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I诡妄神志错乱、迷惑、语无伦次、担忧静、激烈等特征并时常带有妄想或幻觉的短暂性神经失常识记2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渐渐的衰退,常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心情的变更。痴呆的主要类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3遗忘症的主要类型分为:局限性、器质性、情感性、痣症性、心因性、情节性及发作性全面性遗忘。遗忘症的临床描述(1)记忆损害,尤以短时记忆(学习簇新事物)的损害比近记忆损害(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明显;(2)无即刻记忆(如数字广度测验)损害、意识障碍、留意障碍,或完全性痴呆;(3)躯体、神经系统,及试验室检查证明有相关脑损伤或脑部疾病史(非酒精所致脑病);(4)虚构、自知力缺乏、心情变更、意志减退(如缺乏主动性),有助于诊断,但并非必需。1老年期心理障碍的生理易感性领悟1器宜老化导致的生理变更2大脑结构功能的变更3激素分泌水平的变更2老年期心理障碍的心理易感性1认知发生变更2心情健康受到影响3社会支持的失去4积累的学问和阅历有主动的影响3引起痴呆的可能缘由1生物因素(1)神经元异样(2)乙酰胆碱水平低下(3)铝含量增多(4)遗传2心理社会因素(1)个人生活方式(2)脑损伤和养分不良(3)教化成就1诡妄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1 .感觉阈值增高,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知觉清楚度降低,对四周环境感知模糊。2 .留意转移(尤其是主动留意),集中和维持留意的实力减退。3 .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障碍。4 .至少有下述症状之一:(1)错觉或幻觉。(2)理解困难或错误,或言语不连贯,或思维结构解体,或回答不切题。(3)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迟滞,或惊慌综合征。(4)睡眠醒觉节律紊乱,有失眠或喳睡。(5)瞬间牢记和回忆困难。5.起病急,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且在1天内轻重常有波动,病情缓解后对病中的经验常有部分或全部遗忘。2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的脑退行性变性疾病。2多起病于老年期,起病隐匿,缓慢、不行逆的进展(2年或更长),以智能损害为主。3病理变更主要为皮层充满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削减,并可见老年斑,以及其他变更。4起病缓慢,病情发展虽可暂停,但难以逆转。5起病在65岁以前者,多有家族史,病变发展较快,颗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综合应用1有脑血管病危急因素或脑血管疾病的存在;2认知功能损害呈波动性发展;3记忆力相对保留或较少损害,留意和执行等认知功能受损较重;4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并除外其他疾病;不够痴呆的诊断标准。第十一章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1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识记1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的正常变更与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较难区分。2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一般没有明显的预示性。3很难通过单纯的言语沟通来诊断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4不同的成人对儿童和青少年行为的推断标准是不同的。5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常常会针对特定的情景表现出特异性。2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1精神发育迟滞2广泛性发育障碍3留意缺陷与多动障碍4学习障碍5心情障碍6品德障碍1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易感因素领悟1一些缘由来自于儿童诞生后的经验2另一些缘由来自于儿童先天的因素3先天的易患某种障碍的倾向以及后天环境两方面影响的共同作用4还取决于环境的好坏与儿童和青少年本身所具有的心理承受力,或成心理更原力。2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描述、主要类型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依据智力落后的水平可以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水平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50到69之间,心理年龄约9到12岁。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35到49之间,心理年龄约6到9岁。3严峻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20到34之间,心理年龄约3到6岁。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20以下,心理年龄约为3岁以下。虽然精神发育迟滞的人在智力和适应性功能上有缺陷,但许多病人仍可以具有多种实力。有些轻度或中度受损的个体经过适当的训练后,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而那些受到严峻损伤的个体,则须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吃饭,洗澡、穿衣等基本的活动;更严峻的则根本不能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沟通。3孤独症的临床描述1语言发育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运用和理解口语很困难,他们语言发展缓慢、表达困难。2社会性发展显著特征是冷淡。3僵化表现4智力发展4留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分类、临床描述留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以明显的留意力集中困难、留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症。一类为留意缺失另一类为多动5心情障碍的分类、临床描述1反应性依恋2分别性焦虑3恐惊症6各种儿童期障碍的可能病因与治疗原则留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缘由1 .诞生前或诞生时的不利因素有一些探讨表明,诞生前或诞生时的一些有害事务(分娩时孩子有窒息、缺氧的历史)可能会导致神经上的损伤而产生日后的留意和活动问题。2 .神经系统的成熟迟滞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被认为是留意缺陷的另一因素。3 .遗传上的因素4.生物化学基础5.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差异6.不良的社会环境治疗原则1限制核心症状2让孩子能够宁静下来3能够改善学校功能4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复原社会功能,使患儿能够成为比较正常的成人,能够融入到成人的社会里去。1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1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症,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2本症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3病人智力水平(按标准化的智力测评方法得出)低于正常。2孤独症的诊断标准1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极度孤独,不能与四周的人进行情感沟通。2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异样,言语理解实力明显受损;爱好狭窄,对某种东西特殊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综合应用留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1.留意缺陷的诊断标准以下表现出现六个或更多,可以确诊为留意缺陷:(1)常常不能留意到细微环节或在作业或其他活动中犯马虎大意的错误;(2)常常在活动或嬉戏中表现出不能保持留意力;(3)当对他讲话时,常常表现出没有倾听;(4)常常跟不上教学,不能完成练习、作业或应担当的工作;(5)在组织任务或活动时常常有困难;(6)常常不情愿、不喜爱甚至回避要求付出努力的任务;(7)常常丢失完成学习任务必需的物品,如笔、书、工具等;(8)常常很简洁地被外界刺激分心;(9)常常在日常活动中表现为记忆力差,遗忘得快。2.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以下表现出现六个以上,持续至少六个月:(1)常常在坐位上表现得坐卧担忧,手脚动个不停;(2)在应当坐在坐位上时,却常常离开坐位;(9)常常打断或侵扰别人。(3)常常过分地跑跳、攀爬或者报告心神担忧的感受;(4)做宁静的嬉戏常常表现很困难;(5)总是在走或动,似乎有个马达在驱动一样;(6)常常不停地讲话;(7)常常不等发问完毕就脱口回答;(8)在须要轮番等待时,常常表现出有困难;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一是指来自体外,能够影响人的心境、心情、行为,变更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靠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识记依靠个体尽管明白运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问题,但还在接着运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的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滥用反免运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耐受性是指运用者为了达到所期望的活性物质运用后的心理效果,必需加大活性物质的运用量。