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研究.docx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研究摘要:本文从儿童视角入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大班主题墙的创设特点及大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大班主题墙的创设内容,针对问题用多种形式呈现出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以儿童的角度来设计大班主题墙,可以推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遵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让孩子们作为主题墙创作的主体,关注孩子们对主题墙创作的需要和表现,给孩子们在主题墙创作中的发言权,尊重孩子们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提倡孩子们是主题墙创作的主体。关键词:儿童视角主题墙大班AStudyontheCreationofThemeWallsforKindergartenseniorclassfromaChiIdrenfSPerspectiveAbstract:Startingfromtheperspectiveofchildren,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creationofthethemewallofbigclassan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reationofthethemewallofbigclass,aimingattheproblem,thepaperpresentsthecreationofthemewalloflargeclassbasedonchildren'sperspectiveinmanyforms.Tbdesignthethemewallofbigclassfromtheangleofchildrencanpromotetheall-rounddevelopmentofchildren.Onthepremiseofobeyingthelawof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letthechildrenasthemainbodyofthethemewallcreation,payattentiontotheneedsandperformanceofthechildrentothethemewallcreation,andgivethechildrentherighttospeakinthethemewallcreation,respectChildren'srighttoparticipateanddecision-making,andadvocatethatchildrenarethesubjectofthemewallcreation.Keywords:children'sperspective;themewall;kindergartenseniorclass;摘要I关键词IAbstract11Keywords11一、 引言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2(三)研究方法4二、 儿童视角概述4(一)儿童视角的定义4(二)儿童视角的特点5三、大班主题墙的创设特点6(一)大班主题墙创设失效的长期性6(二)大班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探究合作性7(三)大班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自我评价性7(四)大班主题墙创设技能的综合性7四、大班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8(一)主题墙创设的内容固定化、预设化8(二)主题墙创设的板块类型单调9(三)主题墙创设中幼儿参与率低H(四)大班主题墙的利用率低13五、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策略13(一)主题墙创设内容的选择结合幼儿需求13(二)大班主题墙针对问题展开创设15(三)大班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途径17(四)主题墙的呈现方式19六、总结20注释21参考文献22致谢23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研究摘要:本文从儿童视角入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大班主题墙的创设特点及大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大班主题墙的创设内容,针对问题用多种形式呈现出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以儿童的角度来设计大班主题墙,可以推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遵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让孩子们作为主题墙创作的主体,关注孩子们对主题墙创作的需要和表现,给孩子们在主题墙创作中的发言权,尊重孩子们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提倡孩子们是主题墙创作的主体。关键词:儿童视角主题墙大班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提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环境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对环境的整合、布局与利用,能促进幼儿有效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他们已经逐渐满足了参与班级主题墙创设的心理与能力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缺少了儿童的视角,班级主题墙创设的设计与布局全部都是由老师来主导,幼儿在活动中服从于老师的指示,只是一种机械的参与。缺乏对儿童主体意识的尊重和关注,教师不能充分听取儿童的意见,促进儿童参与到主题墙创建中的形式缺乏多样性,儿童更多地以绘画的形式参与到主题墙创建中,儿童参与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在主题墙创建中,能力高的儿童的作品更多地被展示,而能力差的儿童被忽略。