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云南《建筑隔震工程柔性管线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396126       资源大小:126.4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建筑隔震工程柔性管线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DB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XX/TXX-2024备案号.*.*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2*-*-*发布202*_*_*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目次1总则12术语与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基本规定44设计与构造54.1 一般规定54.2 设计64.3 构造75性能与检验105.1 一般规定105.2 波纹柔性节1053隔震金属软管125.4 橡胶软管135.5 圈带155.6 检验166施工、验收和维护196.1 一般规定196.2 施工2063验收266.4 维护276.5 隔震柔性连接检验方法29附录B材料进场验收记录32附录C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33本标准用词说明35引用标准名录361总则.o.为贯彻执行国家和云南省建筑工程及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隔震工程柔性管线应用,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减少经济损失,维持建筑功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制定本规程。1.0.2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建筑隔震工程中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智能化、消防等柔性管线设计、检验、施工、验收与维护。1.0.3建筑隔震柔性管线的设计、检验、施工、验收与维护,除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云南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2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flexiblepipinginseismicisolationengineeringofbuilding隔震建筑中穿越隔震层和隔离缝且能满足相应位移要求的柔性管道及线缆。2.1.2 隔震柔性连接VibratiOnisolationflexiblemoduleinpipingsystem满足隔震层和隔离缝位移要求的柔性管线装置,包含波纹柔性节、隔震金属软管、橡胶软管、圈带等。2.1.3 设计位移allowabledisplacementofflexiblepiping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达到的位移值。2.1.4 隔震金属软管vibrationisolationmetalhoseassembly由隔震波纹管、网套和接头组成的柔性连接元件,用来吸收由于管道端点位移及热胀冷缩等原因引起的管道尺寸变化的变形装置。2.1.5 波纹柔性节bellowsflexiblejoint由一个或几个隔震波纹管及结构件组成的柔性连接元件,用来吸收由于管道端点位移及热胀冷缩等原因引起的管道尺寸变化的变形装置。2.1.6 橡胶软管isolationrubberhose由内胶层、外胶层、补偿层、防火层、金属结构件等多种材料组成的柔性连接元件,用来吸收由于管道端点位移及热胀冷缩等原因引起的管道尺寸变化的变形装置。2.1.7 圈带non-mctallicflexibleelement由合成橡胶、纤维织物、隔热材料以及氟塑料组成的柔性连接元件,用于满足地震引起的通风系统和电气系统管线位移的变形装置。条文说明:1隔震金属软管符合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14525的有关规定。2波纹柔性节符合金属隔震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12777的有关规定。3橡胶软管符合建筑隔震柔性管道JGZT541的有关规定。4圈带符合非金属补偿器JB/T12235的有关规定。2.1.8 见证检验evidentialtesting施工单位在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2.2 符号2.2.1 通用参数1.隔震柔性连接安装长度;H隔震柔性连接安装高度;隔震柔性连接设计位移;P隔震柔性连接设计压力。3基本规定3.0.1穿越隔震层和隔离缝的柔性管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3.0.2设备管线穿越隔震层时,应采用柔性防火材料对洞口与管道间的缝隙进行封堵。3.0.3波纹柔性节、隔震金属软管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50年,橡胶软管、非金属圈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15年。当隔震柔性连接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及时检测,重新确定设计使用年限或更换。3.0.4与建筑隔震柔性管线相连的抗震支吊架设计应满足建筑抗震支吊架应用技术规程DBJ53/T-132相关规定。4设计与构造4.1 一般规定4.1.1 隔震柔性连接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使用功能、防火及安装要求,且应具备复位能力。4.1.2 管线穿越隔震层和隔离缝时应采用波纹柔性节、隔震金属软管、橡胶软管、圈带等隔震柔性连接。条文说明:1波纹柔性节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12777的有关规定。2隔震金属软管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14525的有关规定。