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宿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x
旅游民宿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大众旅游时代来临,传统的旅游住宿产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旅游民宿作为个性化的住宿产品,承载了丰富住宿产品类型、推动住宿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既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内旅游民宿在各地快速发展,受到市场热捧,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鼓励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助推了市场的有序发展。为摸清全国旅游民宿家底,了解全国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现状,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组织课题组开展了全国旅游民宿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现场走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课题组对调研过程中收集的各类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如下报告。一、旅游民宿发展现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旅游民宿约20万家。其中,四川、云南、浙江、山东、贵州、广西六省区排位靠前,均超过1万家,四川省最多,达到4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国各地差异明显。总体上,西南地区旅游民宿较多,如云南、贵州等地。东部地区以浙江为最,中部地区湖南、湖北较多,西北及东北省份较少。从城乡分布来看,80%的旅游民宿分布在乡村地区。大部分集中在知名景区附近及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景区依托型、乡村体验型、文化特色型、康养旅居度假型等类型。从建筑属性来看,大部分旅游民宿是通过对原有民居的改扩建而形成,占比达47.81%0由传统老宅、废弃厂房、旧学校等的提升与改造而成的占比也较高。总体来看,对老旧房修缮和改扩建形成的旅游民宿占总体用房的比例达到84.7%o从投资方面看,投资50万元以下的旅游民宿占比10.35%,投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占比为55.79%。投资1500万元以上的占比13.44%o从旅游民宿经营性质来看,有53%的旅游民宿使用自有房屋经营,通过租赁方式经营旅游民宿的占比41%,与房主共同经营的较少,占总样本的6%o从经营情况来看,以自有房屋开展经营的民宿营收稳定,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已经形成品牌的旅游民宿营收情况较好,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旅游民宿经营压力较大。在旅游民宿投资资金来源上,主要为民宿主自有资金,占比高达76.32%,合伙人共同筹资的占比19.74%,其他主要是银行贷款。在旅游民宿的宣传渠道方面,62.32%的旅游民宿主通过抖音进行宣传。在问卷的多项选择中,通过口碑传播、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的旅游民宿占比也较大,分别为47.75%、46.34%o把小红书、政府官方平台、快手作为主要宣传渠道的旅游民宿分别占比29.53%、22.5%、19.52%o在旅游民宿的销售渠道和平台选择上,携程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占比68.28%,选择美团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旅游民宿占比50.79%,部分旅游民宿是两大平台均有选择。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产业发展和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课题组认为,旅游民宿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管理机制不顺畅由于民宿概念边界较为模糊,许多非标准化住宿设施缺乏对应的称谓,被统称为旅游民宿。在不同的省份,这些住宿设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且各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分散,常缺乏监管主体,出现监管真空。(二)合规经营有障碍部分旅游民宿由于房屋产权不清或者面积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或土地使用存在争议,或建筑改造不合规、缺乏建筑安全鉴定等问题,导致无法办理相关证照。目前,除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评定的等级旅游民宿,其他为游客提供住宿的许多民宿存在证照不全的情况。同时,外来投资者多以租赁方式使用民房,在旅游民宿发展壮大以后,房东常因房租等问题与经营者发生纠纷,导致经营者利益无法保证,影响旅游民宿可持续发展。(三)公共服务显不足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许多民宿所在区域交通、水电、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少乡村旅游民宿“最后一公里”不通畅,同时道路缺乏规范标识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缺乏,如缺少旅游厕所、停车场、医务室、生活超市、便利店及其他公共活动空间等配套设施,导致旅居度假游客生活不便。(四)食卫安全存隐患由于很多旅游民宿处于乡村地区,地广店稀,综合监管明显不足。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存在不规范问题,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监管不完善。一些民宿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用火用电用气疏于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不足。治安管理也存在入住人员登记不全、视频监控不足、防盗设施欠缺等隐患。(五)文旅融合待深入大部分旅游民宿对地域文化深度挖掘不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与旅游融合不够,文物活化利用不充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开发欠缺,文创产品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旅游民宿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六)产品业态待丰富部分旅游民宿产品较单一,体验方式较单调,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旅游民宿+”“+旅游民宿”的产业链,融合业态不充分。除了住宿,其他体验活动比较欠缺,游乐活动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旅游民宿缺乏持续的市场吸引力。(七)服务水平待提升大部分旅游民宿服务人员是本地人,对服务的专业度认知不足,生活习惯和审美品位与客人有一定差距。由于缺乏专业服务技能,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游客高品质诉求。服务人员从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均有待提升与规范。(八)人才培育待加强旅游民宿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目前鲜有中高等院校开设旅游民宿相关专业,也较少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规范化开展旅游民宿服务领域的系列培训I。现有旅游民宿从业人员主要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甚至是从未有从业经验的当地村民,对旅游民宿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缺乏专业素养,且流动性很强。专业人才欠缺成为旅游民宿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三、旅游民宿发展对策为了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在管理、政策、融资、设施、产业、宣传、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优化管理体制厘清各部门监管边界,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做好旅游民宿行业监管。加强对旅游民宿的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污水排放、消防安全、应急救援、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联合住建、公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市场监管、卫健等相关部门围绕旅游民宿开办和审批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打通旅游民宿住宿实名登记系统接入、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的“最后一公里”。(二)完善政策配套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由于产权纠纷导致的旅游民宿用地瓶颈,探索利用村集体土地灵活解决公共服务配套用地等问题。出台政策进一步明确旅游民宿治安、消防安全条件和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程序。鼓励地方制定推动民宿发展的资金奖补、税费减免和人才下乡等优惠政策。(三)加大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和旅游民宿创办主体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民宿。加大旅游民宿产业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抵押门槛,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通过国有参股、农户以房屋作价入股或租赁经营等形式,组建旅游民宿经营管理公司,构建资源整合和融资运作平台。(四)夯实公共配套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旅游民宿所在村庄的景观效果。改善旅游民宿可进入性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打通旅游民宿所在地“毛细血管”道路连接,在民宿集聚区加强消防给水设施和治安巡防、志愿消防组织建设。增加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步道、骑行绿道、健身设施、生活超市、快递点、便利店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旅居度假游客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围绕数字乡村开展主客共享的乡村智慧化公共服务提升。(五)丰富旅游民宿业态围绕旅游民宿提升周边休闲游憩的整体吸引力,围绕产业融合丰富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非遗工坊体验、户外运动、体育健身、特色研学、文娱活动等,在旅游民宿周边形成35条长短不一的旅游线路,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六)加大宣传推广树立旅游民宿品牌理念,加大对旅游民宿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强等级旅游民宿的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使等级旅游民宿成为旅游民宿建设的标杆与示范,成为游客心心念念的向往之地,引导更多潜在消费者认可等级旅游民宿品牌。扩大等级旅游民宿在整个旅游市场的品牌号召力,树立个性化住宿典型样板,进一步带动住宿产业转型发展和微度假目的地建设。(七)坚持文化引领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当地人文典故、乡土民俗、传统工艺、非遗产品、传统体育项目等融入旅游民宿,培育一批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优质主题旅游民宿。推动“非遗+旅游民宿”“手工艺+旅游民宿”“节庆+旅游民宿”“地方美食+旅游民宿”等产业创新与文化引领融合发展模式。(八)创新人才培育鼓励地方院校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旅游民宿管家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旅游民宿运营管理人才。定期举办全国性旅游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地方旅游民宿品质提升现场指导工作。开展旅游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旅游民宿直播人才选拔赛、旅游民宿伴手礼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为旅游民宿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