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AO法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docx

    • 资源ID:1405815       资源大小:207.52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AO法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docx

    AO法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中文摘要印染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CODcr高且难降解,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根据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染料的针织棉布染色废水的特点,印染废水处理一般采用生化-混凝沉淀法、混凝气浮法,化学氧化及活性炭吸附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运行费用较高、不易管理等缺点。A/0法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该工艺可行的关键在于高效脱色的水解酸化池的应用,为后续生化处理和处理后达标排放奠定了基础,在该工艺设计中还采用了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浓缩池和污泥反应池等,并且对各个构筑物都进行了精确的计算。此工艺脱色率可达75%-90%,而对CODCr的去除也可达到60%左右,且运行成本低,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关键词:印染废水;酸化水解;混凝;脱色Anaerobic-aerobictreatmentofdyeingwastewaterengineeringAbstractThecompositionofdyestuffwastewateriscomplicated.Itschromaticityishigh,CODcrishighandhardtobedegradedbybiochemicaltreatment.Thatiswhyitcausesseriouspollutiontotheenvironment.Anewtreatmentprocessforthereaseofdyeingandprintingwastewaterwhichconsistsofmainlyofactivedyestuffisbroughtforward.Biochemistrycoagulationsedimentation,coagulationgasfloationchemical1oxidationand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aregenerallyused.Buttheoperationcostofthesemethodsisexpensiveandhardtobemanaged.A/0manyimprovetheresultofthebiochemicaltreatmentofthedyestuffwastewater.Itsetsupthefoundationforthesequentbiochemicaltreatment,forcominguptostandardandforloweringtheoperationcost.Technolgicaldesignincludeadjustedpool,acidificatio11-hydrolyzepoolandconcentrationpoolandeveryconstructioncarryoutexactcalculation.Thedecolorationrateofthedyestuffwastewaterisfome75%90%,andtheremovalrateofCODcrmayreach60%.Itsmanagementiseasy,andhasobtainedfavorabletreatmenteffectandremarkableeconomicbenefit.Keywords:Dyeingandprintingwastewater;Acidhydrolysis;Flocculation;Decolouration第1章综述11.1 棉纺染色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性11.1.1 退浆废水11.1.2 煮炼废水21.1.3 漂白废水21.1.4 丝光废水21.1.5 染色废水21.1.6 印花废水21.1.7 整理废水21.1.8 碱减量废水21.2 印染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31.2.1 印染废水处理的物理法一吸附法31.2.2 印染废水的化学处理法41.2.3 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法413设计任务6第2章工艺流程选择72.1 影响流程选择的因素72.1.1 废水处理程度72.1.2 建设及运行费用72.1.3 工程施工难易程度72.1.4 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72.1.5 废水水量72.2 印染废水处理设计82.2.1 生物接触氧化一一混凝沉淀工艺82.2.2 表曝一一混凝沉淀处理工艺92.2.3 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工艺102.3 选择工艺流程102.3.1 水解酸化法作用机理102.3.2 A/O法的特点11第3章设计依据123.1 粗格栅和提升泵房123.1.1 设计参数123.1.2 运行参数123.1.3 提升泵房说明133.2 调节池133.3 水解酸化池133.4 二沉池133.4.1 设计要求133.4.2 设计参数143.5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143.5.1 污泥泵房143.6 A/O池设计要点153.6.1 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对脱氮除璘的影响153.6.2 污泥龄153.6.3 溶解氧153.7 污泥浓缩池153.7.1 设计规定及参数153.7.2 运行参数163.8 污水厂平面,高程布置163.8.1 