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docx

    • 资源ID:1380686       资源大小:147.24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docx

    河北省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二。一四年四月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4第三章城乡空间管制规划6第四章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7第五章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规划12第六章城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3第七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4第八章城乡综合交通规划17第九章城乡重大基础设施规划22第十章城乡防灾减灾规划24第十一章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7第十二章城乡“四区”划定2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与规模30第十四章中心城区总体空间布局31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32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35第十七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40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规划45第二十章中心城区五线控制52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开发强度控制指引55第二十二章特色镇发展指引56第二十三章美丽乡村社区指引58第二十四章发展时序与规划实施59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政策63第二十六章附则65附表1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12年)66附表2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15年)67附表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68附表4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69附表5大城县现状城乡用地汇总表(2012年)70附表6大城县城乡用地汇总表(2030年)71附表7大城县城乡产业集聚区落位与规模一览表(2030年)72附表8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2030年)7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落实河北省、廊坊市针对区域快速发展的新部署,应对大城县外部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指导蓝本,立足大城县本地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外部资源环境,寻求城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城乡规划法、相关法规、规范和上位规划,结合大城县的实际情况,编制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3)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草案)(2013年12月)(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3月)(6)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7)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8)建设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6年)(9)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2013年7月)(10)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Il)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2004年)(12)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0年)(13)河北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14)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15)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7月3日)(16)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纲要(17)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18)大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19)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20)河北省防洪规划工作大纲(21)其他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第三条规划期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的规定,根据本次规划修编的具体要求,把本次规划期限划分为: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到21世纪中叶第四条指导思想1、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实现全县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2、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科学统一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引导和控制城乡建设无序蔓延,研究城乡发展的弹性和条件,保证行政区划范围内规划管理有章可循。