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部署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基础性、普惠性、共担性、系统性原则,重点聚焦老人家庭及个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基本原则1 .基础性原则。统筹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照料需要。2 .普惠性原则。逐步拓展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够方便可及、大致均等地获得基本养老服务。3 .共担性原则。在切实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引导社会互助共济等方式,帮助困难家庭分担供养、照料方面的负担。4 .系统性原则。推动社会制度资源优化整合,强化各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配套衔接,支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精准覆盖,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困难时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在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的基础上,优先为低收入的独居、空巢、留守、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作出重要贡献老年人等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养老服务设施科学整体布局、城乡合理覆盖、功能持续优化,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均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机构等级标准,乡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或者为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重点任务(一)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管理机制1 .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照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立足实际,制定本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具体服务对象、项目、内容、标准等,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基本养老服务。2 .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等因素,对基本养老服务对象、项目、内容、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适时提出修订意见,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后实施。(二)完善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1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统计调查制度。按要求做好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的老年人口状况和养老服务指标调查统计工作,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适时发布老年人口状况。加强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结果运用,助力开展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2 .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根据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统筹现有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等级评定等相关制度,制定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将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享受相关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等参考依据。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推开。3 .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机制。以村(社区)为单位,统筹基层工作力量和老年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常态开展沟通等服务。推动在老年人待遇享受、服务递送、环境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加强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三)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1 .深化长期护理制度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长期护理制度试点,支持长期护理制度试点地区推进长期护理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及重度护理等政策衔接。在统一部署下,稳妥推进长期护理制度试点,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实际的长期护理制度。2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按照责任划分原则,建立与当地老年人口数量相协调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预算,统筹现有渠道予以支持。各级支持发展养老服务金占比不低于55%o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服务等方式,为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建设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3 .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管理。各级应当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报批后,将其主要内容纳入空间详细规划,叠加到空间规划,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对详细规划确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未履行修改程序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四)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1 .健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要严格落实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建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严格执行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机制,确保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齐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通过补建、购置、转换、改造、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补齐养老服务设施。2 .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撤并整合现有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为主、新建为辅,打造乡镇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利用现有闲置集体房产、农村敬老院、闲置乡村校舍等设施,打造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农村互助养老和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实现乡镇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不低于80%,建成100个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3 .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基础作用。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床位需求,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合理确定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规模下限,做好规划建设和保运转等工作。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管理制度,明确老年人入住条件和排序规则,强化对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对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抚恤优待对象,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支持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4 .整合资源拓展养老服务供给渠道。加快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改造,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鼓励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型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各地择优确定专业养老机构运营,实行专业化规模化运营。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优化统筹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运营补助等政策,支持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五)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1 .强化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依托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基层力量提供家庭养老指导服务,帮助老年人家庭成员提高照护能力。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养老服务目录,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培训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打造200个居家上门服务示范点,带动形成居家上门服务供给生态。2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结合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综合考虑地区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状况、服务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统筹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依托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供家庭养老指导服务,共同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方便可及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深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3 .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满足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动、康复护理等需求为重点,对纳入分散特困供养的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改造对象扩大到城乡低保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等。优先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4 .提升老年人医养康养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有医疗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以及康复期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推动康复辅助器具进社区、进家庭,鼓励开展社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失能预防和养生保健宣传教育。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或课程,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养老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卜积极发展老年体育推进乡(镇、街道)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加强老年体育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推广适宜老年人的健身休闲运动,助推实现健康老龄化。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资源力量加快推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和进度安排,有力有序抓好落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研究并推动解决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加强跟踪问效。将养老服务重点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要切实履行责任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和综合监管,保障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严格落实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发挥标准对基本养老服务的技术引领作用。(三)加强氛围营造。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主动做好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公开基本养老服务信息。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各方支持配合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改革事项要深入开展调研、充分听取意见,认真做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