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学案.docx
第一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1 .生命观念一一举例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范畴,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本质,形成稳态与平衡观。2 .科学思维一一举例说出种群概念,认同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运用归纳与概导学括,比较分析种群的基本特征。聚焦3.科学探究一一通过“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实验,提升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掌握种群数量调查的基木方法。4 .社会责任一一基于种群特征及数量调查等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社会事务,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能对某一特定种群数量进行初步调查分析。9知识探究研教材口高效学习基础夯实知识点(一)种群的概念及种群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C1种群(I)概念: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2)种群的边界: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由人为划定。(3)种群的地位: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单位和*1.的单位,也是一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2 .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密度含义:指某个物种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作用: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人类判断生物有益或有害、保护或防治的依据,也可作为评价保护和防治效果的指标。标志重捕法a.适用对象:小型哺乳类、鸟类、鱼类等动物。b.公式:N=MM(其中M=标志个体数,=重描个体数,羽=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出生率a概念: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如每年每100o人出生了20个人,其出生率就是2%或20%。b.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卵)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迁入率或迁出率: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含义:含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特别提醒:并非任何生物均有这三个年龄组.如某些昆虫(蜉埒或蝉)的因生殖后期等于零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IWJ年龄组:因生殖前期、生殖期、国也访期生殖后期年龄金字塔:生残期生殖前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胖的二个年舲组和年龄结构的二种类型研究意义:预测图把蛙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将百蹄A酥槐标彳荡疝薜际访展加正的:如豌豆等不具有性别的生物不具有性别比例:Z"""种群内回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大多数高等动物的种群,其性别比例基本保持:I3 .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不同生物性别比例基本保持1: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各个年龄组的个体数量(×)(3)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森林中物种的多样性(X)4 4)一个种群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5)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X)(6)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7)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X)曲互动探究.国核心探讨1 .下图是某动物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试预测该种群未来数量变化。口生殖前期个体数口生殖期个体数。生殖后期个体数提示:分析饼形图,该种群生殖后期个体数量最多,生殖前期个体数量最少,说明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即该种群未来数量会减少。2 .下图为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试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提示:曲线初始阶段,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后阶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说明种群的数量增加。3 .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请分析采取这种措施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提示: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息整合提升1.种群特征综合分析(1)模型构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T.J.I年龄结构I蹒旃j预花I影田测方响变变向*lI崖幽I种胖羲科I繇I决定种群动态的变量1(2)模型解读种群密度直接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当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才会增多。任何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但是不一定涵盖年龄结构的三个年龄组。如某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如蜉蜻和蝉等。性别比例并不改变种群死亡率:a.性别比例是生物经历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但并不是必备特征,如豌豆等不具备性别的种群不存在性别比例。b.性别比例并不是通过改变种群死亡率而影响种群数目的。种群的性别比例改变或失调会引起部分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而引起种群数目改变。2 .年龄结构的表示方法(I)模式图自生殖后期个体数口生殖期个体数次生殖前期个体数(2)统计图7.55.02.502.55.07.5增长型(3)曲线图(4)柱形图个体数个体数坤群13 .标志重捕法与种群数量(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个体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3)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_再次捕获总数71初次捕获标志数M一审捕的标志个体数m°臼学以致用一考向1种群概念理解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是个种群C.一片树林里的全部马尾松是一个种群D.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解析: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一个池塘内的所有鱼不同,不是一个种群,因为鱼是总称,有许多种类,B错误;马尾松是同一个物种,所以一片树林中全部的马尾松是一个种群,C正确,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内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通过交配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D正确。考向2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调查2 .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农田面积为IOkm2,初次捕获田鼠60只并标志,放回段时间后,再次捕获田鼠75只,其中被标志的田鼠数量为25只,则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A.180只k11?B.18只/km?C.20只Zkm2D.200只/kn?解析: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个体总数N=3次捕获总数n则更=三解得N=180初次捕获标志数M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6025'Mrr。只10k11,即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18只/kn?。3 .(2023余姚月考)为了调查某山区喜鹊的种群密度,初捕50只鸟中有喜鹊20只,将其标志后原地放回。适宜时间后,再捕5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喜鹊5只,没有标志的喜鹊10只。由于喜鹊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此山区中喜鹊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60只B.大于60只C.小于220只D.大于220只解析: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20=15:5,得X=60只。又因为喜鹊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第二次捕捉到的5只比应该捕到的要少,因此推测此地区中喜鹊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60只。故选A。考向3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4 .下列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出生率越富,种群的数量增长越快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解析:D种群数量增长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呈正相关,出生率高,死亡率可能更高,因此种群数量不一定增长,A错误;种群密度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没有绝对的关系,B错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而不同动物的出生率主要受到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C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变化的晴雨表,直接决定种群密度,D正确。考向易错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但并不是只依靠出生率或死亡率,而是两者共同决定。若出生率很高,但死亡率更高的话,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仍然小于零,种群的数量减少。5.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A.降低昆虫出生率B.改变昆虫性别比例C.增加昆虫死亡率D.改变昆虫年龄结构解析:B“爱情陷阱”的干扰,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的交尾,从而降低昆虫的出生率。考向4年龄结构与种群数量预测6 .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解析:A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较短的时间,繁殖后快速死亡,因此夏季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几乎不存在生殖后期。7 .如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此生殖后期口雄性U口雌性hl生殖期H1.lII1.生殖前期A.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该种群不同年龄组个体具体数量8 .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个体,对生殖后期的个体最有效C.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由目前的稳定型转变为增长型D.