3、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四化”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保障生态与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大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五条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遵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原则,落实城乡各项发展目标的同时,关注人与空间的良性互动。2、统筹城乡原则。充分发挥大城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3、生态宜居原则。在生态文明加速推进过程中,引导全县居民安居乐业,全方位营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生态的居住环境。4、远近结合原则。适应快速城镇化时期的空间拓展与优化需求,发挥规划的动态控制和弹性引导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时序,既要满足近期建设的现实需要,也要应对远期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规划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5、突出特色原则。立足大城自身的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景观塑造等方面突出大城特色,继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架构城乡空间;引导产业集聚;促进产城一体;第六条规划重点1、明确战略定位,2、优化产业结构,3、协调用地布局,4、统配基础设施,均等公共服务5、挖掘地域资源,突出城市特色第七条规划区范围根据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的规定,本次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将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即规划区范围、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1、规划区范围大城县行政管辖范围。包含所辖的平舒、大尚屯、旺村、大广安、留各庄、南赵扶、权村、里坦八镇和北魏、臧屯两乡,面积903.72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西至廊沧高速,北至津石高速,东、南以子牙河为界,控制范围面积194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以规划外环路为界,西至北王祥,北至大祥连,东至郝庄干渠蓄水库,南至卞庄,建设用地范围27.9平方公里。第八条规划强制性内容本规划文本中“加下划线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调整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第二章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九条城乡发展战略定位本次修编确定的城乡发展战略定位为:中国绿色建材之都,北方红木文化新城,京津冀新型能源示范基地,集现代制造、精细化工、古典家居、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冀东生态宜居名县。第十条城乡职能定位1、全国绿色建材生产销售中心2、京津冀地区煤炭生产基地3、环渤海地区特色现代制造业基地4、北方特色红木家具文化传播基地5、京津都市绿色能源产业承接要地6、河北东部精细化工发展平台7、廊坊南部重要的产业基地8、环境优秀的生态宜居城市第十一条总体目标大城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高效、空间集聚、城乡公平、区域一体”,建设经济活力大城、社会和谐大城、生态宜居大城。第十二条分项目标1、人口城镇化目标2030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73.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2%以上。2、经济发展目标203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0:40,投资强度,4000万元/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W3吨/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W0.05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W0.3千克/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W0.3,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3、环境保护目标2030年,全县绿化覆盖率25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具备废物收集系统和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第十三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完善城乡产业结构,构建以现代制造、保温建材、绿色能源为主导的大城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乡功能组织和产业布局,中心城区建立综合服务区,县域内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城乡融合、产城一体的空间格局。2、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全县镇村建设,构建城乡生活圈,加快城乡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公平发展。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组织模式,配置满足城乡发展建设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配合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体设施、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大城县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3、城乡空间一体化基于城乡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规划、保护和利用城乡空间资源,加快城镇化发展,构建大城特色现代城乡空间体系,实施城乡生态保护一体化。