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森暖通统一技术措施.docx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暖通空调编制说明近年,有关暖通空调专业设计的国家标准、规范、行业和地方标准不断更新,新产品、新技术纷纷涌现,大的地产开发商也有自己的设计指引,绝大多数酒店管理公司会根据自己的管理、运营特色,都有各自的设计要求,尤其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为完整、全面的完成一个设计项目,要查找大量的规范、规程等,为了便于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运用方便,减少查找资料的时间,特编制此设计措施。本设计措施针对公司较常见的项目,比较少见的项目设计时还应查找相关规范。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暖通空调专业组2016年10月第1章基本规定11.1 总则11.2 室内、外设计参数及冷热负荷估算3第2章冷热源62.1 一般规定62.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132.3 热泵142.4 澳化锂吸收式机组182.5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以下简称“多联机”)192.6 蓄冷空调系统222.7 制冷机房26第3章空气调节293.1 一般规定293.2 负荷计算303.3 空调风系统373.4 送风量423.5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443.6 空调水系统49第4章通风584.1 一般规定584.2 厨房通风604.3 洗衣房通风624.4 浴室、卫生间通风634.5 汽车库通风634.6 设备房通风644.7 实验室通风664.8 其它场所通风674.9 通风机及风道系统675控制与监测695.1 一般规定695.2 传感器、调节阀和执行器716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防爆826.1 一般规定826.2 自然排烟856.3 机械防烟886.4 机械排烟926.5 排烟补风956.6 防排烟系统控制956.7 涉及暖通空调的建筑防火966.8 暖通空调防火防爆99第7章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1047.1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047.2 供暖1057.3 自然通风1097.4 空调系统Ill7.5 空调蓄能1187.6 热泵系统1237.7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1327.8 绿色建筑138第8章制图标准1458.1 一般规定1458.2 统一图层146第9章附图1479.1 图纸目录9.2 图例9.3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9.4 施工图设计说明(二)9.5 施工图设计说明(三)9.6 施工图设计说明(四)9.7 人防施工图设计说明第1章基本规定1.l总则1.1.1 为了保证并逐步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的出图质量及技术水平,编制本统一技术措施。1.1.2 本技术措施根据国家现行规范与标准,结合公司多年的设计经验及技术总结进行编制。1.1.3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应在满足人员、功能区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设计中主要依据的规范及标准如下: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简称暖通规范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简称工业暖通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简称防火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简称节能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新标准(GB/T50378)简称绿建标准设计中除主要依据上述规范及标准外,还需根据项目所在地、项目使用需求、空调系统及其他特殊要求,依据相应的规范、标准及地方要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可作为设计参考。暖通空调专业常用规范如下。表1.1暖通专业常用规范一览表序号规范、标准名称编号备注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29-20096绿色建筑评价新标准GB/T50378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1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1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1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3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1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5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201016供热术语标准GJJ55-201117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I41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2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OO38-2OO522全国民用建筑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2009年版)24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158-200825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2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GB50366-20052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9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30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3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32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J363-2004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34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3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J404-20053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3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38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3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1.1.4 进行国外工程设计时,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采用适用的相关规范。1.1.5 提倡设计中采用标准图进行设计,如采用标准图,应注明其有效版本及页码。1.2室内、外设计参数及冷热负荷估算1.2.1 工程所在地的室外计算参数在暖通规范中没有体现的,需参照暖通规范中相近城市参数并根据工程所在地具体地理、气候条件确定。