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五四精神讲稿.docx
2024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105年前,也就是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一五四运动。我们知道,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不仅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且在运动中铸就的五四精神,尽管历经百余年,仍然激励着T弋又T弋中国青年奋勇前进。一、爰国主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要理解五四精神,首先要了解五四运动指的是什么。有人说,五四运动不就是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学生率先发起的爱国运动吗?不完全是。关于五四运动的界定,学术界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五四运动又称"五四爱国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学生率先发起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以及以上海六三运动为代表的全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把以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起点的新文化运动包含在内。所以,广义的五四运动也常常被人们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广义的五四运动之所以包含着新文化运动,是因为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矛头直指封建旧文化、旧礼教,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启蒙、思想觉醒的作用。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就很难有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有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狭义的五四运动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我们讲的五四精神,就是在广义的五四运动中孕育形成的。那么,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4日和2018年5月2日两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以及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都有论及,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一)爰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实际上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内容。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国家产生强烈的情感、忧虑和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尊重、忠诚和奉献精神。那么,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呢?第一,五四运动因爱国而发,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集中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要加强五四运动研究的时候才是出了大历史观的概念。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以历史视野、时代视野、全球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揭示其必然趋势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研究五四运动,"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透视出五四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有过论述: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却大大落后了。西方列强倚仗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划分势力范围,割地赔款,大肆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最后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到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没有改变。1915年5月9日,北洋政府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消息传出以后,极大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意识,各种集会抗议、抵制日货的行动遍布全国,这使得随后展开的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渗入了救亡图存的因素。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个旨在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史称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归还一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等正义要求。然而,会议在美英等帝国主义的把持下,无视中国人民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而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竟然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命令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随着这一消息传到国内,长期压抑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反抗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场势不可挡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中有两个响亮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的协定上签字。所以,从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根源和斗争目标看,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是当时最迫切、最集中的任务。第二,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本质,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如果不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就不能彻底地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就谈不到维护国家利益,谈不上爱国。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历程,毛泽东同志曾将其总结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应当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在总结了中国近代史上历次反侵略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判断。我们知道,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所以说,帝国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然而,中国的先进分子长期以来却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只措帝国主义的问题上,是盲目排外;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际上都曾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幻想。甚至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思想家们对西方列强也没有清醒的认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看作"公理的化身,把一战结束认为是"公理的胜利,幻想着战胜国列强能够主持公道、尊重中国主权和利益,但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打碎了他们的幻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民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由此,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比如,李大钊就一针见血地表示,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的分赃活动,证明"现在的世界,还是强盗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只限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必须要反对整个帝国主义。(二)进步进步是指人或者事物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进步呢?一是因为五四运动是由一群追求理想、追求迸步的青年率先发起的。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虽未诞生,但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五四运动中的"关键少数,是五四运动的实际发起者、鼓动者和组织者。另外,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当时年龄都不大,大都是20出头的年纪。但是这些青年,却是那个时代最具抗争精神和自由精神的青年,有着强烈的追求进步的决心。正是他们英勇地站在五四运动的前头呼喊与抗争,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二是因为五四运动激发了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五四运动本质上就是一场具有进步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我们知道,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些先进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赶走了一个小皇帝,而封建主义的思想,特别是旧道德和旧文化,仍然紧紧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因此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必须向群众大力宣传新思想、新道德和新文化。于是,五四运动的先三们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了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的思想批判,逐步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五四运动已经从文化运动走向政治运动,从单一的思想启蒙走向全面的社会改造,从追求西方民主政治转向社会主义。从此以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成为一股社会潮流。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五四运动: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三)民主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大力提倡民主主义,批判专制主义,认为专制政治,注重一人,而民主政治,注重众庶;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而专制国家,以执政为主人,以国民为奴隶。今日之世界,民主主义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应当说,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民主政治的认识,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初期,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是西式民主,宣扬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它鼓吹以个人为中心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解放,着眼于个人权利,而不是人民的整体利益。然而,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绝不是靠任何个人奋斗就能推翻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造旧社会,个人再努力也没有前途可言。也就是说,离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连生存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什么个性解放和个人前途。可见,初期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但是,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民主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一是五四运动充分彰显了人民民主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中不仅有青年学生,还有工人、市民、工商界人士等各界群众。他们联合起来,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充分彰显了人民民主的伟大力量。可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民主实践。二是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五四运动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让中国的先进分子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因此,必须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关心的问题。可以说,这样一种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五四运动,人们对民主的认识,比以前更深刻、更切合实际了。(四)科学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举起的另一面旗帜。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举起科学"的旗帜?这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的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有关。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以后,一心想着要当皇帝。然而,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皇帝梦呢?袁世凯认为单靠恐怖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恢复以孔孟之道为中心的封建礼教。于是,在1912年9月,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在第二年的6月和9月,又先后颁布了"尊孔令和"祭孔令。1913年9月和12月,袁世凯举行了隆重的祭孔、祭天活动。在袁世凯恢复礼教号令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尊孔小团体,比如孔教会、孔社、孔道会等,形成了一股宣扬封建道德的复古逆流,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于是,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分子,发动了一场旨在解放人们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即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广义上的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科学,主要侧重于发扬科学精神,提倡用科学把人们从愚昧、迷信、盲从、武断中解放出来。所以,当时新青年发表了许多文章大谈猴子变人的规律,批判"君权神授的论调,主张用科学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这些都对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造成了巨大冲击。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用什么样的救国方案、走什么样的救国道路才最科学。因为当时,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提出了许多救国方案,比如实业救国、工业报国、教育救国、军事强国等。当时的各种主义也层出不穷,比如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工团主义等,争相登场、相互碰撞。结果都不行、都不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认定社会主义是拯救、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最有效途径。这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坚定理想信念照亮青春之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尽管100多年过去了,但其倡导、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源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经过全党数十年的思考、探索,不断总结人民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凝练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第一个"倡导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三个倡导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而这当中,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源泉。