分类引导大城县五大主导功能区:重点城市化区、城市化引导区、美丽乡村协调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以及生态控制区。重构乡村居民点,促进城镇与乡村在空间上融合成为连续统一、网络复合、多点渗透的“县域综合体”,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4、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县域交通系统,架设县域产业专用道路,积极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完善镇村公路建设,形成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统一布局城乡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卫、燃气、消防、减灾防灾等基础设施,服务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大城县城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构建县域产城一体提供良好条件。第三章城乡空间管制规划第十四条基本农田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按照大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第十五条蓄滞洪区保护确定大城县域内任河大干渠、子牙河、黑龙港河西支为行洪道,划为禁止建设区,保证县域内行洪道的完整。限制大城县境内文安洼滞洪区村庄规模的扩大,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到行滞洪区以外就业、定居,或迁村并点,统一考虑防洪设施。第十六条水源地保护地下饮用水保护区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米范围内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半径50米至100O米范围内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向外延伸100O米的陆域为准保护区。地表水源保护区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实施,取水点上游100o米至下游FO米的水域及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2500米的水域及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准保护区。第十七条地质灾害区防护地震活动断裂带以及地质不稳定地区按照相关管部门划定范围确定。第十八条管制措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行洪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等为禁止建设地区,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与保护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滞洪区、区域交通隔离绿带、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一般农田与林地、高压走廊、采矿区等为限制建设地区,区内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谨慎进行开发建设。第四章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第十九条城镇村等级规模结构1、城镇村等级规划形成由“中心城区一建制镇(特色镇)一中心村(美丽乡村社区)”构成的三级城镇村等级结构。中心城区:即大城县城,是大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制镇:包括旺村镇、大尚屯镇、南赵扶镇、北魏镇、大广安镇、臧屯镇、留权镇、里坦镇,共8个建制镇,其中规划旺村镇、留权镇为特色镇;中心村:包括四岳、西子牙、旺村、祖思、三轴北、出王文、思河、东辛庄、姚马渡、冯庄、大流漂、樊庄、五台、邓家务、大阜、冯张街、霍辛庄、大会罗、董家务、田庄、桃子、东阜、大孟桥、李王只堡、张家屯、魏胡、正村、郑家村、韩村、杜各庄、远庄、大完城、位敢、大汪、白虎、于家务、东窑头、募门、筱庄、东流、岳杭、流源、邵沿、大木、刘演马、南崔庄、固献、邢庄子、贾村、纪庄、马策、王裴庄、八方村,共53个中心村。其中规划四岳、田王文、姚马渡、冯张街、董家务、大孟桥、李王只堡、郑家村、位敢、白虎、于家务、东窑头、岳杭、刘演马、南崔庄、王裴庄、八方村为美丽乡村社区,共17个美丽乡村。2、城镇村人口规模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7万人。各乡镇、村庄人口规模如下:表4-12030年大城县建制镇人口规模建制镇总人口(万人)镇区人口(万人)城镇化率旺村镇4.571.9242.01%大尚屯镇10.446.0057.47%南赵扶镇6.003.4657.67%北魏镇3.010.8829.24%大广安镇3.831.6342.56%臧屯镇2.550.7529.41%留权镇14.328.9862.71%里坦镇2.370.7330.80%表4-22030年大城县各中心村人口规模所属乡镇中心村名称村庄人口规模(人)旺村镇四岳5100西子牙3900旺村3300祖思3450三轴北3900田王文2650思河4200南赵扶镇东辛庄2050姚马渡6000冯庄4100大漂流4700樊庄3550五台3950大尚屯镇邓家务5000大阜5700冯张街1600冯张街5050大会罗4250董家务3600田庄5000桃子7100东阜7100大广安镇大孟桥8600李王只堡6100张家屯7250北魏镇魏胡3700正村3850郑家村3700韩村2800杜各庄5400远庄1800留权镇大完城12300位敢3300大汪3900白虎6200于家务5900东窑头2900募门3600筱庄5600东流9700里坦镇岳杭5600流源2300邵沿3500大木5000所属乡镇中心村名称村庄人口规模(人)臧屯镇刘演马4200南崔庄3500固献2400邢庄子1800贾村1700纪庄1300马策3000平舒镇王裴庄3200八方村28003、城镇村用地规模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27.9平方公里。