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辨析类诗歌鉴赏 (训练)解析版.docx
比较辨析类诗歌鉴赏目录Ol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归纳03知识通关演练W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6.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腹,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林休日田家卢照邻归休乘暇日,做稼返秋场。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支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注】储稼:为耕作者送饭。王彗:植物名。虞讼:指发生在虞、芮两国之间的争田事件。子贡路遇一老丈挖地道入井,抱瓮打水浇田,子贡劝他使用桔椽以提效。老丈认为使用机械,必定使人行事图巧,故而不用。16.同是描写田家生活,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相同:都表现了对田家生活的喜爱。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和本诗中的“还思北窗下,高卧偃嚷皇1.不同: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厌恶,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没有的。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所没有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是指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的追求。“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用陶渊明的典故,写想北窗下面躺卧,凉风阵阵吹过,便自认为像伏羲氏以前的古人那样悠然自适,心境闲逸,据此分析出,借陶渊明之事表达对高洁志趣的向往。(2)不同:归园田居(其一)写到“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H以“误落尘网”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厌恶,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没有的。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1.写农耕生活平和安乐,没有世俗纷争,人们安居乐业无机巧之心,可看出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这是归园出居(其一)所没有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鲸唐突留馀迹。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鲸鲸: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麋兵的军队。26.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同:李诗和苏词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异:苏词从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公八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李诗有"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于此破曹公'苏词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李诗“烈火张天照云海1.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1.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着。这是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1.那是周瑜在这里用火攻把曹操击败,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t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Jr一、回顾知识体系1、回扣教材:此种考题设题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陌生之诗,一是教材学过或接触过的;二是两首诗全是陌生的,多以主观题为主。这类型考题是紧扣教材而设置的题型。2、近年比较辨析类高考题:2022年新高考II卷15(客观题)李白送别: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3分)2022年全国乙卷16(主观题)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清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2021年新高考I卷15(客观题)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6分)3、常见题型:同是描写XXX,本诗与XXX相比,XXX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6分)这首诗和XXX都写到XXX,两者刻画XXX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本诗与XXX都是XXX之作,但诗人XXX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分析两首诗在抒情方式/语言风格/意象/情感上有什么不同?4、解题方法:(一)选择题:观察选项,明确对比项目及角度:定位原文,找准区域。根据选项的描述定位原文,找到相对应的区域、字词。细致比对,综合选择。在翻译诗歌的基础上进行细致比对,看是否能够一一对应,再结合全文的主旨进行综合选择。(二)主观题:诗歌的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进行,内容层面包括诗歌的客观对象和主旨等要素,形式层面包括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要素。明确对比的要求:是对比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明确对比的角度:应从哪些角度展开对比。一般题干会明确指出对比角度,角度的个数不等。整体感知,明确异同,根据题干所给的角度,从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出发,整体比较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根据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先寻找能够体现相同点的诗句,结合该诗体分析两首诗的相同点在哪里;再寻找能够体现不同点的诗句,分别结合诗句进行具体的分析。二、回顾核心考点核心考点01: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感情对于诗而言,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比较不同诗歌所传递的情感色彩,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观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体验诗歌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核心考点02:比较表现手法的差异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核心考点03: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核心考点04: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由于不同的诗人,或不同一时期的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所以面对同一题材,他们的诗歌选材立意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核心考点05:比较诗歌的语言的差异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句含意、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三、易混易错归纳易错方面:比对不明,答题不规范。【应对方法】阐述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要对诗歌原句进行分析,切忌直接得出片面结论。如果是分析情感的异同,要写出情感词以及情感产生的缘由。如果是对比手法的异同,要分别具体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主旨是什么。N4知识通关演练一、(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鹤鸽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珑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这首词写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IlOl年),年近五十的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故地重游,悼念亡妻而作。16.本词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词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请分析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6分)【答案】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贺词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乙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髯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贺词,“重过阊门万事非”领起眼前之景,至广空床卧听南窗雨”都是实写,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谁复挑灯夜补衣''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这一句是想象昔日之景,是虚写。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苏词,“小轩窗,正梳妆''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亲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这句细节描写,抓住人物“卧听”的动作,表达自己长夜不眠之思。