平面布置163.8.2 高程布置17第4章设计计算184.1 粗格栅184.1.1 格栅间隙数184.1.2 栅槽宽度184.1.3 进水渠渐宽部分的长度194.1.4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宽部分长度194.1.5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194.1.6 栅后槽总高度204.1.7 栅槽总宽度204.1.8 每日栅渣量204.2 集水井的计算204.3 细格栅间214.3.1 格栅间隙数214.3.2 栅槽宽度214.3.3 进水渠的渐宽部分的长度214.3.4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宽部分长度224.3.5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224.3.6 栅后槽总高度234.3.7 栅槽总宽度234.3.8 每日栅渣量234.4 调节池的计算244.4.1 调节池的工作原理244.4.2 调节池的计算244.5 水解酸化池的计算254.5.1 设计流量254.5.2 水力停留时间254.5.3 水解酸化池的容积254.5.4 水解酸化池进水配水系统254.6 A/O工艺设计计算步骤264.6.1 A/O工艺设计指标264.6.2 好氧区计算264.6.3 厌氧池计算284.6.4 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294.7 二沉池324.7.1 中心管面积与直径334.7.2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高度334.7.3 中心管口到反射板之间的高度334.7.4 沉淀池总面积及沉淀池直径344.7.5 剩余污泥量及污泥斗高度设计344.7.6 沉淀池总高344.7.7 刮泥机及排泥管设计354.7.8 沉淀池的集水系统的设计354.8 污泥浓缩池364.8.1 浓缩池直径364.8.2 浓缩池高度364.9 污泥井和污泥提升泵及脱水机374.9.1 设计参数374.9.2 设计计算374.9.3 污泥提升泵374.10 混合反应池374.11 混凝沉淀池及放流井384.11.1 中心管面积与直径384.11.2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高度394.11.3 中心管口到反射板之间的高度394.11.4 沉淀池总面积及沉淀池直径394.11.5 缓冲层高度394.11.6 污泥斗高度394.11.7 刮泥机及排泥管设计404.11.8 沉淀池的集水系统的设计404.12 脱色“也414.13 集水井和提升泵房414.13.1 集水井414.13.2 水泵总扬程的计算41第5章构筑物与高程一览表43结论45附录47致谢48第1章综述1.1 棉纺染色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性印染废水是印染厂、毛纺厂、针织厂等对纤维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的各种废水的总和,印染废水水量大、色度深、碱性强,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组分复杂,同时其水质、水量变化大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因此开发高经济的印染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印染加工包括预处理(又叫漂炼,含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操作)、染色、印花、整理四道工序,预处理工序分别排出退浆、煮炼、漂白、丝光四股废水,而染色废水、印花废水和整理废水,以上废水的混合废水称之为印染废水。印染废水的水质采用的纤维种类,染料和浆料的不同而水质变化很大。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OnIg1.,B0D5为100400mg1.,SS为100200mg1.,色度为100400倍。棉纺织产品主要由棉花或棉花与化学纤维混合后经过纺纱、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生产出产品,主要产品品种有:纯棉和棉混织。棉混织产品中化学纤维所占的比例较大。棉及棉混纺织品可分为薄型织物(普通白布及染色布)及厚型织物(绒布、灯心绒布)两种。根据织造方式的不同,棉及棉混纺织品可分为机织产品和针织产品,除染色前处理过程略有不同外,其染色及印花工艺基本相同。印染废水来源于印染过程的各生产工序,主要有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1.1.1 退浆废水退浆废水一般占总废水量的15%左右,污染物总量约占总量的一半,水量虽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各种浆料、浆料分解物、纤维屑、淀粉碱和各种助剂。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上浆以淀粉为主的(如棉布)退浆废水,B0D5/C0D约0.30.5,可生化性较好。上浆以聚乙烯醇(PVA)为主的退浆废水,B0D5/C0D约0.50.8。1.1.2 煮炼废水为保证漂白和染整的加工质量,要将纤维中的棉蜡、油脂、果胶类含氮化合物等杂质去除。煮炼一般用烧碱、肥皂、表面活性剂等水溶剂,在120C、PH值约1013的条件下对棉纤维进行煮炼。煮炼废水的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BOD和COD的平均值高达数千毫克每升,其中主要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呈强碱性,水温高,呈褐色。1.1.3 漂白废水水量大,但污染较轻,其中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1.1.4 丝光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1.1.5 染色废水水量较大,水质随所用染料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一般呈强碱性,色度很高,COD较BoD高得多,可生化性较差。1.1.6 印花废水水量较大,除印花过程的废水外,还包括印花后的皂洗、水洗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其中含有浆料、染料、助剂等,BOD.COD均较高。