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5篇)-2.docx

    • 资源ID:1340082       资源大小:36.4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5篇)-2.docx

    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5篇)目录1.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22 .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73 .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124 .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155 .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18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区委“四区联创”“五强联动”的目标定位,高水平建设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积极推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宜业宜居和美乡村等申报与创建。以推进“百千工程”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涵盖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系统实践;实施优质稻米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排头兵,奋力开创“农业强区”建设新局面,为海门打造“一示范四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一、强基础、稳生产,聚力打造综合产能高的示范基地一是持续推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新建高标准农田1.68万亩、改造提升1.09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2万亩以上,产量5.05亿斤以上。引进蔬菜、草莓新品种,推广伏秋耐高温、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不少于10个,培育4个“五新”新技术集成展示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稳定在90%以上。稳步推进畜牧生产,保障全区畜产品市场供给。二是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全区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更大力度、更广范围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三是持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继续做好新型合作农场管理和发展工作。2024年,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4个,各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占比达22%以上;新申报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二、搭平台、建载体,聚力打造竞争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招商推介会、农展会等活动,推介海门农业农村及投资环境,举办农业招商引资活动2次以上,确保2024年签约农业项目不少于20个。二是继续推动农业重大项目落地。加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储备能力,落实每个储备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6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额不少于30亿元,力争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三是继续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果、海门山羊、海门肉鸡、特粮特经、四青作物等优势产业,以“大农业思维”突破链式发展,以“工业化路径”推进提质增效,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建设,力争海门大米、海门蔬菜两大产业联盟服务面积均达到5万亩以上;海门瓜果产业联盟服务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海门山羊产业联盟总规模达到10万只;海门肉鸡产业联盟总规模达到500万只。四是继续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集中力量宣传“鲜活海门”区域品牌,提升海门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申报省级及以上农业品牌2个以上。组织2个以上单位申报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基地(园区、企业)。力争休闲农业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三、创特色、树亮点,聚力打造融合发展好的和美乡村一是不断深化乡村建设示范带动。力争全区138个项目建设,25个市级示范村先进村考核达到市级要求,顺利通过市级成果认定和项目验收。指导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7个示范村认真落实省级创建要求,争取省示范镇村创建走在全省前列。指导正余、常乐镇按序时做好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指导常乐镇、正余镇、四甲镇、悦来镇、海门港新区五个区镇加快推进特色化村组团打造,构建乡村振兴“示范镇、片、村”的农业强区创建体系。二是不断推进人居环境重点整治。牵头一体化推进农村水环境、污水管网工程、农村户厕改造等,持续开展农村“三棚”和破旧建筑以及农田区域环境专项整治,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以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契机,积极探索适用于本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三是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关键环节活力。推动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惠农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38721元,增幅6%以上。综合运用“强村十法”,实施“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加快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着力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中稳定性收入比重,2024年力争村营收入村均超150万元,稳定性收入占比达60%。四是不断提升基层农民综合素质。全年举办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不少于30期,培训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3000人以上。突出实践育人,充分利用好3个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和5个南通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新建区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3个。四、保安全、防风险,聚力打造保障水平高的安全窗口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1200批次,监督抽查500批次,快速检测不少于5万批次,持续开展重点农产品整治行动。二是进一步强化海洋渔业领域风险防范。紧密谋划部署海洋渔业防汛防台工作,紧盯海洋渔业重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持续深化“三无”船舶专项打击。三是进一步强化农业行业安全监管。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以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严格监管执法、夯实基础保障为抓手,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确保全区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四是进一步强化农业领域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使用违禁限用药物行为为重点,紧盯农兽药销售门店、种养殖大户及基地园区,确保违禁农药出不了店、下不了田;以雷霆之势,重拳打击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坚持依法严惩重罚,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为全面营造法治创建氛围,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请认真贯彻落实。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打造特色亮点,全力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促进农业农村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工作任务(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1 .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和农业农村法律法规列入党组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并开展专题学习。2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集体审议决定等制定程序,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合同合法性审核100%覆盖。