3橡胶软管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建筑隔震柔性管道JG/T541的有关规定。4圈带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非金属补偿器JB/T12235的有关规定。4.1.3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的设计位移不应小于隔离缝宽度。4.1.4 对重要管道、可能泄露有害介质或可燃介质的管道,预留水平变形量不应小于隔离缝宽度的1.4倍。4.1.5 建筑电气管线穿越隔震层和隔离缝时金属管道、塑料管道、电线电缆、母线槽应采用隔震柔性连接。4.1.6 防雷接地引线穿越隔震层时的设计位移不应小于隔离缝宽度的14倍。4.1.7 承压管道和建筑电气隔震柔性连接宜具备缓冲功能。条文说明:避免隔震柔性连接因地震作用瞬时造成的破坏。4.2 设计4.2.1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应结合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管道型式、尺寸、标高、类型和安装位置等实际条件进行设计,并与建筑工程主体设计同步进行。4.2.2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型式可以分为承压管道、重力排水管道、通风管道和电缆桥架四种类型。条文说明:承压管道包括给水、消防、供暖、空调等有压管道;重力排水管道包括雨水、排水等无压管道。4.2.3 隔震柔性连接布置方式可分为竖向、水平或竖向与水平组合。常用隔震柔性连接布置方式可参见表4.2.3。表4.2.3常用隔震柔性连接布置方式序号布置方式隔震柔性连接适用场景1垂直隔震金属软管给水、消防、暖通和压力排水管等承压管道2水平波纹柔性节、隔震金属软管3垂直+水平隔震金属软管和波纹柔性节4垂直波纹柔性节、橡胶软管重力排水管道5水平波纹柔性节、橡胶软管6垂直圈带通风管道7水平圈带8垂直圈带电气桥架9水平圈带4.2.4 承压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宜由生产单位进行管道应力分析。条文说明:通过计算荷载、位移、应力,使采用的隔震柔性连接在温度、压力外载等组合工况下,隔震柔性连接的强度满足承载,变形能力满足设计位移,使管道系统获得隔震解决方案。4.3 构造4.3.1 隔震柔性连接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4.3.2 隔震柔性连接应通过固定支吊架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或地基基础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承压管道必要时可增设滑动支承,满足跨距要求。4.3.3 隔震柔性连接常用连接形式可参照表433。表4.3.3常用连接形式序号机电系统常用管道材质常用连接形式1给水不锈钢022Cr17Ni12Mo2x06Cr19Nil0.衬塑钢法兰、焊接、螺纹2消防碳素钢Q235、Q355法兰、沟槽、螺纹3暖通碳素钢Q235、Q355法兰、焊接、螺纹4排水铸铁法兰、卡箍聚氯乙烯法兰、卡箍、螺纹5通风不锈钢022Crl7Nil2Mo2x06Crl9Nil0s碳素钢Q235、Q355法兰、焊接6电气桥架碳素钢Q235、Q355螺栓条文说明:隔震柔性连接的连接形式应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连接形式;1采用钢制法兰连接2采用沟槽连接沟槽连接图:说明:1垫片;2法兰;1沟槽接头;2沟槽管件。法兰连接图:3紧固件;4一现场管道预留端。3采用卡箍连接4采用焊接连接卡箍连接图:焊缝连接图:说明:1卡箍;2直管;3现场管道预留端。说明:1现场管道预留端;2焊缝;1.管道壁厚。5PVC管道宜采用粘接6采用螺纹连接粘接连接图:电气桥架连接片连接图:说明:说明:1现场管道预留预留端外螺纹连接;1跨接线;2连接片;2紧固件。3螺杆;4螺母。5性能与检验5.1 一般规定5.1.1 隔震柔性连接应满足3个正交平动线位移及1个水平转动角位移共4个自由度变形能力。条文说明:4个自由度变形能力:双向水平地震位移、满足层间扭转位移、竖向隔振位移。5.1.2 隔震柔性连接的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应满足表5.1.2的规定。表5.1.2隔震柔性连接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检验方法1变形性能变形能力应满足设计位移参照附录A检验方法2劳能疲性满足设计位移条件下的疲劳循环次数应大于10圈且不应渗漏。参照附录A检验方法3火能防性防火层应符合GB8624的规定要求,燃烧性能不低于A2级。GB8624且炉内温升&30C质量损失率Y5O%持续燃烧时间ruo4缓冲性能隔震柔性连接应具备地震波引起的缓冲措施,应避免谐振,被冲击瞬间的被动速度及到达设计位移时的速度应小于被冲击瞬间速度的50%o参照附录A检验方法5.2波纹柔性节5.1.3 波纹柔性节外观应符合以下规定:1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焊接飞溅物及大于板厚下偏差的划痕和凹坑的缺陷。不大于板厚下偏差的划痕和凹坑应修磨使其圆滑过渡。波峰、波谷与波侧壁间应圆滑过渡;2不锈钢表面不宜涂漆。产品的碳钢结构件外表面应涂漆,漆层应色泽均匀无明显流挂、漏底缺陷的存在。5.1.4 波纹柔性节所用材料和焊接接头无损检测要求应符合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12777的规定。5.1.5 重力排水系统中隔震波纹管应使用022CrI7Nil2Mo2材质。5.1.6 波纹柔性节连接端面间尺寸的极限偏差见表5.2.40表524波纹柔性节外连接端面间尺寸的极限偏差单位为mm波纹柔性节外端面间尺寸极限偏差1.900士3900<1.3600±61.>3600±95.1.7 波纹柔性节的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应满足表5.2.5的规定。