2、理论价值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们的学前教育发展至今,有很多的学者就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这个可以说是“老话题”出发探讨包括墙面环境在内的物质环境的作用、创设原则,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所需要的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些都是“对儿童的研究”,是成人自以为了解儿童而替儿童发声的表现,但真正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主题墙究竟应该怎么做,这些理论是否能解决我们环境创设上存在的问题,是否能真正让主题墙变成儿童的主题墙呢?本次研究我希望能够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研究儿童所需要、感兴趣的,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主题墙究竟是怎么样的。3、实践意义设计主题墙,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和它进行交流。但是,传统的主题墙的创设逻辑通常都是按照教学思路进行的,以老师为主导,体现老师的思想。其次,主题墙的内容不够丰富,老师们在进行主题墙的设计时,更多地关注其美感,而忽视了对儿童活动的展示。就算有,那也是老师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孩子们的参与率极低。大多数的主题墙,都是由教师一手包揽,提前预设几个板块,套用网上的模板进行复制剪贴,就成为了本班的主题墙。在本次研究中希望能够改变以往的主题墙创设思路,将传统主题墙向儿童海报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是思想上的改变。是将原来的教师本位向现在的儿童立场的转变,通过这样的转变来达到推进幼儿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作用。本次通过对儿童视角下的主题墙创设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实践起到以下两点作用:提供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墙创设的思路;使主题墙对儿童发展更具教育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关于儿童视角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将“学前教有”的文献分类设置成“儿童视角”、“儿童立场”、“幼儿视角”、“幼儿立场”四个关键词,对其进行标题、关键词和摘要的搜索,最终获得了1830个中文搜索结果。“儿童视角”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已逐步成为我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在特色期刊和一般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仍然占绝大多数,但在核心刊物上、硕博论文两个领域中,也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比较有价值的文章。根据国外关于儿童视角的论文发表的数量及发展趋势,可以看出,20世纪以后,对儿童视角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中后期,儿童权利宣言与儿童权利公约相继颁布“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地看待。川”这些观点成为世界共识。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纷纷掀起了儿童研究的热潮。儿童作为童年文化研究的主体。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童年社会学派开始在社会学领域崭露头角。新童年社会学派研究者考萨罗曾提出童年实际上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如果片面地从这一角度解释“儿童视角”,就容易陷入,传统儿童社会学的思维模式。因为把儿童视为“能力不足的个体”一定程度上讲也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研究者虽然知道要尊重儿童,但却不会在研究中倾听儿童的声音,仍然在做“对儿童的研究”。而JenkinSP等人认为不能因为儿童能力不成熟,就剥夺了他们参与研究的权利,他强调儿童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者应该通过关注儿童发出的声音来探索儿童的想法,探寻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与成人研究者的观点在研究上具有同样的合法性。但也有人对单纯考虑儿童自主建构,过分夸大儿童立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吴永军通过论证杜威及其他进步主义者的儿童立场思想是社会取向的,从而总结道“单纯强调儿童中心,过分依赖儿童立场,甚至将儿童置于正中央,这样极端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从根本上说.随意拔高儿童、吹捧儿童,不符合儿童发展的根本利益。很可能葬送他们的未来。W在“儿童视角”的理解与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成人在儿童视角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对照者、转述者、解读者的作用。研究者通过成人的口,以成人理解的语言方式系统地转达儿童的思想观念和体验,进而反思成人既有的观念支2、关于主题墙的研究主题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者发现很多教师在理解幼儿园物质环境时习惯地聚焦于班级的物质环境又进而聚焦于班级的主题墙创设。这虽为教师的“陋习”,但从侧面反映出主题墙在物质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凸显了墙面环境的研究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幼儿园的班级主题墙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它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近几年来,幼儿园主题墙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工作人员也越来越认识到,不能只注重装饰效果,而忽视了教育作用。所以,老师们在策划主题墙的时候,逐步地摒弃了随意,更多地追求科学合理的创作。一些研究者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思路来自于网络图片、网络文章、幼儿园提供的参考教材、书籍等。