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苏词,“明月夜,短松冈“借助凄冷幽独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贺词,“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鬓如霜''鬓发如霜,这是一句明喻,借助“霜雪”的颜色写出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与对亡妻的思念。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二、(福建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陆游44岁,任四川夔州通判,次年他沿江前往赴任,于八月间到达黄州。16、同是南宋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陆游则在本诗中慨叹“生子何须似孙仲谋:请结合诗句分析二人所抒发情感的异同。(6分)【答案】同:二人皆有感于英雄的丰功伟绩不再,因而慨叹南宋朝廷不思北伐,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异:辛弃疾赞叹孙权曾建都京口,表达了对英雄业绩表示向往;陆游却说如今人已经不需要像孙权那般,表达了对朝廷不善用人的极度不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相同点:二人皆有感于英雄的丰功伟绩不再,因而慨叹南宋朝廷不思北伐,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辛弃疾“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感慨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了。当时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同时慨叹朝廷不思北伐,自己无法像孙权一样建立一番功业。而陆游”生子何须似孙仲谋”是借景感事言志。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再看不同点:辛弃疾赞叹孙权曾建都京口,表达了对英雄业绩表示向往。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用典表达了对英雄业绩的向往。陆游却说如今人已经不需要像孙权那般,表达了对朝廷不善用人的极度不满。此诗末联,也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表达了对朝廷不善用人的极度不满。三、(四川雅安2024届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太白岭王安石太白矗喉(D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St崎(Iongsong):山势高峻的样子。16.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它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写景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答案】归园田居(其一)写景的典型手法是白描、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等,本诗颈联同样如此。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阳春三月,鸟语婉转,溪水潺潺,鱼儿慵懒的幽静怡人环境。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归园田居(其)运用白描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为听觉、动景描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为视觉、静景描写,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描写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田园风光。本诗颈联同样如此。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白描。本联抓住描写对象鸟、鱼、溪的特征,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阳春三月,鸟语婉转动听,溪水清澈,鱼儿在水中停歇的幽静怡人环境,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动静结合,使得画面既美好又富有生机,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是耳闻之声,“鱼行”是眼见之景,是感官上的视听结合,展现处一派动人美景,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四、(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其一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涛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寄身山寺时所作。款段,本指马行迟缓,此处指词人骑驴缓行。16、这首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作于词人罢相后退居金陵时,两者寄寓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两者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渔家傲上片通过写词人探奇览胜、醉心春色,抒发词人心闲意静、恬然自若、超然尘外的感情,下片通过写词人梦断松声、睡意未足,隐隐透露出词人虽身居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情感状态。桂枝香上片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下片写词人在金陵之所想,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词人对历史兴亡更迭的感慨、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渔家傲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通过写词人探奇览胜、醉心春色,抒发词人心闲意静、恬然自若、超然尘外的感情。下片写僧斋昼寝,词人游兴已尽,依然回归山寺,就床而卧。不知何时,山间的一派松涛之声,把他从酣梦中惊醒,抬眼望去,红日照临西窗,而词人的睡意犹未足。“悲急管”,谓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深山中呜咽地悲鸣,仍切山林环境下笔,松声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桂枝香上片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片写作者在金陵之所想,以“念'字为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寄托了词人对历史兴亡更迭的感慨、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五、(陕西省西安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修怀素草书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6.宋代大学土苏东坡曾以笺麻素绢排数箱,之句,村气可掬''为由,认定此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将进酒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6分)【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的手法。两首诗都使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能力。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指一会儿,强调时间极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一会的功夫就就横扫了几千张字,运用了夸张写法。“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范茫”,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怀素在创作书法时候的情景,表现了对怀素的赞叹之情。将进酒“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远;“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比喻手法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词大胆,也表现他豪放飘逸的诗风。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的手法。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诗“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等既是比喻,又是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达诗人对主人公的赞美。将进酒由饮酒想到“古来圣贤”“陈王”曹植,是虚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是实写。“须臾扫尽数千张”是正面描写,描写怀素创作之速;“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属于侧面描写,以环境烘托怀素创作的情景。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正面写饮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侧面写饮酒。两首诗都使用了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飘风骤雨惊飒飒”“恍恍如闻神鬼惊","惊”"恍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恍恍如闻神鬼惊",观看你书写的人一个个惶惶然如见鬼神,满眼只见龙飞凤舞巨蟒游走,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抒胸臆,写尽内心的痛楚和绝望。六、(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柳永的望海潮和下面这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西湖怀古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注】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16.“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清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6分)【答案】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陈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夕卜,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柳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有”字领起两句,是一种铺陈的手法,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陈词“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上片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意,描写西湖的繁华秀丽,从而过渡到慨叹南宋王朝一百多年妥协屈辱的历史。