表5.2.5波纹柔性节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检验方法I耐震性能波纹柔性节应在地震作用下满足正常使用功能参照附录A检验方法2耐压性能GB/T127779.5.1GB/T127779.6.13气密性能GB/T127779.5.2GB/T127779.6.24刚度性能GB/T127779.53GB/T127779.6.35稳定性能GB/T127779.5.4GB/T127779.6.46疲劳性能GB/T127779.5.5GB/T127779.6.57爆破性能GB/T127779.5.6GB/T127779.6.6条文说明:表5.2.5中按照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12777-2019的规定执行,若规范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5.3 隔震金属软管5.3.1 隔震金属软管外观应符合以下规定:1隔震金属软管表面应成型均匀,不应有裂纹、气孔、弧坑、咬边、擦伤、毛刺、砂眼和焊接飞溅;2钢丝网套或丝带网套的断(缺)丝总根数应符合表5.3.1的规定,且每股断(缺)丝不应超过1根;表531钢丝或丝带网套的断(缺)丝总根数单位为根公称尺寸DN网套长度V500mm网套长度250Omm432<34401006<8125-8009123隔震金属软管网套应与隔震波纹管贴合,网套表面应平整光滑且网花均匀,不允许折叠和扭曲。5.3.2 隔震金属软管所用材料应符合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14525的规定。所用接头材料应符合波纹金属软管用非合金钢和不锈钢接头GB/T18615的规定。533隔震金属软管长度极限偏差见表533。表5.3.3隔震金属软管长度极限偏差单位为mm隔宸金属软管长度1.长度极限偏差隔震金属软管长度1.长度极限偏差100400+200>2000-3000+700>400-800+300>3000-4000+800>800-1200+450>4000-6000+900>1200-2000+600>6000+1.5%1.05.3.4 隔震金属软管的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应满足表534的规定。衣5.3.4隔震金属软管性能要引R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检验方法1耐震性能隔震金属软管在地震作用下满足正常使用功能。参照附录A检验方法2耐压性能GB/T145255.6.1GB/T145256.4.13气密性能GB/T145255.6.2GB/T145256.4.24静态弯曲性能GB/T145255.6.3GB/T145256.4.35动态弯曲性能GB/T145255.6.4GB/T145256.4.46爆破性能GB/T145255.6.5GB/T145256.4.5条文说明:表5.3.4中按照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14525-2010的规定执行,若规范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5.4 橡胶软管5.4.1橡胶软管的外观要求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橡胶软管的外观要求项目外胶层气泡脱层面积应不大于100mm2,两缺陷间距应不小于500mm,须经-一次修理完善杂质、疤痕允许深度应不大于0.5mm,且不多于2处,须经几次修理完善。外界损伤允许深度应不大于0.5mm,面积应不大于1OOmm2且不多于2处胶料破裂、针孔、海绵状、增强层脱层不允许有5.4.2 橡胶软管所用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4.2的规定。表542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指标检验方法1拉伸强度/MPa>11GB/T5282拉断伸长率/%>400GB/T5283脆性温度/tC-40GB/T16824粘合强度(kNm)>2.0GB/T5325热空气老化(100*C×48h)拉伸强度降低率/%<25GB/T35126拉断强度降低率/%30GB/T35127耐液体(100CH20×168h室温)质量变化率/%<3GB/T16908耐臭氧(48'Cx72h20%伸长率)外覆层无龟裂或老化GB/T24134匕粘合强度试验的试样在公称尺寸DNlOO以上的成品上裁取。5.4.3 橡胶软管长度极限偏差见表5.4.3。表543橡胶软管长度极限偏差单位:mm橡胶软管长度1.长度极限偏差橡胶软管长度1.长度极限偏差100-400+200>1200-2000+600>400-800+300>2000+700>800-1200+4505.4.4 橡胶软管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应满足表5.4.4的规定。表544橡胶软管性能要求及检佥方法项目性能要求检验方法常温气密性JG/T541表4TB/T60低温气密性JG/T541表4TB/T60验证压力JG/T541表4GBZT5563爆破压力JG/T541表4GB/T5563层间粘合性能JG/T541表4TBZT60防火性能橡胶隔震柔性连接防火层应符合GB8624的规定要求,燃烧性能不GB8624且炉内温升d3(C低于A2级。质量损失率X50%持续燃烧时间t=0条文说明:表544中按照建筑隔震柔性管道JG/T541-2017的规定执行,若规范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5.5 圈带5.5.2 圈带的外观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各部位焊缝表面不应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弧坑、焊高不足、夹渣和飞溅物,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2圈带表面不允许有胶层划伤、开裂、夹层、起皮现象出现,不允许有编接环缝。5.5.3 圈带总长极限偏差应符合表5.5.2的规定。表552总长极限偏差单位为mm总长极限偏差所有尺寸-115.5.3圈带的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3的规定。表553圈带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项目性能要求检验方法气密性能JB/T122355.6JB/T122356.3焊接接头JBZT122355.8JB/T122356.5疲劳性能JB/T122355.9JB/T122356.6爆破性能JB/T122355.10JB/T122356.7防火性能圈带防火层应符合GB8624的规定要求,燃烧性能不低于A2级。