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docx

    • 资源ID:1364505       资源大小:224.84K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docx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一、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ll-2,o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Ii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he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m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发布后,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肝癌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最新实践,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以更好地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反映肝癌诊治的最新进展,提升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进一步推动落实并达成中国政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方法学(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GRADE系统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证据评价,根据证据中的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GRADE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水平。第二部分为推荐意见分级,GRADE系统考虑医学干预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价值观念与偏好,以及成本与资源耗费等因素来制定推荐意见,并且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有条件推荐)2种。医学干预的利弊差别越大,证据质量越高、价值观念与偏好越清晰越趋同、成本与资源耗费越小,则越应该考虑强推荐。反之,则应考虑弱推荐(有条件推荐)。本指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估参照了上述GRADE分级的指导原则,采用了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2011版(OCEBMIeVeISOfevidence)作为辅助工具来具体执行证据分级(证据等级15)朝录1)。在从证据转换成推荐意见的方法上,指南专家组主要参考了上述的GRADE对推荐意见分级的指导原则,同时结合了ASCO指南的分级方案对推荐意见分级做了相应的修改(附录2)。最终将推荐强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强推荐、中等程度推荐和弱推荐(指南正文中分别用推荐A、推荐B和推荐C表示)。强推荐(推荐A)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很高的信心,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目标用户均应采纳该推荐意见。中等程度推荐(推荐B)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中等程度的信心,多数目标用户会采纳该推荐意见,但是执行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医患共同决策。弱推荐(推荐C)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一定的信心,但是应该有条件地应用于目标群体,强调医患共同决策。二、筛查和诊断(一)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幽(证据等级1,推荐A)。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l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岁的男性。目前,抗HBV和抗HCV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score),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aMAP评分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5060分)和高风险(aMAP评分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2%、0.4%1.0%和1.6%4.0%u21(证据等级2,推荐B)。此外,基于多变量纵向数据(aMAP>AFP)和循环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特征构建的两种新型肝癌预测模型aMAP-2和aMAP2Plus,可进一步识别出肝癌发生率高达12.5%的超高风险人群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精准筛查新模式“3从而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证据等级2,推荐A)。(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1 .超声显像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性,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典型肝癌灰阶超声表现为肝内实性占位,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常可见低回声的声晕。内部多为低回声,也可表现为等回声、高回声或不均匀回声。灰阶超声还可观察到合并肝硬化的表现,如肝脏回声增粗、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凸凹不平、门静脉高压等。少数弥漫型肝癌与肝硬化难以区分。同时,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初步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肝内转移灶多表现为肝内肿块周边或肝内其他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数目不定,直径多3cm,周边可见声晕。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癌栓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癌栓完全充满门静脉管腔时周边可出现细小侧支循环形成,呈蜂窝样改变。肝静脉癌栓可以延续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肝癌直接侵犯周邻脏器如胆囊、右肾等,灰阶超声也可观察到肿瘤与上述结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显示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肝癌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上表现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增加,呈点状、短线状、树枝状、网篮状、周边环状等多种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可见绕行或受压。