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docx

    • 资源ID:1394678       资源大小:56.7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docx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学习目标】1 .知道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与地理区位,读懂相关的历史地图信息。2 .掌握三国末年至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3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了解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知识梳理】一、政权更迭及经济发展图示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时间梳理从南北朝到隋朝的婚变(一)三国与西晋国魏220年建立者:曹丕;定都:洛阳;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蜀221年建立者:刘备;定都:成都;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昊229年建立者:孙权;定都:建业;280年,被西晋所灭西晋266年建立者:司马炎;定都:洛阳;280年,西晋完成统一;五族内迁: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期间发生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逃的几家高门土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 .南朝:420年,刘楂篡夺皇位,建国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3 .“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今天的南京,统称为六朝。4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1) P.28思考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政治: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经济: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环境:自然环境优越,丰富资源民族: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2)表现: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江南经济快速发展,但整体优势仍然在北方。(经济重心第一次南移。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知识拓展1】门阀政治权利主体:门阀士族(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个阶层专称。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形成原因: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知识拓展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创立)(1)背景:察举制后期弊端重重,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在地方的选人权沦丧。(2)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3)评价:早期为国家政府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三)十六国与北朝1 .十六国(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坨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中原模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3)i肥水之战背景: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2 .北朝(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统治危机: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内有外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财政危机是直接原因)有利条件:北方出现民族交融趋势;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雄厚的汉文化基础(2)措施政治:推行三长制;俸禄制;迁都洛阳:改籍贯经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解决财政危机;文化: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土族通婚:拓展: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平城劣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大;经济上: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地理上:偏居塞上,交通不便;军事上:受到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洛阳优势: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条件优越;迁都洛阳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直接控制,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文化(3)评价进步性: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4)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交融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二、经济发展状况1.农业:北魏实行均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调制。脚踏翻车;耕耙精技术。2 .手工业:陶瓷业:中国南朝时使用工具匣钵冶铁业: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3 .商业:南北朝时期,当铺兴起(选必二P39);形成“草市”,设“草市尉”管理。【整合拓展】1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三教发展整体态势: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佛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一方面受到挑战,另一方面自身开始吸收佛、道的精神,有了新发展。道教: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主张“贵儒”和“尊道”。2 .文学艺术文学: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乐府诗、孔雀东南飞)。3 .书法、绘画、雕塑(1)书法:魏晋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体完备;“书圣”东晋王羲之;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2)绘画: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3)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等。4 .科技(1)数学:南朝辿蛭精确地算出圆周率。(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4)东晋葛洪抱朴子提出“火药”一词。5 .中外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东晋的法显经西域至天竺取经;【名词解释】1、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残杀频繁,部分士人因无力改变而逃避现实,由儒入玄。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学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该“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老子、庄子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2、寺院经济寺院经济是指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式。寺院经济萌芽于东汉,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顶峰。寺院财产主要来源于封建统治者的恩赐施舍、寺院地主兼并土地、贫苦农民避役托产三个方面。寺院经济的快速膨胀,严重影响了封建王朝的赋役征发,威胁王朝统治,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多次进行灭佛运动,较为有力的打击了寺院经济。3、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以及后周世宗灭佛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灭佛的动机稍有差异,但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灭佛事件体现了在中国宗教必须服务于王权统治,有力的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知识拓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粉点及成因(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江南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多发生在北方,且持续时间长,而南方相对安定。(2)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土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破坏了城市和自然经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的加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入了新的发展能量,又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1)途径:民族迁徙(自然迁徙;政府移民)。这一时期的民族迁移方向是由北方向南方。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如蜀国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各民族政权间的混战。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即汉化政策)。如孝文帝改革。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残酷统治,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各族民众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2)表现: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杂居,至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逐渐封建化,封建化又促进民族间的交融。(3)意义:打破了原来的民族布局。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界线发生变动。促进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封建化。【问题思考】结合所学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科技发展,佛教盛行。【课堂小结】

    注意事项

    本文(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