戒断症状是指停止运用或削减运用活性物质后所出现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症状。2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第一类属于麻醉药品包括1阿片类(2)大麻;(3)可卡因其次类精神药品冷静剂、安眠剂、抗焦虑药致幻剂中枢兴奋剂第三类其他物质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1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领悟即由于停用或减用所出现的典型性戒断综合征,如流泪、流鼻涕、竖毛、腹泻、打哈欠、心动过速和失眠。阿片类物质包括海洛因和吗啡因,及其类似于吗啡因作用的合成物质(如麻醉剂、止咳剂,它们通过阿片类受体起作用)。据DSM-I11,大约有0.7%的人有过阿片类依靠和滥用历史。2物质滥用与物质依靠的可能缘由一生物学因素1脑内的奖赏系统2代谢速度3遗传学因素二心理因素1人格因素2强化作用三社会因素1可获得性2家庭因素3同伴影响4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特点1精神依靠性2耐受性3对饮酒行为失去限制4身体依靠性5出现各种并发症简洁应用物质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及简洁案例分析综合应用物质相关障碍案例的简洁分析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1性别认同障碍识记是指一种剧烈的、持续的、相反的性别认同,病人会持续对自身的性别或性别角色不相宜的观念感到不舒适。2性偏好障碍的类型1由物品引起的性偏好和性唤起,包括恋物癖和异装癖。2在苦痛和羞辱的情境下产生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施虐狂和受虐狂。3对不情愿的个体产生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下体暴露癖,窥阴癖,摩擦癖。1性取向的确定因素领悟2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缘由:许多学者推想,性别认同障碍的产生是由怀孕2到4个月时胎儿激素水平确定的,教养、青春期激素、性器它和病耻感也是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缘由。性偏好障碍的可能缘由:性偏好障碍的唤起模式常常发生在其他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如无法与他人建立适当的社会关系。早期的性幻想、个体早期的经验、社会对性行为的要求和看法都可能引发性偏好障碍。1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1坚持认为自己属于另一种性别,包括穿着另一性别的服装、采纳另一性别的生活方式2至少有两年坚持认为自己的生理性别“错误”3没有性发育障碍(DSD)的症状4由于性别转换倾向,在日常社会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感到焦虑、苦痛2各种性偏好障碍的临床描述恋物癖和异装癖是指由一个无生命的物品引起的性唤起。施虐狂和受虐狂:施虐狂者会对他的同伴反复地、有意地施加苦痛和虐待。受虐狂者则反复、有意地承受别人对其身体的损害、生命威逼。两种障碍都伴有持续的幻想。暴露癖:暴露癖指在多种场合下对没有便利的生疏人暴露生殖器,以此达到兴奋。窥阴癖;是指一些个体想方设法的偷看女性在裸体、脱衣或性交活动时的情景,并以此达到性唤起的目的,窥阴癖者的行为是隐私进行的。摩擦癖:是指习惯性和癖好性通过触摸或摩擦异性身体而获得性感满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对性偏好障碍案例的简洁分析综合应用第八章进食障碍1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样为主的心理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的心情、看法和行为,其严峻的心情和躯体问题对生命的威逼。进食障碍的主要类型主:要有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贪食。睡眠障碍:判定一个人是否存在睡眠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视察个体在白天或醒悟状态下的行为。假如个体由于睡眠缘由而导致乏累无力,变得易躁、易怒,社会功能受损、工作效率低,那么个体可能己经患上了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失眠症和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1进食障碍产生的可能缘由领悟1生物学因素2心理学因素3社会因素4综合模型2进食障碍的三级预防原则:初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进行广泛的宣扬教化,以削减进食障碍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处于进食障碍初期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治疗,削减复发,尽量减轻进食障碍对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3睡眠障碍产生的可能缘由首先,与人体生物钟以及生物钟对人体体温的限制问题有关其次,干扰睡眠的因素可能包括药物滥用以及四周环境中光、声、气温等变更。再次,许多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各主要类型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神经厌食症的诊断标准:1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样,特征为有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此实行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2常过分担忧发胖,甚至己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说明也无效。3部分病人可以用胃胀不适、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说明其限制饮食。4常有养分不良、代谢或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无趣型。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5症状至少己经3个月6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1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行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忧发胖的恐惊心理,常实行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退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有相识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年龄分布。3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持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厌食晚。4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5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睡眠障碍各主要类型的诊断标准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足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醒后不易再睡、睡时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2可以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惊心理,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阻碍社会功能。3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己持续1个月。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的诊断标准:1睡眠一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不符,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使病人产生忧虑或恐惊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阻碍社会功能。