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潘谢矿区西淝河、泥河、济河、港河水体下安全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374682       资源大小:213.26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潘谢矿区西淝河、泥河、济河、港河水体下安全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集团和安徽省12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以煤炭、电力,房地产为主业,兼营机械、化工、环境开发等。淮南矿区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先后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先进单位,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53位。集团公司确立“十二五”目标是投入千亿元以上,建成年销售千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型能源企业。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1亿吨以上,电力权益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缴纳税费120亿,资产总额1500亿。淮南煤田是中国黄河以南、特别是中国东南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的煤田,也是规模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远景储量444亿吨,国家批准的总体煤炭资源量285亿吨,占安徽省的75%、华东地区的50%。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高发热、富油等特点,是理想的动力煤和煤化工原料,被誉为绿色能源、环保煤。淮南矿区是煤炭、粮食复合主产区,又是淮河流域治理的重点地区。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煤炭资源开采与河流水系息息相关,这是淮南矿区所特有的。为了确保淮河水系防洪安全,保证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解放淮河及其支流下的煤炭资源,让国家水利资金和煤炭开采沉陷区治理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开展能源基地开发建设、解放和保护煤炭资源,统筹考虑水系治理与资源利用等关系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目前西沈河、泥河、济河及港河等水体下共压覆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煤炭地质资源99143.88万吨,影响矿区张集矿、谢桥矿、顾北矿、潘一矿及潘三矿等主力矿井开采。为能保证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建设,保障淮南矿业集团上述主力矿井的产能及采场接替的稳定,最大限度地解放等水体下的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西潮河、泥河、济河及港河等水体下煤炭资源进行开采是十分需要的。淮南矿业集团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历经50多年,积累了淮河河床下、淮河大堤下采煤的成功经验。截止2011年,在淮河下、六坊堤下和西沈河下累计采煤达8000万吨,既回收了煤炭资源,又确保了河流的安全。事实证明,淮南矿业集团在淮河堤下采煤的理论研究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淮南矿区实际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称“三下”)采煤技术,已具备“三下”采煤的能力。为统筹防洪与采煤,释放水体下煤炭资源,增加我省煤炭有效储备,提高煤矿企业效益,淮南矿业集团开展了西潮河、泥河、济河、港河水体下安全开采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并委托我院编制潘谢矿区西洲河、泥河、济河、港河水体下安全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1.l企业概况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集团和安徽省12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以煤炭、电力,房地产为主业,兼营机械、化工、环境开发等。淮南矿区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先后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先进单位,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83位。