各乡镇、村庄用地规模如下:表4-32030年建制镇及所辖中心村用地规模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公顷)所辖中心村村庄用地规模(公顷)旺村镇233.70四岳48.5西子牙36.3旺村39.5祖思25.9三轴北31.8田王文34.2思河30.5南赵扶镇446.83东辛庄20.9姚马渡58.9冯庄46.8大漂流89.1樊庄62.7五台67.8大尚屯镇693.88邓家务26.3大阜30.9冯张街8.4霍辛庄26.8大会罗36.7董家务17.9田庄23.5桃子27.3东阜80.5大广安镇185.55大孟桥101.9李王只堡73.7张家屯137.0北魏镇98.78魏胡64.5正村67.9郑家村81.0韩村78.6杜各庄102.9远庄56.2留权镇1411.79大完城85.5位敢28.5大汪38.0白虎48.3于家务69.3东窑头45.1募门50.5筱庄63.1东流112.8里坦镇76.39岳杭63.8流源30.2邵沿40.7大木56.4臧屯85.88刘演马75.9南崔庄57.4固献48.0邢庄子42.9贾村45.0纪庄30.5马策66.5平舒镇王裴庄24.5八方村20.8第二十条城镇职能结构将大城县城镇按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商贸型、农贸行、工矿型五种类型,如下表:表4-4大城县城镇职能分工规划城镇城镇职能产业类型中心城区综合型城镇以商业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物流、食品加工业配合发展旺村镇工贸型城镇以有色金属加工、煤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业大尚屯镇工贸型城镇以汽摩配件、新能源产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业南赵扶镇商贸型城镇以古典家具、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业北魏镇农贸型城镇以生态农业、农副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大广安镇工矿型城镇以煤炭产业与煤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臧屯镇农贸型城镇以高效农业、农副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留权镇工贸型城镇以保温建材、精细化工、煤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物流业配合发展,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里坦镇商贸型城镇以商业服务业、农贸交易为支柱产业第二十一条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构建“一城两区”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并强调“一主轴两副轴”的发展方向与“一廊道多核心”的产业布局。1、“一城”指大城县中心城区,是大城城乡空间结构的中心;2、“两区”指由旺村镇、大尚屯镇、南赵扶镇组成的北部经济区,以及由留权组团、大广安和里坦镇组成的南部经济区;3、“一主轴”为依托廊泊公路,南北向联系旺村镇、中心城区、留权组团的空间发展主轴;4、“两副轴”为依托津保公路,东西向联系大尚屯、中心城区、南赵扶镇的空间发展副轴,以及依托采留公路,南北向联系大尚屯镇、留权组团的空间发展副轴;5、“一廊道”为由北魏、大广安、臧屯组成的中部经济产业辐射廊道,也是未来潜在的生态防护廊道;6、“多核心”包括煤化工产业核心、红木文化产业核心、静脉循环产业核心、新能源产业核心、新型材料产业核心、医药化工产业核心、以及商贸服务核心。第五章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规划第二十二条2020年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大城县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为7037公顷,含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3215公顷。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71公顷,人口规模为16.2万人;其他8个建制镇规划镇建设用地规模1644公顷,镇区人口规模为15.3万人。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3822公顷,农村地区常住人口29.4万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30平方米/人。第二十三条2030年控制指标规划2030年大城县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为8501公顷,含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5757公顷。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794公顷,人口规模为26.7万人;其他8个建制镇规划镇建设用地规模2962公顷,镇区人口规模为24.4万人。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2744公顷,农村地区常住人口22.8万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20平方米/人。表5-1城乡用地汇总表(2030年)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城乡用地比例(%)H建设用地13958.6415.45其中Hl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8501.359.41Hll城市建设用地2794.233.09H12镇建设用地2962.803.28H14村庄建设用地2744.323.04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672.414.06H21铁路用地153.320.17H22公路用地3519.093.89H5采矿用地285.000.32H9独立建设用地1499.881.66E非建设用地76413.5884.55其中El水域1307.651.45E2农林用地75105.9383.11it城乡用地90372.22100第六章城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第二十四条产业发展思路以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县域产城一体为目标;以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为根本导向,坚持生态低碳、交通优先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大城原有产业基础并且对接京津产业外溢为总体思路,构建以保温建材、现代制造为主导;以红木家具、绿色能源、静脉产业为特色;以精细化工、汽摩配件、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产业和生态宜居房地产业为补充的绿色产业体系。借助大城县西部农业基础的良好优势,集中连片打造百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廊坊市绿色现代农业的另一高地;集中力量打造各类产业园区,着力推进原有产业空间专业化集聚;注重产业布局的梳理与功能提升,与原有产业空间及周边城镇形成呼应,连片发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工业集聚入园,服务集中连片”的产业布局,最终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城乡生态景观的和谐互动。