1.1.7 整理废水水量较小,其中含有纤维屑、树脂、油剂、浆料等。1.1.8 碱减量废水是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的,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碱减量工序排放的废水中CoDCr可高达9万mg1.,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此种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的主要对象是碱度、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极慢的有机物、染料及有毒物质。国内的印染废水多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生化主要用于COD、BOD的去除,物化主要用于脱色、悬浮物及不可生物降解CoD的去除。近年来由于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处理增加了难度。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大都由原来的70%COD去除率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旧的生化法在脱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此外,PVA等化学浆料造成的CoD占印染废水总CoD的比例相当大,但由于他们很难被普通微生物所利用而使其去除率只有20%30%。针对印染行业废水处理难度的增加,近年来国内外都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是新的生物处理工艺和高效专业细菌以及新型化学药剂的探索和应用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厌养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高效脱色菌和PVA降解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高效脱色混凝剂的研制等2。1.2 印染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2.1 印染废水处理的物理法一吸附法在物理处理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吸附法,这种方法是将活性炭、粘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末或颗粒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组成的滤床,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目前,国外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多半用于三级处理),该法对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和疏水性染料,并且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aitoT.等人的研究表明,活性炭的吸附率、BOD去除率、COD去除率分别达93%、92%和63%,活性炭吸附能力可达到50OmgCOD/g炭,污水如先曝气,则会加快吸附速率。但若废水B0D5>200mg1.,则采用这种方法是不经济的。吸附处理使用的吸附剂多种多样,工程中需考虑吸附剂对染料的选择性,应根据废水水质来选择吸附剂。研究表明,在PH=12的印染废水中,用硅聚物(甲基氧)作吸附剂,阴离子染料去除率可达95%100%。高岭土也是一种吸附剂,研究表明经长链有机阳离子处理,高岭土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黄色直接染料。此外,国内也应用活性硅藻土和煤渣处理传统印染工艺废水,费用较低,脱色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泥渣产生量大,且进一步处理难度大。1.2.2 印染废水的化学处理法1 .混凝法主要有混疑沉淀法和混疑气浮法,所采用的混疑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e)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而以硫酸亚铁的价格为最低。近年来,国外采用高分子混疑剂者日益增加,且有取代无机混疑剂之势,但在国内因价格原因,使用高分子混疑剂者还不多见。据报道,弱阴离子性高分子混疑剂使用范围最广,若与硫酸铝合用,则可发挥更好的效果。混疑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少、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2.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在国外应用较多,ZimaS.V.等人总结出了印染废水臭氧脱色的数学模式。研究表明,臭氧用量为O.886gO3g染料时,淡褐色染料废水脱色率达80%;研究还发现,连续运转所需臭氧量高于间歇运行所需臭氧量,而反应器内安装隔板,可减臭氧用量16.7%。因此,利用臭氧氧化脱色,宜设计成间歇运行的反应器,并可考虑在其中安装隔板。臭氧氧化法对多数染料能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但对硫化、还原、涂料等不溶于水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从国内外运行经验和结果看,该法脱色效果好,但耗电多,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光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和电耗还有待进一步降低。3.电解法电解对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为50%70%,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各类染料在电解处理时其CODCr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目前这种方法正在推广应用。