此外,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更倾向于收集网络资料和图片丰富的资料。但是,在推动儿童本位的教育观的同时,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主题墙的创设灵感和墙面内容,应该来源于幼儿的经历或兴趣。此外,无论是与主题活动相呼应,还是展现本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内容,都要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考虑,以幼儿的年龄为依据,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墙面环境内容。正如王晓燕老师所言“任何适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教育目的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活动室内墙面创设的内容,而不一定要照搬某一现成的画面,关键在于构思和用材的巧妙。”(三)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笔者在知网、谷歌学术等常用数据检索库中收集、整理国内外已有的“儿童视角”和“主题墙”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初步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和依据。2、观察法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观察,从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笔者通过观察幼儿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的表现并分析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3、访谈法“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幼儿这一群体为核心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法还原出幼儿的真实想法。二、儿童视角概述(一)儿童视角的定义儿童视角的出现最初是在文学领域中,指的是作者在文章的叙述过程中采用儿童的口吻来描述故事。文章的语气、姿态、情感、内容全都是以儿童来进行叙述。所呈现出的最终作品表达了儿童的故事以及经历,完全是以儿童为第一视角所发生的事。而在教育领域中的儿童视角并没有清晰的定义,通过研究中外研究发现目前的儿童视角有两种观点“儿童视角”和“儿童的视角”3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儿童视角,主体并非儿童,而是成人,是以成人的角度出发的,成人通过使用各种手段,如研究、调查,还原、组建出儿童眼中的世界,尽可能还原出儿童的观点而第二种观点则是王景芝等人认为的“儿童视角”是指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可以用绘画、思维导图、动作行为、符号等各种表征方法去表达他们的想法,成人通过了解儿童的不同表达方式,从中凝练出儿童的想法,代表了儿童最真实的想法。笔者认为的儿童视角为以上第一种观点,将成人视角中对儿童行为的“描述”与“解读”(成人主观认识),与儿童的视角中儿童自身的“体验”与“感受”(儿童的真实体验)进行了视域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的儿童视角概念:儿童视角是一种特殊的成人视角,是成人以描述、解读的方式还原、呈现儿童的体验、感受,其目的是深度理解儿童。通过分析对比发现以上两种观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的,在教育领域中,已有研究都认为儿童视角的研究的对象是“儿童的视角”,成人通过将儿童的绘画作品、语言等各种符号表征的呈现进行观点上的凝练与输出,所呈现的结果便是“儿童视角”。所以“儿童视角”是“成人视角”下的“儿童的视角”的呈现。(二)儿童视角的特点1、主体性儿童视角是幼儿想法的体现,研究对象为幼儿的情感、语言、行为、符号表征等。所表现的是幼儿最真实的想法,呈现的内容是在无预设目的、无手段干预下幼儿最真实的、感兴趣的、喜爱的事物与想法,充分体验了儿童的主体性。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能够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期望的方式去表达看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2、主观能动性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幼儿接受外部信息后,进行融化、接纳,做出创造性反应或主动方应的能力。儿童视角中的幼儿是不受约束,他们的想法是外放的、不加束缚的,幼儿的思维是充满想象的,是非常活跃的。在儿童视角下,成人是儿童的表达者,而一切创造的权利掌握在幼儿的手中,他们可以自己去观察、体验、感受周围世界的立场与角度,可以天马行空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例如在母亲节来临的前夕,许多幼儿会想给妈妈制作一份礼物,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往往都是采取教师展示一种作品的方法,全部幼儿学习制作。但在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中,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想要送给妈妈的礼物进行制作。有的幼儿选择制作一条精美的裙子,因为觉得妈妈穿上会很好看。有的幼儿给妈妈做一束花,因为妈妈最喜欢花。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能够充分尊重幼儿,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3、互动性儿童视角是成人将儿童的最真实的想法经过凝练与输出,所呈现的便是儿童视角,所以儿童视角的研究中成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成人必须了解幼儿,跟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力求达到最大程度还原幼儿最真实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与幼儿的互动不仅要密切,而且要高质量。例如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想法,儿童的绘画具有抽象性以及夸张性,成人无法通过观察分析画作本身分析出儿童的想法,需要幼儿对其画作进行描述,但是儿童可能无法清晰表述想法,需要成人在对儿童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通过提问等手段,引导幼儿完整描述画面内容。