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控制程序.docx
-
资源ID:1346337
资源大小:23.0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设施工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控制程序.docx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控制程序1 .目的及时、准确、持续辨识集团范围内能够控制或可望进行控制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确定,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有效控制。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结合集团建筑施工的特点,本程序着重于建筑施工活动有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3 .职责3.1 集团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3.2总工程师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3.3安全生产部负责将各单位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确认,作为检查、指导各单位危险源控制有效性的依据。3.4下属各单位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降低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填写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表表1、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及其降低风险措施确定表表2,报集团安全生产部备案。3. 5综合办公室负责集团总部院内消防、交通安全以及职工食堂的危险源辩识、更新及控制工作。4. 6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降低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填写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表表1、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及其降低风险措施确定表表2,报本单位安全生产部备案。4.控制程序4.1收集与识别4. 1.1收集危险源时应考虑:a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如工程周围的地形、地质、周围的环境、气候、气象条件、资源、交通等。b.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c.现场临时设施、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d.施工的工艺过程。e.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等。f.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及低温等有危险源的作业部位)Og.各项制度的规定(工时制度、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制度、高处作业分级制度、职工劳动保护制度等)。h.管理设施、事件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5. 1.2辨识危险源应考虑:a.危险源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三个方面的特点。结合建筑业的特点,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重点应考虑以下10类危险源,并按施工过程不同进行全面识别。 .高处坠落:包括脚手架、吊篮、洞口临边、塔吊、龙门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深基础槽边等处的坠落; .物体打击:包括钢管、扣件、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物体的打击; .机械伤害:包括起重吊装设备、挖掘机、推土机、场内机动车、木工机械、钢筋机械等造成的伤害; .触电:包括现场临时用电、电焊机、雷电等造成的触电; .火灾和爆炸:包括现场临时用电、电焊作业、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焕瓶、易燃易爆材料的燃烧与爆炸; .坍塌、倒塌:包括基坑支护和井桩、脚手架、塔吊、龙门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等; .与工具、材料搬运有关的危险源:包括起重吊装设备、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在施工现场或上下班过程的伤害; .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在施工现场或上下班过程的伤害; .中毒或窒息:井桩成孔、粉刷、防水作业及宿舍内煤气中毒等造成的伤害; .职业病:水泥尘肺等。b.识别危险源还要考虑五种危险因素: 物理性因素,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危险电源、噪声、明火、信号、标志缺陷等; 化学性因素,如易燃易爆、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它化学性危险源等; 生物性因素,如传染病、致病生物、致害动植物等; 心理生理性因素,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工作、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行为性因素,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C.还要考虑常规活动(正常的工作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临时性的检修或非现场人员的活动d.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因他们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因使用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他们对作业现场的熟悉程度及他们的行为。e.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的,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f.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g.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h.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1.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4.1.3通过以上识别,要将识别的结果填写在危险源辨识的表1、2中,并上报安全生产部。4.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程序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动态进行的。4.2.1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4.2.1.1 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于有法律法规有要求未执行存在的风险直接判断不承受;421.2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并有法律依据的,会造成不可承受风险的421.3 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于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或者从网络等媒体上获取的事件,结合组织自身的管理水平直接进行分析判断;421.4 直接观察到的风险:针对现场观察发现的事件隐患;现场观察判断。以上只要构成了可能产生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程度均可直接判断是否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填写表2。421.5 .4评分确定:当以上直接判断的方法不能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时,采用D=1.EC法定量进行风险评价。填写表1.