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59位。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53位。集团公司确立“十二五”目标是投入千亿元以上,建成年销售千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型能源企业。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1亿吨以上,电力权益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缴纳税费120亿,资产总额1500亿。淮南煤田是中国黄河以南、特别是中国东南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的煤田,也是规模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远景储量444亿吨,国家批准的总体煤炭资源量285亿吨,占安徽省的75%、华东地区的50%。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高发热、富油等特点,是理想的动力煤和煤化工原料,被誉为绿色能源、环保煤。瓦斯赋存总量达5928亿in'。淮南煤矿素有“华东工业粮仓”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矿区自营铁路与国铁阜淮和淮南线相接,向东60km经蚌埠可达京沪线各站,西30km经阜阳可达京九线各站,南100km经合肥可达合九线各站,或经合肥至芜湖可延伸到宣杭线和皖赣线各站。水路可沿淮河向东经洪泽湖进入长江。铁水联运可由淮南线到达芜湖港裕溪口码头,也可由京沪线到达南京港浦口码头,换装江轮直达沿江各地。上世纪60年代,淮南煤矿以其千万吨大局的实力,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五大煤矿之一。上世纪90年代,淮南煤矿成为全国煤炭采选业利税10强企业之一,连续被评为工商银行“AAA”级信用企业,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支持的300家“双保”企业,连续7年入围全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自2003年起,淮南矿业集团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确立了“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和“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以建设全面小康、绿色环保、科学管理、文明和谐的新型能源基地为目标,企业进入快速、健康发展时期。2004年,集团公司上报了淮南潘谢矿区总体开发规划,经中咨公司专家组评估,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04)2301号文正式批复,同意矿区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开发建设原则,矿区划分为17个井田和一个后备区,-150Onl以上建设总规模可达亿吨。2011年淮南矿业集团生产原煤6751万吨,上网电量153亿千瓦时,电力权益总规模1192万千瓦,是省内权益规模最大的电力企业。销售收入356亿元,上缴税费62.08亿元,资产总额1282.69亿元。目前淮南矿业集团已经成为安徽省煤炭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房地产规模最大的企业。目前企业现有11对生产矿井,2个均股煤电公司(下设2个煤矿和2个电厂),年煤产量7100万吨,独资电厂3座,参股均股电厂14家。资产总额1280亿元。现有职工8.54万人,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4092人,高级技术职称919人,中级技术职称24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9人,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管理团队有着干事创业的胸襟,有着灵活的管理机制,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项目实施的能力。近年来,淮南矿业集团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企业腾飞的两大翅膀之一,在建设新型能源基地中,用技术创新化解各类风险,加大科技投入,以发展中遭遇的难题作为课题,并以此为平台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急剧增强。自2005以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3大国家级实验室落户淮南矿业,淮南矿业“十二五”期间致力建设的中国煤矿工程技术研究院所需的“一心”(煤矿瓦斯国家工程中心)“两室”(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全部搭建完毕。