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docx
其次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记以及意义;2、了解乡村一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4、理解并驾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预习学案】:1 .城市化的含义:又叫,是指和在、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定结果。2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1) .(2) .(3) .3 .城市化的意义(1) .创建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缩小差距(2) .带动广袤农村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3) .城市文化向乡村和-影响乡村的方式4 .城市化动力机制(1) .动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2) .与工业化(其次产业)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支配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供应广袤的发展空间。(3) .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5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缘由后果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建设了比较多的城;市区范围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出现了高水平的大城市带;出现了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对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出现了O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国家: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出现了,以亚洲为代表的国家:6.逆城市化指7.虚假城市化指8.滞后城市化指9.引起逆城市化的缘由10.引起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缘由I1.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城市化水平不断探究问题试分析“经济更加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问题:读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思索下列问题。年份1960年1980年2000年世界人口(亿)304560发达国家总人口(亿)101215城市人口(亿)5811比例(%)506772发展中国家总人口(亿)203345城市人口(亿)3620比例(%)1520441、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哪个更多?城市化水平哪个更高?2、1960年2000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哪个更快?探究问题1.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步伐显著加快。20世纪80年头,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00O万人以上,到90年头又增长到1500万人以上。进21世纪,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接近2000万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在90年头(1990200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扩大938平方公里,进入21世纪后(20002(X)7年)则平均每年扩大1861平方公里,几乎加快了一倍。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归纳如下: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其次产业、第三产业转变在人口流淌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环境生态爱护方面实行了很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特殊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支配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供应广袤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亲密,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 .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更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表所示。城市化进程示意发展阶段特点问题发展新趋势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水高口增甚化较人的缓滞市比市重趋停城平城比长至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发达国家IUU80"后期阶号一_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60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4020.J如期缪7加速阶段I一初期城市化水平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0时可阶段较低、发展较慢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干脆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更加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国家3比较项目3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困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归规律方法留意城市化水平凹凸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分: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更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旧低于发达国家O若考链接在高考中,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城市化的统计图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地区或某一地区城市化的特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纳小结】例题(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更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E完成题。例题(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F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更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更趋势。读图完成(1)(2)题。()w出口Y41S(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T(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城市化水平始终最高的甲是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图中表现为折线的坡度大,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我国城市化水平接近50%,故推断丁折线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乙折线是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更趋势。丙折线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更趋势。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故A项正确;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C项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D项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其次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B项错误。答案:(1)D(2)AI【基础图表M人口密度(千人/平方千米)3691215182124距市中心距离(千米)乙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100Oooo8642城市化水平1800185018901920195019702000201020302050(年)甲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城市化作为主要的人文地理过程之一,考查的图表载体主要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更曲线图、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更;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更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更;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更。丙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更,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丙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例题】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曲线。R值变更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 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B. R极大值离市中心变远,中心城区范围扩大,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C. R值变大,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D. R值最大处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案】B距市中心距离【答严格捽制入城Tn规松水平向、至屣速度怛水平低、盎展快发达E家发:展中国彖:I城市化1功能纪杂生产者少业矶分佛者少生W脆*J郊X城市化积极摩展小嬷短介理建设中心城Ttf农村IIMTlJI-专题训练一、单选题(名J胭2分,共40分)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20世纪起先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凹凸,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化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耿能的重要性“愤祟地叵疽乡人。传构彳毒图",答35愚D5ID152025百万II城市人口农村人口3、此图说明白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4、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B、印度C、英国D、中国5、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缘由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定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谟1790-20年祟夕村“减市A超等立亚,6、20世纪下半叶,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A、大幅提高B、持续提高C、大幅下降D、没有变更7、该国位于()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拉丁美洲197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913417489897476)读下表回答8一9麴:8、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B、C、D、9、国与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三国大C、国其次、三产业比三国发达D、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人口自然增长率(%。)