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工艺(回填土、机械挖土) .doc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主要机具: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2、作业条件:土方开挖前,应先确定施工区域内有无地下、地上障碍物,进行动土会签手续,按相关部门要求及实际妥善清除和处理,不得野蛮施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了解临近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及基础埋深,如影响其安全使用应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如采用护坡桩等形式,应提前编审护坡桩的施工方案。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制好作业方案。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工作,均应配备人工进行。3、基坑降水根据工程实际应预先设置排水防洪设施,保证被挖深度内为干作业。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才能开挖。降低地下水与地面排水有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两类方法,一般采取集水井降水。集水井降水要求基坑底部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排水沟离坡脚不小于300mm,坡度为0.1%0.5%,沟深300500mm。集水井设置间距3040m,集水井直径或边长一般为700800mm,低于排水沟5001000mm,井底需铺设300mm碎石滤水层。施工中应随挖土随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保持水流畅通。二、操作工艺: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无地下水),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直立壁开挖。土的种类允许深度/m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亚粘土一1.25m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坚硬的粘土一2.0m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开挖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序号土 的 类 别边 坡 坡 度 (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11.00注:静载指堆土或材料(要求距离挖方边缘800mm以外,高度不超过1500mm);动载指机械挖土或车辆运输等。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3、使用时间较长(1年以上)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下表确定:序号土 的 类 别边坡坡度 (高宽)1砂土 (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152一般粘性土坚 硬10.7511.003硬 塑11.011.254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粘土10.511.005充填砂土11.0011.50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深度超过10m坡度可做成折线型或台阶型。三、施工要点: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端头挖土法和侧向挖土法(可根据现场实际选用)。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取土,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20cm左右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清底。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修帮和清底:在基坑底部钉上小木撅,抄出水平线,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帮和清底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四、雨季施工和冬期施工: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围堰或开挖泄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制定冬施方案并严格遵照执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五、质量控制标准1、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12345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表面平整度基底土性50200,50(管沟+100)设计要求20设计要求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观察或土样分析2、成品保护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基底超挖处理: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基底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严格按合理顺序施工: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机械挖方与降水: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机械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预留工作面: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必须考虑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避免地基土扰动。回填土工艺标准GY001-2010施工准备:1、碎石类土、砂土和素土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2、回填料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料,但不得含有机杂质。3、装运土方机械:选用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装料机等。4、碾压夯实机械:振动碾、蛙式或柴油打夯机。5、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交接。合格后做好隐检验收手续,待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回填。6、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事先经过检查,确保线路安全畅通,编制好施工方案后按方案措施施工。操作要点:1、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2、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机具性能确定并满足设计施工要求。3、碾压机械应控制行驶速度,振动碾一般不应超过2KM/h。4、碾压轮迹应相互搭接,碾迹重叠0.5m以上;填土应分段进行,接缝处宜作成斜坡形。5、回填管沟及地下墙体等结构时,为防止中心线位移或结构损坏,应先采取人工对称回填夯实。对于管沟,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至管道顶部500m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前提下,采用打夯机夯实。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料。