脉冲多普勒检测在病灶内部可见动脉性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多0.6。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出现癌栓时偶可在癌栓内检出动脉性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鉴别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术中应用可敏感检出隐匿性小病灶、实时引导局部治疗,术后评估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等323】(证据等级2,推荐A)。超声对比剂多经外周静脉注射,采用超声造影特异成像技术可追踪对比剂在瘤内、瘤周成像的动态变化。超声对比剂多使用微泡对比剂,微泡内部为惰性气体,其安全性高,过敏反应极少见。目前常用超声对比剂有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和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前者为纯血池对比剂,可用于血管期成像;后者可被库普弗细胞吞噬,形成血管后期成像。血管期包括动脉期(注射对比剂30s以内)、门静脉期(31120s).延迟期(120s)。血管后期一般定义为对比剂注射8min后。典型肝癌超声造影多表现为病灶动脉期快速高增强,增强时间早于病灶周围肝实质,门静脉及延迟期快速减退为低回声,即“快进快出对22%增强模式(证据等级1,推荐A)。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灶大小相关,直径3.0cm的肝癌多表现为上述典型增强模式,但少数20cm者超声造影表现趋于不典型。门静脉及延迟期对比剂消退速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者消退慢而低分化者消退较快。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合并局部癌变、早期肝癌、进展期肝癌等的血流变化并辅助诊断,因此超声造影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用于监测肝内结节的演变情况MO有肝癌高危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IiVer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1.I-RADS)提高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证据级别3,推荐B)。肿瘤在超声造影延迟期或血管后相多表现为低增强,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明显,因此超声造影尤其适用于肝内多发微小病灶的检出、消融或手术后监测以早期发现复发灶。当肝内病灶延迟期或血管后期表现为低增强时,可在IOmin后再次注射超声对比剂,观察病灶动脉期有无增强,进而判断病灶的有无及性质。血管后期对比剂(如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因为显影时间长(30120min),适合用于病灶的检出123O超声造影可用于肿瘤消融的术前规划、穿刺引导、消融后即刻评估和追踪随访;消融即刻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未完全消融的残留病灶,及时补充治疗。定量超声造影可测量对比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峰值强度、血流灌注量等指标,可用于评估系统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后的疗效以及在早期预测患者对系统抗肿瘤治疗的反应性,辅助临床决策侬办。超声联合动态增强CT、MRI扫描的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尤其是常规超声显像无法显示的隐匿性肝癌的精准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侬羽(证据等级3,推荐B)。超声融合影像导航在肝癌消融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及安全边缘判断、术后即刻评估疗效中具有一定价值。融合导航中使用超声造影能进一步提高准确性,特别是针对微小病灶、等回声病灶和较大病灶的消融范围的评估悭2,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估肝肿瘤的组织硬度及周边肝实质的纤维化/硬化程度,为规划合理的肝癌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证据等级3,推荐B)。定量超声技术可测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内脂肪含量,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的预警提供辅助信息,3九多模态超声显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为肝癌精准的术前诊断、术中定位、术后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术中超声(超声造影)、腹腔镜超声(超声造影)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能帮助检出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网。高频超声有助于发现肝包膜下或位置较表浅的隐匿病灶I。超声影像组学对肝癌的鉴别诊断、预测肝癌微血管浸润等生物学行为、选择治疗手段等有一定的意义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转移,有望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决策儆3刀。2 .CT和MRl动态增强CT、MRl扫描是肝脏超声和/或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肝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肝脏动态增强MRl具有无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动态增强成像等优势,且具有形态结合功能(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等)综合成像能力,成为肝癌临床检出、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动态增强MRl对直径W2.0cm肝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优于动态增强CTa3列(证据等级1,推荐A)o动态增强MRl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肝静脉主干及其分支,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较动态增强CT具有优势。采用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肝癌治疗疗效时,可使用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mRECIST)力口T2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进行综合判断。