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组织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3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积极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依法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前审核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行政合同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的有效作用。(二)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1.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强化执法人员培训,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公共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4 .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5 .严格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引发社会风险、直接关系行政相对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以及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行政执法活动。(三)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并动态更新,不断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6 .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案件、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四)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人人都是普法带头人的良好局面,按照XX市农业农村局会前学法制度开展会前学法,重点学习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渔业法种子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黑土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耕地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畜牧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及党内法规等法律法规。(五)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肃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对违法当事人依法惩处,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7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围绕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的重点领域,加大监管力度。8 .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原则,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执法活动,坚决杜绝违反法定程序随意执法。9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对待当事人,坚决杜绝因人而异的选择性执法。10 合理行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畸轻畸重、执法不公。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执法言行文明,举止规范,服务热情,以法明理,坚决杜绝简单粗暴、野蛮执法。(六)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1.进一步修改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认真总结执法检查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执法检查实际,对制定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12 建立动态调整“两库”机制。执法人员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调整执法人员名录库;市场主体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调整市场主体名录库。13 强化执法检查信息公开。要将公开抽查信息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主动在门户网站将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事项、抽查程序和抽查结果进行全流程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接受社会监督。14 合理确定检查比例和频次。既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又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确保监管效果。对同一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和多个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要推行多部门联合检查。(七)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制定普法工作年度计划,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普法工作学习起来,结合日常工作和重要节日,推动下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农村,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诚信进村屯、“中国农民丰收节”普法宣传、中俄文化大集、“12.4”宪法宣传日集中宣传等普法活动。(八)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022年全市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94户,示范户涉及行政村(社区)55个,2023年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45户,示范户涉及行政村(社区)147个。20222023年我市共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39户,示范户涉及行政村(社区)186个,示范户涉及行政村(社区)总数占我市行政村(社区)总数205个的90.7%。2024年实现全市100%行政村均有学法用法示范户。三、工作要求(一)明确责任目标。局机关各业务科室、各直属单位要充分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人员,落实责任,层层推进。(二)提高工作实效。局机关各业务科室、各直属单位要积极宣传总结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营造浓厚氛围。要积极运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新技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打造富有三农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亮点。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加强农业行业的监管,提高监管效能,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确保全面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目标。二、抽查事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检查、对肥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肥料进行监督抽查、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绿色食品监督管理与监督检查、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行政检查、实施植物检疫监督检查、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管理与监督检查、对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实施监督管理、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使用的安全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对行政区域内经营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的行政检查、对行政区域内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的行政检查。三、抽查工作流程1 .抽取对象。从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和随机抽查执法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2 .检查方式。实地检查农业相关经营单位,检查人员不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检查人员应当填写双随机检查表,并由被检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盖章确认。3 .查处违法。