GB8624且炉内温升&30*C质量损失率650%持续燃烧时间r)条文说明:表5.5.3中按照非金属补偿器JG/T12235-2015的规定执行,若规范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5.6 检验5.6.2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见证检验。5.6.3 检验项目应按表5.6.2执行。表5.6.2检验项目名称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见证检验波纹柔性节外观材料焊接接头尺寸变形性能耐震性能耐压性能气密性能刚度性能XX稳定性能×疲劳性能XO爆破性能XX隔宸金属软管外观材料焊缝无损检测尺寸变形性能耐震性能耐压性能气密性能静态弯曲XO动态弯曲XO爆破性能XX橡胶软管外观尺寸变形性能常温气密性低温气密性O验证压力爆破压力X×层间粘合性能××防火性能XO圈带外观尺寸气密性X焊接接头X变形性能疲劳性能XO爆破性能X×防火性能XO5.6.4 型式检验应由具备检验资质的第三方检验,型式检验抽样试件数目不得少于3件,型式检验项目应为本规程的所有项目,各项指标应全部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否则为不合格。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进行型式检验:1新产品的试制定性鉴定;2产品停产超过一年后复产;3当原料、结构、工艺有较大改变,足以影响产品性能;4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5因特殊需要而必须进行型式检验时。5.6.5 出厂检验应由生产企业质检部门100%进行检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波纹柔性节出厂检验包含外观、材料、焊接接头、尺寸、耐压性能、气密性能,判定规则如下:1)全部检验项目合格,判为出厂检验合格;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判为出厂检验不合格:a)材料不符合要求;b)耐压性能中隔震波纹管出现失稳现象。3)其他项目若有不符合要求的,允许返修复验,若复验符合要求,仍判为出厂检验合格。若复验仍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则判为出厂检验不合格。2隔震金属软管出厂检验包含外观、材料、焊接接头、尺寸、耐压性能、气密性能,判定规则如下:1)全部检验项目合格,判为出厂检验合格;2)若有不符合要求的,允许返修复验,次数不超过两次。3橡胶软管出厂检验包含外观、尺寸、常温气密性、低温气密性,判定规则:全部检验项目合格,判为出厂检验合格。4圈带出厂检验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若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缺陷进行返修,复检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见证检验应在监理单位见证下,从项目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同一项目同一类型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抽检总数量的3%且不少于3件。6施工、验收和维护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作为建筑隔震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和质量验收。6.1.2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进行划分。6.1.3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进场时应进行进场验收,包括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外观尺寸检查和见证检验。当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尚应进行相应的检验,验收资料应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核。6.1.4 隔震柔性连接进场应提供下列质量证明文件:1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2隔震柔性连接型式检验报告、隔震柔性连接防火层A2不燃等级型式检测报告;3隔震柔性连接见证检验报告;4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证书;5其他必要证明文件。6.1.5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报批。6.1.6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分项工程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批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2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分项工程完工后,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6.2 施工6.2.1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施工所采用的各类计量器具,均应经校准或检定合格,且应在有效期内使用。6.2.2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建筑隔震柔性管线的施工流程,并应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确认。施工流程可参参照表6.2.2执行。图6.2.2建筑隔震柔性管线施I:流程6.2.3 安装前应复核隔震柔性连接的型号及产品合格证,进行外观检查,表面是否有运输造成的机械损伤;6.2.4 隔震柔性连接安装时不应存在扭曲,四周应留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移空间;6.2.5 不应利用隔震柔性连接变形的方式补偿现场管道安装误差;6.2.6 当隔震柔性连接上设有介质流向标志时,其安装方向应使该标志与管道介质实际流向一致;6.2.7 管道有防冻、保温等要求的,隔震柔性连接应与设计文件保持一致。