CT/MRI(非特异性轧类对比剂)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包括:动脉晚期(门静脉开始强化,通常注射对比剂后约35s扫描)、门静脉期(门静脉已完全强化,肝静脉可见对比剂充盈,肝实质通常达到强化峰值,通常注射对比剂后6090s扫描)、延迟期(门静脉、肝静脉均有强化但低于门脉期,肝实质可见强化但低于门脉期,通常注射对比剂后3min扫描)。肝细胞特异性MRl对比剂(轧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四期扫描包括:动脉晚期(同上)、门静脉期(同上)、移行期(肝脏血管和肝实质信号强度相同,肝脏强化是由细胞内及细胞外协同作用产生,通常在注射Gd-EOB-DTPA25min后扫描)、肝胆特异期(肝脏实质信号高于肝血管,对比剂经由胆管系统排泄,通常在注射铝塞酸二钠1220min后扫描;肝功能正常者,一般肝胆特异期1215min扫描,而肝功能明显降低者,一般只需延迟20min即可)。肝癌影像学诊断主要根据为动态增强扫描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MoM(证据等级1,推荐A)。动态增强CT和MRl动脉期(主要在动脉晚期)肝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或延迟期肝肿瘤强化低于肝实质。"快进''为非环形强化,“快出”为非周边廓清。“快进”在动脉晚期观察,“快出”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观察。Gd-EoB-DTPA通常在门静脉期观察“快出”征象,但移行期及肝胆特异期“快出”征象可以作为辅助恶性征象。Gd-EOB-DTPA增强MRl检查显示:肝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低于肝实质,肝胆特异期常呈明显低信号。但仍有5%12%分化较好的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直径W2.0cm),肝胆特异期可见肿瘤部分呈吸收对比剂的稍高信号43O动态增强MRI扫描,尤其用于诊断肿瘤直径W2.0cm肝癌,强调尚需要结合其他征象(如包膜样强化、Tz加权成像中等信号和弥散受限等)及超阈值增长(6个月内病灶最大直径增大5()%)进行综合判断明(证据等级3,推荐B)。包膜样强化的定义为:光滑,均匀,边界清晰,大部分或全部包绕病灶,特别在门静脉期、延迟期或移行期表现为环形强化。直径W1.Ocm的肝癌定义为亚厘米肝癌(subcentimeterhepatocellularcarcinoma,scHCC)。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阳。在高危人群中,排除确定的良性病变后,推荐使用Gd-Ee)B-DTPA增强MRl来诊断SCHCCa5“(证据等级2,推荐B),尤其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同时有助于与高度异型增生结节等癌前病变相互鉴别网。目前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除常应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外,也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碘油沉积状况及肿瘤存活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再次TACE治疗四551基于术前CT的影像组学技术也可以用于预测首次TACE治疗的疗效的。同时,借助CT后处理技术可以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肝脏体积和肝肿瘤体积测量。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可以进行肝脏分叶分段处理,术前模拟手术,辅助医生制定最优手术方案。基于肝癌动态增强CT和/或MRl信息的临床数据挖掘建立融合模型有助于改善临床决策(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及预测等)l5o对于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影像学征象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人工智能(包括影像组学和深度机器学习模型)是术前预测MVl的可能突破点四砌(证据等级3,推荐B)。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肝癌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必须进行的检查,常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进行。DSA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肝动脉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血管、染色,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及其血供丰富程度向'DSA联合锥形线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CBCT)可更清楚显示肿瘤病灶、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分支的三维关系、指导肿瘤供血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插管网(证据等级2,推荐A)。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的间接门静脉造影,可以评价门静脉血流和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栓塞等情况。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ndcomputedtomography,PETCT):*F-氟代月兑氧葡萄糖(18F-A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优势在于:对肿瘤进行分期,通过1次检查能够全面评价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旧(证据等级1,推荐A);再分期,因PET/CT功能影像不受解剖结构的影响,可以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者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证据等级2,推荐B);对于抑制肿瘤活性的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更加敏感、准确(证据等级2,推荐A);指导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确定穿刺活检部位31;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ma(证据等级2,推荐B)。PET/CT对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有限,可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辅助和补充,在肝癌的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优势。