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docx

    • 资源ID:1344436       资源大小:446.65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docx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城市交通运行更加畅通安全,交通运输质量不断提升。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其中轨道1261公里包括高铁181公里、普铁318公里、城际87公里、城市轨道(含APM线及有轨电车)675公里。,道路约1.4万公里,航道1481公里,建成了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国家及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涉及广州市的“3轴1廊”“3轴1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中涉及广州为“3轴1廊”,其中“3轴”为京津冀一粤港澳主轴、长三角一粤港澳主轴、粤港澳一成渝主轴,“1廊”为广昆走廊。、“两横四纵”“两横四纵”: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三横六纵两联”主骨架中涉及广州为“两横四纵”,其中“两横”为沪广一西江通道、沿海通道,“四纵”为京港澳通道、京深港通道、粤贵川通道、粤湘渝通道。已基本建成,较好支撑了国家和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二、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建成两座航站楼、三条跑道,三期扩建工程在建;2023年旅客吞吐量6317万人次,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货邮吞吐量203万吨,排名全国第二位。广州港目前基本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港区、新沙港区为重点,内港港区和内河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2023年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75亿吨、2541万标准箱,分别排名全球第五、第六。广州市已建成京(武)广、贵广、南广、广深港、广汕等5条高速铁路以及京广、广深、广茂、广珠、广石铁路(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南沙港铁路等6条普速铁路。广州国际港(一期)、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工建设,公铁、海铁联运水平不断提升。开通运营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北站、新塘站、庆盛站、增城站等8座铁路客运站,2023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31亿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0.9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等投入运营,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三、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核心区晚高峰干道车速22.8公里/小时,道路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开通国内第一条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全地下高速地铁(18号线),截至2023年底,城市轨道(含APM线及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675公里4.含地铁及APM线652.7公里,其中广州段619.4公里,佛山段33.3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客运量稳居全国第三。四、交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向好。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工具清洁低碳转型,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纯电动公交车1.4万辆,纯电动比例达98%。积极推进公交资源优化利用,常规公交运营成本总体低于全国同类城市。扎实推进“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一个中心、三大平台:智慧交通赋能中心、创新服务平台、感知平台和业务平台。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797条,单向里程达1624公里。首批开放2条市内高快速测试道路,单向里程105公里,支撑广州创建国家级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广州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有待增强,北向至京津冀地区通道趋于饱和,西北向至成渝城市群铁路通道单一,东向与长三角地区高标准直达高铁通道尚未建成。运输网络通达度和频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国际航点数偏低,广州港国际航线和航班密度与国际先进港口存在差距。交通运输多式联运水平还较低,公路货物运输比例仍较高。综合交通枢纽多方式融合不畅,换乘换装环节效率有待提高。广州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南沙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定位不匹配。智慧交通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城市道路拥堵仍然存在,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有待提升,交通管理政策引导效果尚不明显。第二节形势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同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赋予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务,为广州交通发展带来新发展机遇,也提出更高发展要求。一、国家赋予广州新的使命任务,要求广州交通进一步提升战略支撑能力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广州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未来,广州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广州集聚扩散,国内外交往需求将持续增长。广州交通应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进一步强化国际航空枢纽、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功能,优化世界级轨道体系,打造国际物流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加强保障。二、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一点两地: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核心引擎功能,要求广州持续发挥交通长板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为大湾区发展赋予了强劲动力。