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泰民族祈雨仪式起源神话中的蛙崇拜比较研究.docx
-
资源ID:1378813
资源大小:20.6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壮泰民族祈雨仪式起源神话中的蛙崇拜比较研究.docx
壮泰民族罹仪i帼源神话的蛙分比醐究摘要广西壮族和泰国泰族都是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风调雨顺是壮泰民族所追求的。壮族的"蚂(虫另节”和泰国东北部的“芒飞节”都是祈雨的节日仪式,以两个节日的起源神话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资料和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两个节Fl起源神话中的故事人物形象都是蛙类。虽然两个节日起源神话故事有所区别,但是"蛙"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得出“蚂(虫另)"和"蟾蛛王”曾经是壮泰两族蛙崇拜的表现形式的结论。关键词壮泰民族;蛙崇拜:节日仪式;起源神话广西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相似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习俗文化,中泰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壮泰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壮泰民族的文化在不断演化,这主要体现在自然图腾崇拜以及节日仪式上。约翰哈特里(JOhnHartIey)和贾森波茨(JasonPorts)的文化的科学中提到,达尔文认为可以把文化和进化联系起来,这些文化的演变源于其社会性,源自理性、自利、宗教、教育和习惯。在这些文化演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得从最先的仪式“文化基因"入手,再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变迁、宗教、教育和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历史上,仪式和神话一直密切相关。在壮泰民族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并创造自己的神系统之后,他们制定各种仪式来崇拜这些神。神话用虚构方式描述生活经验,而仪式则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人们的心灵和思想。人类学家对仪式的关注源于仪式与神话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少数民族或是族群的一些仪式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慢慢消失,但我们仍可以在一些民族节日中的某些活动或是某些仪式中发现仪式与神话的关系,找到仪式与民族崇拜的一些原型。本文研究的两个节日文本分别是壮族的蚂(虫另)(虫另)节和泰国泰族的芒飞节。这两个节日在现今的仪式和形式上看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深挖其节日仪式的目的和功能、节日仪式相关的神话传说,不难发现两个节日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渊源。古代人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常把洪水、干旱、流行病等自然现象看作超自然生物意志的表现。我们先从蚂(虫另)节中的蚂(虫另)这一个词来了解节日的主要元素。"蚂(虫另)”在桂柳方言中是"青蛙"的意思,每个区域对其解释略有差别。在广西龙州县一带,蚂(虫另)是一种蛙的名称,许多资料中的蚂(虫另)就是青蛙,但是通过和龙州县彬桥乡多位老人的访谈以及对比花山壁画上的蛙人形象,,l(虫另)体形扁平,头偏小,嘴宽且突,前肢和后肢较为细长,眼睛突出较为明显,这种蛙类与蟾蛛比较相似。但是不管蚂(虫另)是哪一种类的蛙,蚂(虫另)节是壮族人民对蛙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对稻作农耕的一种献祭仪式。远古时的壮族人民而蛙崇拜献祭仪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文献中寻到完整的内容,根据花山壁画,可以大致了解当时仪式的盛大场面。泰国泰族的芒飞节来源于泰文BUnBangfai的音译,意为火箭,因此也称为火箭节。