体现了儿童视角的互动性。4、真实性儿童视角是成人以描述、解读的方式还原、呈现儿童的体验、感受,不将成人的主观感受强加于儿童,尽可能还原了儿童的想法与感受。是儿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活动,将他们的想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呈现。这种自然状态下的儿童,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加预设,代表了幼儿最真实的想法。三、大班主题墙的创设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思维、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支在创设主题墙过程中,应做到关注幼儿的发展阶段,让环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位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起到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的作用。主题墙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大班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与该年龄阶段教育目标相一致,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主题墙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大班主题墙创设时效的长期性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以经初步发展,他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已经能够从关注事物的外在特征转变为关注事物的本质特征,从原先的只认识外在形式向理解内在联系发展,理解逐渐深入化。在主题墙的推进上来看,小班幼儿能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到了中班,幼儿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现异同。对于大班的幼儿,除了能够观察比较事物,还要能够描述不同事物的特征,以及前后变化。大班主题墙不同于中班小班,只是将事物进行简单的认识,而是要去了解其概念和本质特征,所以大班主题墙创设的过程是长期的,持续时间长,需要不断将内容进行深挖,直到完全理解其本质特征。例如在进行风信子成长记的主题中,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风信子从种子到开花到落叶的变化,以及水培和土培的不同,从种植前的猜测到后来的推测,逐步发现成长的规律,植株的变化规律。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长,是持续不断进行推进的。大班主题墙应具有线性发展的特点,将内容做到理解透彻。(二)大班主IS墙创设中幼儿的探究合作性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喜欢问为什么,并能进行初步的推理,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过程,并且幼儿的社会性高速发展,喜欢各种形式的合作探究。大班主题墙的创设应突出合作探究的特点。在进行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幼儿可通过进行集体的、小组的形式,对内容进行讨论、研究、评价。当问题产生时,大班幼儿可在成人的帮助下制订调查计划并执行。这个过程可以是小组式制作的,也可以是集体共同完成的。通过对主题的不断深入,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上述的风信子成长记主题中,首先在种植前幼儿就产生了问题,土培水培哪个进行的快,通过集体的讨论意见产生分歧,产生了两个不同观点,小朋友分为两组土培组和水培组进行深入探究,在进行日常数据记录,针对新发现的问题逐渐深入探究,探寻问题的结果。由此可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主题墙的创设特点是问题驱动式的,通过幼儿的探究合作来不断推进。(三)大班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自我评价性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大班主题墙中可增加自我评价的元素。大班幼儿的个性发展已经有了雏形,其中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不同于中小班幼儿只会一味的赞同他人的评价,大班幼儿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认为成人的评价不一定是对的。并且他们的评价由情绪化的评价转变为客观评价,幼儿不再单一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价事物的好与不好,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说出好或不好的原因。评价的层次也从原先的单一评价发展到多方面评价。根据大班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大班主题墙的创设中加入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逻辑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长大真好的主题中,幼儿在主题结束后能够对自己和主题都进行客观评价。对主题的评价,不同于中小班的主观根据自己的情绪评价,而是能够有理有据的对主题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则是能够不依从于他人,多方面的对自己进行评价,我虽然胆子小跑的不快,但是我唱歌非常好听。(四)大班主题墙创设技能的综合性大班主题墙不同于中小班主题墙的主要特点是创设主体的不同。中小班幼儿由于技能上的发展不足,只能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无法将想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呈现,主题墙的制作参与度不高。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有意注意也已经发展,也就是说,大班幼儿比起中小班幼儿,对于墙面的关注度更高。有研究表明,幼儿对于有自己参与痕迹的主题墙,例如作品展示类主题墙,以及能够参与进去的主题墙格外青睐。