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处理,形成有效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4 .结果处理。抽查人员要对抽查结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录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四、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充分认识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农业领域的监管工作,认真谋划实施,统筹安排,将各项工作要求切实落到实处。5 .严格落实责任。要明晰具体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使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公平、有效、透明地进行,切实履行法定监管职责。6 .严格抽查纪律。执法人员对被抽取的经营主体实施检查时,不能妨碍经营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收受经营主体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7 .加强宣传培训。要结合本计划的工作要求,积极进行部门间沟通,加强宣传培训,转变执法理念,完善“双随机”抽查监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为扎实做好2024年“三农”工作,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县农业农村领域落地见效。县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精神,聚焦县委十八次党代会提出“乡村振兴成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解放思想、大抓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保供给、全力做好粮食生产。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力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86万亩以上,早稻面积10.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26.2万吨以上、县级储备粮规模l075万吨以上,巩固提升好1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完成2023年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2024年3.5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提升工程。三是扩大蔬菜生产。抓住XX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为契机,巩固提升何市、杭口、渣津设施蔬菜基地,新建山口、太阳升2个设施蔬菜基地,力争蔬菜自给水平达60%以上。四是提升畜禽养殖水平。力保生猪年出栏62万头以上、牛羊存栏25万头以上、蛋鸡存笼120万羽以上、蛋鹤鹑存栏1500万羽以上。实施XX杭猪种质提升工程,打造XX杭猪数字产业园。二、旺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发展好主导优势产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创建“五园绿色”国家现代农业园区这条主线,巩固提升“一乡一园”项目5个。二是培育、招引好优质农业项目。聚焦“头雁引航雏鹰振飞”行动,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头部企业,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头部企业。全县力争培育优势龙头产业加工企业5家以上,各乡镇力争招引或培育1个农业项目。三是推广好农产品品牌营销。坚持品牌强农,重点围绕全国区域百强榜、“赣鄱正品”等完整的品牌认证体系,新增“两品一标”产品8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个。依托与抖音集团火山引擎的合作关系,借助电商直播、数字赋能品牌推广,持续唱响XX农产品品牌。三、美乡村、着力建设宜居家园。一是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干净整洁、畅通有序、美丽宜居”的目标要求,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善乡村环境面貌。二是稳步推进和美村建设工作。依托“两带三线”规划布局,按照3A级乡村旅游建设标准,逐步推进示范村庄建设,结合“美丽活力乡村+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的和美乡村先行区。三是狠抓乡村环境长效机制建设。加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管理和覆盖范围,通过发挥场景应用,落实落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四、强改革、助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一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建成农村宅基地管理数据平台。二是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年倍增计划行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龙头企业带动”“强村公司”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每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三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总之,我局将扎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为争当三省九县龙头赢得江西地域大县贡献应有的力量。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2023年,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2.54亿元、同比增4.2%,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4.1%;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7元、同比增9.1%。(一)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守牢。粮食生产有序推进,2023年实际粮食播种面积66.65万亩,产量22.79万吨,其中小春粮食实际播种面积24.99万亩,产量4.72万吨;大春播种面积41.66万亩,产量18.08万吨;2023年小春季种植油菜452万亩,产量0.62万吨。(二)农民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始终把促农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健全保障机制、突出产业就业,以最实举措、最严作风全力保障群众增收。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1.l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高于全县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个百分点。(三)产业迈出绿色高质步伐。XX红茶、滇西绿色农产品2个产业协会组建运行,“产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企业由“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凸显,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减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4.39%,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中禁用药物监测合格率100%,“菜篮子”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4个,绿色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实现高原特色重点产业农业总值90亿元。稳定茶园面积31.5万亩,实现干茶产量2.98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5.8亿元。种植蔬菜17.9万亩,产量25.9万吨,产值8.7亿元。完成肉类总产9.8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0.11亿元。完成香料烟种植3.01万亩,产量8.377万担,实现产值1.13亿元。完成烤烟种植面积8.8万亩,产量213248担,实现农业产值3.85亿元。完成水果种植总面积8.7万亩,产量14.7万吨,产值3.2亿元。完成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2万亩,产量2666吨,产值0.77亿元。新植甘蔗0.88万亩,保有面积5.85万亩,农业产量32.98万吨,入榨甘蔗31.92万吨,产值1.48亿元。完成水产产量5010吨左右,产值8160万元。新植桑园620亩,稳定桑园面积3.2万亩,实现农业产值0.4亿元。完成咖啡种植面积1200亩,产量60吨,产值110万元。(四)产业品牌影响逐步显现。坚持内提品质与外树品牌相促进、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融合、传统提质与特色培植相结合,“千年茶乡”“XX红茶”“云上XX”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湾甸乡以豆类为主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产业链加速形成,“XX四季豆”小有名气。“XX红茶”品牌在国家地理标志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以85.6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XX获评2023年度茶叶投资价值新锐县域。