广州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推动南沙开发开放,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先发优势、区位优势,着力锻造交通长板,引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互联互通,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畅通城市血脉,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新时期广州提出构建“一带一轴、三核四极”一带: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一轴:活力创新轴;三核: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四极: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聚焦“三脉”、“三轴”、“三核”构筑广州战略空间新图景。要充分发挥交通的支撑引领功能,着力打造城市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品质提升、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南沙“未来发展核”能级提升。四、不确定风险考验要求增强底线思维,强化城市交通系统韧性和可靠性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来自系统外部和内部的双重不确定性。一方面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端恶劣天气以及其他不可抗力风险等对交通运输造成冲击,对城市交通系统韧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未来广州市人口增长规模存在不确定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匹配人口增长分布成为挑战。广州应积极应对不确定风险,通过先进信息技术赋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构筑更具稳定性的交通系统。五、用地、环境和资金等紧约束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增量规划向增存协同规划转变一方面,广州市已经形成规模巨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既有交通基础设施面临逐年老化的问题,设施运营和更新改造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确保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3以内”的刚性要求,交通基础设施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协调难度日益增大。交通基础设施要注重科学统筹增量的合理供给与存量的优化利用。第三节运输需求随着广州全球城市的建设、大湾区融合发展及居民出行需求多元化,客运出行持续增长,预计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约为3.6%,市域客运总量5600万人次/日,其中城市内部约4800万人次/日,整体分布呈现“内缓增、外剧增”及“纵轴增强、横轴显现”的特征。货物运输需求稳中有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货物运输需求大幅增加。预计至2035年全社会货运运输量年均增速约为4.1乐至2035年市域货运总量约17亿吨,其中城市内部货运约5亿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下,产业转型升级将导致广州本地的货运生成量减少、通过广州枢纽的中转货物增加,整体呈增速放缓趋势。随着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广州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货运需求结构也将明显优化,公路货运需求将向单位能耗较低的铁路、水运转移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开发开放重大机遇,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二次创业”奋进姿态,聚焦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先进、安全韧性的现代化高质量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助力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高水平支撑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第二节基本原则一、服务大局、开放发展准确把握广州在全球网络、全国大局中的定位,不断增强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能力,主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推进“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引领全省“一核一带一区”一核:珠三角地区;一带:沿海经济带;一区: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提升广州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坐标定位,为全国全省发展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二、全面融合、保障有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推动综合交通融合发展O强化衔接联通,提升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保障能力。大力推进交通与空间、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三、智慧赋能、创新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先进信息技术赋能交通,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夯实数据感知互联,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提质升级交通信息化服务,促进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打造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四、安全韧性、绿色转型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平急两用,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国际国内连通度,构建便捷优质的城乡运输服务。