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oc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层和超高层房屋建筑的大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各类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广泛使用在大中型桥梁的基础及桩基承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及结构转换层、大型设备基础、水坝等结构上。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为混凝土体积大、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大,结构断面内配筋较多,对设计和施工的整体要求较高,本文作者参考了相关规范和规程,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 裂缝控制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omest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development, mass concrete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in the use of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bridge foundation and pile cap,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structure conversion layer, large equipment foundation, dams and other structures, the Characteristic is Large volume, high design strength, large quantity of Cement content, large quantity of Hydration heat, high requirements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of this text has done some analyzed and studied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ass concrete, put some forward useful views.【Key words】:mass concrete ; construction; crack control目录序言5一、大体积混凝土简述5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5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53、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区别6二、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研究61、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62、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73、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8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9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92、大体积混凝土的拌合和运输9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10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防止裂缝产生的有关技术措施12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126、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137、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检查与处理15四、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序言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层和超高层房屋建筑的大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各类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广泛使用在大中型桥梁的基础及桩基承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及结构转换层、大型设备基础、水坝等结构上。其特点为混凝土体积大、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一般混凝土要大得多,结构断面内配筋较多,整体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其中的基础结构大多埋在地下,对抗渗和抗裂性能的要求较高。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一、大体积混凝土简述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大体积砼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砼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砼结构。根据目前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为一次浇筑量大于1000 m3或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2 m,且混凝土浇筑需研究温度控制措施的混凝土”。一般的,由于混凝土的温升和温降与表面系数有关,根据大量的施工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简单界定为:“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75cm以上,双面散热在100cm以上,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最高温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结构,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超过25度),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大体混凝土除了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力也愈大,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3、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区别不能以截面尺寸来简单判断是否大体积砼,实际施工中,有些砼厚度达到1m,但也不属于大体积砼的范畴,有些砼虽然厚度未达到1m,但水化热却较大,不按大体积砼的技术标准施工,也会造成结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厚度不同,但其实质的区别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要产生热量,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会使混凝土开裂。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既要考虑厚度这一因素,又要考虑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等因素,比较准确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的温升值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大小来判别,一般来说,当其差值小于25时,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将会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不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当差值大于25时,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此时就可判定该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二、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研究1、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 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 2、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的热量达502.42J/g,因而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当砼的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当砼的抗拉强度及混凝土内部所配的钢筋的约束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这就是大体积砼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2)约束条件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早期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约束而形成压应力。