(五)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5.6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Tl33%°全县农机化率达54.8%o建成标准化实施种植大棚260亩,中小棚2.4万亩,推广微喷灌15万亩、水肥一体化12万亩、反光地膜覆盖10万亩、配方施肥15万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15万亩,建成智慧茶园示范基地6个,果蔬冷链物流设施保有量达13万立方米。中康融XX县智慧生物种业产业园暨生态富硒生姜生物组培(国家级)云南高原质库项目落地XX,种业瓶颈有望根本突破。(六)农业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茶叶、果蔬、畜牧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招商,“一把手”外出招商8次,完成招商引资储备项目5个,鲍鱼大健康项目、肉牛全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服务企业15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39亿元。年内净增农业企业707户,达1431户,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户,达240户。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10个,创建各级示范社98个。农业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6:1。(七)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项目12个,投入衔接资金3200万元。建成申报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3个,市级绿美村庄115个。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新建改建4456座,自然村卫生公厕建设20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为66.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45.97%、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50%,有效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八)项目投资工作成效显著。积极谋划包装和储备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业农村领域类重大项目18个,总投资60亿元。累计争取到各类上级资金26701.13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农业农村部门固定资产投资4.786亿元。(九)农业综合执法全面加强。以标准化、精细化、程序化、信息化、定点化“五化互动”的案件办理模式推进案件办理,高质量办理案件85件,其中,1件案件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1件案件入选市级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2件案件被评为市级优秀案件。XX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五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建立完善农业安全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农机、渔业、农村能源、农药、畜牧、农村消防”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源头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开展排查检查32次,全年农业行业未接报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二、2023年存在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县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农民多而不富仍是XX最大县情和突出短板,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部分指标未达预期。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4.1%,增速位居五县市区第2位,与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农业增加值增7.6%的目标相差3.5个百分点。(二)项目建设推进滞后。因资金调度困难,高标准农田、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生猪调出大县、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未如期完工。特别是20202023年上级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还有60个标段未完任务,存在粮食安全考核被扣分、被省级约谈和项目争取难等风险。受规划、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制约,牛羊禽综合屠宰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珠街生猪代宰点等项目建设未按时序推进。(三)群众稳定增收困难。肉牛、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滑,果蔬、茶叶、核桃等农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价格波动过大,群众外出就业创业渠道不多,全县虽然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7元、同比增9.1%,但增速仅位于全市五县市区第3位,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17113元相差486元,与隆阳18903元相差2276元,与腾冲17398元相差771元,农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和基础较为薄弱。(四)产业发展质量不优。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6.4亿元、同比增4.1%,占GDP的比重达33.15%,但全县仅有农业市场主体1431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为65户(国家级1户、省级17户、市级47户);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10个,但规范运行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只有296个。缺乏用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来谋划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数字化、链条化发展不足,重生产、轻市场、轻加工、轻经营、轻平台、轻主体、轻品牌“一重六轻”和有规模缺组织、有基地缺标准、有主体缺龙头、有产品缺技术、有市场缺信息、有平台缺影响、有合作缺核心、有提升缺要素“八有八缺”的情况未能有效破解。(五)乡村建设标准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有差距,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为66.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45.97%.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50%,分别低于全市11.45、9.14、14.62个百分点。对绿美乡村建设等工作重视不够,全县没有拿得出、树得起、叫得响、成品牌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三、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县农业农村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13631”工作安排,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线,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群众增收为核心,按照安全优质并重、增产增效并举、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原则,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推进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产融合链“四链”同构,推动由发展农业向经营农业、发展农村向经营农村转变,为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基础。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一)在粮食安全上下功夫,让粮食多起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做到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大力推广粮烟轮作、粮菜轮作,创建玉米大豆带状复播示范样板3000亩以上、烟后玉米示范样板2000亩以上、水稻种植示范样板20000亩以上、油菜示范样板5000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65万亩、产量22.79万吨以上。(二)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让群众富起来。坚持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重点抓好烟草、茶叶、果蔬、畜牧、渔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贡菜、红花、芭蕉芋、魔芋、万寿菊等新兴产业,确保农民人均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经营增收8350元以上。烟草产业方面,确保烟农种烟收入5.3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15亿元以上。完成烤烟种植面积8.82万亩,产量21.5万担,新建电能烤房490座并投入使用。