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结构,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完善交通发展政策,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第三节发展目标高效连接全球、便捷辐射全国、快速直连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高品质公交都市,打造高效率城乡融合路网,提供高水平综合运输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到2035年,形成交通强市新局面,率先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先进、安全韧性的现代化高质量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12312”出行交通圈: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和“123”快货物流圈“1小”快货物流圈:国内城市1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助力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先进的高质量交通强市,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服务和保障广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完善铁路、道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重点构建以广州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十向四联一环两纵三横”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以机场、港口、铁路枢纽为基点,织密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完善铁路、道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至2035年,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约2.O万公里,其中轨道约2300公里、道路约1.5万公里、航道约1500公里、油气管道约840公里,全市民用运输机场1个,主要港区7个,主要铁路枢纽21个,形成高效衔接的公路枢纽集群、多点支撑的邮政快递枢纽集群。专栏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2035年)1 .轨道:包含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及铁路枢纽,线路总里程约2300公里。其中,国家铁路约860公里,城际铁路约470公里,城市轨道约1000公里。2 .道路:包括骨干路网(高速公路、封闭运行快速路)、干线路网(快速路、主干路、国道、省道)、基础路网(次支路、农村公路)及公路客货运枢纽,其中骨干路网里程约1500公里,干线路网里程约3500公里,基础路网里程约10600公里。3 .水运:包括航道网和港口。航道网总里程约1500公里,其中内河高等级航道约205公里,港口包括广州港(海港,含4个港区)和广州内河港(含3个港区)O4 .油气管道:广州市域总里程约840公里。5 .民航:包括民用运输机场、通用航空机场。其中,广州市域内民用运输机场1个,通用机场5个。6 .铁路枢纽:铁路客运枢纽14个。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北站、白云国际机场T3站、南沙站、庆盛站、新塘站、黄埔(鱼珠)站、增城站、从化站、知识城站。铁路货运枢纽7个。广州国际港、增城西、南沙港、万顷沙、大朗、郭塘、江高镇。7.公路枢纽: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布局,依托机场、铁路、码头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做好与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在空间与功能上的衔接,设置公路客货运站。8.邮政快递:包含邮政快递处理中心和邮路。建设多点支撑邮政快递枢纽集群,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航空邮路、铁路邮路、公路邮路、水运邮路。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衔接落实国家“6轴7廊8通道”6条主轴:京津冀一长三角主轴、京津冀一粤港澳主轴、京津冀一成渝主轴、长三角一粤港澳主轴、长三角一成渝主轴、粤港澳一成渝主轴;7条走廊:京哈走廊、京藏走廊、大陆桥走廊、西部陆海走廊、沪昆走廊、成渝昆走廊、广昆走廊;8条通道:绥满通道、京延通道、沿边通道、福银通道、二湛通道、川藏通道、湘桂通道、厦蓉通道。和广东省“三横六纵两联”三横:沿海通道、沪广一西江通道、汕昆横向通道;六纵:京港澳通道、京深港通道、粤贵川通道、粤湘渝通道、二湛通道、粤东北上通道;两联:汕尾北上通道、粤西北上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通道配置。充分依托国铁、城际、城市轨道快线、高快速路,构筑“十向四联一环两纵三横”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城市内外高效衔接,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广州快速连通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强化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地位,支撑广州“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专栏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布局(1)十向。广州至京津冀地区。方向1.京港澳通道,广州经长沙、武汉、关B州、石家庄至北京。由1条预留磁悬浮线路、1条高速铁路、1条普速铁路、3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方向2:京深港通道,广州经赣州、九江、阜阳、衡水、雄安至北京。由1条高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速铁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广州至长三角地区。方向3:沪广通道,广州经河源、龙岩、南平、杭州至上海。由1条高速铁路、3条高速公路组成。方向4:沿海通道(东),广州经深圳、福州、宁波至上海。由1条预留磁悬浮线路、2条高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广州至港澳地区。方向5:广深港通道,广州经东莞、深圳至香港。由1条预留磁悬浮线路、2条高速铁路、2条城际铁路、2条高速公路组成。方向6:广珠澳通道,广州经中山、珠海至澳门。由1条高速铁路、3条城际铁路、2条高速公路组成、1条普速铁路组成。广州至成渝地区。方向7:粤贵川通道,广州经桂林、贵阳至成都。由1条高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方向8:粤湘渝通道,广州经永州、怀化至重庆。由1条高速铁路、2条高速公路组成。广州至滇中地区。方向9:西江通道,广州经梧州、南宁、兴义、昆明至瑞丽。由1条高速铁路、1条普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方向10:沿海通道(西),广州经江门、茂名、湛江、南宁、文山至昆明。由1条高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2)四联。联1.京深港通道联络线,广州经韶关至赣州,衔接京深港通道。由1条高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联2:沿海通道东联络线,广州经惠州至汕尾,衔接沿海通道,由1条高速铁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联3:粤贵川通道联络线,广州至广宁,衔接粤贵川通道。由1条高速铁路组成。联4:沿海通道西联络线,广州经茂名至湛江/广州经云浮至南宁,衔接沿海通道。