17日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报告内容(30分)1、论述思路清晰,评议表达准确;2、概念清楚,论点正确;3、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4、结论严谨;5、结果有一定应用价值。答辩情况(40分)1、问题回答理论依据准确;2、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扎实;3、语言表达清晰、流畅;4、对研究涉及的知识掌握透彻;5、重点内容研究深入、表达具有逻辑性。论文质量(30分)论文写作规范,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有定创新性结果。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能够按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全面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辩组分答小评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评分XXXX副教授如: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XXXX副教授如: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XXXX讲师如:河南商业中专学校平均得分(总分÷人数)论文得分指导教师(50%)答辩小组(50%)综合得分论文等级教学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本表说明:必须聘请至少个非本教学单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任答辩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