1.2.3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印染废水以生物处理为主,占80%以上,尤以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法中以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等也有应用,生物流化床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但由于生物对色度去除率不高,一般在50%左右,所在当出水色度要求较高时,需辅以物理或化学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对BOD去除效果明显,一般可达80%左右,但色度和CoD去除率不高,尤其如PVA等化学浆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匹布碱减量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使印染废水的CoD达到20003000mg1.,而且B/C也由原来的0.40.5下降到0.2以下,单纯的好氧生物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出水难以达标;此外,好氧法的高运行费用及剩余污泥处理或处置问题历来是废水处理领域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难题。据资料报道,一般污泥处理或处置费用占整个污水厂费用的50%70%(国外),在国内也占40%左右。由于上述原因,印染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探求高效、低耗、投资省的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已日显重要。厌氧的主要处理构筑物是厌氧罐,FukunagaN.等人对传统消化罐做了改造,在罐内装填固定微生物,主要是专性产碱杆菌属。染料中的偶氮基因、三苯甲烷基因以及单氮基因聚合物,都能通过厌氧分解,通常在中温条件下进行(37C),水力停留时间6h,主要含甲基红染料的污水颜色能完全去除。有研究表明厌氧处理丝绸印染废水,在HRT为1.O1.Id,COD去除率74%82%,脱色率分别为:黑色51%、紫色94%、玫瑰红96%、茄紫30%、大红55%。用UASB和管道厌氧消化器直接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的中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废水中的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和90%以上。为了探求高效、低能、低投资的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近年来在厌氧法与好氧法的结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此时与好氧法结合的厌氧处理已不是传统的厌氧消化,它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一般为612h,只发生水解和酸化作用。这一工艺流程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一些高分子物质,期望它们在厌氧段发生水解、酸化,变成较小的分子,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好氧处理创造采用这一流程,较好地解决了PVA、染料的处理问题。这一流程的另一特点是,好氧段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到厌氧段,厌氧段有较长的污泥停留时间(SRT),有利于污泥厌氧消化,从而显著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剩余活性污泥量。因此,厌氧一好氧系统中的厌氧段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改善其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机物;二是对系统的剩余污泥进行消化。1.3设计任务本设计的处理水量为12000m3d,进水水质见表1-1。该印染废水经处理以后,水质应符合污水行业综合排放标准(GB8978T996)中的一级标准,由于进水的CoDCr值较高,BOD5、色度的值比较高,所以不仅要去除CODCr,还要使其余各项达到指标标准排放。表IT进水水质以及国家排放标准单位:mg/1CODcrBOD5SSNH3-N色度PH进水60015070030.550010-11出水100307015506-9出水标准为“纺织行业污水排放标准(GB4287-1992)中一级排放标准”,本设计要求废水经处理后达到该标准,见表1-1。第2章工艺流程选择2.1 影响流程选择的因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2.1.1 废水处理程度这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的主要依据,而废水处理程度又取决于废水的水质特征、处理后水的去向。废水的水质特征,表现为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及浓度,它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程度及工艺流程。各种受纳水体对处理水的排放要求各不相同,由各种水质的标准规定,它决定了废水处理厂对废水的处理程度。2.1.2 建设及运行费用考虑建设与运行费用时,应以处理水达到水质标准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工程建设及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流程应得到重视。此外,减少占地面积也是降低建设费用的重要措施。2.1.3 工程施工难易程度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也是选择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之一。如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的地方,就不宜选用深度大、施工难度高的构筑物。