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专题16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解析版).docx

    • 资源ID:1380376       资源大小:231.2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16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解析版).docx

    非选择题部分专题16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1【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真题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地域:黄河流域。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尧禅让于贤能的舜的做法成为后世国家治理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源泉。因此,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扮演了中心的地位。【试题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中国古代史。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主要含义,即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于各地域文化的交流。依据问题“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阐述该地域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来选择一个地域和拟定观点。例如:地域可以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江南地区)、西域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等。观点表明所选地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例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然后,结合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等方面来阐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的影响。最后,归纳总结。【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地域文明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属于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命题方向】以中华文明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得分要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 .旧石器时代: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 .古人类文化遗存:(1)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2)生产和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生产和生活:人们己经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遗存特征: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 .古人类文化遗存: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出现在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M)O年前,出现在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缴丝技术。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黄河中下游。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辽河上游。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长江下游(浙江杭州)。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阊阖凰河2【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真题题文】【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据史记等(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答案】(1)【参考答案】原因:春秋晚期,王官之学开始向私家之学过渡;孔子是西周奴隶制度的崇拜者和积极唯护者;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乐本身已经具备了礼的性质;乐具有情感感化的作用等。(2)【参考答案】影响:乐教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礼乐”、“感化”、“美”的思想亦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乐教侧重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个人的自我修养,达到社会的和谐;乐教把音乐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现实政治服务;孔子的乐教思想是企图教导人们维护传统的贵族音乐,以达到政治上恢复西周宗族制的所谓理想社会。爷确蛔【试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原因:结合材料中关于“乐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孔子生活的时代、代表的阶级利益、乐本身的特征和作用、私学的兴起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木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影响:结合材料中孔子关于“乐教”的内容、上述分析的原因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影响可从孔子儒家思想的发展、“乐教”对维护等级秩序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需要及乐教的木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孔子提倡“乐教”,属于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分析影响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孔子提倡“乐教”的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素养。【得分要点】孔子其人1.生平和地位: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和教育文化贡献(1)伦理观念: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2)治国理念: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成就: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4)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3【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海南卷【真题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日:“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日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I)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答案】(1)对象: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和秦汉典籍;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考古资料。(2)贡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格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文字的发明和演变,传播和传承中华文明;诗经与楚辞分别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试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和秦汉时期。据材料“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可知,以"六经”为代表先秦文献和秦汉典籍;据材料”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可知,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据材料“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可知,考古资料。【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和秦汉时期。结合所学从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史记的体裁的角度分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先秦和秦汉的“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先秦和秦汉的“中国古典学”的研究为依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点、进行历史解释。【得分要点】两汉的文化()史学成就:1 .史记:西汉中期司马迁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史记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名著。2 .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文学成就1 .汉赋:-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 .乐府诗: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 .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三)科技成就1 .两汉医学(I)黄帝内经:成熟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神农本草经:成熟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 .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 .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阊阖凰画4【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北京卷【真题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迂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答案】(1)政治上:南北分裂对峙;经济上: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江南经济开发;民族关系上:各民族之间大交融;文化上:佛教盛行;学术传统上:南方儒士受玄学影响,北方儒士严守汉儒传统。(2)过程:南北朝时期互派使节,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朝时,大量士人迁至北方,南学与北学汇集洛阳;唐朝时逐渐走向统一。意义:有利于学术文化上的统",推动儒学的发展,巩固儒学正统地位;推动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统:有利于维护政治上的统一。【试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南北分裂对峙;经济上,北方经济恢狂与发展,江南经济开发;民族关系上,各民族之间大交融;文化上,佛教盛行。根据材料“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可知,学术传统上,南方儒士受玄学影响,北方儒士严守汉儒传统。【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过程,根据材料“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得出,南北朝时期互派使节,借机相互考校儒学;根据“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得出,隋朝时,大量士人迁至北方,南学与北学汇集洛阳;根据“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得出,唐朝时逐渐走向统一。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统一,推动儒学的发展,巩固儒学正统地位;推动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政治上的统一等角度进行回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学从南北分立到走向统一,属于背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从分立走向统一的材料为依托,考查其时代背景、过程和意义。【得分要点】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因素:1 .北方的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2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 .江南的开发提供经济条件: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4 .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交流。5 .人民渴望统一。6 .北周改革和局部统一为隋代北周,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等。B®®®5【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南卷【真题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藉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Il2149.389.8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奉隋唐五代史材料二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腐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答案】(1)参考答案问题:均用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原因:国家政局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私人出产的存在;政府掌控土地的减少。(2)参考答案白居易:批评两税法不合理的征税方式,两税法导致钱重物轻的社会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人民负担,主张恢复租庸调制。柳宗元:两税法导致贫富差距更大,社会问题更大,主张恢复租庸调制。【试题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敦煌户简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得出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原因:从玄宗时期,均田户数较多,结合国力分析,得出国家政局和经济的发展;从土地兼并的角度分析,得出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据材料“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助田3000亩”,得出私人出产的存在;从国家掌控的土地分析,得出政府掌控土地的减少。