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工作,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方案如下: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技能水平提高,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加快培育大批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二、重点任务及培育要求2023年,聚焦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普及行动培育高素质农民。区全年按照市要求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2班次和培育人数100人。(一)提升高素质农民生产技术技能。要围绕粮食生产“两稳两扩两提”(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目标任务,开展粮食、玉米、大豆生产专题培训。立足我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紧密衔接生产技术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培训机构、科技特派员等技术力量下沉服务、送教下乡。重点开展水稻(海红米)玉米单产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水稻单产提质增效专项培训,强化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安全生产环节技能培训,促进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开展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和技术技能培训,强化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相技术培训。(二)提升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能力。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农民学习需求,围绕主导特色产业组织培育。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市场冷链、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及产业特色,组织学员开展异地考察交流,学习先进典型。(三)提升高素质农民素质素养。面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1.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支持农民提升学历层次,依托农广校、职业院校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一是组织参加免费中职学历教育。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区2023年秋季招生培养35人。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衔接机制,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优化参训农民学历结构。二是组织动员参加高职教育,动员有学历提升需求的高素质农民报读高职院校。2.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区各遴选1-2个行政村,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丰收奖、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普通话推广、农村残疾人帮扶等益农活动,围绕“三农”政策、文明生活、农业生产、生态环保、生物技术、乡村治理素质素养等主题,面向小农户开展为期半天至一天的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在行政村设置联络员,负责组织培训对象、开展现场培训等工作。三、工作要求(一)强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注重吸纳涉农院校和好的培训机构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用好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二)完善基础条件。将高等大学教师、科技特派团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及涉农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从高素质农民优秀学员中选拔培育一批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共享师资库。并审核把关本级综合素养类教材,做好培育教材意识形态审查工作,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鼓励优质培训基地建设,用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及农民田间学校。(三)选准培育对象。在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研基础上,围绕产业和农民需求,选准培育对象。培育对象要求年满16周岁以上,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业从业者。(四)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培训班执行情况进行质量监控,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整改。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培育质量监管指导。优先选用承担过培育任务并高质高效完成的培育机构。(五)加强跟踪服务。做好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建立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参训学员的发展动态、产业需求、荣誉奖项等信息。组织协调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鼓励引导有能力的学员积极申报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注册农产品商标、开展“二品一标”认证等,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指导服务高素质农民协会、联合会、创业联盟等组织。四、资金管理与使用(一)强化资金监管。依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管理要求制定本地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按程序及时向区财政部门申请拨付2023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现代农民培训”项目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补助标准。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及培训机构(含培训基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的支出,其中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按人均不超过3000元标准进行补助。(三)开支范围。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及培训机构(或培训基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的支出。主要包括:1.培训需求调研、宣传发动、学员遴选、建立档案以及考核和监管、项目验收等支出。2 .教育培训和异地现场教学培训产生的培训教材及资料、考试费用、食宿和交通及其差旅费,教学培训(实训I)耗材及设备开支、场地费,培训管理服务和参训学员意外伤害保险费等支出。3 .聘用师资的教学讲课费、实训指导费、参观讲解费等支出。4 .信息化服务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在线教学课程制作、流量补贴、专家指导咨询等以及购买可追溯可佐证的有关线上学习课程资源、线上学习培训服务(平台技术运营服务)支出产生的相关费用。5 .跟踪服务及发展情况监测产生的费用,包括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参加涉农竞赛、宣传推广等支出。(四)强化监管使用。严格遵守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有关开支规定,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资金监管力度。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截留、挪用资金情况。加快执行进度,及时规范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五)建立约谈和通报制度。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通报制度,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开展通报或约谈,督促培训工作机制不顺、管理服务不力、培训资金执行进度慢、培训工作不规范的单位及时整改。五、加强组织管理(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议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上好“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介绍当地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宣传好党的“三农”政策,确保完成教育培训任务。成立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3)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高素质农民培育日常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办法的制定,组建现代职业农民培育专家组讲师团,组织开展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认定管理工作,提出高素质农民相关扶持政策建议。区委组织部:指导农业农村水利局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区教科局: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自主创新,协同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区乡村振兴局:负责开展建档立卡脱贫户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激励创业致富,大力发展产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采取优先服务,简化手续,减免费用等方式优化高素质农民创业的办营业执照流程。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家、省、市涉农项目、资金的支持。区财政局: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及时拨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到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组织退役军人村干部(“兵支书”)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引导带动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树立新形象、激发新作为。镇(街道):宣传发动组织本镇辖区范围内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民培育工作,协调解决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二)抓实培育实施。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开展,报自治区遴选公布一批县(区)级优质机构作为本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支持示范基地持续性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摸底调研,切实掌握粮食、大豆、玉米生产经营者需求,加强与重点产业及重点群体的沟通,做到培育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方案,做到一班一计划。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按照模块化思路设计培训课程,合理使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线上学习等培育形式,选好师资、用好基地、配好教材,综合运用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增强培训吸引力。组织农民参加线上学习,应选用具备在线学习、直播授课、学习测评、学时统计、实时监测、质量评价等基础教学管理功能的在线教育培训平台,选用的学习平台管理系统必须具备在线学习追溯功能,可在线生成培训班学员名单、课程内容及相应学习考核情况等佐证材料。(三)加强绩效管理。强化决策投入,加强过程管理,全面完成绩效任务目标。做好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实现培训班级信息和学员、师资信息应录尽录,及时组织学员完成在线学情评价,培训全程可追溯。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规范购买线上学习服务。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完善档案资料管理。按照项目实施模块和绩效考评指标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项目考核验收,验收结果及时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四)示范推广典型。注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功模式的总结推广,充分利用日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组织开展优秀典型挖掘宣传,树立示范标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