采用碳-11标记的乙酸盐(,1C-acetate)或胆碱(,C-choline)等对比剂PET显像可以提高对高分化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与8F-FDGPET/CT显像具有互补作用,7,721o钱-68或氟-18标记的成纤维激活蛋白抑制剂-04(68Ga-DOTA-FAPI-04/18F-NOTA-FAPI-04)PET/CT可有效提高癌原发灶、转移灶的诊断灵敏度,尤其是中高分化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癌,补充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证据等级3推荐C),73-741o(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and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SPECT/CT已逐渐替代SPECT成为核医学单光子显像的主流设备,选择全身平面显像所发现的病灶,再进行局部SPECT/CT融合影像检查,可以同时获得病灶部位的SPECT和诊断CT图像,诊断准确性得以显著提高E(证据等级3,推荐B)。(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n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PET/MRI):1次PET/MRI检查可以同时获得解剖结构、动态增强MRI信息及PET功能代谢信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证据等级4,推荐C)。(三)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血清AFPN400g1.,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inducedbyvitaminKabsence/antagonist-II(PIVKAII)或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1771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IenSCulinarisagglutinin-reactivefractionofAFP,AFP-1.3)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II和AFP-1.3构建的GA1.AD模型在诊断早期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和93.3%,有助于AFP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四(证据等级1,推荐A)。目前已有基于中国人群大样本数据的优化的类GA1.AD模型(C-GA1.AD>GA1.AD-C>C-GA1.ADII等)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另外,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11构建的简化的GAAD模型加及ASAP模型网与GA1.AD模型诊断效能类似(证据等级1,推荐A)。基于7个microRNA组合的检测试剂盒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76.8%,对AFP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和84.5%加(证据等级1,推荐A)。近年来,“液体活检”包括循环游离microR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CTC)18,1>CfDNAM、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183-841>游离线粒体DNA、游离病毒DNA和细胞外囊泡等,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附录3)。(四)肝癌的穿刺活检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声动(证据等级1,推荐A),特别是对于具有外科手术指征的肝癌患者。能够手术切除或准备肝移植的肝癌患者,不建议术前行肝病灶穿刺活检,以减少肝肿瘤破裂出血、播散风险。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肝病灶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肝病灶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灶性质及肝癌分子分型,,为明确肝病病因、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进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故应根据肝病灶穿刺活检的患者受益、潜在风险以及医师操作经验综合评估穿刺活检的必要性。肝病灶穿刺活检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可以采用18G或16G肝穿刺空芯针活检获得病灶组织。其主要风险是可能引起出血和肿瘤针道种植转移。因此,术前应检查血小板和出凝血功能,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避免肝病灶穿刺活检。穿刺路径应尽可能经过正常肝组织,避免直接穿刺肝脏表面结节。穿刺部位应选择影像检查显示肿瘤活跃的肿瘤内和肿瘤旁,取材后肉眼观察取材的完整性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另外,受病灶大小、部位深浅等多种因素影响,肝病灶穿刺病理学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特别是对于直径W2cm的病灶,假阴性率较高。因此,肝病灶穿刺活检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仍需观察和定期随访。对于活检组织取样过少、病理结果不支持但临床上高度怀疑肝癌的患者,可以重复进行肝病灶穿刺活检或者密切随访。要点论述:(1)借助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进行肝癌的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2)动态增强CT、MRI扫描、Gd-Ee)B-DTPA动态增强MRl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是肝脏超声显像和/或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3)肝癌影像学诊断依据主要根据“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4)肝脏动态增强MRl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手段。(5)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6)血清AFP是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对血清AFP阴性人群,可以借助DCP、基于7个microRNA组合的检测试剂盒、AFP-1.3进行早期诊断。(7)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五)肝癌的病理学诊断1.肝癌病理学诊断术语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HCC、ICC和CHeC-CCA。(1) HCC: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不推荐使用“肝细胞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学诊断名称。(2) ICC:是指肝内胆管衬覆上皮细胞和胆管旁腺发生的恶性肿瘤,以腺癌最为多见。