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罗城民歌的艺术特征研究.docx
安箴ft州罗城民歌的艺术尚i三究引言相比于陕北、青海、宁夏等北方地区民歌的粗犷奔放而言,池州罗城民歌则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南北民歌的优秀元素,使其呈现出自由洒脱、和畅热烈、委婉清丽与浓淡相宜的演唱风格。现今仍旧在池州罗城地区留存、传唱的民歌作品,主要根据歌唱时代的不同分为老民歌、新民歌,山歌、小调和号子等民歌体裁共有上百种曲调,如采茶调、洗菜苔调等世代传唱的曲调,而且随着新演唱艺人的不断出现,罗城民歌的唱词、曲调也会跟着推陈出新。因而重点对罗城民歌体裁分类、歌曲内容及演唱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其所存在的地域音乐特性、艺术风格,有助于民歌歌词、曲调、演唱技巧的创新发展。一、传统安徽池州罗城民歌的主要体裁分类传统罗城民歌作为典型的汉族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小调、号子等三种体裁类型,每一类型内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类型。首先山歌为地方民众在田野劳动过程中,创编出来的即兴抒发自我情感的音乐类型,有着曲调高亢悠扬、节奏自由、爽朗质朴等方面的特征,可以抒发出普通民众最真挚的情感。而且山歌可以不与劳动生活情境进行联系,而只单纯抒发自身欢快、喜悦的内在感情,大多作品演唱以独唱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领唱、对唱与和腔,整个音乐曲式无固定的结构、无规整节拍。同时罗城山歌演唱方式的差别,包括以真嗓、假嗓为主的多种高低腔山歌作品,对唱男女可以自由组织上下两句的歌词,以及选择更为轻松自由的音乐演唱方式,传达普通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罗城小调是一种结构规整、节奏明快的分节歌。通常采取四季、五更、十二小时的时间顺序体式。分为较均衡的多个小节,每个小节中包含多段歌词,通过循序渐进的歌词内容陈述,进行多个侧面、更加细腻的故事和情感表达。所以与其他民歌体裁相比,罗城小调在歌词、曲调的设置方面,有着更加规范化的特征,旋律呈现婉转曲折、自然流畅,可以表达出某种欢快、柔美、哀怨等的内在情绪,代表作品有洗菜苔、小脚歌、八音图、摇篮曲等。而罗城号子则为最常见的民歌音乐体裁,也是在日常劳动中生发出来的歌唱类型,按照不同的劳动工作可分为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工程等,罗城号子的演唱需伴随着劳动歌唱,如秧号子、九华秧歌就是以插秧,作为主要劳动项目的演唱歌曲,在演唱表达方面常使用高腔,由领唱者与和腔群众一唱一和,两句歌词与衬词衬句交替出现,表达出劳动人民对土地、生活的眷恋。二、不同池州罗城民歌题材的歌词内容解析池州罗城民歌都是在日常劳动或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贴近普通人现实生活情境的歌曲,因而民歌歌词内容的语言表达更加口语化,能够展现出不同时代的典型风貌。其中反映罗城地区普通民众劳作活动的民歌,在民歌歌词内容表达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插秧号子、打油号子、车水号子、九华秧歌、镰刀歌等,通过“一声么秧号子搭过河,一声号子一首歌。小伙甩秧把,姑娘栽秧欢,秧ID像开锅,栽秧乐呵呵”的歌词,对山野中男甩秧、女插秧的热火朝天劳作景象,做出栩栩如生的生动描述。还有第二代罗城民歌传承人姜梦玉老师,演唱劳动歌曲熬糖歌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歌词内容:“起五更睡半夜,都为过年忙。对面姨表姐,隔壁二大娘。洗糯米剖干柴,在熬麦芽糖”,也是上世纪池州民众新年活动中最常见的景象,在歌词语言叙述中的生活感、画面感十足。在劳动歌以外,池州罗城民歌艺术家还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当时时事政治的歌曲,包括当兵就要当红军、山歌唱到北京城、敬酒歌、幸福生活唱着过等等,是建国以后根据新时代社会文化的要求,由第一代罗城民歌传承人姜秀珍创作的民歌作品。