淮南矿业集团还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第四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中,淮南矿业集团榜上有名,成为安徽煤炭行业首次获此殊荣的企业。在科技兴煤方面,公司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新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老区技术改造。在瓦斯综合治理、采煤方法改革、井巷掘进和支护、深厚表土层建井技术、“三下”采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套适合淮南矿区复杂条件的快速建井、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的核心技术,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3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0多项,获国家专利60多项。技术团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现有13对生产矿井中除顾桥矿、潘北矿为高瓦斯矿井外其余矿井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2年集团公司各矿瓦斯涌出总量高达1487.65m3min,各矿井自燃等级均在二级以上,发火期36个月,实际开采中,最短发火期仅20天左右。各矿井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潘谢矿区矿井地温普遍较高,目前最大开采深度已达90Om左右,出现了一些高温工作面,少数采掘工作面气温已达到34。C以上。煤层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煤层底板多为泥岩,煤层顶板的抗压强度低,易垮落。泥岩、砂质泥岩遇水膨胀,巷道变形严重,复修率高。“十二五”期间,企业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以煤、电、房地产三大主业为支撑,立足淮南本土,走出去,向南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向北参与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同时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发展,做大做强包括煤炭贸易在内的物流、金融等产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和民生。规划“十二五”期间,投入千亿元以上,建成资产总额千亿元、年销售收入千亿元的国家级大型能源企业,成为华东地区乃至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电能源企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能源保障作用。1.2资源赋存及开采条件1.2.1 构造特征淮南煤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南亚带的北缘,东与华夏构造郑城庐江断裂呈截接,西连周口凹陷,西南与淮阳山字型脊梁柱反接,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凹陷.淮南煤田为一复向斜构造,受秦岭纬向构造带南北压应力的挤压作用,促使淮南复向斜主体构造形迹呈近东西向展布,并在复向斜南北两翼发育了一系列走向压扭性逆冲断层,造成复向斜两翼的迭瓦式构造,致使部分地层直立倒转。由于压应力自北向南挤压,各部位受力程度的差异,促使复向斜南翼八公山区向南凸出,八公山以东舜耕山走向近东西,八公山往西走向转为北西,形成向南凸出的淮南弧形构造。自北向南的压应力受到南部合肥凹陷的阻挡,随着褶皱产生的舜耕山逆掩断层组成的迭瓦状构造的影响,使东部舜耕山区表现为以向南倒转的单斜构造,地层由东往西由倒转逐渐扭曲为向北东正常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20。左右,至孔集西部,浅部地层直立,深部倒转而又转为正常倾斜之反“S”形褶曲。往西地层走向又由北向西逐步转为近东西向。复向斜北翼为一向北倾斜的上窑一明龙山一尚塘集逆掩断层切割,掩盖了复向斜北翼的面貌。区内断裂大致可分二组,其一是随着褶曲的形成,发育一组走向逆断层,其二为一组为郑城一庐江断裂带大致平行的北北东向低序次横切正断层,它一般切割东西向构造。走向逆断层主要有阜阳一舜耕山逆断层、阜凤一陆塘逆断层、上窑一明龙山一尚塘集逆断层、耿村一朱集逆断层、丁集一潘集北部逆断层等。横切正断层主要有武店断层、新城口一长丰断层、颖上一陈桥断层、口孜集一南照集断层、阜阳断层等。断层一般向西倾斜,构成由东向西之阶梯状构造,将淮南煤田分割成几个断块。复向斜内部为一系列次一级宽缓的褶曲构造。主要有陆塘背斜、谢桥一古沟向斜、陈桥一潘集背斜、尚塘一耿村集向斜和唐集一朱集背斜等。其中,陈桥一潘集背斜是复向斜内部隆起幅度较大的背斜构造,由于背斜沿隆起的幅度不同,形成了煤系地层的走向变化。