对于节日的由来,当地的泰国人已经解释不清,泰国的芒飞节已经开发成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经历文化变迁和裂变。一、研究方法及资料搜集本研究采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搜集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目的是了解壮泰民族蚂(虫另)节和芒飞节仪式的起源传说,社群对仪式相关的各种文化特征所赋予的意义。蚂(虫另)节主要在广西东兰县举行,每年一次,时间都在正月。每年的5月至6月泰国的东北部地区都会举办芒飞节,人们在节日期间发射火箭,请求恬神(Thaen)和纳迦(Naga)降雨以助力种植水稻。本研究数据资料来源是节日仪式的参与者以及社群村落成员。仪式关键信息的提供者来自对仪式有深刻了解的当地老者、文化局干部,也收集和整理仪式的参与者和观众提供的口述材料-°主要方法是与参与者、参观者进行叙述性访谈,研究者参加了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的蚂(虫另)节以及泰国东北部PhanOmPhrai县的芒飞节。二、节日起源传说以及人物形象解读(一)蚂(虫另)节起源传说通过对广西红水河流域一带的东兰县文化局相关人员以及当地村民进行访谈可知,蚂(虫另)节的起源传说有多个版本,广为流传的起源传说如下。在远古时代,有个叫做东林的壮族少年,他母亲去世的那一夜,因为田里的蚂(虫另)很吵闹,东林心烦意乱,担心蚂(虫另)吵闹的声音打扰了母亲的灵魂,于是他便用烧开滚烫的水浇到蚂(虫另)身上,蚂(虫另)死伤遍地,从此再也没有蚂(虫另)的吵闹声音。东林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让母亲的魂魄得到安宁,殊不知他竟闯下大祸。从那年开始干旱连年,东林没有办法,只好去询问壮族始祖布洛陀。布洛陀告诉东林,蚂(虫另)是雷神的儿子,只有将它请回,并为死去的蚂(虫另)办葬礼,才能下雨。东林按照布洛陀的说法,将逃跑的蚂(虫另)请回来,并将被烫死的蚂(虫另)分发给红水河沿岸的村民,请求他们为蚂(虫另)办葬礼。从此以后,蚂(虫另)节便在红水河一带流传至今。我们劝蚂(虫另)节的起源故事母题、背景、经过进行分析,深挖在节日起源故事传说中,蚂(虫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何烫死蚂(虫另)会引起旱灾。故事是一则典型的壮族民间故事,以东林烫死蚂(虫另)为故事母题,叙事背景发生在广西红水河流域一带的壮族村落里。故事以“孝道"为题材,故事脉络:母亲去世一蚂(虫另)吵闹怕打扰母亲一开水烫死蚂(虫另)一造成旱灾一向布洛陀寻求解决方法一为蚂(虫另)举行葬礼后下雨缓解灾情。虽然蚂(虫另)并不是故事的主线,也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蚂(虫另)节起源脉络图(图1)了解蚂(虫另)节故事发展的清晰脉络。(二)蚂(虫另)在故事中的形象解读从对故事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蚂(虫另)有巨大的神力,烫死蚂(虫另)能够引起大旱这些故事情节,可以推断出蚂(虫另)与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结论不仅仅是在这个故事中体现,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解释。著名的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著作金枝中提到,“青蛙和蟾蛛跟水的密切联系,使它们获得了雨水保管者的广泛声誉,并经常在要求上天下大雨的巫术中扮演部分角色工古骆越人把青蛙作为他们的崇拜时象,认为青蛙是雷神的儿子,具有掌控雨水的能力。这样的信仰与他们的稻作生产活动是分不开的,大雨来临之际,蛙总能有所预知,这让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壮族人民产生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雷神的敬畏。民间也有许多关于蛙和雷神之间关系的谚语,广西左江流域一带就流传着谚语“杀死蛤蟆会被雷公劈,这句谚语一代代流传至今,表达了壮族人对青蛙的敬畏之心:蛙是雷神的儿子,对蛙不尊重或是伤害它,将会受到雷神的惩罚。在红水河带流传下来的蚂(虫另)歌唱道:蚂(虫另)和雷婆是母女关系,你们伤害蚂(虫另),上天就惩罚,这就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原因。蚂(虫另)在人类与雷神之间起沟通和联络作用,而后演变成为壮族人民对蛙的崇拜。我们可以从蚂(虫另)在仪式中的作用(图2)更直观地了解蚂(虫另)与雷神、节日仪式之间的关联。