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递减流动 学案.docx

    • 资源ID:1379899       资源大小:99.2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递减流动 学案.docx

    第三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递减流动1 .生命观念一一基于对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概念的分析,明确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础,形成物质与能量观;基于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形成稳态与平衡观。2 .科学思维一一基于模型与建模建构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的生产模型,并比较导学分析;以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为例,总结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聚焦3.科学探究一一通过“调查校园(或公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实验分析,提升样方制作、数量统计及分析能力。4 .社会责任一一基于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能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能量流动问题提出分析见解。勺知识探究研教材口高效学习基础夯实UMI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高自主学习.1.初级生产量(I)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2)单位:g/(m2a)或J/(m2a)(a代表年)。(3)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量在内的全部初级生产量,用GP表示。(4)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用NP表示,即NP=GPR。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是最高的,温带常绿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和荒漠依次减少。(5)初级生产量的特征具有垂直变化特征,如森林中,乔木的初级生产量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植物更低。随群落的演替逐渐增加,顶极群落时总初级生产量接近最大,净初级生产量反而最小。2 .次级生产量(1)概念:指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第二次的有机物生产,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就是次级生产量。(2)单位:g/(m2a)或J/(m2a)0(3)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一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总次打次级生中兴可利K利用的小进的管产叭量紧食源用(Ic)I不可利用的未利用的吃剩的粪便呼吸3 .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海洋次级生产量只有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一半(×)(2)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3)一个种群次级生产量最高时往往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也最高(×)(4)因光照缺乏,深海区下层几乎没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X)(5)动物摄食的能量除去粪便中的能量就是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X)(6)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出互动探究C寻核心探讨1 .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是否只能来自初级生产量?提示: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为现成的有机物,因此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既可以是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即初级生产量),也可来自其他异养生物所制造的有机物(如消费者或分解者所制造的有机物)。2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试分析原因。提示:海洋面积虽然大,但大多数都是开阔的大洋,生产者相对较少,因此初级生产量之和较陆地少,但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远远高于陆地动物利用纤维素等植物的效率,因此海洋的次级生产量较陆地多。国整合提升1 .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项目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积累量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能量来源太阳光能太阳光能或有机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其他次级生产量项目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能量去向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次级生产者描述单位g/(m2a)gm2或JZm2g/(m2a)或J/(m2a)或J/(m2a)能量大小最大较大较小(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2)三者的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3)次级生产量关系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能2 .净初级生产量的制约因素(1)不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2)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净初级生产量与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状况有关一一如热带雨林中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则其光合效率较高,其净初级生产量也相对较高。相反,苔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较单纯,其净初级生产量也较小。3 .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1)模型建构呻-r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次级生,生长繁殖(2)模型解读吃进的即生物的摄食量,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生物的同化量,还应减去未被同化的粪便中的能量。次级生产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不包含呼吸的能量。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既可以是初级生产量,也可以是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是异养生物对有机物的第二次制造,所有产生次级生产量的生物均为次级生产者(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提高圈养动物的同化能量/摄食量(吃进的),并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臼学以致用.考向1初级生产量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B.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形成于叶绿体中C.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n?或Jm2表示D.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解析:C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r112a)或J/(r112a)(a代表年)表示,即初级生产量应体现年生产量,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生产量。2 .下列有关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A.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消费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B.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和繁殖的消耗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C.生物的总初级生产量越大,则其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也越大D.海洋面积是陆地的两倍,但其净初级生产量却比陆地低得多解析:D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而不是消费者,A错误;净初级生产量是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掉的能量,剩下的可以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B错误;生物的总初级生产量越大,则其净初级生产量和植物呼吸量也越大,C错误;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能量。海洋的面积虽然是陆地的2倍,但由于海洋中的绿色植物没有陆地上数量多,所以海洋面积是陆地的两倍,但其净初级生产量却比陆地低得多,D正确。考向2次级生产量及生产过程3 .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关系示意图,其中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A.甲:摄入量乙:同化量B.甲:同化量乙:次级生产量C.甲:净初级生产量乙:生物量回=回+圆丙:粪便丙:呼吸量丙:呼吸量D.甲:初级生产量乙:净初级生产量丙:呼吸量解析:C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A正确;同化量=次级生产量+呼吸量,B正确;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一呼吸量,C错误;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D正确。4 .如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结合此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次级生产量同化的f/生长、繁殖吃进听峥的T可利用的F未收获的粪便不可利用的吃剩的呼吸A.