6.2.8 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完毕应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为1.5倍的公称压力,采用不少于两个量程相同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为试验压力的2倍,但不应低于1.5倍或3倍的试验压力,隔震柔性连接不应泄露、失稳,受力构件、抗震支吊架、滑动支承基本完好。6.2.9 隔震柔性连接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压管道、重力排水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时,不应扭曲、拉伸;2)重力排水管道初始安装应达到设计或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暧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规定的坡度要求。3)承压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可参照图6291、6.2.9-2和6.2.9-3执行。I隔金属软管;2波纹柔性节:3下固定支架;4上固定支架:5隔震支座。图629-1承压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垂直安装示意图1上固定支架;2隔震金属软管;3下固定支架。图6.2.9-2承压管道隔藤柔性连接水平安装示意图(1)1上固定支架:2波纹柔性节;3下固定支架。图6.2.93承压管道隔震柔性连接水平安装示意图(2)4)重力排水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可参照图6294执行。1重力排水隔震柔性连接;2上固定支架:3下固定支架;4隔震支座。图6294重力排水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安装示意图2通风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及示意图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时,不应下垂、扭曲、拉伸,保持横截面过流面积不变形的刚度和强度;2)上部风管和下部风管对应四角宜采用弹性材料或阻尼杆连接,进行导向滑动,防止通风管道隔震柔性连接纵向上扭曲形变导致过风面积减少;3)通风管道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可参照图629-5执行。1圈带;2下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4隔震支座。图629-5通风管隔震柔性连接垂直、水平安装示意图3建筑电气管线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时不应下垂、扭曲、拉伸。2)同一梯架、托盘、槽盒内的电缆宜保持同一弯曲半径,且不低于不同规格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中的最大值。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3)电缆应有防止副蹭的保护措施;4)电缆桥架隔震柔性连接安装可参照图629-6执行。1圈带;2下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4隔震支座。l三6.2.9-6电缆桥架隔震柔性连接垂直、水平安装示意图6.2.10隔震柔性连接安装时应该留有足够的变形空间,管道等物体应置于隔震柔性连接位移空间包络线外,空间距离Y应符合式(6.2.10)的规定。垂直方向包络线图可参见图6.2.10。K+D2(6.2.10)式中:丫表示空间间距;表示隔震柔性连接设计位移;D表示管道公称通径。图6210垂直方向包络线图6.3 验收I主控项目6.3.1 隔震柔性连接应确认规格、型号、安装位置、抗震支吊架符合本设计规程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测量、检查施工记录。6.3.2 可能泄露有害介质或可燃介质管道的隔震柔性连接,应确认设计位移不应小于隔离缝宽度的1.4倍。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查看相关证明文件,文件应符合第6.1.3条规定。注:监理单位需对相关性能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的真伪进行审核。6.3.3 隔震柔性连接的连接方式应符合本规程第4.2节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1一般项目6.3.4 穿越隔震层的配管、配线应采用隔震柔性连接,应确认其设计位移不应小于隔离缝宽度。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查看相关证明文件,文件应符合第6.1.3条规定。注:监理单位需对相关性能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的真伪进行审核。6.3.5 连接部位漆面应完整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标志等应清晰完整。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6.3.6 穿越隔震层的防雷接地引线应采用柔性措施,应确认其水平变形量不应小于隔离缝宽度的1.4倍。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测量。6.4 维护6.4.1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应设置专项标识,标识应醒目清晰,设置于建筑物特定位置,并应满足云南省地方标准XXX。6.4.2 建筑隔震柔性管线的维护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定期检查和应急检查。6.4.3 常规检查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单位为隔震建筑使用或管理单位。6.4.4 定期检查应根据建筑隔震柔性管线类型、使用期间的具体情况、建筑隔震柔性管线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文件要求等进行,设计无要求时为竣工验收后的3年、5年、1O年,1O年以后每1O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宜由专业人员进行。