2.1.4 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废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当地气候很冷,则应采用在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后,在低温季节也能正常运行,并保证取得达标水质的工艺。2.1.5 废水水量除水质外,废水的水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对于水量、水质变化大的废水,应选择耐冲击负荷强的工艺,或考虑设立池等缓冲设施以减少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废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较有规律,处理要求也较统一,主要是降低废水的生化需氧量和悬浮固体,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典型处理流程。而工业废水则种类繁多,不可能提出规范的处理流程,因此只能进行个别分析,最好通过试验确定处理流程。在具体确定某工厂废水的处理流程前,首先要调查以下各点。1 .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2 .循环利用及减少废水量的可能性;3 .回收利用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可能性;4 .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的可能性。2.2 印染废水处理设计2.2.1 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图2-1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这是一个生物-化学二段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特点的生物处理法,生物活性好,F/M值大,处理负荷高,处理时间短,不需污泥回流并可间歇进行,但是难降解物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脱色效果欠佳,同时填料可能堵塞,且该工艺产生的污泥量大,污泥含水量高又难于脱色,故在污泥脱色时需投加一定的消石灰和三氯化铁。2.2.2 表曝一一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废水出水外运图2-2表曝混凝沉淀处理工艺表曝是一种完全混合曝气活性污泥法,它有合建式和分建式两种。合建式是将曝气区与沉淀区合建在一个池内,对污泥回流缝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严格,如果回流缝过大或曝气强度过大时,则大量气泡会窜入沉淀区,干扰污泥沉淀和回流,造成运行不稳定,如果回流缝过小,则会造成堵塞,影响污泥回流。而分建式增加了回流污泥的动力费。无论是那一种曝气池,当含有大量的印染废水进入表曝池后,则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严重影响池内充氧和运行管理,致使池内充氧,影响处理。2.2.3 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工艺图2-3水解酸化+A0+混凝沉淀工艺2.3 选择工艺流程根据上述几种工艺优缺点的比较,和自己所设计处理水量的大小,选择第三种工艺。2.3.1 水解酸化法作用机理一般把厌氧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甲烷化阶段,而中解反应地把反应过程控制在前面的水解与酸化二个阶段。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水解一产酸细菌。在水解酸化反应过程中首先大量微生物将进水中呈颗粒与胶体状有机物迅速截留和吸附,这是一个快速的物理过程,只需几秒钟到几十秒就进行完全;补截留下来的有机物吸附在水解污泥表面,被缓慢分解;它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取决于污泥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无关;在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为可溶解性物质,同时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变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并重新释放到溶液中,在较高的水力负荷下随水流出系统;由于水解和产酸菌世代期较短,因此这一过程也是迅速的。污水经过水解反应后可以提高其生化性能,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A/0法水解酸化后的进入A/0池采用的缺氧一好氧处理工艺,它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滤法好氧池前段设置了缺氧池,使微生物缺氧,好氧状态下交替操作进行微生物筛选,经筛选的微生物不但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而且抑制了丝状菌的繁殖,可避免污泥膨胀现象。该技术还具有耐冲击负荷,能提高系统操作弹性,污泥现降性能好宜操作等优点。2.3.2 A/O法的特点A/0法是缺氧(AnobrniC)工艺截厌/好氧(Obrnic)工艺的简称,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或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在好氧段好氧微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0D5,如果前边配的是缺氧段,有机物和氨氮在好氧段化为硝化氮并回流到缺氧段,其中的反硝化细菌抻用氧化态氮和污水中的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反应,使化合氮变为分子态氮国,获得同时去碳和脱氮的效果。如果前边配的是厌氧段,在好氮段吸收磷后的活性污泥部分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部分回流到厌氧段将磷释放出来。