由于砼的弹性模量小,徐变和应力松弛度大,使砼与地基连接不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但当温度下降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砼就会出现垂直裂缝。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而形成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因而在中心产生压应力,在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钢筋的约束作用时,同样会产生裂缝。 (3)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大体积砼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砼的开裂有重大影响。砼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砼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外界温度越高,砼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外层砼与砼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砼出现裂缝。因此控制砼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温差,也是防止裂缝的重要一环。 (4)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这种收缩变形若存在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等。3、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1)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2)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3)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4)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5)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 (6)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 (混凝土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在混凝土50100深处的温度)。 (8)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度不宜超过25。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2)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4)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2、大体积混凝土的拌合和运输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来讲,混凝土拌合设备尽可能采用科学化、自动化、高效率的拌合站,从而准确、快速地进行原材料的计量与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必须经有关计量部门鉴定合格方可使用),如因条件所限不具备此设备,亦可选用混凝土搅拌能力与混凝土运输机械相配套、能够满足混凝土灌注速度的搅拌机。而混凝土运输机械的选择除了考虑到与混凝土搅拌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还应做到与混凝土灌注方法、运输道路布置相一致,从而确定使用运输机械的类型和数量(由于混凝土灌注时间较长,为了避免因运输机械或搅拌机具发生故障而导致混凝土施工中断的不利情况出现,需预留一定的数量备用)。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保证充分的搅拌时间,并根据有关的要求对拌制的混凝土进行抽查试验,检查其坍落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从而调节其用水量及搅拌时间的影响(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容易忽略而致使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掌握)。搅拌后的混凝土及时运抵浇灌地点并入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塌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和后方可入模。在混凝土运输方面,运输道路应做到通畅平整,尽量减小两车交会相互干扰的影响,若混凝土施工采用搭设坡道及工作平台方法进行,坡道的坡度不宜太陡,必要时应采取坡面防滑措施,如打防滑扒钉、防滑方木等,工作平台应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混凝土的灌注要求及运输机械的调头需要,而且坡道及工作平台的搭设要牢固可靠,周围应设置安全护栏利于安全作业,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加快混凝土的灌注速度,避免因此环节而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1)控制浇筑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温度,浇筑温度是指砼出罐后,经运输、振捣后的温度。控制浇筑温度是有好处的,要降低浇筑温度必须从降低砼出机温度入手,其目的是降低大体积砼的总温升值和减小结构的内外温差。降低砼出机温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石子的温度,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可要求商品砼供应商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作淋水冲洗。在控制砼的浇筑温度方面,通过计算砼的工程量,做到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及机械配置,调整浇筑时间为以夜间浇筑为主,少在白天进行,以免因暴晒而影响质量。(2)分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分层浇筑方法主要有(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m2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室外温度之差在25以下时进行。 分层浇筑间隔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到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则水化热温升的峰值过后,一般为3-5天。工地采用相隔3天,分2次浇筑完。 (3)加强模板支撑结构的可靠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着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的振动力,因此必须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产生过大的变形。在浇捣前必须认真检查,并要充分湿润。(4)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振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拨”,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浇筑时,振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搞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振捣时要防止震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等。每完成一段,应随即用铁铲摊平拍实。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防止裂缝产生的有关技术措施大体积砼施工时,一是要尽量减少水泥水化热,推迟放热高峰出现的时间,如采用60d龄期的砼强度作为设计强度(此点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以降低水泥用量;掺粉煤灰可替代部分水泥,既可降低水泥用量,且由于粉煤灰的水化反应较慢,可推迟放热高峰的出现时间;掺外加剂也可达到减少水泥、水的用量,推迟放热高峰的出现时间;夏季施工时采用冰水拌和、砂石料场遮阳、砼输送管道全程覆盖洒冷水等措施可降低砼的出机和入模温度。以上这些措施可减少砼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值。二是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使砼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差应力小于砼本身的抗拉强度,从而可避免砼产生贯穿性的有害裂缝。三是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砼,分层振捣密实以使砼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砼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砼在初凝前结合良好。四是做好测温工作,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25。