302520151020406080城市化水平(%)谈下留,国答1011胭10、图中a所示的国家可能是()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11、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B、C、D、12、下列有关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B、人口流淌、职业变换特别活跃C、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D、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13、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定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削减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惊慌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下®聂祟她巨1950-1980年人口传长悔,愤与出答14-15睡:14、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2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2倍1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更D、略有下降16、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工矿企业排放居民生活燃煤排放光合作用产生A、B、®®C、®®D、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缘由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C、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18、现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心主干道实行“出租汽车单双日行驶制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主要是()A、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B、减弱出租汽车相对于公交车的竞争力C、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体”D、提高公交系统职工工资信加保比而一聂稿决碱市林健向胭的喳忠连幺之一,答1920胭19、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削减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20、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运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峻的是()A、落叶阔叶树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二、双选题(姿J胭3分,其15分)21、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缘由是()A、城市设施很不完善B、城市人口迅猛增长C、管理水平落后D、城市规模无限扩大22、读下图判定()。城区阴郊区A、Tl-T4说明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B、Tl-T4反映了城市化过程C、TlT4的过程称为逆城市化过程D、TlT4可以看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23、下列因素中属于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的是()A、城市就业机会多B、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压力大C、城市社会福利保隙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D、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2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的是()A.生物多样性削减B.土地沙化C水土流失D.“热岛效应”和居民楼采光不足25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主要有()A、尽可能地发展大城市,削减中小城市的数量B、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一起C、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削减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D、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三、综合题(共45分)1、读下表,回答问题。年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19201.15.616.41.510.712.319403.64.842.91.613.610.519604.86.144.03.615.618.819807.94.464.26.225.919.3200011.14.471.62024.445.0(1)依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用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更折线图。402019201940196019802000年)0Oo1086城市人口比重(«)(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表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O(3)20世纪70年头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淌现象称为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是2、读下图,分析回答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城市化是指向城市集聚和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由图可知,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B、C®D、(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A、B、C、D、(4)、二次大战后,为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快速?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更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城市人口数量O(2)该城市建立了城和K,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爱护、改善城市环境。(3)从图中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更::并分析其缘ill:(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并分析缘由O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备J胭2分,共40分)1、C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2、B城市化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进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3、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2.5)÷25=90%,说明城市化水平很高。4、C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起先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90%5、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6、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总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乡村人口总量变更不大,说明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大幅度下降。7、C该国总人口约有2.8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5%左右,该国是美国。8、B国1992年与1970年的比重差值最大,说明发展最快。9、B国城市化水平低,说明非农业人口比重小,农业人口比重大。10、Aa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当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符合a国特点。11、A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约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约为17%。12、D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产业转为其次、第三产业。13、B城市化木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产业转为其次、第三产业,即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14、B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得数据的实力。1950年城市人口为15001000=500万人,1980年城市人口为3000-2000=1000万人15、C从图中可以看出,19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OO÷15OO*33.3%,198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00O3000Q33.3%。16、B城市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放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17、C城市垃圾不合理处理是造成垃圾污染的主要缘由,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地形封闭不利于空气扩散。18、A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阴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峻奢侈,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19、B森林、绿地等在改造自然,爱护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光污染、光化学烟雾、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等是很难通过扩大绿地来解决的。20、D一般须要人工参加浇灌、施肥、喷洒杀虫剂的集中在C、D两个选项上,而C项不干脆与地面接触,相比较而言,人工草地运用杀虫剂后,对地下水的污染将会特别严峻。二、双选题(右J胭3分,其15分)21、BD由于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22、AB城镇数目由少到多,面积由小到大,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此过程被称为城市化过程。23、AC正确理解推力和拉力的含义。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24、BC城市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削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对土地退化影响不显著。25、CD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爱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三、综合题(月45分)1、(1)如下图所示10019201940196019802000年(2)晚、低(3)逆城市化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1)乡村人口乡村(2) C(3) C(4)二次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3、(1)扩大增多(2)卫星新(3)向河流上游城外迁移上游水质好(4)中心区气温较高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当堂训练实力提升】1、城市化意义的主要表现正确的是()A、大量汲取农村剩余人口,使城乡差距扩大B、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C、乡村文化广泛地向城市扩散和渗透,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D、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但工业化却阻碍着城市的进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就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B、城市的主要缘由是乡村人口的大量过剩C、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亲密相关D、城市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3、关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正确叙述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B、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正在渐渐下降C、出现了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D、城市中心区发展快速,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缓慢4 .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OOAOOBOO.OOCD图例:乡锁O城市一城市发:展顺中5 .