因此,缺氧/好氧(A/0法又被称为生物脱氮系统,而厌氧/好氧(A/0)法又称为生物除磷系统。因为硝酸菌是一种自养菌,为抑制生长速率高的异养菌,使硝化段内硝酸菌占优势,要高法保证硝化段内有机物浓度不能过高,一般要控制BODS小于20mg1.o硝化过程中消耗的氧可以在反硝化过程中补回收利用,并氧化一部分B0D5。利用厌氧和氧化两组相的交替操作达到筛选微生物的目的,厌氧池的停留时间短,而大部分有机物均已在厌氧池内被氧化分解。运行时,系统所产生的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同时由筛选作用抑制丝壮菌的繁殖,避免了污泥膨胀的现象。第3章设计依据3.1 粗格栅和提升泵房粗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用来去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装置。提升泵房用以提高污水的水位,保证污水能在整个污水处理流程过程中流过,从而达到污水的净化。3.1.1 设计参数因为粗格栅与水泵房合建在一起。因此在格栅的设计中,做了一定的修改,特别是在格栅构造和外型上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设计模式,改建成长方体形状利于均衡水流速度,有效的减少了粗格栅的堵塞。(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最大间隙40mm(2)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原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O.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3)格栅倾角一般用450750,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0700,(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o3.1.2 运行参数栅前流速0.5ms过栅流速0.6ms栅条宽度001m栅前槽宽0.6m水头损失0.IIm栅条净间距0.02m格栅间隙数20每日栅渣量0.33m3d设计中的各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3.1.3 提升泵房说明(1)泵房进水角度不大于45度。(2)相邻两机组突出部分得间距,以及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应保证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再检修时能够拆卸,并不得小于0.8。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则不得小于1.oIlb作为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m。(3)泵站为半地下式,直径D=IOnb高12m,地下埋深7m。(4)水泵为自灌式。3.2 调节池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2000m3d水力停留时间:T=8h调节池的容积:V=11×62×3.5有效水深:3.2m3.3 水解酸化池作用:降解、打断长链的大分子,提高废水的生化性指标。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max=417m3h水力停留时间:T=6h水解酸化池的容积V=24.OX23.OX5.0本设计中水解酸化池的超高为03m。3.4 二沉池3.4.1 设计要求(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值应大于3,直径为47m不宜大于8m。(2)中心管下口设喇叭口和反射板,其管内流速不大于100mms.如无喇叭口和反射板,管内流速应不大于30mms°反射板底面距泥不小于0.3m,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1.35倍,反射板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度;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0m,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沉池中不大于30mms,在二沉池中不大于2011rns0(3)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小于7m时,澄清污水沿周边流出;当直径大于7m时应增设辐射式集水支渠。(4)排泥管下端池底不大于0.20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0mo(5)浮渣档板距集水槽0.25-0.50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5«3.4.2 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12000m7d表面负荷:qb范围为1.01.5m3/m2,h,=1.0m3/m2,h固体负荷:qs=140kgm2,d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h堰负荷:取值范围为1.52.91.s.m,取2.01.(s.m)运行参数:沉淀池直径D=14m池总高度H=10.6m有效水深h=4.3m贮泥斗容积VW=322m33.5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3.5.1 污泥泵房1.回流污泥泵选用1.XB-900螺旋泵3台(2用1备),单台提升能力为480m3h,提升高度为2.0m-2.5m,电动机转速n=48rmin,功率N=55kW°2 .回流污泥泵房占地面积为9mX5.5mo3 .剩余污泥泵选两台,2用1备,单泵流量Q>2Qw2=5.56m3h0选用IPN污泥泵Q7.2-16m3h,H14-12m,N3kWo4 .剩余污泥泵房占地面积1.XB=15mX12m。3.6 A/0池设计要点3.6.1 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对脱氮除磷的影响厌氧段进水中可溶性磷与溶解性BODs之比小于0.06,才会有较好的除磷效果。