第二十五条产业空间布局大城县的产业空间布局为:“一心四带,多区联动”的空间结构。1、一心:即中心城区,是大城县产业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承担大城县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延伸、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的总职能,是全县城乡综合服务区。2、多区:包括现代制造产业集聚区、新能源及汽摩配件产业集聚区、红木家具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产业区、煤化工产业起步区、保温建材及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静脉循环产业区、特色商贸服务区、生态与高效农业区、生态缓冲区。3、四带:即区域产业对接带、传统产业发展带、文化产业带、现代农业发展带(又称生态缓冲带)。其中区域产业对接带,联系新能源及汽摩配件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产业区、现代制造产业集聚区,并且进而向东对接天津;传统产业发展带,联系保温建材及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贸服务区,并且向西对接河间、向东联系青县;文化产业带,主要以南赵扶红木文化产业为依托,串联中心城区东部文化产业新城带状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带,联系生态农业与高效农业区及生态缓冲区。第七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六条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确定“县域(中心城区)一片区(镇)一社区(中心村)”三级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鼓励集中布局。表7T大城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规划中心城区旺村镇南赵扶镇大广安镇留权组团里坦镇北魏镇臧屯镇中心村党政机关文化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医院幼儿园7小学7中学商业服务中心卫生所7集贸市场邮政所公安局派出所活动室村委会专业学校疗养中心第二十七条教育设施配置标准与布局1、教育设施配置标准:初级中学的服务人口2万人左右,高级中学的服务人口一般不低于6万人,在校生不少于2000人。进行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按4000人口左右设1所小学。根据大城县内中小学教育资源的现状情况,中心城区的教育机构按照规划的要求配置。建制镇各配置一所初级中学,小学按照每万人设一所的标准配置。2、教育设施布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设施:集中配置在中心城区。中学:高级中学配置在中心城区,各建制镇配置初级中学。小学:应保证平均每一万人至少拥有一处小学。第二十八条文化娱乐设施配置标准与布局1、文化娱乐设施配置标准:建立健全县级、镇级和社区(中心村)级三个层次的文化设施,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2、文化娱乐设施布局: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大中型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建制镇:设置图书馆、多功能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电视站等设施。美丽乡村社区:建设文化大院,设置图书借阅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建筑面积800TooO平方米。第二十九条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标准与布局1、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每3-5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按照3000-5000平方米控制,可结合社区中心设置。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县级医疗机构重点提高综合水平,成为县的医疗、预防和保健中心。在中心城区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物资设备装备精良,集疾病预防控制、监测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现有乡镇级卫生院的建设,农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o2、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中心城区:建设一所以上大型综合医院,健全妇女儿童医院、职业病防治中心等专科医院,完善疾控中心、社区门诊、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急救中心及救护网点。建制镇:设置小型综合医院或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等设施。第三十条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与布局1、竞赛型体育设施:中心城区设置一座可举办市级单项比赛的体育场馆,具备承办市级单项竞技体育比赛的能力。2、大众健身型体育设施:各乡镇和中心村应配置大众健身型体育设施,满足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的要求。3、学校附属型体育设施:各类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和场地条件以及有关规定配备体育设施,鼓励在节假日期间向公众开放。第三十一条社会福利设施配置标准与布局敬老院布置在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区和镇区。结合人口分布与自然灾害情况,适当增加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福利院等社会福利设施数量。第八章城乡综合交通规划第三十二条交通发展策略1、整合交通资源,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城县交通系统应与区域交通枢纽实现最优化衔接,对外道路系统应与廊沧高速、津石高速合理衔接,做好与周边包括廊坊、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衔接。