6.4.5 当发生地震、强风、火灾等可能会损伤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及其相关部件的灾害后,应及时进行应急检查,应急检查宜由专业人员进行。6.4.6附录A隔震柔性连接检验方法A.0.1隔震柔性连接的位移性能检验宜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面布置的隔震柔性连接的许用位移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验介质为水;b)试验装置为试验伸缩台和控制台、夹具、滑车、滑车控制台、加压泵以及压力监测仪表;c)按图Aol-1安装试件,右端为试验控制台,外接加压泵和压力监测仪表;左端为试验伸缩台,控制转盘速度;d)启动加压泵,将水注入管内,排尽空气,关闭排气阀,密封试件,然后迅速加压至设计压力,并保持该压力至少5min,检查试件有无渗漏;c)试验伸缩台的加载方法为转盘匀速旋转,加载速率分为2s/r、3sr4s/r;转盘上O点为旋转轴心,A、B、C、D点分别是以O点为圆心且以1/2的许用位移为半径的圆与X轴和Y轴的4个交点;启动试验伸缩台:以A、B、C、D为起点,分别以2s/r、3s/r、4sr加载,每次至少旋转3圈,在试验过程中检查试件有无渗漏和异常变形;1试验伸缩台;2转盘:3夹具:4横式布置的金属隔震柔性连接;5试验固定台。图AOl-I水平面布置的隔膜柔性连接试验连接示意图2立式布置的隔震柔性连接的许用位移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验介质为水;b)试验装置为大变形位移性能试验台、加压泵、压力监测仪表;c)按图AoI-2安装试件,启动加压泵,将水注入管内,排尽空气,关闭排气阀,密封试件,然后迅速加压至设计压力,并保持该压力至少5min,检查试件有无渗漏;d)位移性能试验台的加载方法为最大设计位移往复控制,并一次加载到最大设计位移,往复循环加载三次,加载频率分为0.5Hz、0.33Hz、0.25Hz,启动位移性能试验台。1上固定台;2下固定台。图A.0.1-2立式布置的金属隔震柔性连接试验连接示意图3隔震柔性连接在最大许用位移条件下,按照上述试验方法连续加载10个循环。4防火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圈带防火实验检验依据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实验方法按照建筑材料不燃性实验方法GB/T5464,实验装置由垂直加热炉、空气温流器和气流罩三部分组成,为试样提供750C的受热环境,试样圆柱形,直径45mm,高50mm,实验时间30min<>5隔震柔性连接的缓冲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建筑隔震柔性管线一端固定,一端置于具备导向装置的低摩擦系数(0.02)导轨上(导轨方向与冲击方向一致),按表A.0.1中的额定动能在建筑隔震柔性管线冲击端的轴向和径向用摆锤各冲击一次。表AOl冲击动能取单位:焦耳样件规格DN50DN65DN80DNlOODN125DN150DN200DN250冲击动能13.021.528.840.061.381.0144.0225.0附录B材料进场验收记录B.0.1隔震柔性连接的相关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应按表B.0.1进行记录。表Bol隔震柔性连接的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隔震柔性连接的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资料编号工程名称检验日期年月日序号名称规格型号进场数量生产厂家合格证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备注检验结论:签字栏施工单位技术质检员专业工长检验员监理(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附录C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C.0.1隔震柔性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表C.0.1进行记录。表Col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检验批部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施工依据标准分包单位负责人主控项目合格质量标准施工单位检查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或结果备注1隔震柔性连接型号、安装位置、设计位移、上下固定支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3一般项目合格质量标准施工单位检查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或结果备注1隔震柔性连接外观、尺寸、设计位移等应符合要求23施工单位检验评定结果班组长:质检员:或专业工长: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人员):年月日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木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6引用标准名录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T12777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EJMA(美国膨胀节制造商协会标准)GB/T14525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36019沟槽式管路连接件技术规范GB/T710优质碳素钢好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与钢带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建筑隔震工程柔性管线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