次级生产量在某时刻前的积累量即为该动物的生物量B.动物产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对食物的同化量C.植食性动物对食物的获取量不属于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不需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质解析:A次级生产量在某时刻前的积累量即为该动物的生物量,A正确;动物产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B错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故植食性动物对食物的获取量属于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C错误;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故次级生产量需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质,D错误。考向易错有关次级生产量分析的4点易错(1)次级生产量是异养生物对有机物的第二次制作,所有产生次级生产量的生物均为次级生产者(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2)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既可以是初级生产量,也可以是次级生产量。(3)次级生产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不包含呼吸。(4)对于海洋和陆地而言,海洋中生物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陆地,但是由于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转化效率海洋大于陆地生物,因此海洋中生物的次级生产量远大于陆地。考向3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量、生物量的变化5 .演替中的群落向顶极群落发展过程中,有些植物可能被替代,这种替代一直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比顶极群落的少B.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净初级生产量比顶极群落的多C.演替中的群落总初级生产量较顶极群落低D.演替中的群落生物量增加速率大于顶极群落解析:C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比顶极群落的少,A正确;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净初级生产量比顶极群落的多,B正确;演替中的群落总初级生产量较顶极群落高,C错误;演替中的群落生物量增加速率大于顶极群落,D正确。6.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量或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靠消耗初级生产量制造有机物的量或固定的能量,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次级生产量可以全部被其他异养生物利用。如图显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先锋阶段成熟阶段A.呼吸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总量B.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均属于次级生产量C.森林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D.为保持原有演替方向,每年的采伐量应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解析:B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消耗的总量,A正确;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初级生产量,B错误;据图分析,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C正确;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原有演替方向,D正确。考向拓展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1)物种数量:自然状态下,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增加,丰富度增加,达到顶极群落维持稳定。(2)有机物总量:演替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增加,达到顶极群落维持稳定。(3)初级生产量:演替过程中有初级生产量增加,由于树筑层的影响,随着演替会略有下降,然后达到顶极群落时维持稳定。(4)净初级生产量:演替过程中净初级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达到顶极群落维持稳定。(5)次级生产量:演替过程中有次级生产量增加,达到顶极群落维持稳定。(6)生物量: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总量在演替过程中增加,达到顶极群落维持稳定。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好自主学习U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I)能量流动的起点(2)能量流动的渠道(3)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源头:太阳能阿W卜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中的化学能r-1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一I过程:自身呼吸(4)能量流动研究层次食物链层次:可用来测定食物链每一个上的能量值。生态系统层次:可用来精确的测定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利输出值。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能量传递效率:指营养级之间或食物链不同环节之间能量传递的百分比,一般通过林德曼效率计算而获得,其公式:林德曼效率=×100%o第(兀+1)个营养级的同化量Tn个也'界级的F+化最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呈金字塔形(1)能量金字塔特点:随着营养级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均不会出现倒置的情况。(2)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陆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大约只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大于0%o4 .人类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应用于农业生产(1)研究意义:有利于帮助人类合理地UaI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2)举例:人工一生态系统中种养模式的调整。5 .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包括生物的呼吸消耗()(2)当一只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能量的10%(X)(3)使用粪便做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X)(4)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5)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输入下一个营养级是伴随着有机物的转移进行的()(6)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出互动探究C目核心探讨1.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一丁丁光能一>I<11<11I7TT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I)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丙:消费者;T:呼吸作用;戊:分解者。(2)流入甲的总能量是一被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据图分析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通过自身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2.下表是某昆虫摄食植物后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该昆虫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能量(kJ)410210130提示:同化的能量=摄食量一粪便量=410-210=200kJ;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一呼吸消耗=200130=70kJ。息整合提升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1)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能后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和繁殖(e)。生长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Q+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2)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一生产者: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消化、吸收消费者:食物中的化学能一合成“自身化学能。(3)能量的散失形式:过程: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有机物(化学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TP: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一热能:散失工冷特殊途径:动植物残体形成的煤炭、石油等,热能。2.澄清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认识的三个误区(1)误区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2)误区二: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3)误区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局能量利用率。臼学以致用.考向1能量流动特点1 .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B.各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指通过呼吸而散失的热能C.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D.