西部孜集一谢桥地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往东至张集、顾桥地区,地层走向急转为北东向,甚至于南北向,到了丁集以东又转为北西西向。北翼倾角稍大,一般25°左右,局部较陡,达4560°,南翼倾角较小,一般1015°。沿走向和倾向有波状起伏,形成小型鞍部和局部地区的小型向背斜构造。沿走向东西两端逐渐倾伏,为一不对称的宽缓倾伏背斜。组成背斜轴部地层除陈桥和潘集一带为寒武系和奥陶系外,均为二迭系煤系地层。区内松散层厚度为140720%一般为300-500m,有由东往西、由南往北逐步增厚的规律。背斜西部谢桥、顾桥地区,发育有第三系红色地层,不整合于二迭系煤系石千峰红色地层之上。淮南煤田岩浆岩不甚发育,主要侵入在潘集背斜西段的南翼,有小型岩脉和岩床侵入石炭纪和二迭纪煤系的下部,主要对1煤层至11煤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煤层局部被岩浆岩吞蚀变为天然焦,岩浆岩厚度为4.4977.79%一般由东往西变厚、翼部厚,向深部和背斜轴部逐步变薄至尖灭。岩性主要为细晶岩、煌斑岩等。1.2.2 煤系地层特征淮南煤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石炭系含煤110层,大部分不可采且不稳定,仅局部地区中下部煤层稍厚(在临界可采厚度左右)。故非本区主要勘探对象。二迭系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为本煤田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为960米。共分成八个层段(七个含煤段,一个非含煤段),其中山西组一个含煤段,下石盆子组二个含煤段,上石盒子组分四个含煤段及顶部一个非含煤段。非含煤段是,由灰色、紫红、砖红、灰紫、灰绿色的花斑状泥岩、砂质泥岩及各级粒度的砂岩类组成。其中夹有灰、浅灰色及灰白色泥岩及砂岩类薄层。底部及中上部常见有石英砂岩(或相变为砂岩中含砾石),底部可偶见有植物化石碎片,非含煤段厚度在270米左右。兹将各含煤段从下到上分述之:1、山西组(PlSh)第一含煤段,厚度70米左右。下部以粉砂岩及海相泥岩类为主夹薄层中砂岩及12层菱铁薄层(局部相变为砂泥岩互层及菱铁结核),中下部含煤13层,其中1煤层和3煤层厚而较稳定,2煤层仅发育在八公山区,一般都不可采,大多与1煤层或3煤层含并。上部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层面上含较多云母片。1煤层和3煤层在潘集地区局部受火成岩(细晶岩,煌斑岩等)侵入影响,厚度变薄或被吞蚀,部分成天然焦,而且在局部地区有被冲刷的现象。2、下石盒子组(PIX)1)第二含煤段,厚度127米左右。由深灰、灰、浅灰、灰白色泥岩类和砂岩类组成,本段含煤最多(从4-煤层到以煤层),有912层,大部分为可采或局部不可采煤层,且往往两两一组成对出现,本段8煤层顶(或9煤层顶)及5煤层上常发育一厚层灰和灰白色中砂岩(有时相变为砂泥岩互层或石英砂岩),距电煤层下12米左右全煤田普遍发育一套铝土岩(或铝质泥岩)与花斑状泥岩(均含新粒)的共生组合。底部发育一层412米厚的含砾中粗砂岩(相当于路驼钵砂岩层位),均为本煤田主要标志层,而后者底板亦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层。在潘集地区4、5、8煤层局部被火成岩吞蚀或受其侵入变质为天然焦。富含植物化石。2)第三含煤段,厚度88米左右。底部普遍发育一厚层灰白色中砂岩(有时为石英砂岩)作为与第二含煤段的分界。下部以灰白色、浅灰色砂岩类为主夹泥岩类簿层,上部以灰色、深灰色泥岩类为主夹灰白色砂岩。含煤4层(10煤层至11号煤层),Ile煤层稳定可采。在11煤层附近的泥岩类中常发育大小不一的新粒。I1.煤层在潘集地区局部被火成岩侵入变质成天然焦。富含植物化石。3、上石盒子组(P2s)1)第四含煤段,厚度105米左右。由灰、深灰色粉砂岩及泥岩夹细中砂岩薄层组成。底部常发育一层灰白色中砂岩(局部为石英砂岩),偶见冲刷现象,是上下石盒式子组分界层,下部上部均分别有23层花斑状泥岩(有时含鲍粒),是全煤田主要标志层之一,含煤5层(12煤层至15煤层),1羽煤层是全区厚而稳定的主要煤层。在13煤层与14煤层之间的砂岩类及泥岩类中,常见有大小不一的姜状、瘤状菱铁结核。2)第五含煤段,厚度60米左右。由灰、浅灰、灰绿色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泥岩类组成,含煤46层(16煤层与17煤层),多不稳定,且煤质变差,仅16-煤层,1乙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中常见中细砂岩或构成明显的砂泥岩互层,具缓波状层理和混浊层理,层面上含较多的白云母片。3)第六含煤段,厚86米左右。由灰、深灰、灰绿、青灰色粉砂岩、砂岩类夹泥岩类组成。含煤45层(18T煤层至21煤层),均不稳定,且煤质差,除18-1煤层和19煤层局部可采外,多为炭质泥岩、含炭泥岩替代。在20煤层、19煤层及18-2煤层的顶部常见有薄层燧石层,18T煤层底板及其下分别有一层铝质泥岩(有时含新粒)及花斑状泥岩薄层,为本煤田上部含煤段的主要标志层。4)第七含煤段,厚154米左右。由灰、深灰色、少数青灰色粉砂岩、砂岩及泥岩类组成。含煤5层(22煤层至26煤层),煤层薄,极不稳定,仅23煤层、25煤层局部可采。煤质差,常为炭质泥岩、含炭泥岩替代。22煤层下部常见一层花斑状泥岩。