1.2.2 特殊功能区域的室内设计参数在上述规范没有体现的,需根据实际使用功能确定,常用场所室内设计参数见下表1.2。表1.2常用场所室内设计参数一览表(舒适性空调)功能区域夏季冬季人员密度新风量噪声标准风速备注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方米/人)(m3h)NC(ms)(cC)(%)(pC)(%)办公24-266020-2240%683()35-40<0.20-0.25电梯厅26-276018-20>30%581()40-450.30办公大堂26-27<6018-2030%8121040-450.30客房24-266020-22>30%2人/间3O5O3()<0.20-0.25酒店大堂24-266018-2030%3-61035-40<0.200.25酒店餐厅24-266518-2040%3435-400.20-0.25多功能厅/宴会厅24-266518-2()40%1235-40<0.20-0.25会议室24-26<6518-2()40%按座位数35-400.2Q).25人员应适当考虑服务人员数量KTV24-266518-2040%23-30-350.2O).25影院放映厅24-266518-2()>40%按座位数30-35<0.2(M).25商铺24-266518-2040%2.5-40<0.200.25商场公共走廊24-2665182040%445<0.30商场餐饮24-266518-20>40%2-40<0.20).25超级市场24-266518-2040%4-450.20-0.25注:I.室内风速标注为范围的,仅供冷时,室内风速取高值;供冷供热时,室内风速取低值。2 .冬季无加湿措施时,室内相对湿度应不标注。3 .表中新风量未标注的,均为高密度人群建筑,其新风量应按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根据暖通规范规定取值。4 .标准具体设计参数应根据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建设档次、节能及绿建要求等因素确定。1.2.3 在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指标法估算冷热负荷,初步设计阶段宜采用逐项指标估算法,对于大型、复杂或要求较高的工程,初步阶段宜进行详细的热负荷计算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1.2.4 根据项目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空调系统(地源热泵、蓄冷系统等)设计需要及空间较为匏杂的建筑,在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指标法估算冷热负荷,初步设计阶段宜采用逐项指标估算法,对于大型、复杂或要求较高的工程,初步阶段宜进行详细的热负荷计算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第2章冷热源2.1 一般规定2.1.1 空气调节冷热源应根据建筑物空气调节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按下列要求通过综合论证确定:1 .有可供利用的废热或工厂余热的区域,热源应优先采用废热或工厂余热。当废热或工厂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2 .在经济技术合理的情况下,冷、热源宜优先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无法时刻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3 .不具备上述1、2条的条件,但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的供热热源宜优先采用城市或区域热网,但符合8.1.4条的情况除外;4 .不具备上述1、2条的条件,但城市电网夏季供电充足、且全年供冷运行时间达到3个月(供冷运行季节时间,非累积小时)以上的地区,空气调节系统的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5 .不具备上述条件,但城市燃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供热或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6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燃煤锅炉、燃油锅炉供热,蒸汽吸收式冷水机组或燃油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7 .室外空气夏季设计露点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源;8 .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当建筑的电力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能较好匹配,能充分发挥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并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9 .全年进行空气调节,且各房间或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需要长时间向建筑物同时供热和供冷并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供冷、供热;10 .在执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经技术经济分析,采用低谷电价能够明显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可采用蓄冷系统供冷;I1.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干旱缺水地区的中、小型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2 .有天然地表水等资源可供利用、或者有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且能保证100%1可灌时,可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3 .具有上述多种能源的地区,可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集中空调冷热源的能效评价值不得低于下面4表。锅炉热效率及直燃型浪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系统分别不得低于表2.1及表1.1.1 的数值。表2.1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热效率()锅炉类型及燃料种类锅炉额定蒸发量D(th)/额定热功率Q(MW)D<lQ<0.71<D<20.7<Q<1.42<D<61.4<Q<4.26<D<84.2<Q<5.68<D<205.6Q14.0D>2()Q>14.0燃油燃气锅炉重油8688轻油8890燃气8890层状燃烧锅炉In类烟煤7578808182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8283流化床燃烧锅炉84表2.2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直燃型澳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数名义工况性能参数性能系数(WAV)冷(温)水进/出口温度(C)冷却水进/出口温度(C)制冷制热12/7(供冷)30/35>1.20/60(供热)一>0.901.1.2 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1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暖热源的建筑,当冬季电力供应充足、夜间可利用低谷电价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时;2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且采用天然气、用煤、油等燃料受到保护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3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需求的建筑;4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建筑。