与其他年龄组相比,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解析:D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无法得知不同年龄组个体具体数量,A错误;常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雄性个体,改变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会影响雌性个体的正常交配,对生殖期的个体最有效,B错误;由图示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目前呈现增长型,若环境条件不变,种群数量会不断增长,之后年龄结构逐渐转变为稳定型,C错误;由于生殖后期个体不再进行繁殖,而生殖前期个体数量远多于生殖期,则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D正确。考向5种群特征综合考查8 .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II+一一H种群密度卜-一II+画A.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9 .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和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解析:B根据试题分析,是死亡率,是出生率,是迁出率,是迁入率,A错误;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B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C错误;单位面积内的蒲公英的数量,是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D错误。10 (2023金华十校期末)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各种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解析:A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保持替补出生率的种群不一定是稳定型,如需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其做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O时种群数量不变,小于。时种群数量才开始减少,C错误;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为零,D错误。拓展延伸对年龄金字塔的再分析(1)年龄金字塔中,底部代表最年轻的年龄组,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2)年龄结构中,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比例。(3)年龄金字塔中具有中线,把每一个年龄组都分为左右两半,左边为雄性,右边为雌。(特别说明:中线并不意味着就位于金字塔的中间,需根据该年龄组的性比率来确定;若种群不具备性别,则不具有中线)(4)年龄金字塔中通常含有三个年龄组,但某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因此只有两个年龄组,如蝉和蜉蜷等。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调查导自主学习C1.活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1)实验原理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在原捕获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并根据公式N=MHm估算该种群的总数量。(2)实验流程取部分黄豆进行标记一一模拟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M);从纸袋中随机取出黄豆模拟重捕个体数();计数有标记的黄豆一一模拟重捕个体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加);估算黄豆的总数量。2 .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实验原理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每个样方内的平均个体数,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2)常见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3)实验流程设计调查记录表;确定调查对象;划分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3 .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属于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的方法()(2)研究人员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蝇虫的种群密度(X)(3)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4)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X)(5)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n,但需随机取样()(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部分被标志个体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X)出互动探究C目核心探讨1 .如图所示为某校园的草坪。Il(1)如果要让你估算该草坪上蒲公英(绿色小点)的种群密度,你应该选择图中哪一个方形区作为整个蒲公英种群的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呢?请解释你选择的依据。倘使多取几个样方,怎样做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呢?提示: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可通过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2)该校某班级选取了草坪上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每组样方面积为1m2):组别12345678910株数13151413131414221514经实际询问有一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个组最可能是第几组,试分析原因。提示:第8组,因为这块地上的蒲公英分布是均匀的,而第8组这组的数据与平均值的差距太大,所以第8组最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如果这个组的实际数据为15株,请计算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提示:该地块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13+15+14+13+13+14+14+15+15+14)/10=14株An?。2 .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标志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1)若探测到第一次标志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提示:第一次标志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则相当于第一次被标志的鼠为39-5=34,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公顷)。(2)如果鼠被捕获一次后再次被捕获的几率变小,对调查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导致调查结果偏大。(3)如果尿被初次捕获并标志放回后,尚未混合均匀,就在密集处进行二次捕获,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提示: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息整合提升1.标志重捕法造成误差分析用标志重捕法对结果的误差分析,关键是公式中的山值变化。应首先从分析公式中小的值开始入手,思考此值在实际操作中是偏大还是偏小,然后代入公式计算的判别。(1)标志物脱落偏大NM=nm中,标志的加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大于实际数量。(2)在调查期内种群数量有变化一一偏小前提条件是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同时也没有迁入或迁出,但在实际调查中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变化。假如种群还在增长,种群数量大于计算出来的值。(3)标志个体与被标志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不同偏大例如,在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密度调查研究时,要求被标志个体与未被标志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但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通过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使得N值比实际值偏高。(4)标志时标志物太过明显或对动物造成伤害一一偏小由于标志物太过于明显,在第二次捕捉时就很容易被抓到,这样就使得标志个体比未被标志个体更容易捕获,NM=nm中,标志的加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小于实际数量。3 .样方法与种群密度调直(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蚣虫、跳蛹的密度等。(3)常用取样: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高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4)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5)调查记录样表及计算公式: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臼学以致用。考向1标志重捕法与实验操作1.为估算一包黄豆的数量,将这包黄豆和50粒绿豆混装在大广口瓶中,从瓶中随机取出一勺豆子,统计发现其总数为“,其中绿豆的数量为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实验模拟了标志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志后的产物B.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振荡摇匀C.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D.黄豆总数约为50加解析:D上述实验模拟了标志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志后的产物,A正确;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振荡摇匀,B正确;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C正确;黄豆总数约为A,贝(A+50):50=:M,A=50×V>n-50,D错误。2 .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粒黄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T加入50粒白种子一混合均匀T随机抓取一统计黄粒数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T重复35次T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B.取出50粒黄种子T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一加入50粒白种子一混合均匀T随机抓取一统计白粒与黄粒数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T重复35次一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一加入50粒白种子一随机抓取一统计白粒与黄粒数一混合均匀T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T重复35次T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D.取出50粒黄种子一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一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T混合均匀一统计白粒数T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T重复35次T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解析: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假设条件有: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个体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被标志的动物能在种群中完全混合;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志物的影响,标志物不脱落等。