从图2可以看出,雷神和蚂(虫另)是父子(女)关系,蚂(虫另)是雷神降落在人间的孩子,也是世间万物与雷神沟通的使者,给蚂(虫另)送葬、为蚂(虫另)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蚂(虫另)原谅的同时也是请求雷神的谅解,并给人间降雨。分析蚂(虫另)节整个故事起源,我们可以推断出,蚂(虫另)节是对蛙崇拜的节日仪式,也是壮族先民祈求雷神降雨的祈雨仪式。而对蛙的崇拜归根结底就是对雷神的崇拜,远古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规律了解不透彻,认为万物有灵,是壮族人民敬畏自然界的一种体现。(三)泰国芒飞节神话传说泰国的芒飞节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这个传说在泰国东北部和老挝部分地区广为流传,也就是人们所传颂的青蛙神的故事。相传泰国的恬神是掌管供雨的神。那时青蛙神(Phyakhanknak)是勤的首领,统治着人类,让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因为青蛙神有强大的威力和影响力,世间的动物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动物们再也不向恬神献祭,这让恬神非常生气,于是他绑架龙王,不让龙王降雨,从此世间大旱,民不聊生。动物们纷纷向青蛙神询问大早的原因,他回答道:“恬神绑住了龙王,不让龙王布雨,所以天下大早,我要上天去和恬神大战一场!”但是恬神住在天上,如何与他作战呢?青蛙神命令手下建立一面墙,作为攀上天的天梯,恬神早有防备,准备了矛、长刀、弓箭、投枪、梭镖等武器来对抗青蛙神的进攻。但是青蛙神对恬神收藏武器的地点了如指掌,他命黑蚁、白蚁和蛀虫把武器的木柄咬坏,并使得这些武器生锈,又命青蛙、牛蛙等制造噪声去扰乱恬神的心智。恬神念咒语变化出蛇,让它们把青蛙吃抻,青蛙神命令鹰整去啄食恬神的蛇,经过多个回合的交战,恬神终于败给堪迦王。双方约定恬神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降雨,而“火箭”就是与恬神约定的信号,何时降雨,就需要放"火箭"告知。这就是芒飞节的由来。这个故事传说出自刀承华编译的泰国民间故事选译,故事以青蛙神大战恬神为题材,是一篇典型的英雄崇拜的神话故事。故事中起关键作用的有三个人物,分别为恬神、龙王、青蛙神。故事的主角为青蛙神,围绕着青蛙神大战恬神,最终恬神落败,双方约定以放火箭来作为降雨的信号展开叙述。我们可以通过图3来了解青蛙神的故事的整个脉络。整个故事脉络比较清晰,情节比较简单,比起蚂(虫另)节的起源故事,青蛙神作为故事的主角,以大战恬神为故事的主线,以青蛙神取得胜利为故事的结局。根据故事的脉络图,我们可以简单梳理出芒飞节的由来:因为恬神嫉妒青蛙神的威望和世间的生物不给他献祭而绑住龙王,不给龙王降雨,青蛙神为了世间的生物大战恬神,最终战胜恬神并约定以火箭作为降雨的信号。(四)青蛙神的故事人物分析青蛙神的故事与蚂(虫另)节起源传说不一样,虽然蚂(虫另)并不是故事的主线,但是它却在整个节日仪式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青蛙神的故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共有三个人物:恬神、龙王、青蛙神。我们将对这三个人物进行解读,对芒飞节节日起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索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与节日的联系。恬神在泰国民间故事选译一书中被翻译成掌管供雨的神,泰国的文献把恬神称为“天鬼”。泰国有着鬼崇拜的风俗,鬼崇拜分为天鬼、地鬼、山鬼、水鬼、家鬼等。泰国东北部人不认为“天鬼”是鬼,而是天上的"仙",每个地方的叫法也不一样。在泰国的神话故事中,恬神能够预知未来,能够掌管天上的风雨,如果人们按时供奉他,他将会按照季节的变化给人间按时降雨。该神话故事中的龙王和中国的龙王形象有相似之处,也有诸多的不同:泰国称之为纳迦(Naga),是水神的象征,他的形象在印度教和佛教中都有出现。纳迦是一条大蛇,或是半人半蛇的形象,生活在大海或是湖泊带,和中国的龙王一样,能够布雨,在南亚和东南亚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蛙神在书中是青蛙的形象,但是有些泰国神话翻译为蜡蛛王,故事经过多个版本的流传以及佛教等多文化信仰的影响,最终以佛经的形式在寺庙中流传下来。蟾蜂王的形象也经过多种改变,我们目前找不到蟾蛛王最初的形象以及有什么样的神力,泰国文献是这么记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泰国有个粉红城,王后生了一只蟾蛛,皮肤粗糙,非常丑陋。