2病人明显感到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3症状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持续了1个月4本症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综合应用案例分析第七章精神分裂症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识记2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I偏执型分裂症2青春型分裂症3惊慌型分裂症4单纯型分裂症1各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212领悟2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缘由一生物学缘由1遗传学因素(1)双生子探讨(2)收养探讨(3)分子遗传学探讨二神经生物因素(1)多巴胺(2)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交互作用三脑结构和功能变更1大脑结构异样变更2大脑功能的变更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1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2病情严峻者有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严峻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符合病症标准和严峻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4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接着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第六章心境障碍1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躁狂症持续性心境障碍双相障碍2躁狂症的主要特点:是欣快的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3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1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领悟1自杀的流行病学状况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就是自杀2自杀的预防2各种心境障碍的临床描述3心境障碍的可能缘由1生物学因素(基因神经递质系统激素系统脑区)2心理学因素(生活应激因素贝克的三元认知学说习得无助的归因风格)3社会文化因素(婚姻关系性别文化因素社会支持)4综合模型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1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哀思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峻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2病情严峻者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苦痛或不良后果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峻标准至少持续2周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症标准至少2周。2躁狂症的诊断标准1躁狂症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境况不相称,可以从兴奋、开心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2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峻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峻标准至少持续1周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症标准至少1周。第五章人格障碍1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样人格障碍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4冲动性人格障碍5表演性人格障碍6强迫性人格障碍7焦虑性人格障碍8依靠性人格障碍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扰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急行为。领悟1各种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可能缘由1遗传因素家庭、双生子和领养探讨都显示出遗传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有影响2神经生物因素唤醒不足假说和无畏惧假说3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压力的作用4整合模型简洁应用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常常作奸犯科,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3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就出现品德问题4成年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作奸犯科第四章瘴症及应激相关障碍1瘴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明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痛症主要类型:痘症性躯体障碍和痣症性精神障碍、混合性瘠症躯体一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痣症。2瘴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主要类型:瘠症性运动性障碍瘠症性抽搐发作瘠症性感觉障碍临床描述:3瘴症性精神障碍:是指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并存或交替进行,而相互之间无关联、无影响。主要类型:瘠症性遗忘,擦症性漫游,擦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擦症性精神病临床描述:4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5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样威逼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特征性的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回避、对创伤性经验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将来失去信念等。领悟1痛症性精神障碍形成可能的缘由2痛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缘由I生物缘由2童年受虐待的经验3创伤经验及相关因素3各种瘴症性精神障碍和痛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描述4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1可出现各种分别症状2病人可能感到无望,心情低落,可严峻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3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缘由1创伤性事务(自然灾难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遗传因素对威逼和创伤最敏感的人认知变更经济与教化程度)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描述1闯入性的创伤体验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4对创伤性经验的选择性遗忘5对将来失去信念6受害者有时还会受存活罪恶感的熬煎简洁应用1对瘴症性躯体障碍案例的简洁分析2对痛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案例的简洁分析综合应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的简洁分析第三章神经症性障碍1神经症的主要类型:焦虑症恐惊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2恐惊症的主要类型:社交恐惊症特定的恐惊症场所恐惊症3强迫症的两种成分:强迫观念强迫行为4疑病症: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旧深信自己患有严峻的生理疾病,或过份恐惊会患上这种疾病。1各种神经症的临床描述领悟2社交恐惊症的可能缘由第一,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第二,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而后会对在相同或相像的社会情境中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第三,个体可能经验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像社会情境感到焦虑。创伤性社会经验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验。3强迫症的可能缘由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强迫症是个体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胜利反抗焦虑。认知行为观点:认为强迫症的个体不能讲留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常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病人发觉仪式行为能短暂缓解焦虑,于是会不断重复而得到的强化。神经科学观点:认为脑结构是这一障碍的基础。此观点认为强迫症是眶额一边缘一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作有威逼的事物和情境。4疑病症的可能缘由1个人的疑病倾向有探讨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担忧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患病会变更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不同人在患上相同的病时可以有不同的行为表现。