因此,用若干粒黄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其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一加入50粒白种子一混合均匀一随机抓取一统计白粒与黄粒数T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T重复35次T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考向2样方法与种群密度调查3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Inr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n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11?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解析:C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直接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难度较大,A不可行;只选取一个样方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B不可行;要随机选择样方,不能只选择所调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段,C可行,D不可行。4.下列有关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11?的样方计数时应选择样方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进行计数计数时处于样方四条边框上的个体要全部计算在内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A.®<§)C.®D.®3)解析:D样方法应该随机选取,而不能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错误;样方法应该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n的样方,正确;计数时应选择样方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进行计数,正确;计数时处于样方四条边框上的个体不能全部计算在内,而应选择样方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进行计数,错误;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而不能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错误,正确。百G达标测评.验成果-内化知识培养技巧I-III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2021年8月经修改后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此法律的实施会改变我国人口的许多特征,但基本不会改变()A.人口密度B.出生率C.年龄结构D.性别比例解析:D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可以增加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A正确;该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B正确;幼年年龄阶段的人口有所增加,影响了年龄结构,C正确;自然生育情况下,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1:1,不受政策的影响,D错误。2 .下列关于种群年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种群的生殖后期等于零B.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C.可以根据年龄金字塔判断种群的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含有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解析:B有些种群(如蝉)的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A正确;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B错误;可以根据年龄金字塔判断种群的性别比例,C正确;年龄结构含有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D正确。3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种群的特征II种群的苏城特征声虻III取7于I种群的空间特征II迁人率11迁卡率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上海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解析:B据图分析可知,为种群密度,为出生率,为死亡率,为年龄结构,为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4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可称为种群密度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C.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D.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推算该种群在生态系统的相对重要性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指标,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常采用的方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也能估算总个体数,C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但并不能推算该种群在生态系统的相对重要性,D错误。5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t叼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口衰老个体IiM)月份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O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D由图示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到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性成熟,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导致衰老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发生改变,D错误。6 .(2023宁波模拟)为做好进境植物产品危害生物的防疫工作,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北仑港口区域草本植物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草本植物种类,及早发现有害杂草以防止其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该区域草本植物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B.该区域不同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往往是不同的,需用不同的取样方法C.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可初步判断港口不同草本植物的适应能力D.若该区域发现某有害的蔓生草本植物,则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解析:D取样时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并且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根据不同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B正确;在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时,会发现有一些植株密度较大,据此可初步判断该类植株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C正确;蔓生的草本植物不能用样方法计数,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叶植物,由于有时一棵植物有几个分枝,不容易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建议最好不要以此为对象进行调查,D错误。7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志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包括()A.捕鱼时,在经常饲喂的地方以保证捕到较多的鱼B.被标志的鱼放回后有一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志物丢失解析:A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该鲫鱼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在调查时研究对象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脱落、不能影响到标志对象的正常活动,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做到随机捕鱼,只有这样才能减小估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使调查结果准确。8 .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标志个体数X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D.随机取样方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X2X,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i+XaH卜Xft)÷"解析:C动物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的才采用样方法,A正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B正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C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D正确。9 .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麦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I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a?,实验组35.00株/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每个样方面积应以Iom2的长方形才合理B.选取的3块麦田必须麦苗数、施肥、水土状况等均相同C.对照组调查结果计算平均值后必须四舍五入取整数D.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防治效果显著解析:D猪殃殃为草本植物,所以每个样方面积应以In?为宜,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再取平均值,A错误;选取的3块麦田均需要在施药前后做调查,因此3块麦田中的麦苗数、施肥、水土状况等未必相同,B错误;由于调查结果需要计算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错误;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可知,两种数据差距很大,显然该药物防治效果显著,D正确。10.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鹏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项目麻雀/只黄鹏/只第一次捕捉46(标志后放生)43(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捉42(其中6只标志)36(其中9只标志)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志物不能影响标志对象的生理习性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鹏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鹏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志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解析:D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志物不能影响标志对象的生理习性,A正确;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X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志个体数量,则麻雀大约有=46X42÷6=322只,黄鹏大约有=43X36÷9=172只,B正确;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料分别构成一个种群,C正确;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X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志个体数量,由于标志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