1.1.3 公共建筑群中,需要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其容积率达到2.0以上时,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区域供冷系统:1用户空调负荷及其特性明确;2该区域的空调建筑全年供冷时间长、且需求一致;3具备规划建设区域供冷站及管网的条件。2.1.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直接膨胀式风冷、水冷式或蒸发冷却式空气调节系统:1采用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不经济的建筑;2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过于分散的建筑;3设有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少数房间;4需增设空气调节,而机房和管道难以设置的既有建筑;5居住建筑。分散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能效比或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得低于表2.3、表2.4及表2.5规定的数值。表2.3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评价值类型额定制冷量(W)能效比(W/W)1级2级整体式3.303.10分体式45003.603.404500-71003.503.3071(X)-14(X)03.403.2()注:空调器的节能评价值为表中能效等级的2级。表2.4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能效比(EER)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能效比EER(W/W)严寒A、B区严寒C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风冷不接风管7.KCC<14.02.702.702.702.752.802.85CO14.02.652.652.652.702.752.75接风管7.l<CC14.02.502.502.502.552.602.60CO14.02.452.452.452.502.552.55水冷不接风管7.1<CC<14.03.403.453.453.503.553.55CO14.03.253.3()3.303.353.403.45接风管7.1<CC14.03.1()3.1()3.153.2()3.253.25CO14.03.(X)3.(X)3.053.1()3.153.20表2.5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1.V名义制冷量CC(KW)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1.V(C)严寒A、B区严寒C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CC283.8()3.853.853.904.(X)4.(X)28<CC843.753.803.803.853.953.95CC>843.653.703.703.753.803.802.1.5冷水(热泵)机组台数及单机制冷量(制热量)选择,应满足空气调节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一般不宜少于两台;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冷水(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部分负荷的调节要求可通过设置大小机组搭配或选用变频调速机组实现。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统COP值不应低于表2.6规定的数值,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COP值不应低于表2.X规定数值的0.93倍,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COP值不应低于表2.X规定数值的0.95倍。表2.6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性能系数COP(W/W)严寒A、B区严寒C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4.104.104.104.104.204.40螺杆式CC<5284.604.704.704.704.804.90528<CC11635.005.005.005.105.205.30CO11635.205.305.405.505.605.60离心式CC11635.005.005.1()5.205.305.401163<CC21105.305.405.405.505.605.70CC>21105.705.705.705.805.905.90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CC502.602.602.602.602.702.80CC>502.802.802.802.802.902.90螺杆式CC502.702.702.702.802.902.90CC>502.902.902.903.003.003.00注:确定额定工况时的参数:1 .使用侧:制冷进出口水温12/TC,水流量为0.172nW(hkW);2 .热源侧:冷却水进出口水温30/35C,水流量为0.215m3(hkW):3 .蒸发器水侧污垢系数O.O18(m2C)kW,冷凝器水侧污垢系数0.044(m2C)kWo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统IP1.V值不应低于表2.8规定的数值,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IF1.V值不应低于表2.X规定数值的1.30倍,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IP1.V值不应低于表2.7规定数值的1.15倍。IP1.V值的计算根据公建节能的4.2.13条计算。2.1.6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不应低于表2.8规定的数值。对多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组成的冷水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的名义制冷量和耗电功率综合统计计算,当机组类型不同时,其限值应按冷量加权的方式确定。表2.7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1.V)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1.V严寒A、B区严寒C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4.9()4.904.904.905.055.25螺杆式CC5285.355.455.455.455.555.65528<CC11635.755.755.755.855.906.00CO11635.855.956.106.206.306.30离心式CC11635.155.155.255.355.455.551163<CC<21105.405.505.555.605.755.85CC>21105.955.955.956.106.206.20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CC<503.103.103.103.103.203.20CC>5()3.353.353.353.353.403.45螺杆式CC<502.902.902.903.003.103.10CC>5()3.103.103.103.203.203.20表2.8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参数(SCOP)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W/W)严寒A、B区严寒C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3.303.303.303.303.403.60螺杆式CC<5283.603.603.603.603.603.70528<CC<11634.004.004.004.004.104.10CC>I1634.