巫师预言虽然王子长相丑陋,但是未来将是一个有福气的人,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后来蟾蛛王子成了粉红城的国王,带领民众与恬神作斗争,战胜了恬神。泰国诸多文献记载蜡躲王是佛陀的化身,所以蟾蛛王有很高的威望,得到民众的支持。总而言之,对神话中的三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恬神掌管天上的风雨一纳迦能够降雨一蟾蛛王(Phyakhanknak)带领人们战胜一切。可以从青蛙神故事人物分析图(图4)去理解这三个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三、壮泰民族祈雨仪式神话中蛙崇拜元素比较分析我们通过对两个故事相关的访谈内容、文献资料内容进行编码处理,对两个节日的起源神话故事进行梳理整理,对存在的蛙元素以及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深入对比分析研究,整理出4个核心概念:形象、神职、掌控雨水能力、崇拜形式,如下表所示:(一)蚂(虫另)与蜡蛛王形象分析通过对文本和访谈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第一个核心概念为形象。从蚂(虫另)节村民找蚂(虫另)的仪式中看到,“蚂(虫另)"的颜色是浅黑色的,不是绿色的,与蟾绘较为相似。蚂(虫另)这个词来自广西境内的桂柳方言、客家语、平话等,它是个合璧词,"蚂(虫另)"与“蟆"同音为"蛤”的转音。壮族铜鼓上的蛙立雕也包含蜷蛛形象。每当阴晴旱涝,蚂(虫另)的叫声都会受到影响,下雨之前,蚂(虫另)的叫声尤为洪亮且频繁,壮族先民认为它有预知雨水的能力,所以,在广西东兰县蚂(虫另)节中的蚂(虫另)应该是蜡蛛一类的蛙类。泰国民间故事选译里青蛙神的故事中的青蛙,在泰国不是称为青蛙王,而是称为蟾蛛王。蜡蛛王的形象在神话故事的开头是这么描述的:古时候,世间还是混沌一片,只分为草地和广阔的天空,鬼魂和游人来来去去,人和动物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山谷和草原那端有一个国家,称为粉红城。粉红城的王后生了一只蟾蛛,是雄蟾蛛,蟾蛛皮肤粗糙外表丑陋。他出生的那一天,天空云雾遮蔽了太阳和月亮,雨落在了大地上。巫肺预言即使他有蟾蛛的身体,但是一定会有好的福气,成为个了不起的人。泰国亚索顿府建立了峭蜂王博物馆,其形象也是一只嫡躲。所以蚂(虫另)与蟾绘王一样,都是蟾蛛一期i的蛙类。(二)蝙(虫另)与蛉蛛王神职分析蚂(虫另)与蟾蛛王虽然形象都是蟾蛛一类的蛙类,但是他们所代表的神职并不一样,不管他们代表什么角色,都是该族群的人神沟通工具。我们先从蚂(虫另)的神职进行分析。在广西各个地区,关于雷神崇拜各类文献以及在广西东兰县田野调查的访谈编码中,蚂(虫另)与雷神是父子(母女)关系共有163项。这些资料有些是民间谚语,有些是相传的歌谣,有些是专家编写的专著、论文等文献,还有与村民的深入访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民间流传的蚂(虫另)歌中所唱:"蚂(虫另)是天女,雷婆是她妈,她到人间来,要和雷通话,不叫天就旱,一叫雨就下,你们伤害她,老天就惩罚。”这阐明了雷神是蚂(虫另)的母亲,蚂(虫另)被壮族人民称为“天女",也就是天的女儿,若是有人要伤害她,将会受到雷婆(雷神)的惩罚。蟾蛛王大战恬神的故事没有提到蟾蜂王是佛陀的化身,但走对泰国关于蟾蜂王的文献进行编码,共有85个与之相关的参考点。对泰国亚索顿府居民进行访谈发现,已有很多村民对蟾蛛王的印象弱化,只有少数老人能够讲述这个古老的故事,但是对蟾蛛王在仪式中的作用以及他拥有什么样的神力并没有解释得太清楚,这与佛教的传播是分不开的。泰国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所有相传的神话传说最后由另一种文化所取代,经过相互嫁接再度编排而成为新的神话传说。这些现象在本研究中不是研究的主要内容,褥要研究的是媚蛛王在整个故事中的神职.在对蟾蜂王是佛陀的化身的编码中,可以提取出以下3个核心概念:他是创世者、他是主管生育的神、他给人类带来雨水。蟾蛛王拥有的这三个能力,第2点和第3点与壮族对蛙神拥有的神力概括是差不多一致的,两者虽然神职不同,但是族群对他所拥有能力的描述,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三)蚂(虫另)与蟾蛛王掌控雨水能力分析毋庸置疑,蚂(虫另)具有影响雨水和掌控雨水的能力,这在"东林养母"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雨之前蚂(虫另)会叫得特别大声,这些现象被壮族人细心观察并且记录下来,从而对蚂(虫另)拥有的这种能力非常崇拜,并且编成蚂(虫另)歌代代相传。歌中传泰国民间故事选译里青蛙神的故事中的青蛙,在泰国不是称为青蛙王,而是称为蟾蛛王。