这些罗城民歌的歌词生动质朴,如敬酒歌是罗城民歌传承人姜秀珍,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接见以后,创作的歌颂共产党、珍惜幸福生活的民歌作品,其中就存在“旧社会牛背当歌台,练出多少好歌手。千年苦歌被卷走,幸福欢歌喜开头”等歌词,从民歌演唱者的角度,描绘出建国后工人、农民群体的幸福生活。而改革开放以后,池州罗城艺术家又创作出欢迎客人池州来、多多山花摇春播等民歌歌曲,歌颂与展现新时代普通人民工作、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此外,罗城民歌中还包括大量表现男女爱情的情歌、儿童嬉戏的儿歌,既包含言语真挚的表百姓歌词,也有着一定比例的调情性语言词汇。如罗城民歌的十爱姐、十爱郎、撩姐歌、洗菜苔、十二月探妹等歌曲,其中情歌洗菜苔的歌词写道:“姐在湖边洗菜苔,郎在湖的撑竹排。郎把竹蒿打姐水,姐把罗裙两分开。要吃菜苔你抓一把去啊,要想谈心你晚上来”,这一歌词语言的表达具有调情意味。而罗城民歌的儿童童谣歌曲,则有牧童歌、对歌、小孩怕剃头等。黄鸡公的歌词“黄鸡公,尾巴拖,三岁毛傍会唱歌。不是爷娘教给我,是我聪明学的歌”,牧童歌的歌词“牛背上的牧童,敞开你的胸扉。风在林梢叹息,云在碧空飘逸”等这些通过即兴编创的罗城民歌歌词,充分展现出罗城民歌童真、童稚的一面。三、安徽池州罗城民歌演唱的艺术表达特色池州罗城民歌作为发源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区的民歌类型,其融合了山歌、小调、号子等传统民歌体裁,而以上三种民歌体裁在音乐艺术表现上,既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又各具特色。如多种罗城民歌歌曲都有着皖南地区民歌,所具有的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委婉清丽、郎朗上口等的特征,可以在不同民歌小节灵活的变换歌词、演唱表达方式,整体音乐风格细腻优美、情感热烈,容易带动普通受众的情绪而产生情感共鸣。但与此同时,各种调式的罗城民歌又有着上百种曲调,且包括独唱、合唱、对唱等演唱方式,不同歌曲也有着较为独特的音乐艺术表现风格。先从罗城民歌山歌的曲调、旋律、演唱方式着手,进行民歌音域、音阶、音高等调式表现风格的分析,如皖南罗城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曲调为“慢赶牛调”。“慢赶牛调”本意为乡村地区在驱赶牛群过程中,即兴演唱的自由曲调,由于这一山歌曲调的演唱节奏慢、悠扬噫亮,所以被称为“慢赶牛”,通常根据地区不同分为北路慢赶牛、中路慢赶牛和南路慢赶牛。以罗城山歌道路越走越光明、朵朵山花摇清波为例,这两首歌曲都属于典型的慢赶牛调,歌曲曲调为民族五声徵调式,也就是“徵羽宫商角徵”的五声音阶调式,包括“sol、la、do、re、mi、SOr谱例,曲调在音域上为一个8度左右的变化,曲式表达内容分为上、下两段。其中朵朵山花摇清波歌曲演唱的节奏、节拍规整,旋律变化包括级进、跳进两种跨度方式,使得整个曲调旋律的呈现既自然流畅、又连绵起伏,且该民歌演唱的曲式结构为三对上、下两段结构,唱词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不同时代的要求重新填上合适的词句,还会加入诸如如“嘀响喻、哎哟、呀么哟嘀晦”等的衬词,使之呈现出柔婉、细腻、抒情的音乐艺术表达特征。其次,池州罗城的民歌小调又被称为“小曲”,是民歌艺术家在劳动之余创作的消遣歌曲作品,但该小调的曲式结构非常规整化,相对山歌而言的即兴歌词、曲式创作较少,也更容易被演唱学习和传承,而且这一民歌小调作为典型的徽派唱腔,常常被用于池州傩戏的演唱之中。因此,由于该民歌作品曲调的简洁明快,几乎所有的罗城民歌手都会演唱,且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大都使用真声(本嗓)演唱,演唱形式为独唱,也可以是多个歌者共同参与,进行小调的齐唱或一唱众和。罗城民歌小调所涉及到的歌唱内容题材众多,包括传说故事、男女爱情、自然常识、平凡生活、娱乐嬉戏、山水风光等,如洗菜苔调、采茶调、花鼓调、扇子调,在皖南区域较为流行的小调曲目有洗菜苔、相思调、十爱、十二月梭、十二月花名等等。