(X)4.104.204.404.404.40离心式CC11634.004.004.004.104.104.201163<CC<21104.104.204.204.404.404.50CC>21104.504.504.504.504.604.602.1.7 选择电动压缩式机组时,其制冷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环保的规定,应选用环境友好的制冷剂。1制冷剂HCFCS对大气臭氧层的危害程度较弱,为过渡性制冷剂,因此R22和R123为制冷剂的制冷机可继续选用。但制冷机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中国禁用时间表的规定。应该注意的是,200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已通过最新修正案决议,承诺成员国最终淘汰HCFCS的时间提前十年。我国承诺在2030年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HCFCs。同时,还需清醒地认识到,R22是对臭氧层有轻微破坏但综合性能优良的工质,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HCFC22制冷剂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们应充分利用国际协议中规定的对发展中国家禁用HCFC22的过渡宽限期,应在此期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性质优异、技术成熟而价格低廉的HCFC22在空调制冷领域中的历史作用。2制冷剂HFCS对大气臭氧层无危害,为环保性制冷剂,因此R134a.R410A和R407C等为制冷剂的制冷机宜推广使用。注:宜关注国际环保组织和国家环保部门关于HFCS对温室效应影响的评价。同时,应注意:R410A为近共沸制冷剂,工作压力比HCFC22高1.5倍,部件、管路需耐压设计。R407C为非共沸制冷剂,工作压力比HCFC22高10%,部件、管路需耐压校核;系统制冷剂泄露后,制冷剂的成分会发生变化。2.1.8 选择冷水机组时,应考虑机组水侧污垢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污垢系数对供冷(热)量进行修正。2.2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2.2.1 电动压缩式机组总装机容量应按计算的冷负荷和机组规格选定,不另作附加和备用。如果机组的规格不能完全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定的机组的总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超过l.lo2.2.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电动机的供电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单台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大于1200kW时,应采用中(高)压供电方式。2当单台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大于90OkW而小于或等于120OkW时,宜采用中(高)压供电方式。3当单台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大于650kW而小于或等于900kW时,可采用中(高)压供电方式。2.2.3采用氨做制冷剂的冷水机组时,应符合下列条件:1采用安全性、密封性能良好的整体式氨冷水机组。2应符合其它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的规定。2.3热泵2.3.1空气源热泵:1当夏季及冬季均要求空调,缺乏水源及冬季又无热源且空调规模较小(W500KW)时,可选用空气源热泵型机组。2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气候区,按下列原则确定:1)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中、小型公共建筑;2)夏热冬暖地区采用时,应根据热负荷选型,不足冷量可由性能系数较高的水冷却冷水机组提供;3)在寒冷地区,对于室外空气温度低于JOC的地区(冬季运行性能系数低于1.8)或具有集中热源、气源时不宜采用。3空气源热泵的最低室外温度使用范围分别为3、-5C(-7°C)、-IOC、-15,适用不同地区的要求。对于室外温度-15C的情况,虽可运行,但不建议采用。4空气源热泵机组在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热泵机组时,除了将铭牌上标准(干球温度7C,湿球温度6°C)下制热量,变为使用工况下制热量外,还要考虑使用工况下结霜除霜的热量损失。机组应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2)在冬季寒冷、潮湿的地区,需连续运行或对室内温度稳定性有要求的空调系统,应按当地最佳平衡点温度(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物耗热量时的室外计算温度)来选择热泵机组和辅助加热装置。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性能参数(CoP),冷热风机组不应小于1.80,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2.00;3)对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采用复合式冷却的热泵机组;4)应优先选用性能系数(CoP)高的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3.1.2-2的规定;5)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当空调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6)对于同时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5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机组进风面距墙大于1.5m,机组控制柜面距墙大于l2m,机组顶部净空大于1.5m;2)两台机组进风面间距一般不小于3.0m;3)机组周围墙面只允许一面墙面高度高于机组高度;4)热泵机组基础高度般应大于300mm,布置在可能有积雪的地方时,基础高度需加高;5)应考虑机组噪声对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尽量选用低噪声型机组,并设置弹簧减振基础。232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O2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运行性能系数(CoP)<1.8的地区,不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3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运行性能系数(CoP)<2.0的地区,不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4在冬季寒冷、潮湿的地区,当室外设计温度低于当地平衡点温度,或对于室内温度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辅助热源。5对于有同时供冷、供热要求的建筑,宜优先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注:冬季设计工况下的运行性能系数指冬季室外空气调节计算温度和达到设计需求参数时的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功率(W)之比。233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冬季制热量应根据室外空气调节计算温度,分别采用温度修正系数和融霜修正系数进行修正。