1.2.3 煤层赋存情况二迭系含煤地层中,共含煤36层,总厚度为41.68米,含煤系数为4.34%,有稳定可采煤层、较稳定局部不可采煤层及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共18层,可采煤层厚度为31.53米。煤层厚度情况见表1.2.Io其中:稳定煤层三层:8、I1.2、1羽煤层,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七层:1、3,41、4-2、5161、71煤层,局部不可米。不稳定煤层八层:6-2.7.2、10、11.、14、16小17小23煤层,局部可采。其他均为极不稳定煤层。稳定煤层和较稳定煤层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其特征见表1.2.11.2.4 开采技术条件矿区为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的矿区,开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严重,是国内高瓦斯、煤层群开采、复杂地质条件矿区的典型代表。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现已发现50m以上特大断层83条,落差5m以上断层4900条,局部伴有岩溶陷落柱、火成岩、新地层构造及层滑、冲刷、薄化等地质现象。2、水文地质条件表1.2.1淮南煤田可采煤层表赋存情况一览表煤层名称16-113-111-287-27-16-2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0-3.960.690.8314.424.870-7.582.620.20-7.152.370-8.301.500-6.801.730-8.002.01煤层结构夹阡岩性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含炭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含炭泥岩泥岩、炭质泥岩、个别含炭泥岩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个别含炭泥岩夹秆层数最少最多一般0-3104120-6120-410-310-31。31复杂程度较简单较简单个别复杂较简单较复杂(局部复杂)简单较简单简单简单较简单较简单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73.0039.0076.0363.0095.003.76-3.007.60-0.866.203.4592.8283.1264.5378.4816.59。021.787.1917.1511.10稳定性不才隐定急定稳定稳定不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煤层名称6-15-14-24-131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0-5.401.350-8.061.330-4.801.580-9.351.190-8.353.440I1.193.54煤层结构夹研岩性泥岩炭质泥岩含炭泥岩泥岩炭质泥岩个别砂岩类泥岩炭质泥岩含炭泥岩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夹行层数最少最多一般0310-21051031031031复杂程度较简单简单较简单局部较复杂较简单简单较简单较简单层间距最小最大10.0233.104.30-14.801.588.9750.0081.501.50-10.15平均19.657.864.3068.726.23稳定性交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较彳急定较,意定淮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水害严重。矿井存在的水害主要有:新生界松散砂层(孔隙)含水层水害;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害;煤系底板(局部地层倒转为顶板)太原群薄层灰岩、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含水层水害;老空(塘)水水害。新生界含水(层)组水文地质特征本区新地层根据已有勘探资料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含水(层)组,下含与中、上含之间有稳定的粘土隔水层,其厚度情况见表1.2.2、表1.2.3。矿区内各含隔水组赋存及含水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上部含水(层)组。其厚度由东向西从67.8m增厚至133.611,岩性以中粗砂岩为主,可分为上、下两个砂层含水段。q=0.910.181.sm,K=369.3md,是目前矿区供水水源,含水层水质优,矿化度低。原始水位+176+19.0m,水温16.519.0。(2)上部隔水层组。其厚度为0.7731.40m,全区稳定,可以对比,一般厚度为25m,为粘土或弱固结状钙质粘土层。(3)中部含水层组。其厚度由东向西从24m增至197m,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层,大多呈半固结状。