从技能上来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能够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并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小班幼儿在能力上发展不足,手指无法做出精细化动作,认知能力也才初步发展,无法将想法加以呈现。但是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将他们的想法通过各种技能进行展示,所以教师可以从“台前”转向“幕后”,幼儿作为主题墙创设的主体。四、大班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皮亚杰认为“幼儿认知的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建构的过程。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所以个体必须对物体做出动作叫”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墙创设应根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设定内容,通过儿童的问题为线索推进主题墙的进展,以此获得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目前的主题墙创设中,发现在内容选择、创设过程、参与评价等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主题墙创设的内容固定化、预设化1、主题墙创设的内容选择固定化主题墙创设的内容选择应该是随着主题的推进不断变化的,主题墙的创设过程是具有长期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兴趣点的不断变化来调整主题墙创设的内容。目前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是创设内容的选择不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诱因,因此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墙创设应该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的。通过对不同的幼儿园进行走访发现,大部分幼儿园会在学期开始之前将本学期主题进行预设。例如D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课程预设为二月份主题成长时光机,三月份主题丛林探险,四月主题神奇的管子,五月主题与沙有约,六月主题小学你好。在内容的选择上提前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为教师提供支持,但教师应该在内容的实施中,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以及本班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在进行神奇的管子主题中,并不是一味根据课本安排将管子有哪些,不同管子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通灌输给幼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如管子可以吹出声音来这个点进行深入探究,从原理,材质,长短等各个点进行猜测、推理、探究,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将内容进行深入化学习。2、主题墙板块的预设化教师在制作主题墙的过程中,为了让整个主题的思路明确,结构清晰以及排版整齐美观,会提前将主题墙的板块进行预设。板块的预设也就意味着内容的局限性,教师思维的局限性。在推进主题墙进程时,思想就会被束缚在框架中。主题墙板块应该是随着内容的进程记录内容行进过程不断推进的一个过程的,而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更不是为了达成预定目的强行设定的。通过在实际调查中,如表3-1发现D幼儿园大班段同一主题板块设定大同小异,每个班的“成长时光机”主题都是三个板块,每个班幼儿发展情况不同,兴趣点也截然不同,但在主题呈现时的路径却相似,可见是教师实际教学过程思维的固态化,懒惰性。例如,大二班的小朋友在“成长时光机”的主题中对长大好吗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小朋友觉得长大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有些小朋友则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将长大好不好这个问题让幼儿展开深入的思考,主题墙板块创设的着重点也可以落在长大好吗这个问题上,可以根据问题的开展深度,适当增加或减少板块数量。而不是将长大好吗这个板块布置完毕后就匆匆进行下一个板块内容。表3-1“成长时光机”主题墙板块班级主题墙板块大一长大真好美好心情美丽心愿大二长大好吗心情漂流瓶小小梦想家大三长大真好成长挑战我的名片大四我做哥哥姐姐美好心情我的心愿卡大五长大真好美好心情心愿墙(一)主题墙创设的板块类型单调通过三个月的观察记录发现,大班主题墙的墙面呈现方式主要以作品展示类为主,缺少能够让幼儿参与进去,能够让幼儿与墙面之间产生互动的墙面。通过对舟山市D幼儿园的十个大班段班级的“长大真好”主题进行的观察记录发现,五个班在进行长大真好主题中每个班都有两个版块是对幼儿作品的展示,科普性和装饰辅助性墙面的占比也非常大,而科普性和装饰性墙面都是由教师主导创设,并不能真正让幼儿参与进去,能够真正让幼儿参与的记录式墙面和游戏互动性的墙面占比则非常少,多为观赏性墙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好奇,好探究,自我意识等各方面能力都已经得到了好大的发展,观赏性墙面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远远不如互动式、记录式、评价式的墙面能够启发幼儿的思考,也导致了墙面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不高,幼儿参与率降低。而主题墙板块类型的单调,也就导致幼儿在参与形式上仅有美工这一种参与主题墙创设的形式。如图3中在开展长大真好的主题中,幼儿参与主题墙的形式为各种各样的绘画作品。且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创设需求,为幼儿布置任务,幼儿在这过程中,作为任务的执行者,对于主题的思考没有深度。在表3-2中可见,作品展示类墙面占比58.9%,除去一些科普类、装饰类墙面幼儿不需要参与其中的。真正幼儿能够参与主题墙创设的方式非常单一在表3-3中通过调查法发现,大一班在进行老底子主题中,用绘画形式展现海鲜面形态,通过太空泥制作海鲜面。可见幼儿参与的主题墙中主要美工的作品展示为主。教师在开展主题过程中提供的材料单一,处于安全、方便等因素考虑。