6、深浅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7、机械碾压夯实不到的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人工压实或打夯机夯实。8、回填应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填方标高不可相差过多,较长管沟墙内部应加设支撑等措施,然后在外侧进行回填土方。人工、机械回填土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材料及主要机具: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主要机械机具有:挖掘机、翻斗车、铲车、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作业条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及承载力要求、施工场地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回填前应对基础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前应将沟槽、基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等清理干净。二、 操作工艺1、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2、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回填土打夯作业时,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三、雨季及冬期施工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2、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士回填;室内环境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四、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数据。 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12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 -5020 用水准或拉线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3、成品保护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管沟中的管线,基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回填土下沉原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夯实遍数不够,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冬季施工期间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基层中,受冻膨胀。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或未夯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回填土夯压不密:回填土湿度不够,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浅基坑(槽)、管沟支撑施工工艺一、作业条件1、基坑支护结构种类很多,如横撑、板桩、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等。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在狭窄场地或土质较差的地段开挖浅基坑(槽),主要支撑类型为横撑支护、板桩支护。2、完成场地平整和周围临时排水设施,部分基坑(槽)、沟已挖到支撑设置深度。3、对原有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4、在有地下水的土层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已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工作。二、施工操作工艺1、对宽度不大、深5m以内的浅基槽、管沟,一般在两侧设置简单支撑;对宽度较大、深5m以内的基坑一般在单侧设置挡土支撑。支撑形式形式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时间长短,施工季节当地气象条件,施工方法与相邻建(构)筑物情况进行选择。(见下图所示)浅基槽、管沟支撑形式的选用支撑名称支撑方法适用条件间断式水平挡土支撑两侧挡土板水平放置,用工具式横撑或用木横撑借木楔顶紧,挖一层土支顶一层适用于能保持直立壁的干土或湿度小的粘性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2m以内断续式水平挡土支撑挡土板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并在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楞木,再用工具式横撑或用木横撑借木楔上、下顶紧适用于能保持直立壁的干土或湿度小的粘性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3m以内连续式水平挡土支撑挡土板水平连续放置,不留间隙,然后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楞木,上下各顶一根撑木,端头加木楔适用于较松散的干土或湿度较大的粘性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35m以内连续式或间断式垂直支撑挡土板垂直放置,连续或留适当间隙设置水平挡土板,再用横撑顶紧。适用于土质松散或湿度很高的土,地下水很少,深度不限斜柱支撑水平挡土板钉在柱桩内侧,柱桩外侧用斜撑支顶,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适用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锚拉支撑水平挡土板支在柱桩内侧,柱桩一端打入土中,另一端用拉杆与锚桩拉紧,挡土板内侧回填土。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而不能安设横撑时使用短柱横隔支撑在土坡坡脚部位打入短木桩,部分打入土中,部分露出地面,钉上水平挡土板,在背面填土捣实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临时挡土矮墙支撑(护)在边坡下部沿坡脚用砖、石叠砌或用编织袋(草袋)装土砂等堆砌使坡脚保持稳定适于开挖深度不大,宽度较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2、施工操作要点:应严格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即挖至每层支撑标高,待支撑架设并起作用后再继续下层。不得在基坑(槽)、管沟全部挖好后,再设置支撑,以免使基坑(槽)、管沟壁失稳。土方开挖宜由上而下分层、分段,对称进行,使支撑结构受力均匀。同时控制相邻段的土方开挖高差不大于1.0m,防止因土方高差过大,产生推力,使工程桩位移或变形。土方开挖前应先进行基坑(基)、管沟降水,降水深度宜控制在坑底以下5001000mm,严格防止降水影响到支撑(护)结构,造成基坑(基)、管沟周围地面产生沉降。基坑(槽)、管沟壁开挖宽度应比基础、管道每边增加工作面宽度再每边加100150,用于满足支撑(支护)结构需要。挖土时,土壁要平直,挡土板要紧贴土面,并用木楔或横撑木顶紧挡板。在支撑(支护)角部要增设加强支撑。挖土期间基坑(槽)、管沟边严禁大量堆载,地面荷载数量绝对不允许超过设计支撑(支护)结构时采用的地面荷载值。基坑(槽)、管沟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坑底进行保护,经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对大型基坑,宜分区分块挖至设计标高,公区分块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宜加厚垫层。拆除支撑(支护)时,应按照基坑(槽)、管沟土方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进行。