蟾蜂王的形象在神话故事的开头是这么描述的:古时候,世间还是混沌一片,只分为草地和广阔的天空,鬼魂和游人来来去去,人和动物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山谷和草原那端有一个国家,称为粉红城。粉红城的王后生了一只蛇蛛,是雄蟾蛛,嫡蛛皮肤粗糙外表丑陋。他出生的那一天,天空云雾遮蔽了太阳和月亮,雨落在了大地上。巫师预言即使他有蟾蛛的身体,但是一定会有好的福气,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泰国亚索顿府建立了蟾蜂王博物馆,其形象也是一只蜘蛛。所以蚂(虫另)与蟾蛛王一样,都是蟾蛛一类的蛙类。(一)蚂(虫另)与蟾蛛王神职分析蚂(虫另)与蟾蛛王虽然形象都是蟾蛛一类的蛙类,但是他们所代表的神职并不一样,不管他们代表什么角色,都是该族群的人神沟通工具。我们先从蚂(虫另)的神职进行分析。在广西各个地区,关于雷神崇拜各类文献以及在广西东兰县田野调查的访谈编码中,蚂(虫另)与雷神是父子(母女)关系共有163项。这些资料有些是民间谚语,有些是口11相传的歌谣,有些是专家编写的专著、论文等文献,还有与村民的深入访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民间流传的蚂(虫另)歌中所唱:“蚂(虫另)是天女,雷婆是她妈,她到人间来,要和雷通话,不叫天就早,一叫雨就下,你们伤害她,老天就惩罚。”这阐明了雷神是蚂(虫另)的母亲,蚂(虫另)被壮族人民称为“天女",也就是天的女儿,若是有人要伤害她,将会受到雷婆(雷神)的惩罚。蟾蛛王大战恬神的故事没有提到蟾蛛王是怫陀的化身,但是对泰国关于蟾蛛王的文献进行编码,共有85个与之相关的参考点。对泰国亚索顿府居民进行访谈发现,已有很多村民对蟾蛉王的印象弱化,只有少数老人能够讲述这个古老的故事,但是对蟾蛙王在仪式中的作用以及他拥有什么样的神力并没有解释得太清楚,这与怫教的传播是分不开的。泰国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所有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最后由另一种文化所取代,经过相互嫁接再度编排而成为新的神话传说。这些现象在本研究中不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需要研究的是蟾蛛王在整个故事中的神职。在对蟾蜂王是佛陀的化身的编码中,可以提取出以下3个核心概念:他是创世者、他是主管生育的神、他给人类带来雨水。蟾蛛王拥有的这三个能力,第2点和第3点与壮族对蛙神拥有的神力概括是差不多一致的,两者虽然神职不同,但是族群对他所拥有能力的描述,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三)蚂(虫另)与蟾蛛王掌控雨水能力分析毋庸置疑,蚂(虫另)具有影响雨水和掌控雨水的能力,这在“东林养母”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雨之前蚂(虫另)会叫得特别大声,这些现象被壮族人细心观察并且记录下来,从而对蚂(虫另)拥有的这种能力非常崇拜,并且编成蚂(虫另)歌代代相传。歌中传唱的“不叫天就旱,一叫雨就下”很直观地体现出传说中蚂(虫另)有预知下雨和掌控雨水的能力。在神话故事中,蟾蛛王并没有掌控雨水的能力,能够掌控雨水的是恬神天神和纳迦水神。蟾蛛王虽然是佛陀的化身,但是没有降雨的能力,为了能够让恬神天神降雨,就时他发起战争,最后取得胜利。虽然蜡媒王没有降雨的能力,但在故事中他能够带领民众与恬神也就是天神作斗争。与蚂(虫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体现在这里。纳迦水神是印度教的产物,虽然与我国的龙王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这则神话故事中体现了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而壮族的故事相对简单,并没有涉及多种文化信仰的碰撞,还能保存着原始信仰。在掌控雨水能力方面,蚂(虫另)有掌控雨水的能力,而蟾蛛王是没有的。(四)蚂(虫另)与蜡蛛王崇拜形式分析图腾是一个外来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totem。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J.GFrazer)说过:图腾”就是一类被未开化的人迷信崇拜的物体,他们深信自己与这一类中的每分子之间都有着一种密切、完全特殊的关系:图腾崇拜本着"万物有灵”论的思想,也是“万物有灵”的产物,是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于母系氏族,早于其他宗教信仰。1 .蚂(虫另)是壮族先民对蛙的崇拜把蚂(虫另)定义为壮族先民对蛙的崇拜是有依据的。首先,大量出土的文物以及被壮族先民视为与"神"沟通的神器铜鼓上面都有蛙图案或是蛙立雕。