水质较差,为C1N3水,水文18o(4)中部隔水层组。根据167个钻孔统计,其厚度为14.8178.73m,一般为3040m,平均厚度43.40m。岩性以含蒙脱石成分为主的半固结粘土,区内普遍分布且稳定,系隔水性好、膨胀性强的粘土层,并可视为区域内下含的顶部隔水层。(5)下部含水层组。其厚为079.45m,平均厚度为46.67m。主要分布于古河床中心地区(注:厚度大),而该古河床位置据已有勘探资表1.2.2潘集矿区新地层上含、上隔、中含、中隔对比划分综合统计表利用孔(个)194东(?孔)西(?孔)走向长度(km)505XV14-3242.km新地层厚度(In)最小厚最大厚平均厚149.OO(VnlI)472.62(XV8)327.58(194个)项目最小厚(孔号)(最高标高)最大厚(孔号)(最低标高)平均厚(孔数)备注总厚(m)69.35(1119)133.60(XV10)95.70(162个)上上段厚Gn)40.29(1116)77.95(1X24)56.84(154个)含下段厚(m)15.10(1X24)72.IO(XVlO)40.21(154个)表中统计各含水组厚度为钻孔揭露上总厚(m)0.77(X11IXN4)30.25(V7)6.39(162个)新地层对比划分后的厚度。有些孔未隔底板标高(m)-59.98(IVV2)-114.45(XV16)取上含或中含岩芯,未参加表中平均中含总厚(m)40.84(VII11)227.50(XV12)145.16(160个)厚度的统计。中总厚(Dl)14.81(X30)78.73(Vn-Vfflll)43.39(167个)隔底板标高(m)-137.49(505)-378.12(XV14-2)料表明大体与潘集背斜轴线平行,由东向西北方向延伸。古河床底(基岩面)东高西低,每公里高差约IOm,根据下含混合抽水资料,q=0.00162.941.sm,古河床中心地区q=1.192.211.sm。其水质为高矿化度CI-Na*水,M=3g1.左右。水质资料表明下含水具有交替迟缓之封存之特征。利用孔194个东(?孔西(?孔)走向长度(km)505XV/3242km备注项目最小厚度(孔号)最大厚度(孔号)平均厚(孔数)表中统计各含水组厚度为钻孔揭露新地层对比后的厚度。在基岩面古隆起如Vn线、X线等处钻孔(VnI5、XIX17'Vn19等孔)揭露新地层缺失下部含水组。这些孔未参加表中平均厚度的统计,有些孔经对比缺失下隔】、下含1等。见OXV线新地层对比划分统计表。下含纯砂砾厚总厚O(Vin5隆起映失)58.65(Wn-2-2)79.45(XV8)23.55(183个)46.67(183个)下含3纯砂砾厚总厚O(VnI5隆起缺失)26.65(XVI2)43.95(水N7)I1.81(183个)20.40(183÷)下隔3纯砂砾厚总厚O(VIn5隆起缺失)28.39(V117)28.39(VI17)9. 56(163个)10. 10(163个)下含2纯砂砾厚总厚O(VnI5隆起缺失)39.99(XV9)45.93(XV9)14.56(122个)20.73(122个)下隔2纯砂砾摩总厚O(VnI5隆起缺失)12.70(XM8)14.67(XV8)4.28(57个)4.39(57个)下含1纯砂砾厚总厚O(Vln5隆起缺失)18.72(VI13)22.10(构2)6. 58(49个)7. 59(49个)下隔1纯砂砾厚总厚O(VIn5隆起缺失)2.89(Vfll9)3.04(VH9)1.96(3个)2.01(3个)基岩面标高(m)最高T29.35(V11ll)最低-450.20(XV8)表1.2.3潘集矿区新地层下部含水层对比综合统计表下部含水层组按岩性组合及含水性自下而上又可分为下含I、下含2、下含3三个含水段,其间相应赋存着下隔I、下隔2、下隔3三个隔水层。其中下隔I不稳定,缺失地带造成含水沙砾层与煤系直接接触,形成直接水力联系(天窗)区。各含隔水段分别阐述如下:(1)下含I。厚0.1822.10%平均7.59m0岩性主要为粒度不等的砂、砾,并多含泥质,呈半固结状。q=0.020221.s.m,富水性弱。(2)下含2。厚1.O45.93m,平均20.73m。是下含中较富水的层段,q=0.492.41.s.m,主要为中粗砂,下部为含泥质砾石层,局部呈半固结状。(3)下含3o厚1.9543.95m,平均20.73moq=0.060.151.s.m,岩性为细、中粗砂,且富含泥质,局部呈半固结状。下含I与下含2之间的下隔2厚度较薄且不稳定,故疏降过程中作为一层考虑。下含3则由于下隔3的局部尖灭、变薄以及多数钻孔穿透后没有分层止水,实际上亦串成一体,故疏干下含1.2实际上也必疏干下含3。(4)下隔。厚03.04m,平均2O1111°不稳定分布于基岩面上,古河床地区大都缺失,造成下含I直接沉积在煤系之上。(5)下隔2。厚0.7714.67m,平均4.39m。分布不稳定。(6)下隔3。厚1.0828.39m,平均14m。分布较稳定,但也有局部地段变薄至尖灭。3、瓦斯淮南矿业集团所属各矿煤层埋藏深(3001500m)、煤层极其松软(f=0.20.8)、瓦斯含量高(1226m:7t)、透气性低(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001Ooo8mD)、瓦斯压力大(6.4MPa)、地温异常(-100Om达47。(2)、13对生产矿井中除顾桥矿、潘北矿为高瓦斯矿井外其余矿井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2年全矿区瓦斯涌出量已达1487.65m3min,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达到40IIOm3min,预计到2015年全矿区瓦斯涌出量可达1500-1700m3min,采煤工作面尤其是保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达到10013(W11in以上。