1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简洁应用1符合恐惊症的诊断标准。2胆怯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胆怯指责C4解除其他恐惊障碍。2强迫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胆怯丢失自控实力等。(2)以强迫行为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3)上述混合形式。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苦痛,因此试图反抗,但不能奏效。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3疑病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I项(1) 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忧,但躯体疾病的严峻程度与实际状况明显不相称;(2) 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说明,但不是妄想。(3) 坚固的疑病观念,缺乏依据,但不是妄想。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说明,均不能打消其怀疑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综合应用1对社交恐怖症案例的简洁分析2对强迫症案例的简洁分析3对疑病症案例的简洁分析其次章心理病理现象1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限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逝3症状的内容与四周的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苦痛或社会功能损害。2精神症状综合症的种类1幻觉妄想综合症2精神自动综合症3惊慌综合症4遗忘综合症5Cotard综合症1感知觉障碍2思维障碍3留意障碍4记忆障碍5智能障碍6情感障碍7意志障碍8运动行为障碍9意识障碍10自知力3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感知觉障碍I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3感知综合症I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时间知觉障碍4非真实感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迟缓、中断、松弛,持续语言、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被害、关系、被限制、夸大嫉妒与钟情、其他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留意障碍1留意增加2留意减退3留意转移记忆障碍1记忆减退2记忆增加3遗忘4错构5虚构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情感障碍I高涨2抑郁3焦虑4恐怖5情感淡漠6情感脆弱7情感倒错意志障碍1冲突意向2意志增加3减退4缺乏5倒错运动行为障碍1精神运动兴奋(协调性与不协调性)2精神运动抑制(木僵、缄默症)3作态与特殊姿态4刻板动作5仿照动作6抽动7强迫行为8冲动与攻击行为意识障碍I嗜睡2意识混浊3昏睡4昏迷5朦胧状态6澹妄7意识变更状态1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领悟1个体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2环境因素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幻觉临床描述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推断,即没有事实依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订正。3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相识,推断实力。简洁应用1幻觉临床含义妄想临床含义2自知力的临床上的作用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复原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1如何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否异样综合应用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异样还是正常,一般应从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I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表现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峻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留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境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推断。2如何进行精神检查在精神检查中,应留意事项有: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峻程度。3应擅长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因干脆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哪些症状是继发的,即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的。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削减误诊。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缘由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退症状。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是一种伴随苦痛和功能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期盼的行为反应变态心理的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苦痛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CeMD诊断标准的10种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庵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限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德障碍和心情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状况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领悟1临床访谈(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2行为评估3身体检查4心理测验5生理心理评估6脑成像技术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的观点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会被其他的维度和个体影响。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困难的、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心理动力学派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气驱使或是激发的。这些内部力气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创始人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艾里克森个体全程发展理论。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致力于探讨不同表象如何整合成一个人的同一性,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表现出来。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看法。马斯洛提出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须要,即人有充分发挥潜能的须要。生理平安爱和归属敬重自我实现。罗杰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创建了患者中心治疗,后称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人本主义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存在主义疗法旨在发展人的独立性、目标指向的意志力以及责任感。行为主义模型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有三个基本假设:一是环境确定论二是采纳试验法三是乐观主义。俄国巴普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强调了强化在个体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务的说明会影响他的行为。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心理事务(预期、信念、记忆、说明)会导致行为。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信度效度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