式中:D=风险值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C=发生事故的后果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所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艮不可能可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性小,完全以外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辍6每天工伸恫内断1每年几次暴露3每2次或瞰瀑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规定其分数值为I-IO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I-100之间,如下表所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后果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后果1007严重,重伤403重大,致残15蟒严重一W:1引人施行吁基的安全姓要求风险值(D)D值危险程度D值危险程度>3201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4级:一般险需要注意160-3202级: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205级稍旬险破膜70-1603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当风险级别达到1、2级时填写本程序表2。4.2.2变更管理应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任何变更,包括组织的结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使用等。应在其引入前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评估。不仅要在设计阶段考虑新的过程或运行所带来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还需在组织以及现有的运行、产品和服务或供方发生变更时,考虑变更所带来的危险源好潜在的风险。变更管理过程应考虑:a.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b.新的或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c.不同类型或等级的材料;C1.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所用承包方的重大改变;e.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要求;f.是否已产生新的危险源;h.哪些是与新危险源相关的风险;1.源自其他危险源的风险是否已经发生;j.变更是否可能对现有风险控制措施产生不利影响;k.在综合考虑了措施的可用性、可接受性以及现时和长期成本的情况下,是否已经选择了最适宜的控制措施4.3重大风险的确定和管理4.3.1重大风险确定的依据a.风险评价为1级的危险源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b.风险评价为2级的部分危险源,由项目部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其是否为重大风险。4.3.2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4.3.2.1各单位对自己判定的重大风险应确定控制措施,应确保在确定控制措施时考虑风险评价的结果;考虑变更现由控制措施时,应按照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手动变使用机械操作:引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或手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b.替代: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压力、温度等;比如施工现场民工宿舍使用低压电流等。c.工程控制措施: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连锁装置、隔音罩等;如施工现场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方案及实施;d.标示、警告和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发光标志、人行道标志、警示器或警告灯、报警器、安全规程、设备检修、门禁控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牌和作业许可等;e.个体防护装备: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口罩和手套等。4.3.2.2应用以上控制措施的层级选择顺序时,应考虑相关的成本、降低风险的益处、可用的选择方案的可靠性,要考虑以下方面:a.上述各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中各要素的组合,采用组合控制的措施的需求(如工程控制措施与管理控制措施相组合);b.以往管理活动中控制错的良好惯例(如危险源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规定的执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各安全专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c.如何使工作适宜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能力等);d.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措施(如大模板的支拆、脚手架的支拆、混凝土的振捣等新技术的应用等);e.采用能保护每一个人的措施(如采用可保护处于危险源附近的所有人的工程控制措施,优于仅对个人采用个体防护装备);f.人的行为以及特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并能得到有效控制;g.典型人为失误的基本类型(例如:频繁重复动作的简单失误;记忆错误或注意力分散;缺乏理解和判断失误;违反规则和程序等);h.引入计划维护的需求(如对现场机械防护装置、脚手架、临时用电等的维护等);i.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时,对紧急或意外情况做出安排的可能需求;j.非组织聘用人员(如访问者和承包方人员)对工作场所和现有控制措施陌生的可能性。4.3.2.3按照优先顺序实施控制措施。在确定优先顺序时,应考虑所策划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应优先考虑处置高风险活动的控制措施,或能够带来实质性风险降低效果的控制措施。4.3.2.4法律法规和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等是必须遵守的要求。应确保有能力达到这些要求。4.3.2.5应持续对控制措施实施监控,以确保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得到保持。执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4.4记录结果并将结果形成文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下列类型的信息应保持记录:a.危险源辨识记录;b.分层级的控制措施(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方案、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等)c.三级安全教育记录d.监视和控制风险的措施描述,也可包含在运行控制程序、培训程序中。4.5持续评审4.5.1危险源的辨识额风险评价需持续进行,集团应从以下各方面的影响来考虑评审的时间安排和频次:a.当判定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和充分时;b.对新危险源的响应有需求时;c.对自身所产生变更有响应需求时;d.对监视活动、事件调查、紧急情况或应急程序测试结果的反馈有响应需求时;e.法律法规变化时;f.外部因素,如新兴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h.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时;1.劳动力(包括承包方)多样性的变化;j.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所提议的变更4 .5.2持续评审要求a.定期评审可有助于确保不同人员在不同时期所完成的风险评价能够保持一致性。如果情况已发生变化和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已成为可用的技术,那么就有必要做出改进。b.当评审标明现有的或策划的控制措施仍然有效时,则无必要实施新的风险评价。C.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为检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到位和更新提供了机会。内审应考虑是否需要更新危险源。5 .适用于标准条款GB/T280014.3.16 .相关文件管理手册记录控制程序7 .标准表格8 1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表9 2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及其降低风险措施确定表危险源调查、风险评价表(打分法)单位/部门: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件/健康损害涉及相关方风险评价风险级别管理现状1.ECD备注当风险级别达到1、2级时,填写表2,制定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填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