4、地压淮南煤田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压大。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部分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煤系岩层大多胶结良好。经力学试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层位、容重点关系不明显,主要与岩性有关,泥岩强度最低,砂质泥岩次之,砂岩强度高。顶板抗压强度:泥岩、砂质泥岩为20.752.8MPa,细中砂岩为85.7143MPa,粗砂岩为56.8123.5MPa°生产中还存在复合顶板和顶板砂岩体相变大等工程地质问题。5、煤尘据生产矿井及勘探资料,淮南煤田煤尘爆炸指数高达65%以上,火焰长度可达300mm,岩粉量最大为35%,因此,粉尘普遍具有爆炸危险。6、煤的自然倾向淮南煤田绝大多数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最短的为14天。7、地温两淮煤田的恒温带深度一般为30米,温度16.8。平均低温梯度变化较大,最低为2.0°C100米,最高可达4.78°C100米。淮南煤田潘谢矿区平均低温梯度一般在3.03.5oC100米之间。属于低温梯度大于3。C的正异常区,从矿区东部到西部基本连成一片分布,一级热害区(31。C)在标高-400-450米;二级热害区(大于37)在标高-600-650米以下。1.2.5 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困难淮南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复杂,为典型的“三高”、“三软”煤层。1、高地压:淮南矿区已全面进入深井开采,地压显现强烈,谢一矿在-78Onl标高最大主应力达到20.6MPa,在-96Om标高最大主应力达到26.8MPa;丁集矿在-85Onl标高最大主应力达到25.6MPa;潘三矿在-750m标高最大主应力达到23.62MPa;潘一矿在-75Om标高最大主应力达到21.6MPa,由于高地压,巷道支护困难,需要采取内锚外架、喷注浆等复合支护,单进低、成本高,并且维修工程量大。2、高地温:淮南矿业集团矿井大多属于深井开采,矿区目前平均开采深度已达-780m,最大开拓深度-98511,地热灾害问题日益严重。-60Onl水平大部分区段地温超过3UC,局部区段大于379,最高原岩温度45。C以上。潘一矿、潘三矿、顾桥矿、丁集矿及在建的朱集东矿井、潘一矿东区等都属于以地温异常为主的高温区,矿井一水平原岩温度均超过379,属于二级热害矿井。热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淮南矿业集团安全生产的瓶颈,影响职工的身心建康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建立矿井集中降温系统。3、高瓦斯:瓦斯含量10-36m7t,瓦斯压力最高6.8MPa,所有生产矿井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011年淮南矿业集团全矿区瓦斯涌出量已达1361.72m3min0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达到40110m7min,需要开采保护层,保护主采煤层,而保护层大多为薄煤层,开采难度大,并且需要施工高、低抽巷等瓦斯治理巷道。4、“三软”:顶板软,底板软,煤层松软,煤层f值只有0.208,再加上构造复杂、断层影响,煤巷支护强度要求高,需要采用锚网(索)或内锚外架支护措施,采用的锚索、锚杆直径均达到22mm,U型棚已达到36U以上;工作面装备工作阻力最高已达到10800kN°1.3矿区水资源概况1.3.1地表水潘谢矿区水资源丰富,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淮河横穿矿区。淮河过境多年平均径流量216亿立方米/年。枯水年35-40亿立方米/年,淮河水位由蚌埠闸控制,一般为17.5mo矿区内还分布有西溉河、济河、颖河、架河、港河、泥河等河流,沿淮湖泊洼地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城东湖、城西湖、茯河洼等。湖面面积4600k11)2,中小型水库面积107km2o江淮地区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883.6mmo年径流量238.6mm,地区降水总量5.1亿立方米。蚌埠闸正常蓄水位17.5m,相应蓄水量2.76亿立方米。现扩建工程已完成,如果水位提高到18.5m,可增加供水量1.9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竣工后,年净增供水量12亿立方米。