生物圈不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就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解析:B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只有形成的尸体、残骸这部分流向了分解者,A错误;各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C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错误。2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B.研究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生产者营养级转化太阳辐射能的效率远低于10%D.与恒温动物相比,变温动物的能量利用率更高解析: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研究能量沿食物网流动可以进行定量分析,B错误;生产者营养级转化太阳辐射能的效率远低于10%,C正确;与恒温动物相比,变温动物的能量利用率更高,D正确。考向2能量流动的模式图分析3 .生态学家对某湖泊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辐射能中大部分能量被生产者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B.该湖泊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C.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经过程被分解者分解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解析:B辐射能中大部分能量未被固定,只有很少部分的能量被生产者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该湖泊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B正确;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经过程被分解者分解,C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彳盘7rX100%=13.5%,D错误。4 .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阿卜散失I残枝败叶和遗体II粪便H蜕螂其他分解者一散失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的MB.如果该生态系统处于稳态,则M一定大于0C.蜕螂从初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N6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V4W2×100%解析: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的A错误;M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如果该生态系统处于稳态,则需要生产者正常生长和繁殖,此时,M一定大于0,B正确;蜕螂从初级消费者获得的粪便中获能量,而粪便中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未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因此,蜕螂从生产者获能从初级消费者获能为0,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第(n+l)个营养级同化量"第n个营养级同化量Xloo%;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M/MX100%,D错误。考向拓展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关于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传递的计算,一般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分析(1)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计算(传递效率按10%计算)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则传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X10%(即0.1w)O在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则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0%=10"o(2)能量在食物网中传递的计算在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重为N,要求最多消耗第一营养级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计算。在一食物网中,已知第一营养级能量为要求最高营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计算。考向3调查校园(或公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5.某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特征明显,主要观赏动物有鸭、白鹅、黑天鹅、锦鲤等,主要观赏植物300多种。回答下列问题:c,功能功能B区不种植4个有4个艺堂功能娣11口第3天口第7天'o第13天lfI11rmgmJfiB区G区C2区G区G区G区(I)在湿地公园垂直方向上矮牵牛、暴马丁香、旱柳等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湿地公园中不同的种群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2)生态系统的能量生长效率=某营养级用于生长、繁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X100%,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某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用于生长、繁殖量XlO0%。调查发现,湿地公园的能量生长效率小于100%,原因是;能量利用效率也小于100%,原因是O(3)调查发现,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近三年的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o,种群增长率为1.1,则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4)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利k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科研人员在A区和C区的种植顺序应为。A.A区和C区同时种植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的,说明。分析ClCs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解析:(1)湿地公园中的同一种生物构成种群,不同的种群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构成群落。(2)由于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除了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外,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而生态系统的能量生长效率=某营堂繁殖"又100%,所以该湿地公园的能量生长效率小于100%;由于上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而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1.J薰鳖既修asc×oo%,因此该湿地公园的能量利用效率也小于上营养级用于生长、繁殖显100%。(3)根据题意分析,近三年空心莲子草种群的数量接近“J”形增长,且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o,种群增长率为1.1,则第三年的种群数量=NOX(1+1.1)2=4.41(4)由于空心莲子草是外来入侵物种,因此应该先种植C区,过一段时间再在A区种植空心莲子草。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B区没有种植,C区都种植了功能群,而图中显示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的,说明本地植物的生长能抑制空心莲子草入侵。结合图1和图2分析,G到Cs的功能群数分别为1、2、4、4、4,后三者物种数目依次增加,入侵程度相对值Cl最大,C2次之,C3、C4、Cs都比较低且差不多,说明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答案:(1)群落(2)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3)441NO(4)C本地植物的竞争可以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特别提醒“调查校园(或公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实验中的材料应用与注意事项(1)材料的应用皮尺、红绳:用于制作样方、测量使用。银子:主要用于夹取小型动物(如土壤动物)。昆虫网:捕捉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望远镜:观察鸟类等难于捕捉的动物或植物。记录表:用于数据记录。动植物图鉴、手册:用于动植物鉴定指导。(2)相关注意事项调查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生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土壤动物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植物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物种群数量,取样要随机,先通过调查数量和实际调查面积计算出平均种群密度,然后乘以调查区域的总面积计算物种的总个体数量。百G达标测评验成果口-内化知识培养技巧1 .下列关于生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B.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依靠吃植物、其他动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C.次级生产量是用于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有机物或能量D.海洋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都只有陆地的半左右解析: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A正确;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分解者(凡是异养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依靠吃植物和其他现有有机物生产出来的,B错误;次级生产量是动物所生产的全部有机物,包括用于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消耗的,C错误;海洋的初级生产量只有陆地的一半,但其次级生产量是陆地的三倍多,D错误。