第一,五四运动追寻的“振兴中华的目标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得到了体现。"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无数爱国志士都以"振兴中华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汇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最根本的动因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比如,1921年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首次出版。在小说的结尾,他就表达了当时的爱国青年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以及对祖国富强的渴望:"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100多年来,振兴中华的梦想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最终凝练、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这T介值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第二,五四运动追寻的“改造社会”的目标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得到了体现。五四运动前后,要求改造社会的呼声在知识界日益高涨。中国的先进分子针对当时的封建专制、社会不公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的构想。比如,以郑振铎、瞿秋白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创办的新社会,在发刊词中就开宗明义:"我们是向着德谟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的。我们改造的目的就是想创造德谟克拉西的新社会自由平等、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新社会。我们党明确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就是对五四精神中民主、自由、平等精神的传承。第三,爰国主义精神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被纳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二)五四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辛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最富创造性的群体,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T弋中国青年怀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T弋又T弋青年的热情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尽管我们站在了强起来的历史节点上,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仍然面临不少风险与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广大青年继续弘扬五四精神,把其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与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形成创造历史的巨大合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三)五四精神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精神坐标五四精神彰显了中国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鲜明主题,其价值是永恒的。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T弋青年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彳王务,展开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青年运动。时至今日,五四精神仍然是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开启自己新的篇章,就要继承五四精神,发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积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三、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那么,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呢?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弘扬五四精神,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擦不掉、抹不掉的基因,激励着T弋又T弋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一是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爰社会主义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重大论断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实践报国之行指明了方向。爱国是人世间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弘扬五四精神,就要热爱伟大祖国,就要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为什么呢?之所以坚持爱国和爱党相统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忠诚的弘扬者、实践者。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任务置于肩上,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爱国必须坚持与爱党相统O之所以坚持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那时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爱国必须与爱社会主义相统由上可见,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二是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说在百余年前的中国,爱国的根本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那么在当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经过党百余年的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自己的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民族梦当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因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总之,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龈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二)弘扬五四精神,必须树牢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是由个别人决定的,也不是由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思潮、主义,如改良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结果都失败了。就在中国人民苦闷彷徨的时候,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研究比较之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因为与形形色色的其他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因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因为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实践已然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特别是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把握上、对基本国情的全面认识上。(三)弘扬五四精神,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五四运动中,广大青年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但是,单靠青年的先锋队作用,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毛泽东同志认为,光靠青年"这个方面军是不够的,光靠了它是不能打胜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毛泽东同志认为:"就是工农大众。”他号召广大青年,"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箍口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而有了工农这支大军,才能攻破敌人的坚固阵地,才能攻破敌人的最后堡垒。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论断,一方面赞扬了广大青年在五四运动中所发挥的先锋队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只靠青年的先锋队作用难以取得胜利,还必须与人民在一起,坚定地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要坚持与人民在一起,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同样要如此。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全国各族青年,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站稳人民立场。这一重要要求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精神指明了方向。第一,站稳人民立场,要认识到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讲到这儿,让我想起了我的一段参观体会。我曾经去江西于都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深刻感受到老区人民对党的支持。第五次反围巢失败后,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开始长征。离开根据地时,老百姓拿出最后一点粮食给红军作军粮用;为了能在于都河上架浮桥,当地老百姓把门板都拆了,甚至有老人把棺材板都拿出来了。据了解,当时有1万多人跟着红军长征,但最后回来的只有200多人。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根本秘诀就在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站稳人民立场,就要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民群众都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才能安定,个人才能拥有发展的机会和环境;离开了群体的个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第二,站稳人民立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无论是小岗村民率先揭开对内改革的序幕,还是特区群众奋力开拓对外开放的新局。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踢口智慧,彰显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以,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最好的老师就是人民。广大青年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就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人民学习,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经验。第三,站稳人民立场,要增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感情决定立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度,直接决定着人民立场的坚定程度。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越深,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就越牢固,服务人民的意愿也就越强烈。广大青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心实意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一份子,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四)弘扬五四精神,必须要发扬永久奋斗传统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新时代新征程,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新目标已经确定。然而必须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加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第一,要练就过硬本领。广大青年勇于奋斗,首先要有过硬本领。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也就是说,练就过硬本领没有捷径可走,一是要通过学习,二是通过实践。从学习方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彳王务,作为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那么,青年要学习什么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习历史。毛泽东同志认为,读史,是智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你要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能够提高青年的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讲,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所以说,我们的青年要跟上时代,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习人文知识。什么是人文知识?就是关于人类文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广大青年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另一方面,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所以,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实践方面来说,一是到条件湿苦的地方去实践。越在艰苦环境中,越在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广大青年越能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二是到基层去实践。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三是在平凡的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本知识多而实践经验少的同志,容易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的毛病,最后变成"客里空。孙中山先生说得好,一个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但世界上没有孤立抽象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做大事上,广大青年要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得不平凡的成就。第二,要能吃苦。奋斗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向着理想和目标奋进。然而奋斗的进程并不是T牛轻松的事情,往往会遭遇许多艰难困苦。这就需要有能吃苦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自找苦吃这四个字。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的要求,也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习近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只有自找苦吃,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但吃苦的精神一点也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不要怕吃苦、回避吃苦,要自找苦吃,"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第三,要敢担当。什么是敢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在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敢担当,是希望大家在困难面前,在挑战面前不逃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勇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