1.32地下水资源潘谢矿区属安徽省淮北平原水文地质区,为淮河冲积平原,沉积有巨厚的新生界地层,由松散的砂、细砂、砂砾和粘土等组成,为孔隙含水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和含水层的富水性,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第一含水层由中、细砂组成,为半承压孔隙含水层,埋深40m左右,含水层厚1434m;第二含水层,由细砂、中砂组成,为承压孔隙含水层,埋深40120m左右,含水层厚305011i;第三含水层,由中砂、粗砂为主组成,为承压孔隙含水层,埋深13035OnI左右,含水层厚24Om左右;第四含水层由砂、砂砾组成,为承压孔隙含水层,埋深360m以下,含水层厚100nI左右。矿区供取水为浅部地下水,即第一、第二两含水层,主要为第二含水层,由细砂、中砂等组成,为弱承压承压孔隙含水层,埋深9120m,含水层一般厚6080m,水位埋深13m,单位涌水量1.693.98升/秒,富水性中等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HCO'-Na型淡水,宜于饮用和灌溉,一般无水质问题。矿区地下水动态为典型的渗入蒸发型,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垂直入渗,其次为河流、湖泊、人为蓄水渗入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季节性控制。地下水运动以垂向为主,自然流速极慢,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地面蒸发及植物吸收蒸腾。潘谢矿区为矿井生产建设需要,进行了五个区块的供水水源勘探,每个勘探范围内天然越流补给量为1700021000IT!?6,平均年降水入渗量为25000-50000m7do矿井实际开采与需求水量小于补给量,表明矿区地下水丰富,开采保证程度高,能够满足矿区建设与长期使用的需求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以往工作分析2.1 以往工作分析2.1.1 淮南煤矿淮堤下采煤淮河是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干流流经淮南矿区的李嘴孜、新庄孜和谢李深部井井田上方,详见图2.1.1。图2.1.1淮河与矿区分布对照图河床和堤下直接或间接压煤地质储量3.9亿3可采储量2.14亿t,压煤占四个矿区总可采储量的42.3%,大量压煤严重制约了淮南矿区的正常生产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淮南矿业集团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淮堤下采煤。至今历经50多年,积累了淮河河床下、淮河堤防下采煤的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飞跃,取得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成果,“三下采煤技术”曾分别荣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83年)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淮河堤下采煤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截止2005年,在淮河下、六坊堤下和西沈河下累计采煤5900万吨,既开采了煤炭资源,又保证了河流的安全。事实证明,淮南矿业集团在淮河堤下采煤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淮南矿区实际和具有自己特色的“三下”采煤技术,已具备在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称“三下”)采煤的能力。1、淮堤下采煤影响情况六坊堤是淮河大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4年开始,淮南矿务局李嘴孜矿就开始在六坊堤下试采,在淮河这样大的水体及河堤下开采,我国尚属首次。1973年1981年6月,先后从淮河漫滩、河床及河堤下开采了C5到R共9个煤层(其中漫滩1个,河床及河堤下8个),累计采厚19.3m,共安全出煤186.4万吨,同时通过系统的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取得了淮堤下采动变形规律。1974年4月1975年4月,李嘴孜矿嬴煤层采动后,地表下沉量达0.293m,堤体为0.248m,地表水平拉伸变形2.2mmm,堤体为2.0mmm,此时地表和堤体未见明显的裂缝。1975年5月,李嘴孜矿东二东C3第一分层推进达90m后,发现地表有平行切眼方向的细小裂缝,缝宽25mm,缝距2m左右。测得地表最大下沉量达0.595m,最大水平变形走向线2.04.7mmn,平均3.5mmm,倾斜线3.34.6mmm,平均4mmm,因此可以认为当水平变形达24mmn时,地表和堤体可出现裂缝。1976年3月,李嘴孜矿以第二分层采后,发现地表有平行工作面向和切眼围绕采空区四周的椭圆状裂缝带(地表最大拉伸区),带宽40%裂缝开口宽度一般为1020mm,密度2m左右一条。经在堤体南侧开挖,其延展深度23m,倾向采空区,角度很陡。1976年下半年,李嘴孜矿M第三层采后,裂缝带位置变化不大,但裂

    注意事项

    本文(潘谢矿区西淝河、泥河、济河、港河水体下安全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