2、倡导绿色交通模式,鼓励公交优先发展大城县公共交通、机动化交通还处于起步初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乡绿色交通发展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完善公共交通、步行等各类交通方式间的相互衔接,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可达性,引导出租车、私人机动车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交通供给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3、统筹城乡交通,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交通发展的-体化这是实现大城县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大城县交通的发展必须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在进行交通规划和建设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等必须考虑能够引导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即将“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的理念在整个区域发展中加以体现,以良好的交通条件引导产业在大城县县域范围内有序集聚。第三十三条区域公路对接规划与文安县形成3条对接通道,与河间市形成7条对接通道,与青县形成3条对接通道,与任丘市形成1条对接通道,与静海县形成3条对接通道的对外公路衔接格局。(如表87所示)表8-1大城县区域公路对接表连接地区数量连接道路规划道路等级大城县与任丘市1津保公路国道大城县与河间市7大石线省道北旺线县道京沪高速连接线省道青留东线县道采留公路国道司于线省道廊泊公路国道大城县与文安县3采留公路国道司于线省道廊泊公路国道大城县与静海县3子牙快速路国道廊沧高速龙街连接线国道新津深线省道大城县与青县3津保公路国道京沪高速连接线省道青留东线县道第三十四条高速出入口衔接以大城县为中心,周边共规划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其中3个位于县域范围之内,2个位于高速与县域公路连接线上。表8-2大城县区域公路对接表序号高速名称出入口名称连接道路规划道路等级1津石高速采留出入口采留公路国道2津石高速廊泊出入口廊泊公路国道3廊沧高速龙街出入口龙街连接线国道4廊沧高速津保出入口津保公路国道5廊沧高速廊泊出入口廊泊公路国道第三十五条区域铁路衔接规划从任丘站引线至大尚屯镇西侧的大城工业园区设立铁路站点,并以此站点规划两条铁路线:向东北连接现代制造产业园;向南延伸至北旺线与采留公路交口东南侧的规划站场,服务未来煤炭产业起步区。第三十六条公路客运枢纽规划在大城县中心城区规划公路客运站3处,分别位于西环路与正大街交口东南侧、廊大路与和平街交口东南侧、津保路与廊泊路交口西北侧。第三十七条城乡路网规划大城县规划路网为“十字型为主,井字型为辅”的骨架格局,整体呈现“五横五纵”的路网框架。十字型是由廊沧高速、津石高速组成的“一横一纵高速路网。井字型则由“四横四纵”的八条国省干道构成,四横包括廊沧高速龙街连接线、津保公路、大石线和京沪高速连接线,四纵包括采留公路、司于线、廊泊公路和新津;来线。表8-3大城县规划路网道路汇总表序号道路名称规划道路等级境内长度(千米)1津石高速高速公路18.482廊沧高速高速公路28.743子牙快速路国道6.264廊沧高速龙街连接线国道12.345津保公路国道37.496采留公路国道29.737廊泊公路国道45.378大石线省道25.809京沪高速连接线省道20.3210司于线省道28.5011廊大路省道12.8612新津深线省道7.0213孙杨线县道17.6114永兴西线县道9.2715北旺线县道45.2016青留东线县道19.3517大留线(原采留公路)县道18.3118南留线县道13.68第三十八条城乡产业专用道规划在现有城乡道路网络基础之上,选取部分道路改造提升,规划为城乡产业专用道。规划城乡产业专用道共三条,其中:1、产业一号线连接中心城区与现代制造产业园。以中心城区为首末站,重点改造提升廊大路,沿途主要经过大祥连、孝感、现代制造产业园、旺村镇等。2、产业二号线连接中心城区与留权组团的保温建材及精细化工聚集区,向南延至里坦镇的特色商贸服务区。以中心城区为首末站,重点改造提升大石线、司于线、京沪高速连接线和廊泊公路,沿途主要经过东王祥、夏屯、张家屯、王屯、李王只保、募门、留权组团,里坦镇等。3、产业三号线连接中心城区与大城工业园区。是三条产业专用道中唯一的环线,以中心城区为首末站,重点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外环路(西)、津保公路、采留公路、永兴西线(依托规划的中心城区和平街向西延伸,对原有乡道进行改造提升为县道,西至采留公路,沿途经过樊良村、大王良村、赵各庄、黄得务),沿途主要经过小童子、张街、霍辛庄、大城工业园区、董家务、赵各庄、大王良庄等。表8-4大城县规划城乡产业专用道一览表产业专用道编号连接产业区构成干路名称构成干路等级沿途重要地点产业一号线中心城区与现代制造产业园廊大路省道大样连、孝感、现代制造产业园、旺村镇产业二号线中心城区与保温建材及精细化工聚集区和特色商贸服务区大石线省道东王祥、夏屯、张家屯、王屯、李王只保、募门、留权组团,里坦镇司于线省道京沪高速连接线省道廊泊公路国道产业三号线中心城区与大城工业园区外环路县道小童子、张街、霍辛庄、大城工业园区、董家务、赵各庄、大王良庄津保公路国道采留公路国道永兴西线县道第三十九条城乡绿道系统规划大城县城乡绿道主要分为临水观光绿道、村庄休闲绿道、户外健身绿道三个类别。临水观光绿道主要结合子牙河河堤外侧的生态缓冲区,沿子牙河两侧进行设置,有效串联起沿河的各个景观节点;村庄休闲绿道主要沿县域内现有水渠两侧生态缓冲区设置,沿途规划小型绿地广场,为城乡居民提供日常锻炼、休憩、娱乐以及参观的场所。村庄休闲绿道与子牙河临水观光绿道形成“两环一带”的结构。“两环”中南环经过筱庄、东流、东窑头、马策、贾村中心村和臧屯镇;北环串联王李只保、大完城、魏胡、韩村、冯张街、祖寺、旺村中心村和大广安镇、北魏镇、大城工业园、旺村镇;“一带”则指子牙河临水观光景观带。户外健身绿道主要沿县域的部分道路和水渠两侧设置,从中心城区向南北两侧各延伸出一条户外健身绿道。向南沿廊泊公路至子牙河河岸,向北沿东环路北线和安庆屯干渠至旺村镇和现代制造产业园。规划布置绿道服务驿站,均匀分布于整个城乡绿道系统,作为城乡绿道之间交汇处的服务站点,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每810千米设置一处,共13处,其中7处服务村庄休闲绿道,3处服务户外健身绿道,2处服务临水观光绿道,另有1处位于临水观光绿道与村庄休闲绿道交汇处。第四十条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大城县城乡公交分为产业专用公交和普通城乡公交。规划产业专用公交线路已在第三十八条列出。规划普通城乡公交主要沿廊泊公路、津保公路、大石线、北旺线(南段)和京沪高速连接线,将中心城区与各乡镇串联起来。县域规划16处公交停靠点。表8-5大城县规划城乡公交停靠点一览表序号公交停靠点位置序号公交停靠点位置

    注意事项

    本文(大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