施工中更换支撑(支护)时,必须先安装新的,再拆除旧的。三、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1、支撑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支撑设置方法和降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支撑的设置位置、垂直度、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不大于10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100(H支撑高度);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且挡土板必须紧贴土壁。四、安全施工要求1、在设置支撑的基坑(槽)、管沟挖土,不得碰动支撑,支撑上不得放置物件;严禁将支撑当脚手架使用。2、在设置支撑(支护)的基坑中使用机械挖土时,应防止碰坏支撑(支护)或直接压过支撑(支护)结构的支撑杆件。在基坑(槽)、管沟边上行驶车辆或搬运重物,应复核支撑(支护)强度,必要时应进行加固。3、支撑(支护)的设置应遵循由上到下的程序,支撑(支护)的拆除应遵循由下而上的程序,以防止基坑(槽)、管沟失稳塌方。4、安装支撑应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应正确佩戴安全带。5、操作人员上下基坑(槽)、管沟,严禁攀登支撑(或支护)上下。6、支撑(支护)的设置必须结构合理,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使用可靠,能回收利用,节省费用,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不给邻近地基和已有建(构)筑物带来有害影响;拆除支撑(支护)要研究好拆除时间,顺序和方法,以免给施工安全和地下工程带来危害。7、支撑(支护)安装和使用期间要加强检查,观察和监测,发现支撑折断、支护有较大变形、坑壁裂缝掉渣或上部地面裂缝以及邻近建筑物下沉裂缝、变形倾斜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8、当基坑(槽)管沟地下水较大,而土质为粉细砂层,易产生流砂时,需用围幕截水。施工中必须截水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相结合,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支撑(支护)底部0.5m以下,使坑(槽)、管沟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人工挖土施工工艺一、 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二、操作要点: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与标准同机械挖土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浅条形基础开挖,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然后逐步挖掘。浅管沟开挖与浅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围设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排 桩 墙 支 护1、适用范围及工艺特点: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埋深5m以上基础或地下室基坑的支护工程。排桩墙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预制桩、板桩等类型桩构成的支护结构。这种支护具有结构刚度大,抗弯强度高、变形相对较小,安全度好,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需要工作场地不大,施工噪音低,振动小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较大,采用灌注桩、预制桩作支护无法回收再利用。2、作业条件已编制详细的基坑开挖方案,并已取得支护设计单位的认可。已按图纸要求进行测量放线,设置定位桩、龙门板和水平桩,放出支护位置线。在邻近建筑物埋设沉降观测点,以便支护期间对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进行定期观测。完成场地平整和周围临时排水设施,部分基坑(槽)、沟已经到支撑设置深度。对原有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有地下水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已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工作。3、施工操作工艺灌注桩、预制桩、板桩支护一般在基坑开挖前施工,严格遵守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不得在基坑全部挖好后,再设置支护,以免造成基坑失稳。灌注桩支护系在开挖基坑周围,用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下钢筋笼,现场灌注混凝土成桩,桩间距为12m,成排设置,上部设系圈梁,在基坑中间每下挖1m左右土方,装上横撑, 在桩背面装拉杆或锚杆,然后继续挖土直至要求深度;预制桩支护多采用机械打设,构造与灌注桩相同;板桩支护系在开挖基坑的周围连续打设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板桩,根据开挖深度, 在桩背面装横撑或不装横撑。当基坑宽度、深度很大,有的在基坑内加设钢筋结构支撑体系。基坑土方开挖宜由上而下分层、分段、对称进行,分层设置横撑、拉(锚)杆,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每一道支撑施工应确保基坑变形在设计要求的控制范围内。同时要控制相邻段的土方开挖高差不大于1.0m,防止因土方高差过大产生较大推理,使工程桩位移或变形。土方开挖前应该先进行基坑降水,降水深度宜控制在坑底以下5001000mm;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拢动基底原状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桩式支护的顶部,一般设连系圈梁,应在基坑开挖一定深度后设置,使之形成封闭结构,以增强支护的刚度和稳定性。圈梁的截面尺寸一般厚度可取0.51.0D(D为桩径或墙厚),宽不小于D+100mm。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以防支护产生过大变形,而导致支护破坏,边坡失稳。当土方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应及时进行满封闭并抓紧基础施工;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土施工。支护的拆除应按照土方回填顺序,由下而上逐步进行。4、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支护使用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支护结构的安装与拆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钢板桩均为工厂成品,新桩可按出厂标准检验,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符合表1-1的规定,混凝土板桩应符合表1-2的规定。 重复使用的钢板桩检验标准 表1-1序号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 验 方 法单 位数 值1桩垂直度%<1用钢尺量2桩身弯曲度<2%L用钢尺量,L为桩长3齿槽平直度及光滑度无电焊渣或毛刺用1m长的桩段做通过试验4桩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用钢尺量 混凝土板桩制作标准 表1-2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 位数 值主控项目1桩长度mm+100用钢尺量2桩身弯曲度<0.1%L用钢尺量L为桩长一 般 项 目1保护层厚度mm±5用钢尺量2横截面相对两面之差mm5用钢尺量3桩尖对桩轴线的位移mm10用钢尺量4桩厚度mm+100用钢卷量5凹凸槽尺寸mm±3用钢卷量支护的设置位置、垂直度、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且支护必须紧贴土壁。