读“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下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记为()1957年1997年2007年区城区-一城区规划范围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减小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6.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则按甲、乙、丙、丁依次分别对应的国家是()1800185018901920195019701992(年)城市化水平()100806040200A.英国、口本、中国、美国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7.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009080706050403020100(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推断是()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四周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起先向乡村回流活动思索11.其主要缘由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郊区和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马路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很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2.不合理。理由是:(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不是随着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供应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汲取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国家类型城市化特点缘由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动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国家独立较晚,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更加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假如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假如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39)活动探究2.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实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削减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主动影响给城市供应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冲突变更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建了条件,便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沟通创建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总之,可以增加农夫收入,缩小东西、城乡经济差距;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拓更广袤的就业渠道。(P40)4.A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终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5.B,6.C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可首先推断丁对应的国家是中国,甲和乙对应的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目前发展缓慢。7(I)D(2)C(1)我国城市化水平(4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从图中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城市化速度并不快。(2)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与题干不符,我国东部城市化速度快于西部,大城市四周卫星城发展较快,但大城市人口并未向乡村回流。高效题组训练GooXiaoTlZuXun1.ian随堂演练.回扣教材,夯实基础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更()统计图,完成13题。80706050403020100-10-20-30中心区甲口乙口近郊区远郊区1 .两城市发展进入()B.郊区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A.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2 .甲城市发展水平比乙城市()A.高B.低C.相同D.不确定3 .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缘由是()A.城市土地有偿运用制度的实施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D.城市其次、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可知,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削减,而近郊区人口增加快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第2题,比较甲、乙两城市统计数据可以发觉,甲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人口都在削减,近郊区人口虽然增加,但整体上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但乙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加幅度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表明甲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而乙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第3题,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其次、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缘由。答案:1.B2.A3.D(2013年济南质检)2011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峻的城市内涝。据此回答45题。4 .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缘由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小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D®B.®®®C.D.5.下列措施对减轻北京市中心区内涝作用较小的是()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爱护自然池塘、河道解析:第4题,城市内涝与城市地面硬化、城市“雨岛效应”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落后有关。第5题,植树种草、建设绿地、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都可以增加地表下渗;自然的池塘、河道有利于减较城市内涝;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减轻北京市中心区内涝作用不大。答案:4.B5.B6. (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604020()斗手栏也U江苏省贵州省(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留意细致看图,从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两方面回答。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可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基础、受上海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快速,水平高。课时作业.规范训练,提升能力一、选择题下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更图。读图完成12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若图中的B-E阶段,“内涵式”为其城市化扩容的主要模式,则该国家可能是()A.美国、日本、德国B.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C.日本、韩国、新加坡D.加拿大、俄罗斯、巴西2 .图中E-F阶段反映的是()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解析:第1题,BE阶段,该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假如此阶段该国城市化实行的是“内涵式”扩容模式,那么该国肯定是面积较小、人口较为稠密的国家,故可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第2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降低,说明这段时间有部分人口往小城镇和农村迂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答案:1.C2.C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3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 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 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将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4 .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更的根本缘由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解析: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9831995年数量变更不大,2001年略微增加,之后快速削减,受我国人口政策影响,2001年之前,内地人口大量涌向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造成广州市城市人口快速膨胀,2001年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快速削减的主要缘由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快,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小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缘由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答案:3.C4.B(2013年杭州模拟)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56题。平均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面积(平方千米)3B城市个数(个)5 .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推断正确的是()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 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 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削减6 .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1997年以后,城市数目没有增加,但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平均每个城市面积增大了,则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郊区城市化。第6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产业密集而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但环境质量较差;而小城市产业活动较分散,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但环境质量较好。答案:5.B6.D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探讨性活动小组依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当地城市20世纪80年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 .指出某中学地理探讨性活动小组绘制上图时出现的一处错误是()A.降水总量B.气温柱状图C.地下水水位变更D.降水柱状图8 .关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留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A.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B.爱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解析:第7题,随着总降水量减小和气温的上升,该地的总水量减小,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