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已不推荐对ICC使用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carcinoma)的病理学诊断名称,且不推荐对细胆管癌使用细胆管细胞癌(ChOlangiOk)CelIUlarcarcinoma)的病理学诊断名称,。组织学上可以分为:大胆管型ICe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以上至邻近肝门区之间较大的胆管,腺管口径大而不规则,周围可见黏液腺体;小胆管型ICC起源于小叶间胆管及隔胆管,腺管口径较小,排列较规则;细胆管癌:起源于肝闰管或细胆管,癌细胞呈小立方形,在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间质内呈松散的成角小导管或分枝状排歹U;胆管板畸形型ICe肿瘤腺管呈不规则囊状扩张,管腔内含乳头状突起。有研究显示,大胆管型ICC的生物学行为和基因表型特点与其他类型ICC有所不同,临床预后更差190O关于HCC和ICC分子分型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多处在研究和论证阶段。新近研究表明,EB病毒相关的ICC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免疫微环境及分子特征,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较好的获益,推荐采用EB病毒编码小核糖核酸(Epstein-Barrvirusencodedribonucleicacid,EBER)原位杂交检测来筛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获益人群,;而丙糖磷酸异构酶1(triosephosphateisomerase1,TPIl)在ICC组织中高表达是评估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有用指标网。(3) cHCC-CCA:是指在同一个肿瘤结节内同时出现HCC和ICC两种组织成分,不包括碰撞癌。有学者建议以两种肿瘤成分占比分别230%作为CHCC-CCA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但是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的CHCC-CCA两种组织学成分占比的病理诊断标准,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为此,建议在CHCC-CCA病理诊断时对两种肿瘤成分的比例状况加以标注,并注意分别对HeC及ICC成分进行组织学分级及亚型分型、MVl分级、淋巴管侵犯,以供临床评估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制定诊疗方案时参考。对于某种肿瘤成分占比极少时慎用CHCC-CCA的诊断。2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肝癌病理学诊断规范由标本处理、标本取材、病理检查和病理报告等部分组成瞰9%(1)标本处理要点:手术医师应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上明确标注送检标本的部位、种类和数量,是否曾接受转化/新辅助治疗以及方案与周期,对手术切缘和重要病变可以用染料或缝线加以标记;尽可能在离体30min以内将肿瘤标本完整地送达病理科,由病理医师切开固定。组织库留取标本时应在病理科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取材的准确性,并应首先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1()%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1224h。(2)标本取材要点:肝癌周边区域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代表性区域。为此,要求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图1),在肿瘤的12点、3点、6点和9点时钟位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按1:1取材;在肿瘤内部至少取材1块;对距肿瘤边缘Slcm(近癌旁)和lcm(远癌旁)范围内的肝组织分别取材1块。肝脏最近切缘及单独送检的门静脉栓子需分别取材。ICC标本还应对胆管切缘进行取材。对于单个肿瘤最大直径W3cm的小肝癌,应全部取材检查。实际取材的部位和数量还须根据肿瘤的直径和数量酌情增加取材.附(证据等级3,推荐B)。图1:肝脏肿瘤标本基线取材部位示意图注:A、B、C、D:分别对应肿瘤12点、3点、6点和9点时钟位的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E:肿瘤区域;F:近癌旁肝组织区域;G:远癌旁肝组织区域3 .肝癌病理检查要点(1)大体标本观察与描述皿:对送检的所有手术标本全面观察,重点描述肿瘤的大小、数量、颜色、质地、与血管和胆管的关系、包膜状况、周围肝组织病变、肝硬化类型、肿瘤至切缘的距离以及切缘情况等。(2)显微镜下观察与描述的:对所有取材组织全面观察,肝癌的病理诊断可参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1931,重点描述以下内容:HCC的分化程度可以采用国际上常用的Edmondson-Steiner四级(IIV)分级法或WHe)推荐的高中低分化。HCC的组织学类型:常见有细梁型、粗梁型、假腺管型、团片型等;HCC的特殊组织学类型:如纤维板层型、硬化型、透明细胞型、富脂型、嫌色型、富中性粒细胞型、富淋巴细胞型和未分化型等。双表型HCC在临床、影像学、血清学、癌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均表现为典型的HCC特征,但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同时表达肝细胞性标志物和胆管上皮标志物,这类HCC的侵袭性较强网,对瑞戈非尼治疗可能敏感风。转化/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还应观察肿瘤坏死和间质反应的程度和范围;肝癌的生长方式:包括癌周浸润、包膜侵犯或突破、MVl和卫星结节等;慢性肝病评估:肝癌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推荐采用较为简便的SCheUer评分系统和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标准吵叫,并注意描述肝细胞脂肪变性所占比例,以及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MVl诊断:MVl是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03肝癌以门静脉分支侵犯(含包膜内血管)最为多见,在ICe可有淋巴管侵犯。MVI病理分级方法”°刃:M0:未发现MVI;Ml(低危组):S5个MV1.且均发生于近癌旁肝组织(lcm);M2(高危组):M2a定义为5个近癌旁MV1.且无远癌旁MVI;M2b定义为MVl发生于远癌旁肝组织Olcm)(图2)。MVl各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依次增加,临床预后依次降低,04,oMVl和卫星灶可视为肝癌发生肝内转移过程的不同演进阶段,当癌旁肝组织内的卫星灶与MVI难以区分时,可一并计入MVl病理分级。MVI是评估肝癌复发转移风险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侬卬。5峋,应作为组织病理学常规检查指标。MVI病理分级是建立在“7点”基线取材的基础上,当送检标本不能满足“7点”基线取材时,应在MVl分级时加以说明(证据等级2,推荐A)。Ml(低应用)MZa(可危Ifl)5个Nfv1.