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docx
-
资源ID:1374907
资源大小:99.4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docx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元索只被氧化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属于自然固氮C.其他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D.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2.如图表示C0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o产HJ)转化1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3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A.反复循环的B.单向运动的C.逐级递减的D.逐级递增的4 .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的干重为25kg,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泥土中的水C.土壤中的二氧化碳D.天空中的雨水5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6 .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生理过程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D.过程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7 .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碳循环中循环的是()A.碳元素B.碳单质C.二氧化碳D.碳酸钙正确的是8 .如图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为生物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A.碳循环指的是碳单质与氧气之间的循环B.生理过程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C.自然界中引起温室效应主要是图中过程造成的D.过程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下列有9 .图为表示生态系统中含碳物质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生物,表示生理过程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大'、中的成分R:10(DfI(DttY乙Ifl/fF匡物的造除拉出物A.为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为分解作用B.甲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起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作用C.图中存在的食物链为甲3乙玲丙3丁D.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乙所固定的太阳光能10.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I大气中的二W画一一11I®6Ir.物遗体和出物IA.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I1.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生物的呼吸作用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D.微生物氧化分解12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2释放CCh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13 .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过程的发生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过程的进行14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门随手关灯B.垃圾焚烧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D.草稿纸双面使用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高越好16 .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D.蒸腾作用17.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A二、填空题BC.D18 .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空气中CO2abIe庭院植物庭院动物Igcl11f亶院微垂(1)碳循环指的是(填“C元素、“C单质或“C02)的循环。(2)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实现。三、解答题19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能量1能量4大气中CO2大气中C02CO2(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填字母)(2)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判定能量3能量2(填“或者"=)(4)你认为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何意义?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算是“低碳呢?请回答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答出三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A分析:(1)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2)根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解答: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化合价由+510,属于被还原;植物固氮是在自然界发生的,不需人为的作用,故属于自然固氮;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W在放电条件下与0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No气体:N2+O2畋电2N0,有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0,有氧元素参与;氮循环中钺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钱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 C分析:由图中可知,转化1是光合作用,转化2是呼吸作用.X是葡萄糖,化学式是C6%260解答:A、X中C、H、0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A不符合题意;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B不符合题意;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血液的PH将减小,C符合题意;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Ch和WO的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碳循环的概念。解答: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反复循环的,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切入分析。解答: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伍德沃德实验不仅用了水,还有土壤,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有关。实际上,植物增重主要是因为吸收了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 C分析: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大自然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但又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一氧平衡。解答:A、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呼吸作用,既涉及到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故说法正确。B、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大自然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但又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增加,所以说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碳和氧元素的循环,而不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故说法错误。D、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一氧平衡,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6. D分析:由图可知,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解答: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植物到动物、动物到微生物、植物到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C、生理过程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而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故过程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 A分析:碳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在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解答: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故答案为:A8. D分析:(工)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温室效应,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解答: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生理过程是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植物体内,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温室效应”引起地球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生产和生活中排放产生的气体,C不符合题意;D、生产者(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 C分析: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依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来完成;食物链是一种生物学的概念。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又称营养链。解答:由图中关系可知,甲是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乙能吸收空气的成分的同时,还可以释放空气的成分,因此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丙、丁都属于消费者;A、吸收空气成分的是光合作用,乙、丙、丁都可以进行的是呼吸作用,为呼吸作用,甲能分解生物遗体及排出物因此为分解作用;故A正确;B、由图中的关系很明显可知甲是分解者,起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作用;故B正确;C、甲是分解者,不能写入食物链;故C错误;D、进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故答案为:Co10. D分析:本题为碳循环相关分析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环的。解答:观察题图,可知图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甲代表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乙代表绿色植物;丙代表动物;丁代表动物。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故答案为D.11. C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解答:通过分析题图可知,A处发生了氧气转变为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说明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和微生物氧化分解都需要消耗氧气,也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氢燃料的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但产物是水而非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 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解答: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A不符合题意。B.动、植物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B不符合题意。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一部分的CO2,但量极微远远不足以解决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 B分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图中:过程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由生产者完成.解答:解:A、过程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02形式传递,B错误;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故选:B.14. B解答:解:A、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草稿纸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B.分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5. B分析: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解答: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C、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C错误;D、氧气会使金属锈蚀,会使燃料爆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 D分析:所有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碳一氧的相对平衡。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氧循环,过程如图所示:有机物I氧气故选:D17. A解答:由图可知,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表示分解者的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故选:A.分析:此题是识图选择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用.据此解答.二、填空题18. (1)C元素(2)呼吸作用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解答:(1)碳循环的过程是元素的循环过程;(2)植物和动物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故答案为:(I)C元素;(2)呼吸作用。三、解答题19. (1)A(2)呼吸作用(3)<(4)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分析: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知识解答。解答:(I)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而D为分解者,生产者将二氧化碳和太阳能等合成为含碳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是能量流动的基础,因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A;(2) C中的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释放能量,因此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3) B为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越来越少的原则可知,能量3<能量2;(4)我认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为: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20.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解答:解:只要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如: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分析:运用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