污水中CODTKN>8时,氮的总去除率可达80%,C0DTKN<7时不宜采用生物脱氮。3.6.2 污泥龄在A/0阶段污泥泥龄受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和除磷工艺两方面的影响。权衡这两方面,A/0阶段的污泥泥龄一般为1520d,与法国研究得出的OS公式相符。该公式为:s=(")TKN哇+.51+1.094(457)TKNie-0.1263.6.3 溶解氧好养段的DO应为2mg1.,太高太低都不利。对于厌氧段,则DO越低越好,但由于回流和进水影响,应保证厌氧段DO小于0.2mg1.0回流污泥提升设备应用潜污泵代替螺旋泵,以减少提升过程中的复氧,使厌氧段的DO最低,以利于脱氮除磷。硝化的TKN的污泥负荷应小于0.05kgTKN(kgK1.SSd),反硝化进水溶解性B0D5浓度与硝态氮浓度之比大于4。水温1318时,污染物质去除率较稳定,-一般不宜超过30。3.7 污泥浓缩池采用辐流式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采用静压机械排泥。3.7.1 设计规定及参数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虬(I)泥固体负荷: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112.d)。(2)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3)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3.7.2 运行参数进泥浓度8g1.进泥含水率99.2%池底坡度0.08贮泥时间4h浓缩池总高4.8m污泥浓缩时间16h出泥含水率97%坡降0.16m上部直径5.Im泥斗容积2.8m33.8 污水厂平面,高程布置3.8.1 平面布置废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包括生产性处理构筑废水、辅助建筑物和连接各构筑物的管渠。对废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规划时,应考虑的原则有以下几条。1 .布置尽可能紧凑,以减小处理厂的占地面积和连接管线的长度。2 .生产性处理构筑物作为处理厂的主要建筑物,在作平面布置时,必须考虑各构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局,减少投资、运行管理方便。3 .对于辅助建筑物,应根据安全方便等原则布置。如泵房、鼓风机房等应尽量靠近处理构筑物,变电所应尽量靠近最大用电户,以节省动力管道;办公室、化验室等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处于它们的上风向,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贮气罐、贮油罐等易燃易爆建筑的布置应符合防爆防火规程;废水处理厂内的管路应方便运输。4 .废水管渠的布置应尽量短,避免交叉。此外还必须设置事故排放水渠和超越管,以便发生事故或检修时,废水能超越该处理构筑物。5 .厂区内给水管、空气管、蒸汽管及输配电线路的布置,应避免相互干扰,既要便于施工和维护管理,又要占地紧凑。当很难敷设在地上时,也可敷设在地下或架空敷设。6 .要考虑扩建的可能,留有适当的扩建余地,并考虑施工方便。应当指出,在工艺设计计算时,就应考虑平面布置,相应地,在平面布置时,如发现不妥,也可根据情况重新调整工艺设计。总之,废水处理厂的平面设计,除应满足工艺设计上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施工、运行上的要求。对于大中型处理厂,还应作多方案的比较,以便找出最佳方案。在污水厂内主干道应尽量成环,方便运输。主干宽69m次干道宽34m,人行道宽1.5m2.0m曲率半径9m,有30%以上的绿化。3.8.2 高程布置高程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各构筑物在高程上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水头损失的计算,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标高,以及连接构筑物间的管渠尺寸和标高,从而使废水能够按处理流程在各构筑物间顺利流动。1 .高程布置的主要原则有两条(1)尽量利用地形特点使各构筑物接近地面高程布置,以减少施工量,节约基建费用。(2)废水和污泥尽量利用重力自流,以节省运行动力费用。2 .确定水土流失数量为了在到重力自流的目的,必须精确计算废水流动中的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包括:(1)流经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进出水管渠的水头损失。(2)流经管渠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按所选类型计算。3 .高程布置时应考虑的因素(1)初步确定各构筑物的相对高差,只要选某一构筑物的绝对高程,其他构筑物的绝对高程也可确定。(2)进行水力计算时,要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扫远期最大流量计算。同时还应留有余地,以保证系统出现故障或处于不良工况时,仍能正常运行。(3)当废水及污泥不能同时保证重力自流时,因污泥量较少,可采用泵提升污泥。(4)高程布置应保证出水能排入受纳水体。废水处理厂一般以废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废水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废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如设立泵站,则可使泵站扬程最小。(5)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高程布置。如地下水较高,则应适当提高构筑物的设置高度,以减少水下施工的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第4章设计计算4.1 粗格栅4.1.1 格栅间隙数设栅前水深05m,过栅流速v=0.60m/s,格栅间隙b=0.02m,栅条安装倾角=70°格栅间隙数按公式“QmaXJ而Z0.1389XJSin70°n=

    注意事项

    本文(AO法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