均发牛J近"旁肝创织(lcm)>5个MVb均发生广近旁肝组例(<ln)M2h(高危QMVI发勺运原;:川组按Olan)图2.微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标准注:MVl为微血管侵犯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肝癌免疫组化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肝细胞良性、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HCC与ICC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肝脏肿瘤之间的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之间的鉴别。由于肝癌组织学类型的高度异质性,现有的肝癌标志物在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常需要合理组合、客观评估,有时还需要与其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联合使用。(1) HCe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以下标志物对肝细胞标记阳性,有助于提示肝细胞来源的肿瘤,但不能作为区分肝细胞良性、恶性肿瘤的依据。精氨酸酶-1:肝细胞胞浆/胞核染色。肝细胞抗原:肝细胞胞浆染色。肝细胞膜毛细胆管缘特异性染色抗体:如CD10、多克隆性癌胚抗原和胆盐输出泵蛋白等抗体,可以在肝细胞膜的毛细胆管面出现特异性染色,有助于确认肝细胞性肿瘤。以下标志物有助于肝细胞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谷氨酰胺合成酶:HCC多呈弥漫性胞浆强阳性;部分肝细胞腺瘤,特别是B-Catenin突变激活型肝细胞腺瘤也可以表现为弥漫阳性;在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为中等强度灶性染色,阳性细胞数50%;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呈特征性的不规则地图样染色;在正常肝组织仅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染色,这些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磷脂酰肌醇蛋白3:HCC胞浆及胞膜染色。热休克蛋白70:HCC胞浆或胞核染色。CD34:CD34免疫组化染色虽然并不直接标记肿瘤实质细胞,但可以显示不同类型肝脏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其分布模式特点,如HCC为弥漫型、ICC为稀疏型、肝细胞腺瘤为斑片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为条索型等,结合肿瘤组织学形态有助于鉴别诊断。(2) ICC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ICC通用免疫组化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19、黏蛋白1、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大胆管型ICC:SlOO钙结合蛋白、黏蛋白5AC等。小胆管型ICCC反应蛋白、神经性钙黏蛋白、神经细胞相关黏附分子(CD56)。(3) CHCe-CCA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HCC和ICC两种成分分别表达上述各自肿瘤的标志物。此外,CD56、CDl17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EpCAM)等标志物阳性表达则可能提示肿瘤伴有干细胞分化特征,侵袭性更强。5 .分子病理检测肝癌分子病理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辅助诊断HeC特殊亚型;ICC常用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的筛选。根据分子病理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鉴别出HCC特殊亚型及筛选出ICC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指导临床预后监测及个体化治疗,同时还可以加深HCC特殊亚型及ICC的病理认识,临床可以依据分子病理改变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1) HCC常用的分子病理诊断标志物:纤维板层型Hcc:具有Dnajbi-Prkaca基因融合网。硬化型HCc具有结节性硬化症1/2基因突变网。(2) ICC常用的靶向/免疫治疗标志物:大胆管型ICe常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BRAFV600E基因突变、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基因融合、RET基因融合、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高肿瘤突变负荷等1叼。小胆管型ICc常见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突变(重排或融合)U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2基因突变“°勿。6 .转化/新辅助治疗后肝癌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评估(1)标本取材:对于临床标注有术前行转化/新辅助治疗的肝癌切除标本,可以按以下流程处理:在瘤床(肿瘤在治疗前所处的原始位置)最大直径处切开并测量三维尺寸,详细描述坏死及残存肿瘤范围及占比。直径W3cm的小肝癌应全部取材;而直径3cm的肿瘤应在最大直径处按0.51.0cm间隔将肿瘤切开,选择肿瘤残留最具代表性的切面全部取材,其他切面选择性取材。注意在取材时同时留取肿瘤床及周边肝组织以相互对照,可以对大体标本照相用于组织学观察的对照。(2)镜下评估:主要评估肝癌切除标本肿瘤床的3种成分比例,包括存活肿瘤、坏死区域、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及炎细胞)。肿瘤床的这3个面积之和等于100%。在病理报告中应标注取材蜡块数量,在评估每张切片上述3种成分百分比的基础上,取均值确定残存肿瘤的总百分比,并在病理报告中注明。(3)病理学评估:病理完全缓解(PathOIogiCCOmPIeteresponse,pCR)、明显病理缓解(majorpathologicresponse,MPR)评估是评价术前治疗疗效和探讨术后合理干预的重要病理指标。pCR:是指在术前治疗后,完整评估肿瘤床标本的组织学后未发现存活肿瘤细胞。MPR:是指在术前治疗后,存活肿瘤减少到可以影响临床预后的阈值以下。在肺癌研究中常将MPR定义为肿瘤床残留肿瘤细胞减少到W10%”?这与肝癌术前经TACE治疗后,肿瘤坏死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也相同W1.但是在转化/新辅助治疗的肝癌切除样本中,肿瘤床残留肿瘤细胞减少到多少有临床意义,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应至少减少50%以上。建议对初诊为MPR的肿瘤标本进一步扩大取材范围加以明确。(4)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肝癌标本,注意描述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三级淋巴结结构“,同时注意观察癌周肝组织有无免疫相关性肝

    注意事项

    本文(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