左江花山岩画中的大型祭祀场景里,原始壮族部落的人们在模仿青蛙的样子进行舞蹈,通过舞蹈表示对蛙的敬仰,这种表达往往多用在重要的祭祀现场。在当地的访谈以及许多文献记载中,蚂(虫另)是女性的形象,而在当地的传说中,雷神也是女性形象,两者是母女关系。这符合母系氏族以女为尊的社会现象,母系社会也是图腾崇拜产生的历史时期。而蛙在壮族先民中是政治基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壮族先民认为蚂(虫另)能够保护他们的族人,必须以各种形式来表示对它的崇拜。在诸多关于蛙的神话故事中,蛙的形象往往非常善良,喜欢惩恶扬善,保护族人的财产,并且有着超乎常人的本领,能够驾驭雨水,呼风唤雨,对稻作民族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蚂(虫另)成为壮族先民的崇拜对象,也是壮族人造神心理的产物。2 .蟾蛛王是泰国东北部民族的崇拜对象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蛙崇拜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在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节俗活动以及一些节日仪式里,不难发现其蛙崇拜的遗迹。在泰国的文献中,我们目前找不到蟾蛛王是否是泰国东北部认为的崇拜对象的明确记载,但是从它的产生以及在族群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找寻到一些它是否曾经是泰国东北部地区泰族人民崇拜对象的证据。蟾蛙王的神话故事发生在远占时期,他是粉红城的国王,带领着他的子民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且还和“天神"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故事中,蟾蛛王能够保护本族的人民,是族人的保护神,符合其对氏族具有保护作用的特征。图腾崇拜产生早于其他宗教的信仰,任何宗教都是在图腾崇拜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的图腾意识发生变化,最后衍生出新的图腾或是再生图腾。纳迦便是新出现的图腾崇拜,也就是蛇崇拜。后来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冲击和融合,蟾蛛王经过人们的“造神”,慢慢演变成为"佛陀的化身”,也就是佛陀的前身。他是泰族的创世者,也就是他们的祖先,又是主管生育的神。芒飞节除了点燃火箭的仪式,还有祭祀生殖器的仪式。图腾又是生殖力的象征,所以也是崇拜的一种形式。随着稻作农耕的发展,风调雨顺成为人们的需求,掌管风雨变成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传说中,蟾蛙王并没有主宰风雨的能力,恬神和纳迦掌管着雨水,变得让人更敬畏,这是图腾意识变化而产生的再生图腾。这是我们从仪式和神话中寻找到的蟾蛇王曾经是泰国东北部泰族蛙崇拜的证据。结语壮族和泰族祈雨仪式神话中虽然母题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两个节日都与蛙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壮族人民的心里,蚂(虫另)是雷神的女儿,有掌控雨水的能力,其形象为蟾蛛类的蛙类,壮族先民对蛙的崇拜其实就是对雷神(婆)的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形式,也可以解释为蛙崇拜。蚂(虫另)节的节日仪式归根结底便是对蛙的一种祭祀仪式,因为蚂(虫另)是人类和雷神沟通的纽带,也是对雷神的一种献祭仪式,其仪式的最终目的便是祈求降雨,称为祈雨仪式。泰国东北部的泰族蟾蛛王的神话传说阐述着芒飞节仪式的由来。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再造,泰国人也渐渐地淡忘了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只有在泰国寺庙里的一些经书中或是一些60岁以上的老者才能够完整讲述蟾蛛王的故事。但是传统的节日仪式有着蟾蛛王的印记,也体现泰国东北部民族曾经的信仰和崇拜。蟾蛛王保护着泰国东北部的先民,人们以各种方式表示对它的敬仰。两个故事都与稻作农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蚂(虫另)还是蟾蛛王,都是人神的沟通工具,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体现,最终人类获得改造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