由2条高速铁路、1条普速铁路组成、1条普通国道组成。(3)一环。都市圈交通环,串联了广州南沙、东部中心、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以及佛山、东莞、中山等中心城区,是衔接“三横两纵”的重要交通通道,支撑广州都市圈建设。该环由7条城际、3条高速公路组成。(4)两纵。纵1.向北衔接京港澳通道、粤湘渝通道,串联广州北部增长极、中心城区、南沙,向南衔接广珠澳通道。由1条城际、4条城市轨道快线、2条高速公路、3条快速路组成。纵2:向北衔接京深港通道联络线,串联广州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中心城、中心城区、狮子洋增长极,向南衔接广深港通道。由3条城市轨道快线、3条高速公路、3条快速路组成。(5)三横。横1:向西衔接西江通道、国家沿海通道西联络线,串联广州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向东衔接京深港通道、国家沿海通道东联络线。由3条城际、3条城市轨道快线、2条高速公路、6条快速路组成。横2:衔接国家沿海通道,途经南沙,支撑南沙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由1条城际铁路、1条城市轨道快线、4条高速公路组成。横3:西向衔接粤贵川通道联络线,串联广州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东向衔接沪广通道。由1条城市轨道快线、1条高速公路、3条快速路组成。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根据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交通资源,按照运输规模和枢纽功能,划分为面向国际、全国、区域和城市服务范围的四级分类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以构建多层立体、便捷换乘的综合枢纽为导向,提升不同运输方式换乘衔接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依托海港、空港、铁路等大型客、货运设施和口岸设施,建设5个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具备广泛的对外辐射网络和强大的运输集散、中转能力,是国际客货运体系的重要节点。依托重要港区、铁路枢纽,建设17个全国型综合交通枢纽。具备较广的对外辐射网络和较强的运输中转能力,主要提供国内客货运输服务。建设一批区域型、城市型枢纽。区域型枢纽以服务珠三角区域运输及广州都市圈换乘中转为主,是城市对外交通辅助枢纽。城市型枢纽包括城市型换乘枢纽和城市配送中心,城市型换乘枢纽服务城市内换乘旅客运输为主,城市配送中心面向大宗用户和地区用户,以组织一般镇域、区县内部的货物运输为主。专栏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分级及规划情况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含南沙港物流基地)、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广州国际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全国型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港黄埔港区、广州港新沙港区、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东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北站、黄埔(鱼珠)站、新塘站、南沙站、增城站、庆盛站、从化站、知识城站、白云国际机场T3站、佛山西站、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区域型、城市型枢纽。区域型枢纽包括城际铁路站、铁路货站、公路客货运站、通用航空机场、水路客运站等。城市型枢纽包括城市型换乘枢纽和城市配送中心,城市型换乘枢纽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和常规公交枢纽站,城市配送中心主要是部分中小规模公路货站和重要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发挥联结海陆两个扇面的区位优势与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作用,积极参与服务国际大循环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以港口、铁路枢纽、机场为基点,海陆空多方式协同发展国际运输通道,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强化面向全球的国际交通运输联系。拓展“广州之路”国际航空网络。大力开拓国际航线,进一步深耕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澳航线,开发非洲潜力市场,增加“一带一路”航点。加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国内航线拓展力度和深度,不断巩固和强化国内市场优势。充分利用货运航线航班管理政策,争取更多货邮飞行时刻,增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拓展货运航线精准扶持力度。优化调整广州及周边相关地区空域结构,推进军民航深度融合,促进空域资源统筹安排和释放。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现航空网络覆盖面、航班频次衔接率等重要指标国际领先,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拓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运通道。拓展欧美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鼓励国际航运联盟及国际班轮公司在南沙港区增加航线。加快发展邮轮经济,打造至东南亚、日韩等地区旅游航线。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陆路通道。依托广州铁路枢纽优势,构建广州国际铁路枢纽通往欧洲、蒙古(俄罗斯)、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有机融入国家陆路国际运输通道。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坚持适度超前规划原则,提升枢纽全球连通水平和辐射能级,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和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支撑广州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一、构建广州市多机场体系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枢纽能级,建成引领粤港澳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支撑民航强国战略的国际航空枢纽。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推动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协同分工,共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引领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规划建设番禺、增城、南沙、从化、黄埔等5个通用机场,统筹推进直升机起降点布局,逐步完善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能力,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二、巩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三个航站楼、五条跑道,至203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380万吨,终端2045年旅客吞吐能力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600万吨。