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分析.docx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7月201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显著低于对照组儿平均疗程(6.02±0.98)d,观察组临床疗效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36个月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rotavirusdiarrhea,RVD)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053岁婴幼儿多见,是秋冬季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患儿以呕吐、腹泻、发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抗炎抗病毒、补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我院儿科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I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09年7月201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均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儿年龄636个月,病程在3d以内,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样,常规镜检未见或少见白细胞,无脓细胞及红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1.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呈阳性。将上述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4±0.63)岁,1岁以内者30例,13岁者26例;伴有发烧者18例,伴有呕吐者24例,伴有发烧及呕吐者14例;轻、中度脱水者39例,重度脱水者17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21例,合并电解质紊乱者35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1.5±0.47)岁,1岁以内者32例,13岁者24例;伴有发烧者16例,伴有呕吐者25例,伴有发烧及呕吐者15例;轻、中度脱水者40例,重度脱水16者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22例。合并电解质紊乱者34例。两组患儿入院前均未使用过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微生态制剂和止泻剂。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按脱水程度进行输液,纠正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以利巴韦林抗病毒;对伴有呕吐及发烧者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并调整患儿饮食结构。对照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思密达(博福一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具体用量为:12个月以内者,1袋/日,分3次服用;1224个月者,12袋/日,分3次服用;24个月以上者,2袋/日,分3次服用;加50ml温水,摇匀后于进食前0.5lh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15),具体用量为:12个月以内者,1袋/次,2次/日;1224个月者,2袋/次,2次/日;24个月以上者,2袋/次,3次/日;于进食后1530min内温水冲服。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治疗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72h内患儿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部临床症状消失者认定为显效;治疗72h时患儿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认定为有效;治疗72h时患儿粪便性状、次数及全部临床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者认定为无效。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疗程比较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对照组患儿平均疗程为(602±0.98)d,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明显缩短其腹泻病程。2.2临床疗效比较由表1可知,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表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10-2)注:与对照组比较,PV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