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养护,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即是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养护作用: (1)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减小砼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2)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砼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保湿养护的作用: (1)刚浇筑不久的砼,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的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砼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2)砼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强度。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养护是至关重要的。在浇灌后,如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内水分将迅速蒸发,使水泥水化不完全。而水分蒸发造成毛细管网彼此连通,形成渗水通道;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出现龟裂,使混凝土抗渗性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若养护及时,防水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或水中硬化,能使混凝土内的游离水分蒸发缓慢,水泥水化充分,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细孔隙,因而形成不连通的毛细孔,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 养护时间,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D,采用矿渣、火山灰水泥的混凝土养护不小于21D。6、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1)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温度控制的方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降温法,即在砼浇筑成型后,通过循环冷却水降温,从结构物的内部进行温度控制; 另一种是保温法,即砼浇筑成型后,通过保温材料、碘钨灯或定时喷浇热水、蓄存热水等办法,提高砼表面及四周散热面的温度,从结构物的外部进行温度控制。保温法基本原理是利用砼的初始温度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使砼获得必要的强度。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一是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二是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2)砼测温点的布置、测温时间频率、测温工具的选用 为了掌握大体积砼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砼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A、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热电偶外径的610倍,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50。 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应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温度计的方法来测竖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B、测温制度在砼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砼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应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砼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C、测温工具的选用为了及时控制砼内外两个温差,以及校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随时掌握砼温度动态,宜采用热电偶或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采用热偶测温时,还应配合普通温度计,以便进行校验。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砼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3)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大体积砼的温度变化曲线一般先是一个升温过程,升到最高点后就慢慢降温,升温的速度要比降温的速度大。 那么大体积砼何时达到最高点呢?主要决定于配合比、几何尺寸、现场条件等因素,根据工程统计,一般的大体积砼浇筑后34d出现最高点。 国家规范对于温度控制有前述规定,但对于降温速率未提出明确要求。如大体积砼升温时内表温差过大,会造成表面裂缝;那么降温速率过快,会造成贯穿性冷缩缝,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理论上,任何材料的允许温差与材料的极限值有关。对于大体积砼而言,如果降温过快,虽然内表温差仍然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但由于砼内部温差过大,温差应力达到砼的极限抗拉强度时,理论上就会出现裂缝,而且此裂缝出现在大体积砼的内部,如果相差过大,就会出现贯穿裂缝,影响结构使用,因此,降温速率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大体积砼内部拉应力的发展。 那么,降温速率到底取多大值呢?理论上要求温差应力必须小于同一时间的砼抗拉极限强度。目前有的工程采用降温速率取23/d,跟踪后也未见贯穿裂缝,但是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由于没有全面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安全起见仍采用11.5/d。 砼养护可遵循降温速率“前期大后期小”的原则。因养护前期砼处于升温阶段,弹性模量、温度应力较小,而抗拉强度增长较快,在保证砼表面湿润的基础上应尽量少覆盖,让其充分散热,以降低砼的温度,亦即养护前期砼降温速率可稍大。养护后期砼处于降温阶段,弹性模量增加较快,温度应力较大,应加强保温,控制降温速率。 (4)拆除保温层条件及测温结束时间拆除保温层条件和测温结束时间:以砼温度下降,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小于20,且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小于20,逐层拆除。 测温的延续时间与结构的厚度及重要程度有关,对厚度较大(2m以上)和重要工程,测温延续时间不宜小于15d,最好积累28d的温度记录,以便与试块强度一起,作为温度应力分析时参考;对厚度较小和一般工程,测温延续时间可为912d,测温时间过短,达不到温度控制和监测的目的。(5)基础底板测温孔测完温度后的孔洞处理 基础底板测温孔测完温度后,每一孔都是一个薄弱部位,处理不好就很容易从孔处渗漏,因此每一个孔都必须采用堵漏灵或防水宝之类防水材料仔细填实。 (6)关于测温记录整理与分析 砼测温记录必须及时整理,根据测温结果,绘制砼时间温度变化曲线,提出分析意见或结论,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7、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检查与处理 对于混凝土裂缝,应以预防为主,为此需要精心设计、施工,但是由于目前采用的防止裂缝的安全系数较小,而实际情况又复杂多变,所以实际工程中还是难免出现一些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分为三种: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对于表面裂缝因为其对结构应力、耐久性和安全性基本没有影响,一般不作处理。对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可以采取凿除裂缝,可以用风镐、风钻或人工将裂缝凿除,至看不见裂缝为止,凿槽断面为梯形再在上面浇筑混凝土。限裂钢筋,在处理较深时,一般是在混凝土已充分冷却后,在裂缝上铺设12层的钢筋后再继续浇筑新混凝土。对比较严重的裂缝可以采取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水泥灌浆适用于裂缝宽度在0.5MM以上时,对于裂缝宽度小于0.5MM时应采取化学灌浆。化学灌浆材料一般使用环氧-糠醛丙酮系等浆材。四、结束语综上所述,虽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易控制,但是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充分的表明:只要我们在工艺和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并充分考虑种因素的影响,加强施工阶段的策划和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危害结构的裂缝产生,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主编杨嗣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12月第一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施工手册 (缩印版第二版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编写组 1999年1月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