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机场物流综合作业能力。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实施机场内货站改扩建工程,建设东西货运区一级货运设施。三、完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疏运系统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快)速路等衔接联通,推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各种交通方式深度融合。结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白云国际机场T3高铁站,规划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和专用轨道,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等铁路枢纽打造成为空铁联运一体化发展的典范。规划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加快推进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建设;构建“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络,加快推进惠肇高速、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专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疏运“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通过正线及联络线引入广河高铁、广湛高铁、广清永高铁、广州至珠海(澳11)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和广深高铁新通道6条高速铁路;加快建设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广花城际、芳白城际5条城际铁路;2条地铁为地铁3号线、36号线;1条专用轨道为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侧专用轨道O“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六横”包括珠三环高速、花都大道一永九快速、惠肇高速、北二环高速、增佛高速、华南快速。“七纵”包括清花高速、广清高速、机场高速及北延线、机场第二高速、新广从快速、京珠高速、从埔高速。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一、优化广州港功能布局进一步强化以南沙港区为核心,新沙港区和黄埔新港作业区为重要功能区的“一核两重”港口货物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南沙港区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巩固南沙作业区集装箱运输核心功能;通过设施更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新沙港区、黄埔新港作业区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构建以南沙港区芦湾作业区、黄埔港区、内港港区为主的水上休闲与客运布局。进一步加快番禺港区、五和港区、新塘港区等内河港功能优化,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到2035年,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3600万标准箱。充分预留港口用地用海空间。专栏广州港各港区功能定位广州港(海港)。南沙港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拓展现代航运物流。新沙港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区,以煤炭、粮食、集装箱、滚装汽车等运输为主。黄埔港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区,新港巩固发展临港产业,老港推进功能调整,发展港口休闲产业。内港港区:滨水休闲产业区,发展航运和港口休闲产业。内河港。番禺港区:以发展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为主,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兼顾港口滨水休闲功能。五和港区:以集装箱、水泥运输为主,兼顾矿物性建筑材料、汽车滚装等物资运输,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新塘港区:以集装箱、干散货、化工原料及制品等装卸为主,兼顾发展汽车滚装运输,同时发展内河客运及观光航线。二、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设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实施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推进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广州番禺龙沙码头二期工程等规划建设,预留南沙港区六期工程。提升航道和锚地适应能力。提升出海航道能级,推动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北段)(7万吨)等工程,配合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远期结合港口航运需求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主要航道等级。强化跨江通道规划建设与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衔接协调,确保航道的线性连通。强化锚地适应水平,实施桂山锚地扩建工程,加强锚地资源保护,保障和促进港口锚地的可持续发展。三、完善集疏运体系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通多式联运全程环节。发展铁水联运,促进南沙港站与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粮食及通用码头等一体化衔接,推进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工程,打造海铁联运的平台基地,推进港铁协同管理。重点开通粤桂、粤湘赣、粤黔滇川渝铁水联运通道,拓展“无水港”口岸功能。推进南沙港区江海联运驳船泊位建设,提升南沙港区江海联运水平,加快建设珠江、西江内河集装箱和以北部湾等为重点的沿海集装箱驳船运输网络。优化疏港道路网络,加快建设南沙港区连接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争取南沙港快速路对集卡车辆优惠收费,统筹规划进港货运车辆停放区域。