各乡镇任务具体为:大田坝镇4900亩13000担、柯街镇6200亩16000担、卡斯镇9300亩23500担、鸡飞镇7800亩20000担、翁堵镇4800亩12000担、温泉镇4700亩13500担、更戛乡12100亩31000担、寿街乡22800亩51000担、珠街乡15600亩35000担。完成香料烟收购任务10万担以上,提前规划落实好下一产季种植面积。各乡镇收购任务具体为:大田坝镇UoOO担、柯街镇6000担、卡斯镇20000担、鸡飞镇15000担、更戛乡6000担、劲统镇42000担。在湾甸乡种植双季雪茄烟50亩。茶叶产业方面,在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推介、融合发展上重点突破,促进XX红茶发展协会实体化运营,全面完成9万亩有机茶园认证,实现干茶总产3万吨,农业产值15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方面,发挥好滇西绿色农产品产业协会作用,聚焦设施蔬菜增量扩规、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7.8万亩,蔬菜总产量26.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8.83亿元以上。甘蔗产业方面,大力推广甘蔗良种良法,新植面积1.5万亩以上,保有面积6万亩以上,产量达30万吨以上。畜牧业方面,重点抓好生猪、肉牛、肉羊生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疫。稳定生猪养殖,探索XX生态黑猪特色养殖。加大闲置牛场盘活力度,推进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完成肉类总产10.38万吨、增5.6%以上,实现畜牧业产值32.6亿元、增8.3%以上。渔业生产方面,加大鲍鱼养殖招商项目服务,督促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确保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30吨以上。(三)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让品质优起来。坚持走绿色高质发展路子,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53%以上,农作物保持统防统治覆盖率47%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8.8%以上(?2023年91.5%)o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以蔬菜、茶叶为突破口,实行XX农产品放心行动,配备农残快速检测仪50台套,切实加强农产品抽检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引导群众购买、使用合格的农资投入品,最大限度控制农残超标的产品生产和流通上市。(四)在主体培育上下功夫,让链条长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培育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着力扶持一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净增农业企业311户以上,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户以上、市级及以上家庭农场3个以上,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10个以上,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五)在项目推进上下功夫,让基础强起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以上。抓住国家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的机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落地XX,力争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投融资路径,逐步破解投入标准过低问题。统筹项目资金使用,督促施工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加快在建项目进度,按要求完成存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努力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加强建成后高标农田的管护,确保发挥效益。加强生态富硒生姜生物组培云南高原质库项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牛羊禽综合屠宰加工厂、鲍鱼大健康养殖、恒益冷链物流二期等项目建设服务保障,确保尽快建成投产。主动汇报协调,积极争取全国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翁堵富硒红茶产业强镇、秸秆综合利用、水稻提质增效、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等项目资金支持。盘活用好原立得硅的闲置土地资源,争取高标准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落地建设。(六)在乡村建设上下功夫,让农村美起来。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两污”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为重点,科学规划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田园、柯街、劫统、温泉4个全域整治示范乡镇,打造济水镇共裕寨子自然村、大田坝湾岗村小湾岗自然村、卡斯龙洞社区鱼山自然村、湾甸下甸村大树自然村、更戛西米白草林自然村、鸡飞珠山大田头自然村、翁堵立木箸脚自然村、臂街新厂新厂自然村、珠街金宝9个重点村,建成1个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和5个“千万工程”全域示范村、84个提升村。全县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提高到74%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4.84%以上,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0%以上,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改建农村卫生户厕5440座以上,具体任务为:田园200座、沸水300座、大田坝550座、柯街600座、卡斯600座、湾甸150座、更戛600座、劫统600座、温泉600座、鸡飞400座、翁堵150座、寿街490座、珠街200座。新建自然村公厕12座,具体任务为:田园1座、沸水1座、大田坝2座、柯街2座、卡斯3座、湾甸1座、着街1座、珠街1座。(七)在农技推广上下功夫,让科技撑起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农机补短板行动,加快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8%。持续开展主推农业技术和品种推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用好粮食、茶叶、蔬菜、畜牧等8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实施破填并田2000亩以上,按照高端大棚示范与适用设施推广相结合原则,推广果蔬产业喷灌滴灌设施应用面积10万亩、四季豆钢立架爬藤网设施应用4.5万亩、烟草水肥一体化设施2万亩。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2351个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八)在监管执法上下功夫,让质量高起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豆工豆农残超标治理,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检力度。监督兽药、饲料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违法添加、制售假劣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屠宰企业生产监管,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和运输、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产品的违法行为。做好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强化重要时节、重点环节的农机执法检查工作,保障农民群众合法利益。(九)在行业安全上下功夫,让发展稳起来。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乡镇属地责任,全面抓实农机、农药、沼气、畜牧、渔业五个重点领域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肃整治拖拉机无牌无证驾驶、违规水上作业、冒险作业、特种设备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隐患问题,持续推进沼气设施和畜禽粪污贮存池通风口、标识、盖板、防护栏缺失等问题排查整治。(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让形象树起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岗位分工、履职成效与职称评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让“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盼头,形成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浓厚氛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大力推行“三法三化”,聚焦工作中重点难点任务,营造“比学赶超、清正廉洁”的干事氛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行动,坚持内培外引、示范带动培养农业产业人才队伍。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5篇)-2.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