5、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深基坑支护上部应设安全护栏和危险标志,夜间应设红灯标志。挡土灌注桩、预制桩、钢板桩与拉杆、土层锚杆结合的支护,必须逐层及时设置拉杆、土层锚杆,以保证支护的稳定,不得在基坑全部挖完后再设置。在设置支撑的基坑(槽)、管沟挖土不得碰动支撑,支撑上不得放置物件;严禁将支撑当脚手架使用。在设置支撑(支护)的基坑中使用机械挖土时,应防止破坏支撑(支护),或直接压过支撑(支护)结构的支撑杆件。在基坑(槽)、管沟上边行驶,应复核支撑(支护)强度,必要时应进行加固。支撑(支护)的设置应遵循由上到下的程序,支撑(支护)的拆除应遵循由下而上的程序,以防止基坑(槽)、管沟失稳塌方。支撑(支护)的设置必须结构合理,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回收利用,节省费用。必须使用可靠,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不给邻近地基和已有建(构)筑物带来有害影响;拆除支撑(支护)要研究好拆除时间、顺序和方法,以免给施工安全和地下工程带来危害。支撑(支护)安装和使用期间要加强检查、观察和监测,发现支撑折断,支护有较大变形,坑壁裂缝、掉渣,上部地面裂缝,邻近建筑物下沉裂缝、变形倾斜等,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加固处理。当基坑(槽)、管沟地下水较大,而土质为粉细砂层,易产生流砂时,需用围幕截水。截水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相结合,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支撑(支护)底部0.5m以下,使动水压的方向朝下,保证坑(槽)、管沟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轻型井点降水一 、适用范围及特点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纱和粉砂的土,当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塌方的基坑降水工程亦采用本标准。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二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抽水的降水方法,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本法具有机具设备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提高边坡的稳定,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降水费用较低,但需配置一套井点设备。二 、材料要求井点管:用直径38-55mm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2m的同直径钻有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铁丝(间距20mm),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20铁丝(间距40mm)。连接管:用塑料透明水管、胶皮管,直径38-55mm,顶部装铸铁头。集水明管: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滤料: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三、作业条件1、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排水沟。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四、施工操作工艺1、井点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设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设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可留出挖土设备进出通道不封闭,通道间距可达4m左右。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 m,埋深根据降水深度及含水层位置决定,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2、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是:放线定位挖井点沟槽铺设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泵试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合格验收3、井点管埋设:成孔用冲击式或回转式钻机成孔,孔径为300mm,井深比井点设计深50cm;洗井用0.6m3空压机或水泵将井内泥浆抽出;井点管用机架吊起徐徐插入井孔中央,使露出地面200 mm,然后倒入粒径5-30 mm石子,使管底有500 mm高滤水层,再沿井点管四周均匀投放2-4mm粒径粗砂,上部1.0 m深度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4、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总管设在井点管外侧50cm外,铺前先挖沟糟,并将槽底整平,将配好的管子逐根放入沟内,在端头法兰穿上螺栓,垫上橡胶密封圈,然后拧紧法兰螺栓,总管端部,用法兰封牢。一但井点干管铺好后,用吸水胶管将井点管与干管连接,并用8号铁丝绑牢。一组井点管部件连接完毕后,与抽水设备连通,接通电源,即可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后方可使用,如压力表读数在0.15-0.2MPa,真空度在93.3 MPa以上,表明各连接系统无问题,即可投入正常使用。5、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6、基础和地下构筑物完成并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链式或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7、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五、 施工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有降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2、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60kPa以上,压力应保持在0.16 MPa。3、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4、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5、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砾石滤料,以防塌孔。无法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6、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7、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8、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六、 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1、冲、钻孔机具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2、已成孔尚未下井点管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3、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阀,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4、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井点管滤水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