四、增强现代航运服务功能提升广州航运服务业发展能级,补齐航运服务业短板,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船舶管理、船舶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拖轮业务、外轮理货持续增长,提升基础航运服务发展能级;提升航运交易、船运资讯、航运教育、培训与咨询等影响力;实现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和船舶保税油供应等突破发展。五、共建协同高效的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推动与区域港口协同发展,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突出广州港在珠三角地区的引领地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原则,深化广州港与深圳港、珠海港等周边港口合作,推进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国际航运中心。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一、完善互联互通的铁路客运枢纽在“五主四辅多节点”五主: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白云站、佛山西站;四辅:广州北站、黄埔(鱼珠)站、新塘站、南沙站。的铁路枢纽布局基础上,系统考虑城市功能、空间形态、产业发展、多层次轨道交通等因素,进一步论证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定位,强化对城镇空间拓展、产业布局优化的支撑和引领。提质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北站,高规格推进南沙站规划建设,新建黄埔(鱼珠)站、知识城站、从化站,至2025年高速铁路区级节点覆盖率达到83%,至2035年达到100%。加快推进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广州站至广州东站三四线等线路建设,增强引入城市中心的铁路通道能力,强化枢纽互联互通。二、加强铁路通道建设畅通“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高铁通道,推动形成十大出省高铁通道,强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支撑服务能力。新增广清永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提升广州至成渝方向联系效率;新增广河高铁,增加广州至长三角方向高铁通道;积极谋划扩容广州至京津冀方向高铁通道;加快广湛高铁建设,强化广州与滇中方向联系;新增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广深高铁新通道,强化广州与珠澳、深港联系。超前谋划广州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实现与大湾区各城市中心1小时互达、与省内城市2小时互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支持柳广铁路建设,打通广州至大西南地区货运铁路干线瓶颈,推动广州铁路枢纽与铁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常态化联通运营,铁路货运实现国内100O千米以内1日达、2000千米以内2日达、2000千米以上3日达。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一、优化多点支撑邮政快递枢纽布局打造辐射全球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依托广州白云空港物流枢纽、广州南沙港物流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物流枢纽、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广州国际港)公铁联运枢纽打造国际邮政快递处理中心,实现邮政快递网络空港、海港、铁路港“三港辐射”一体化衔接;依托重点产业区、铁路客货站、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及物流枢纽,布设区域性邮政快递处理中心;依托制造业、商贸业等物流骨干节点布设其他市内邮政快递处理中心。推动邮政快递枢纽与各大铁路枢纽、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主要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紧密衔接,提升枢纽寄递配套能力,将广州打造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二、完善广覆盖高效率寄递通道针对货运量集中、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和地区,搭建面向国际、开放共享的寄递大通道,完善联通全国、普惠高效的寄递主骨架。拓展航空邮路,依托白云国际航空枢纽,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发展面向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重点需求市场的国际通道,推动航空干支线联运建设,探索发展国内通用航空货运。完善水运邮路,加强广州港与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港口合作,积极延伸物流链至国内中南、西南等地区,将广州港打造为具有邮件快运航运业务优势的重要海港。强化铁路邮路,借助通往西欧、中亚等地的国际大通道,提升中欧班列运邮通道功能,积极开通高铁货运专列,构建全国高铁快运网络。提升公路邮路运输能力,发展甩挂运输方式,加快建设联系周边国家、通达国内各地的陆运寄递通道。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和外联内畅的道路网,支撑“一带一轴、三核四极”城镇空间结构,强化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提升南沙枢纽能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构建由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线A、城市轨道交通快线B及城市轨道交通普线深度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落地,力争2035年建成100O公里城市轨道网。协同城际铁路,建设更高效的城市轨道快线A。加强与佛山、中山、东莞、深圳、清远、惠州等城市的轨道衔接,推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佛穗莞城际等规划建设。按照“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运营模式,实现轨道运营服务公交化,推进广州与相邻城市的各重要组团紧密联系。建设更便捷的城市轨道快线B。加快3号线东延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等线路建设,重点推进地铁8号线北延段及支线等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项目,支撑广州市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南沙、东部中心及外围综合新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达。建设更广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网。加密中心城区、南沙、东部中心内部及连绵发展地区走廊的城市轨道普线,提高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实现重要客

    注意事项

    本文(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