虽然优美的湖光山色可供人游赏,使人快乐,感情受到陶冶,却使无数英雄豪杰沉溺在这种繁华、“佳丽”的欢乐之中,意志消沉,不图奋进,平生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在享乐之中,最后导致被元人灭亡的悲惨结局。此句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七、(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幽州胡马客歌李白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包。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颁玉盘。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注释胡马客:指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招募的契丹等少数民族勇士。李白曾在幽州客居,本想投奔安禄山军前效力,后见其有不轨之心,遂离去。公元775年11月,安禄山起兵造反。祯(Cheng):红色。16.唐代诗人张籍没蕃故人中的“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与李诗中的哪一句描写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请简要分析异同点。(6分)【答案】与“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点:“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雪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惨烈,“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只写了战后的现象:因为全军覆没,战后驻地的营帐都无人收拾,失去主人的战马因认识残破的军旗而从战场上归来,侧面反映了战争的凄惨景象。相同点: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战争的惨烈。【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内容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两首诗,在整体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前提下,读懂诗句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总结其异同之处。“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的意思是:因为全军覆没,战后驻地的营帐都无人收拾,失去主人的战马因认识残破的军旗而从战场上归来。这是用白描的手法凸显了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与本诗中的“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即"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了鲜血,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了''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是写“战后”情景,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惨烈;而“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则是直写作战场面,从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八、(重庆荣昌中学校2024届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注】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清辉:皎洁的月光。阕:乐曲终止。短楫:小船桨。16.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情感:欧阳诗的后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感;杜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抒情方式:欧阳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月洒清辉,轻舟晚归,歌声传来,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思归之情寄寓其中;杜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抒情方式的能力。情感:欧阳诗的后四句意思是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渔人归家,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感;杜诗的后四句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抒情方式:欧阳诗的后四句写静赏江月、倾听歌声,写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杜诗的颈联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老病孤舟”的悲与“关山戎马”的哭都是直抒胸臆,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九、(湖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阅读下面唐式,完成下面小题。登高丘而望远1.李白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也款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赎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注】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跋武、荒淫误国之事。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16.李白的这首登高丘而望远和杜甫的诗歌登高都是登高抒怀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点。(6分)【答案】李诗借古讽今,表面上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藏武,实际上借以讽刺唐玄宗穷兵跋武、荒淫误国。杜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漂泊异乡、年华老去、体弱多病、壮志未酬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跋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跋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跋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表面上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默武,实际上借以讽刺唐玄宗穷兵跋武、荒淫误国。杜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1.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演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十、(安徽省六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寺陆游F篮舆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猿更断魂。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注释:【1】这首诗写于陆游出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时,诗人当时大约四十五岁。【2】篮舆:类似轿子的一种交通工具。16.诗句“喜投禅榻聊寻梦”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都写到“梦”,这些梦是否相同?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答案】相同之处:“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诗人虽然身处古寺雨昏昏,但仍然乐于在禅榻上做着报效国家的英雄之梦;“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居困境,但不忘恢复中原的报国之志。不同之处:“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山寺抒发了无法驰骋沙场的感慨,并用自然哲理来宽慰自己的无奈之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矢志不移的豪迈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诗句分析“喜投禅榻聊寻梦”“要识人间盛衰理”和“铁马冰河入梦来”两首诗中所写之梦都有相同的主题,都是指诗人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相同之处:“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诗人虽然身处古寺雨昏昏,但仍然乐于在禅榻上做着报效国家的英雄之梦;“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居困境,但不忘恢复中原的报国之志。不同之处:“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山寺抒发了无法驰骋沙场的感慨,并用自然哲理来宽慰自己的无奈之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矢志不移的豪迈之情。十一、(2024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泗。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15.本诗尾联“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表达的情感,与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何不同?(6分)【答案】韦诗表达思念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诗人思念山中的友人,想携酒去拜访,但又想到落叶满山,恐不能相遇,流露出淡淡的惆怅。贾诗表达对隐者的钦羡仰慕(向往)之情。诗人寻访隐者未遇,童子“云深不知处”的回答写出隐土的行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