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冬季制热量是受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和机组本身的融霜性能的影响,通常采用下式计算:Q=qKlK2(29)式中:Q机组制热量(kW);q产品样本中的瞬时制热量(标准工况:室外空气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C)(kW);Kl使用地区室外空气调节计算干球温度的修正系数,按产品样本选取;K2机组融霜修正系数,应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修正;当无数据时,可按每小时融霜一次取0.9,两次取0.8o注:每小时融霜次数可按所选机组融霜控制方式、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湿度选取,或向厂家咨询。2.3.4空气源热泵或风冷制冷机组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会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2避免污浊气体排风的影响;3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4可方便地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2.3.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勘察,确定埋地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2当地埋管系统应用建设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实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实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3地埋管的埋管方式、盘管形式、规格与长度,应按冷(热)负荷、土地面积、土壤结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和机组性能等因素确定。4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得小于1年。在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和总吸热量应相平衡。5地埋管系统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不大时,应分别按供冷与供热工况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计算,并取其较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增设辅助热源或冷却塔。6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宜与其他冷热源系统联合运行。7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应有防冻措施。2.3.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地下水的水温应晒足机组运行要求,并根据不同的水质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技术措施;2地下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并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动态调节地下水用水量;3热泵机组集中设置时,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确定水源直接进入机组换热器或另设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4应对地下水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且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2.3.7江河湖水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计前,应对地表水体资源进行评价;2应考虑江河的丰水、枯水季节的水位差;3与地表水水体的换热方式应根据机组的设置、水体水温、水质、水深、换热量等条件确定;4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设在水位较深、水质较好的位置,并应位于排水口的上游,且远离排水口;5采用地表水盘管换热器时,盘管的形式、规格与长度,应按冷(热)负荷、水体面积、水体深度、水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机组性能等因素确定;6在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应有防冻措施。2.3.8海水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海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海水水源的水文状况、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等进行设计;2海水设计温度宜根据近30年取水点区域的海水温度统计资料进行确定;3开式系统中的取水口的设置深度应根据海水水深温度特性进行优化后确定,距离海底高度宜大于2.5m;取水口应能抵抗大风和海水的潮汐引起的水流应力;取水口处应设置过滤器、杀菌及防生物附着装置;排水口应与取水口保持一定的距离;4与海水接触的设备及管道,应具有耐海水腐蚀性能,应采取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施;中间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功能;5闭式海水换热系统在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2.3.9原生污水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污水换热系统应考虑污水水温及流量的变化规律、水质等等因素进行设计;2采用开式系统时,原生污水取水口处应设置具有连续反冲洗功能的过滤装置,取水口处污水量应稳定;排水口应位于取水口下游并与取水口保持一定的距离;3开式系统设中间换热器时,中间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功能;原生污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时,应采用冷媒侧转换的热泵机组,且与原生污水接触的换热器应特殊设计。2.3.10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循环水水温宜控制在1535;2循环水应采用闭式系统。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闭式冷却塔或开式冷却塔。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器。3辅助热源的供热量应根据冬季白天高峰和夜间低谷负荷时的建筑物的供暖负荷、系统可回收的内区余热等,经热平衡计算确定。辅助热源的选择原则应符合本规范8.1.1条规定。4水环热泵机组的循环水应采用定流量运行方式;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的循环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时,机组的循环水管道上应设置与机组启停连锁控制的开关式电动阀。5水源热泵机组噪声值应能满足空调区域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隔振及消声措施。2.4漠化锂吸收式机组2.4.1 采用澳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时,其使用的能源种类应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合理确定;在具有多种可使用能源时,宜按照以下优先顺序确定:1废热(烟气、蒸汽、热水等):2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源;3矿物质能源优先顺序为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燃油等。2.4.2 非直燃式机组的机型应根据热源的参数确定。除2.4.1条第1款、第2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