往往只提供给幼儿白纸、彩纸、扭扭棒等材料,也导致幼儿的创作思维无法打开。表3-2大班主题墙呈现的类型及出现概率主题墙呈现类型大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出现概率装饰辅助性墙面XX17.6%科普性墙面X23.5%作品展示墙面*2*2*27*2*258.9%游戏互动性墙面XXXX0%记录式墙面XXXXX0%评价式墙面XXXXX0%表3J大班我长大喽主题墙(三)主题墙创设中幼儿参与率低主题墙的创设应基于儿童视角来开展,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将儿童想法、思维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表达展示的墙面。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对于主题墙创设大包大揽,主题墙由展示幼儿变成了展示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地方。通过对D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大一班在开展成长时光机主题中仅有一个板块的幼儿参与率达到33.3%,剩下两个板块中一个板块只有四名幼儿参与另一个板块则完全由教师大包大揽。大二班在主题墙创设中,整体幼儿参与率为21.1%,长大好吗的主题幼儿参与率达到33.3%,但另外两个主题参与率都不到百分之五十。大三班主题墙的幼儿整体参与率也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从下表中可以发现,在主题墙的制作过程中,幼儿参与率极低,个别班级个别板块参与人数多的也不过百分之二三十。而在开展舟山老底子的活动中,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兴趣开展主题,可以发现幼儿的参与率大幅度提高,大一班整体参与率为14.4%,大二大三班整体参与率则分别为16.7%以及26.7%,可见整体参与率十分低,多数幼儿都没有参与到主题墙创设中,通过访谈法于教师交谈过程中发现,为了达到主题墙精致美观的效果,在创设过程中,教师会选择将一些绘画技能优异的孩子的作品进行张贴,而对于一些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他们对于主题的根本没有参与进去。主题墙也是展现幼儿的成果,没有一个幼儿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展示出来。当幼儿看到别人的作品都得到陈列,自己的作品却始终确实,心中难免会有落差感。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幼儿心思敏感,我们需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只要是幼儿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他们也许画风还略显稚嫩,但是幼儿的作品体现着他们的思想。而主题墙的呈现就是幼儿思想的呈现。在实际创设过程中,并不是基于儿童视角的推进,而是根据教师的创设需求来要求幼儿完成相关作品。儿童本位的主题墙需要体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满足所有幼儿的发展水平。表3-3“成长时光机”幼儿参与率班级总人数板块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整体参与率大班30长大真好413.3%15.5%美丽心情00%美好心愿1033.3%大班30长大好吗1033.3%21.1%心情漂流瓶516.7%小小梦想家413.3%大班30长大真好C620%17.8%成长挑战620%我的名片413.3%表3-4“走进老底子"幼)1.参与率班级总人数板块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整体参与率大班30一碗海鲜面413.3%14.4%海鲜面里有什么516.7%我的海鲜面413.3%大班30舟山话是什么516.7%16.7%舟山话小课堂310%舟山闲话侬来讲826.7%舟山话小舞台413.3%大班30寻找身边的渔民画620%26.7%小小渔画家310%渔民画展1550%(四)大班主题墙的利用率低主题墙创设完毕后并不代表这个主题的彻底结束,而是能够做到线性发展不断的引发幼儿思考,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通过对D幼儿园随机抽取三个班级的幼儿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三个班一天中一次都不看主题墙的幼儿分别为34.4%,30%以及26.7%,而仅关注一次主题墙的幼儿比例分别为48.2%,66.7%,50%,由此可见幼儿对于主题墙的关注度并不高。并且通过与幼儿交谈发现大多数幼儿关注到主题墙可能是散步路过时看一眼,大多为无意注意。而一天关注主题墙次数大于三次的幼儿,通过了解得知,大多数幼儿是因为主题墙中由他们的作品,所以幼儿会经常去关注自己的作品,或者给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也会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幼儿在主题墙创设后有对主题墙进行后续加工,跟进的情况。幼儿对主题墙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主题墙创设内容不符合兴趣,主题墙不可以进行互动,主题墙创设内容没有自己的参与痕迹,都导致了之后的主题墙利用情况不高。表3-6主题墙一日率用率班级总人数关注主题墙次数关注主题墙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A班29人。次1034.4%1-2次1448.2%3-4次517.2%5次及以上00%B班30人。次930%1-2次2066.7%3-4次13.33%5次及以上00%C班30人。次826.7%1-2次1550%3-4次516.7%5次及以上26.7%五、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主题墙创设策略(一)主题墙创设内容的选择结合幼儿需求主题墙的创设是对主题活动和幼儿区域活动的一个延伸,它可以使幼儿的经验更具系统性和系统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创设主题墙时,首先是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并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主题。基于这一点,在进行主题墙创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主题墙的内容进行筛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选择具有幼儿兴趣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并具有探索欲望的主题作为创设内容,是基于儿童视角进行主题墙创设的关键。