2 .下列关于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净初级生产量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C调查热带雨林的生物量为2OOOg/(m,)D.某一营养级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指其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解析: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植物呼吸消耗掉,轲下的可用于生长、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错误;次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B错误;调查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平均为2000g(in,),C错误;某一营养级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指其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3 .如图是关于某野兔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次级生产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e点时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c点时野兔种群增长率最大C.野兔种群粪便也可以成为次级生产量D.bd段可代表生产者到野兔种群的能量传递效率在增大解析:C图中e时种群的次级生产量最大,不能确定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A错误;图中C时种群的次级生产量的是最大次级生产量的一半,不能确定野兔种群的增长率最大,B错误;野兔种群粪便可以被分解者利用而成为次级生产量,C正确;生产者到野兔种群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极群落状态下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均保持不变B.海洋的初级生产量到次级生产量的转化效率远高于陆地C.恒温动物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D.顶极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都大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解析:B顶极群落的生物量不再增加,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而非保持不变,A错误;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单细胞藻类的效率远高于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因此,虽然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海洋的次级生产量却远高于陆地,故海洋的初级生产量到次级生产量的转化效率远高于陆地,B正确;恒温动物呼吸消耗用于维持体温恒定的能量更多,故其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C错误;顶极群落生产力并不最大,但生物量达到极值而生态系统净生产量很低或甚至达到零,因此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不一定大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D错误。5 .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桑树总光合作用A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B.图中C代表桑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CF为蚕未被利用的能量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C+D解析:C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A错误;桑树净光合作用能量C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B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为E+F+G+D,F为蚕未被利用的能量,G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C正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B+C,D错误。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B.每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未利用等4个方向C.屎壳郎以羊的粪便为食,说明羊同化的能量有部分流入屎壳郎D.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解析: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由人工输入能量或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从外界输入能量,A错误;最高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屎壳郎以羊的粪便为食,羊的粪便所含的能量不是羊同化的能量,应该属于羊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太阳能的1%2%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D正确。7 .选择合适的鱼苗放养在水稻田里,通过鱼除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使水稻增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稻田养鱼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8 .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构成不同的营养级C.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D.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解析:D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稻田养鱼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错误;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构成同一个营养级,即第一营养级,B错误;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高,但传递效率不高,C错误;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D正确。8.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T鼬构成。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植物田鼠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ul.O5×1097.50×10s7.15×IO8植物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XIO112.44×1072.25X1072.18×107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残体会流向分解者B.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C.在该弃耕地中,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0.3%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解析:D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残体以及鼬中的粪便量,A错误;仅从表格数据分析,植物的能量到田鼠的传递效率约为0.3%,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B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0.3%,C错误;据分析可知,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D正确。9 .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中的aB.第一营养级流向非生物环境的总能量为gC.能量f不能被生物同化利用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EX100%a解析:B据图分析可知,a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第一营养级流向非生物环境的总能量为f,B错误;f为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物再利用,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x100%,D正确。a10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为鲫鱼摄入能量的去路。请回答:I分解者利用I卿鱼摄入乌婚鱼摄入乙(1)藻类中的能量可以以形式传递给乌绡鱼,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2)图乙中的C表示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B是鲫鱼的,除被乌鳗鱼摄入和分解者利用,还有。(3)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变温动物解析:(1)藻类作为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传递形式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根据食物链可以看出,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乌鳗鱼、黄鳍、水蚤、泥嫉、麦穗鱼。(2)图乙中C为鲫鱼的粪便量,其属于上一营养级藻类的同化量,最终流向的分解者;B是鲫鱼的次级生产量;除了被乌鳗鱼摄入(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以外,还有未利用的能量。(3)在相同条件下,由于变温动物呼吸散失用以维持体温的能量少,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相对较多,因此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答案:(1)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乌鳍鱼、黄鲤、水蚤、泥纵、麦穗鱼(2)藻类次级生产量未利用的能量(3)小于呼吸散失用以维持体温的能量少

    注意事项

    本文(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递减流动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