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3.古诗两首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1390270       资源大小:18.3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古诗两首教案设计.docx

    3.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内容3古诗两首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学习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寻隐者不遇这首诗。2 .了解到贾岛是唐朝闻名的“苦吟”诗人。3 .理解了诗意,能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心情。4 .领悟到了这首诗“寓问于答”的特色。5 .能依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好玩的故事。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作者的心情,能依据诗意,发挥想象,编出一个好玩的故事。2 .体会作者的心情,领悟“寓问于答”写作的特色。教学资源教材开发:教学时充分利用符合诗意的插图,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阅历: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故事的阅历和体会,初步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点,对古诗有了肯定的感情,也已经积累了一些描写有关淘气可爱的孩子的故事。这些可爱孩子的形象,也是他们自身生活阅历的一部分。预习设计1 .读懂诗题,知道“隐者”是什么样的人?2 .了解诗人及作品创作背景。3 .正确朗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板块一:导入(3分钟)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板块二:预习展示(15分钟)预习作业11 .沟通展示。寻:寻访“隐者”是指古代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由于某些缘由而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2 .联系已有学问积累了解具有高洁品行的人称为隐者。诸葛亮、陶渊明、王维不遇:没有遇到预习作业21.相识贾岛学生沟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预习作业3:1 .朗读展示。2 .说出诗意。寻:寻访。遇:遇到。不知处:不知道在哪里。我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不知所处的位置,只知道他在这座山里边,山里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详细在什么位置。板块三:细读理解(15分钟)1.了解“寓问于答”预设:你师傅在家吗?不在,他采药去了。到哪儿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你能带我去找他吗?不能,因为山里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寓问于答”,可以使诗句变得简练而耐人寻味。所谓“寓问于答”,它并不是“不问”,而只是不把问话内容写入诗中。关键在于把问话内容寓于答话之中,使读者可从答话里体会和推导出所问的内容。齐读体悟作者心情指名填空,小组内补充。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希望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悲观,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一线希望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充满,不知道在哪里。”“唉!”诗人叹了口气,彻底悲观了。齐读诗歌板块四:拓展延长(7分钟)1 .感悟咏华山写法【学习单1】(1)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描绘四周的景物。想像对话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4)适时写出诗人的心情。结尾出现这首诗的内容。2 .完成改写板块一:导入你们巡游过大山吗?大山奇峰重叠,烟雾缭绕,气象万千,所以大家都宠爱巡游名山,很多诗人写下一首首诗来赞美大山。谁能给大家背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板块二:预习导学预习作业1(1)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隐者”呢?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是“隐者”呢?(3)“不遇”是什么意思?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预习作业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特别出名的诗人贾岛,谁是他的“粉丝”呢?1自读课本49页推敲,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相识。2引用韩愈和梅尧臣的评价。唐代闻名文学家、大诗人韩愈这样赞扬贾岛: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北宋诗人梅尧臣这样评价贾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3引用作者自己的诗评价。贾岛有一首诗这样写自己:预习作业31 ,抽两名学生展示沟通。2 .导学。(1)朗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味儿来。(2)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学可以小声地探讨。2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板块三:细读理解1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树下的对话。在理解和解说诗意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诗句中缺少了些什么。原委缺少了什么呢?出示填空题: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 .思索: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把问句写出来?理解“寓问于答”的写作手法。小结:假如把问和答都写进诗中,不仅没有必要,还很罗嗦。“寓问于答”,可以使诗句变得简练而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的奇妙高超之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这种“寓问于答”的妙处。3 ,体悟作者的心情(1)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简单才找到这里。心情怎样呢?出示填空题: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板块四:拓展延长1出示学习文包诗咏华山,阅读,感悟写作方法。2任务驱动结合插图,仿按例文,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3尝试写作。作业设计1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的题目。2 .搜集、阅读贾岛的诗教学内容3 .古诗两首共几课时2课型新投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详细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3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所见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难点:通过诗歌的本身来感受诗歌蕴涵着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袁枚(17167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子,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铃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提倡“性灵说”。主见写诗要写出自己的特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见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见“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预习设计1 .搜集查找关于袁枚的资料。2 .朗读诗歌,了解“振、意欲、立”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3 .初步感受想象所见描绘的景象。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复习导入(预设:5分钟)1.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一首所见。2.释题。(望见)所望见的东西。其次板块:整体感受:勾画牧童轮廓。(预设:15分钟)预习作业1学生沟通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作业21 .指导朗读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微,突然/闭口立。振:震荡意欲:想要立:站立,停止不前学生相互沟通预设: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洪亮的歌声穿透了树林,回环呼应,也许是想捕获那只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诗人看到了;牧童、黄牛、树林、蝉)(放牛的)第三板块: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预设:18分钟)沟通各自收获。(一、歌颂图二、捕蝉图)学生沟通3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微。同桌沟通预设: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洪亮的歌声穿透了树林,回环呼应,4 .(学生沟通,补充)5 .读读这两句诗6 .再读读,提出这两句中不懂的地方(林微:林中成阴的地方。)(振:震荡)齐读学生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揣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8 .学生来表演9 .学习: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预设:也许是想捕获那只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10 .汇报沟通。11 .动作表演闭口立:12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齐读第四板块:总结内化(2分钟)预设:(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宠爱之情。)齐诵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在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寻访隐者,有没有见到?2.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这首诗中,诗人很幸运,他不仅见到了,而且将见到的情景写下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所见。3.释题:见是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是谁望见呢?前面要加上什么?(诗人),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其次板块:整体感受:勾画牧童轮廓。预习作业1:课前你查阅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吗?你了解了诗人吗?简介作者袁枚。(清代闻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有贤名的县令。代表作随园诗话)预习作业21 .指名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2 .自由读诗,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自由读熟后,在小组内相互朗读。3 理解诗句中字的字意。4 .沟通诗句的意思。5 .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望见了什么?6 .什么样的孩子叫牧童?第三板块: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1.默读思索:在所见一诗当中,你见到了什么情景?2.老师见到了两幅图,你知道是哪两幅吗?歌颂图1 .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漫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图)2 .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由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就唱起歌来了。他的歌声怎么样?3 .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洪亮好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微。谁来读读这两行诗?4 .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它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沟通一下。5 .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沟通,补充)6 .谁能欢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7 .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重点理解“振”、“林槌”。林糙: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四周的树怎么样?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8 .多么欢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9 .他正唱得兴奋呢,突然听到了(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捕蝉图10 .袁枚看到这个情景,立刻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11 .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12 .汇报沟通。随机朗读指导13 .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心想”。“闭口立”用动作演示。14 .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第四板块:总结内化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作业设计1 .完成补充习题、一课一练其次课部分题目。2 .你在课外还读到哪些有关儿童的古诗?选择一首写下来。3 .要求学生回去画一幅所见的情景图。

    注意事项

    本文(3.古诗两首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