因此,在进行主题墙创设时,基于教育总目标以及该学年教育目标下,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幼儿的讨论探究,选择出大多数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以D幼儿园大班段A班为例。在进行春游活动游览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春季的各种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原来春天有这么多植物,许多幼儿便想让班级中也充满春天的气息。根据幼儿兴趣与年龄特点,教师确定了春季植之趣的主题。在进行集中教育活动为幼儿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幼儿对春季植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到“寻花”“探花”活动中,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各种植物的理解,并且与家长共同选择一种感兴趣、想耍种植的植物,并说明理由。幼儿与家长合作探索,有了家长的陪伴,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有了前期的经验支持,每个幼儿都对春季植物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让每位幼儿分别上来介绍他们所感兴趣的植物,并简要说明感兴趣的原因。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已经逐渐发展了能够不凭自己的主观情绪表达对事物喜恶的能力,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有理有据的说出为什么选这个。例如:我选这个是因为能开好几个月的花就能每天都有花看,我喜欢这个花因为它的香气很好闻可以让我们的教室每天都香香的等等。幼儿介绍完毕后,进行了讨论与辩论,探讨每一种植物的优缺点、种植的之后进行投票,如图41。幼儿最后选择了风信子作为本班主题。a图4-1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风信子主题为例,可以看出,在内容的选择上,完全是以儿童视角来确立主题,通过产生兴趣,进行了解,讨论确定主题。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积极的探寻,是各种方式思维的呈现以及思维的碰撞,最后选择出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二)大班主题墙针对问题展开创设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墙创设主体为幼儿,内容具有个性化特征,呈现的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轨迹。以幼儿的问题为主要线索,围绕幼儿问题,不断推动主题的进展,将幼儿逻辑思维的过程作为主题墙的创设逻辑。教师作为记录者和观察者,记录幼儿的最真实的想法。整个主题墙创设的逻辑为:发现问题(兴趣点)一解决问题(生长点)一问题评价。即儿童的问题是什么,儿童的探索是如何展开的,儿童的发现有哪些。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在风信子成长记的主题中,最初幼儿在还未种植风信子时,他们看到风信子的种球,发现和之前种植过的洋葱种球非常相似,那者两者有什么不同呢,第一个问题随之产生。如图4-2,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对两种种球进行了观察、讨论,并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对观察结果进行了记录,如有些小朋友采取了表格记录的方法,有些小朋友觉得观察到很多不同用表格记录不下,就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记录。图4-2风信子主题墙创设中产生的问题点1接着就要开始种风信子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到底是用水培种植还是土培种植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如图4.3,有些小朋友认为土培有营养,而有些小朋友则认为水培植物渴了可以直接喝水长得快,经过讨论发现两边的小朋友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孩子们决定分成两组进行种植。图4-3风信子主题创设中的问题点2在水培组进行种植时,小朋友们又对水里要不要放小石子这个问题有了困惑,如图4-3,经过集体的、小组的讨论以及投票,所有小朋友一致认为需要在水里面加小石子,不然种子会飘上来。图4-3风信子主题创设中根据兴趣点进行投票种植完成后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对问题进行了探索。每个组的幼儿都对自己组的植物悉心照料,每天浇水、晒太阳。当植物发芽后,幼儿利用各种工具,对风信子进行测量,并且自制了记录表,通过一段时间的测量分析,终于发现,水培的风信子长的比士培的风信子要长的更快,并且发现了不同时间段风信子的成长快慢规律。图4-4幼儿根据问题点进行探究1图4-5幼儿根据问题点进行探究2图4-6幼儿根据问题点进行探究3在主题创设过程中,儿童会有意识的去发现问题,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看、听、问等多种途径收集材料并进行创造,养成了收集、整理、记录的良好习惯,提升了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能力,发展了敢于探究、认真专注、同伴合作、想象与创造等学习品质。()大班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途径在传统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方式主要为手工和绘画两种形式,且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创设需求,为幼儿布置任务,幼儿在这过程中,作为任务的执行者,对于主题的思考没有深度,而且往往只有少数的精美作品能够被展现在主题墙上,大部分幼儿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毫无参与感。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能够让幼儿从主题墙创设的“旁观者”转变为“设计者”。1、主题墙板块的留白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打破以往教师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