其中罗城民歌小调洗菜苔的结构规整、曲调委婉细腻,调式为“徵羽宫商角徵”的五声音阶调,曲调在音域上也只有六度,歌曲旋律的整体节奏是2/4拍,旋律以级进为主、不存在突然的大跳,对男女爱情等歌曲主题的表达也更加细腻自然。最后,池州罗城劳动号子民歌作为民间劳作时创作的歌曲,其在曲调表达过程中明显区别于山歌、小调,整体曲调曲式的呈现更加粗犷豪迈、高亢有力,如同劳动喊的号子一样非常生动形象,包括插秧号子、打油号子、车水号子、九华秧歌、镰刀歌等歌曲。以罗城民歌秧歌号子的曲式、曲调和曲谱为例,该曲子的曲式组成结构为“引子+A+A,+B”,刚开始是以八度大跳拉开音乐曲段的前奏,调式音阶也为“徵羽宫商角徵”的五声调,结束音停留在徵音上。在秧歌号子民歌的演唱过程中,主要采取“领唱+帮腔”的一唱众和演唱形式,进行插秧劳动氛围、工作内容的画面呈现。秧歌号子演唱中只有四句主要歌词:“手拿秧靶去插秧,等到今年大丰收。跳下田里去插秧,等到今年粮满仓”,而其他和唱者的唱词全为衬词、起到陪衬与呼应的作用,歌唱过程中多次使用波音、倚音等装饰音,按照2/4、4/4、5/4拍由慢到快的加强拍子,表现农事插秧号子欢快热烈的氛围,整个民歌音乐的艺术感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完美。四、安徽池州罗城民歌情感的艺术表达特征罗城民歌在歌者的演唱过程中,具有以曲表情、以词传情和以身传情的作用,也就是演唱者情感表达有着多方面的呈现方式。其中罗城民歌作品曲调的调式、调性、节奏和旋律,是最直接也最容易释放情感的方式,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民歌的每一句歌词,通过使用不同的调式、节奏和旋律,所表达出的时代风貌、思想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在池州罗城民歌歌曲演唱的时候,首先应准确把握民歌作品的调式音阶,如多数罗城民歌都采取“徵羽宫商角徵”的五声音阶调式,前后主要调式为徵调式,根据固有音阶进行每段旋律的演唱。而且对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作品的演唱,往往由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罗城民歌歌手,通过头腔、胸腔共鸣的发音方式,结合不同歌曲的曲调、唱词进行演唱,表达出地方民歌自然亲切、细腻真挚的情感。如池州牌坊九十九作为重新填词创作的罗城民歌,其在演唱中主要借用洗菜苔的曲调,依照2/4拍、4/4拍的强弱交替拍子,对重点段落、词语的演唱做好咬字,包括“滚滚长江”、“池州牌坊”、“忠孝节义”,以及民歌洗菜苔中的“妹”、“哥,“洗”、“筛”等,利用咬吐吞拿的演唱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地域风味、男女互相爱慕的感情,整个情感表达的呈现既热烈奔放、又细腻含蓄。之后不同罗城民歌歌词的创编与演唱,要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曲式结构情境,进行欢快、喜悦、哀愁、悲伤等真情实感的表达。还以诉说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山歌洗菜苔为例,“郎用呀篙子打呀妹水,妹把那个身子筛一筛,打湿了妹的鞋哟:这其中用“筛”字演唱女子摇摆的姿态,生动表现出妹自然活脱、前移后摇的身形变化姿态,以及妹在面对感情时既慎又喜、欲拒还迎的心理,正是多种细微的语言演唱,来体现男女青年互生爱慕、互诉情愫的人性之美,质朴的歌词也营造出情感抒发的意境美、画面感。结语自古代发展至今的池州罗城民歌,已经存在近200首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且民歌曲调种类、歌词繁多,在音乐演唱与情感表达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新时代对于安徽池州罗城民歌艺术表达的探究,不能仅仅止步于朗朗上口的歌词、熟悉的旋律,而要与时代思想精神、民歌作品内容情境进行有效结合,深度挖掘民歌调式、调性、歌词及演唱方式的音乐内涵,对传统罗城民歌的创作与演唱,做出全方位的改革创新,迎合普通受众多样化的民歌视听需求,从民歌歌曲内容、形式表达上打动观众,引起参与聆听着的回应和共鸣,以实现池州罗城民歌在创编、演唱过程中的传播、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