(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得出批评两税法不合理的征税方式,两税法导致钱重物轻的社会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人民负担,主张恢复租庸调制。柳宗元:据材料“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得出两税法导致贫富差距更大,社会问题更大,主张恢复租庸调制。【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两税法的实行,属于特点、背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白居易的赠友诗、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等材料为依托,分析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特点和影响。【得分要点】唐中后期的两税法1.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 .实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 .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财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为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广东卷【真题题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角度内涵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雅与俗的互动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选取角度:多民族的交融。阐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乘舟车之利,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绘就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美文明画卷。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先秦时期,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推动形成了强盛的秦汉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超乎以往。隋唐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宋元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阶段,为明清两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历史表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带来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XSSr【试题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选取角度:多民族的交融。阐述:首先,说明中国史是一部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并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其次,说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以及明清时期,不同时期的民族交融状况即可。最后总结,分析说明民族交融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属于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选角度进行阐释说明的能力。【命题方向】以中华文明演进过程的几个角度为切入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释。【得分要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 .远古:中华文明的起源。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3 .三国两晋南北朝: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4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6 .元朝:结束多民族政权并立,重新实现统一。7 .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阊阖凰阈7【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真题题文】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一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答案】(1)参考答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尚任文学功底深厚,努力创作;桃花扇的内容契合了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桃花扇本身的历史性和艺术性。(2)参考答案康熙帝为巩固统治,推崇儒学;孔尚任为孔子后裔;康熙帝货识;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使得明朝旧臣怀念故国,引起统治者不满。羯®S典【试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孔子64世孙”“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可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据材料“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可知,孔尚任文学功底深厚,努力创作;据材料“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和“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可知桃花扇的内容契合了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据材料”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可知,桃花扇本身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孔子64世孙”及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期为巩固统治,推崇儒学,而孔尚任作为孔子的64世孙,身份特殊;据材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可知,康熙帝赏识;据材料“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可知,孔尚任的桃花扇使得明朝旧臣怀念故国,引起统治者不满。【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文化,属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孔尚任的仕途浮沉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得分要点】明清时代特征:1 .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2 .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 .思想上:科举考试开始出现八股取土,禁锢人们思想。4 .对外: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基本走上海禁和闭关锁国的道路。5 .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江浙地区出现了以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清末)朝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势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8【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山东卷【真题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莹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贲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箝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相,“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2)案件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答案】(1)【参考答案】棚民聚集过多与当地基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矛盾:棚民租种程氏族人山场与当地族人生活环境被破坏的矛盾。(2)【参考答案】从中央到地方重视;法律与教化的结合;宗族治理的色彩。【试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代。据材料“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可知,棚民聚集过多与当地基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矛盾;据材料“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至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可知,棚民租种程氏族人山场与当地族人生活环境被破坏的矛盾;【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代。据材料“嘉庆上谕”“地方处理意见”可知,从皇帝到地方的重视;据材料“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可知,法律与教化的结合;据材料'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可知,宗族治理的色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清代的社会治理,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提炼特点的能力。【得分要点】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 .法律的演变(1)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2)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o2 .基层教化的演变(1)明朝:乡约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2)清朝: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9【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北卷【真题题文】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暴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据宋史明史等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I)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答案】【参考答案】(1)特点:延续武举考试;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2)变化:选任方式: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培养机构: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因: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推动;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西方军事科技的先进,以此挽救统治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试题解析】【小问1详解】【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明时期。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可知,延续武举考试;据材料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明弘治六年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可知,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小问2详解】本题是比较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从宋明到晚清。第一小问是变化,选任方式:据材料一“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与材料二“武官选任则从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可知,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培养机构:据材料一“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明代武学”与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可知,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据材料一“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篡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到材料二“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可知,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第二小问是原因,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据材料二“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可知,洋务运动的推动,以此挽救统治危机;结合所学从有识之士逐渐认识西方先进科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属于特点类、比较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得分要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宋初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二)措施1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2)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 .分散机构权力(1)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2)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3 .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1)目的:抑制武将势力膨胀。(2)措施: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三)影响1 .积极方面: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2 .消极方面: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的政治风气。阊阖凰河10【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浙江1月卷【真题题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物政治主张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16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