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docx
-
资源ID:1406350
资源大小:12.1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docx
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融合教育是在包容性环境中,为所有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包容、多元、公平的教育原则已被大多数国家广泛接受,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趋势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当残疾学生无法享受良好教育时,其未来发展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致力于包容的教育系统必须具有统一的学校教育模式,能够响应所有人的需求,并提供公平和优质的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明确将实施融合教育作为新时代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目标和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听力干预技术、听力语言康复水平的提升,国家救助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经过康复具备随班就读的条件和能力,他们需要或正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龄听障儿童又从普校回归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产生“回流”现象。回流问题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频繁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融合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听障儿童在课堂学习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国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从儿童的听觉功能发展来看,听障儿童无法听到语言的全频率声音,尤其是先天性听障儿童,即使按照国际上最早的1-36干预原则,与健听儿童的声音全方位感知相比仍有近6个月以上的延迟。对于患有重度或极重度听障的儿童只有植入人工耳蜗后才可以感知全频率的声音,进而理解语言,逐步发展表达性语言。我国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平均年龄在1岁左右,即使家长及时给孩子进行了干预,仍较健听儿童的语言发展滞后至少1年以上。听觉功能的建立和发展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前提。对于患有轻中度听损的儿童应及时配戴助听器。处于高频段的语音响度相对较小,不戴助听器会遗漏这些讯息,导致语言理解错误、发音不清晰,这也是其在进入普小后出现与同龄儿童语言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通学校中已有不少听障学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课堂学习上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部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阅读等技能表现通常不如同龄健听儿童,影响了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往往会在语言科目上遇到困难,这意味着存在一定语言障碍。3.1 听力挑战普通学校的声学环境具有高背景噪音和混响特点,这对语言理解有很大影响,听力损失越重的学生受到的影响越大。目前人工耳蜗可能无法接收到全部声音频率和信息,面临信息缺失的风险。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在听到远处说话时会遇到困难。例如,很难识别声音来自哪个方向。虽然双耳植入或双模式助听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听障儿童的声源定位能力,但与健听儿童还可能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有噪声时,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仍然面临挑战,需要持续支持与帮助。3.2 唇读唇读是听障儿童获得语言的一种方式。在唇读中,人们主要使用视觉观察说话者的语言器官,如嘴唇、牙齿和舌头。听障儿童可利用唇读增强其在识别口语或充分聆听方面遇到困难时的理解能力。如果听障儿童无法观察说话者的语言器官,缺乏视觉支持,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时或没有看他们时,会影响唇读收益,迫使其仅依赖听觉。上述种种情况最终使其只能获得部分语言信息,加重了学习困难。3.3 课堂教学环境复杂当听障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时,由于教授内容复杂性增加、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语速过快、音量偏小及学生座位距声源位置偏远等因素,都会增加听障儿童的学习困难。然而,听障儿童在学习中得到的帮助比其需要的帮助少。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普通学校教师对严重听力受损儿童的教学经验少,具有专门或职业资格的教师相对匮乏。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听障儿童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语音内容,产生学习困难。3.4 听障儿童个体因素听障儿童的听力康复水平与普通学校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影响听障儿童的听课效果。听觉障碍同样也造成了听障儿童自我接纳、人际交流和认知发展及行为方面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听障儿童因生理缺陷,会产生自卑感,自我接纳程度低,难以接纳自己的残障身份,这种排斥心理将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在普校环境中,听障儿童往往是“边缘人物”,易对学校环境和他人产生疏离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容易“置身事外。脱离课堂。此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自控能力较差、意志力不强等,也将对听障儿童的课堂学习产生不良影响。4.1 创设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需要学校在接收听障儿童学习的教室做好降噪处理,如配备软布窗帘、墙面采用吸音软包作为教室布设等,最大限度改善听障儿童在学习环境中的信噪比。听障儿童依赖助听设备的麦克风接收声音,声音强度会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因此其在教室里的座位应尽量安排在前面,距离老师3米内,有利于其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讲话;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教室安装听觉辅助系统,帮助听障儿童在教室无忧畅听。4.2 大力培养融合教育教师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随乏,专业技能储备不足,对听障儿童语言、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不足。因此,急需培养一大批专业的融合教育教师,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获取支持能力等方面建构其融合教育素养。一方面支持高校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特殊教育课程,提高本科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加强针对特殊教育的职后培训,促进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普通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了解,提升其融合教育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上能够关注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好教育衔接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听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4.3 听障学生及其家长要自我接纳,积极融入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后,家长要帮助听障儿童调整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鼓励其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尽快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同时,听障儿童家长要与教师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家校合作,掌握一定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听障儿童常因缺乏良好的言语能力,沟通不畅而难以跟随课程节奏与活动流程,无法与教师、同伴达到实时交流,甚至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因此,听障儿童要提高言语语言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塑造健康向上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融合教育中的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多样性,这也决定了融合教育所面对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融合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融合教育素养的复合型教师,更需要来自普校、社会、家庭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与合作。平等是融合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融合教育的推进过程就是一个对教育平等不断呼吁与追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