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docx

    • 资源ID:1408285       资源大小:78.45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docx

    ICS07.040CCSA78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22242024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Codingrulesoflandadministration2024-05-26实施2024-03-26发布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V1范围62规范性引用文件63术语和定义64总则74.1 土地管理代码的组成74.2 土地管理代码的扩展74.3 代码编制一般规定75地块代码编制75.1 地块划分方法75.2 地块代码结构85.3 编码方法86业务代码编制96.1 业务分类96.2 业务代码结构116.3 编码方法117赋码规则117.1 地块代码的赋码规则117.2 业务代码的赋码规则12附录A(规范性)地块分类及代码表14附录B(资料性)土地管理业务分类及代码表17附录C(规范性)地块代码赋码规则24参考文献3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武汉天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部自然资源工程技术(湖北)有限公司、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詹长根、胡凯、段志强、陈晓茜、吴颖、李江、张丹、曹干红、何谦、张育、黄冠宇、牟紫微、白晶、郭晓丹、郑丽娜、胡小微、徐锋、陶文铸、陈金文、姜楠、刘红玲、李姻靖、缪婷、闵梦然、柳溪。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027-86656061,邮箱:1556154372,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7260651,邮箱:。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743号)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2号)关于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自然资发(2020)83号)以及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湖北省自然资源信息化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5)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理清土地管理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业务体系的数据支撑链条,建立“一码管地”工作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信息共享格局,为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制定本规则。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块代码和业务代码的结构、编制方法和赋码规则等。本文件适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地块代码和业务代码的编制、标识、信息处理和交换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37346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GB/T42547地籍调查规程TD/T1054土地整治术语规范TD/T1077地籍调查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土½管理landadministration国家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性措施。3.2土地管理区landadministrationdistrict用于地块管理空间索引和代码编制的土地管理区域。注:包括行政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范围(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地籍区、地籍子区等管理区。3.3地块landparcel具有同一权利或利用或管理等属性的、界线封闭的最小土地单元。3.4地块代码landparcelcode按一定的规则赋予地块唯一和可识别的标识码。3.5业务代码businesscode按一定规则赋予业务事件唯一和可识别的标识码。4总则4.1 土地管理代码的组成土地管理代码由地块代码和业务代码组成。4.2 土地管理代码的扩展根据实际需要,可经论证后扩展地块类型及代码和业务类型及代码,并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其中业务类型和代码可扩展到四级。4.3 代码编制一般规定土地管理代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编制的基本要求如下:a) 如果业务代码和地块代码分别编制,业务代码编制时,应提交给编码服务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名称、项目名称、业主或权利人名称等:地块代码编制时,应提交编码服务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代码、地块数量、地块坐标或地块矢量数据、编码原因等信息。相关要求如下:1)编码原因包括新增地块、地块数据错误修正、地块分割、地块合并、地块边界调整、是否已登记宗地或已供地块内建筑工程占地的地块等;2)地块坐标或地块矢量数据的坐标系统应是国家大地坐标系统(CGCS2000)ob) 如果业务代码和地块代码同时编制,应提交给编码服务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名称、项目名称、业主或权利人名称、地块数量、地块坐标或地块矢量数据、编码原因等信息。5地块代码编制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5.1 地块划分方法以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行政规章及实际管理工作,将地块划分为6种类型,即宗地、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图斑、规划管控区、建设管理区、土地评价单元等。各类地块的含义见附录A中表A.1中说明栏的说明,划分方法如下:a) 宗地。按照GB/T37346的规定划分宗地;b) 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按照自然资办发(2020)9号文件的规定划分自然资源登记单元;c) 图斑。根据覆盖、利用方式、经营特点、用途、监督管理等特征,划分现状地类、专项调查、新增耕地、占用耕地、地类监测和其他等图斑,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图斑,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图斑;其中:1) 按照GB/T21010的规定划分现状地类图斑:2)按照耕地、水资源、湿地、森林、草原等专项调查技术标准划分专项调查图斑:3) 在村级范围内,因国土综合整治(含生态修复等)、农业结构调整等,形成的界线封闭的新增耕地划为新增耕地图斑;4)在村级范围内,用地预审与选址或批次用地审批阶段,将建设项目占用的界线封闭的耕地范围划分为占用耕地图斑:5)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采用遥感监测、日常巡查等手段发现用途发生变化的界线封闭的图斑(含因自然灾害造成变化的),划分为地类监测图斑,包括合法变化、违法使用和疑似违法使用的地类监测图斑。d) 规划管控区。根据用途管制目标的不同,分层级(省级、市级、县级(区、县级市)分别划分永久基本农田区、生态红线区、城镇开发区、用途分区、功能分区、生态修复分区、国土综合整治区等地块,同一层级同一类型的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规划管控区,划分为两个以上规划管控区地块;其中:1)在村级范围内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以现状地类图斑为基础,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图斑;2)在村级范围内,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储备的界线封闭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e) 建设管理区。按照建设用地的特点、建设用地管理的目标和新增建设用地的程序,在县级行政区划内划分建设用地、收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利用、临时用地、国土综合整治等地块,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各类建设管理区,划分为两个以上建设管理区地块。其中,依国土整治的目的和空间对象不同,国土综合整治地块细化为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地块;f) 土地评价单元。根据土地用途、土地评价的目的不同,分层级(省级、市级、县级(区、县级市)分别划分为土地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和专题评价等单元;同一层级同一类型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土地评价单元,划分为两个以上土地评价单元。其中:1) 依土地价值的不同,土地等级地块细分为土地等别地块、土地级别地块等;2)依土地用途不同,基准地价地块细分为住宅、商业、工业、商住、农用地等基准地价地块。5.2 地块代码结构地块代码采用5层21位层次码结构,由地块分类码、行政区划代码、土地管理区代码、地块特征码和顺序号构成,如图1所示。XXXXXXXXXXXXXXXXXXXXX顺序号地块特征码±簪理区代码行政区划代码地块分类码图1地块代码结构5.3 编码方法地块代码采用分层编码,具体方法如下:a)第一层次为地块分类码,码长为2位,用字母表示,码值如附录A中表A.1中的地块分类码与名称栏目所示;b)第二层次为行政区划代码,码长为6位,采用GB/T2260中规定的数字代码:O第三层次为土地管理区代码,码长为6位,码值为000000-999999,不同的地块类型,其土地管理区的划分设定方法和代码编制方法不同,其中:1)宗地类:按照GB/T37346的规定设定并编制土地管理区代码,即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代码;2)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类:用OOoOO1、000002>000003.OOOoO4分别表示国家级登记、省级登记、市级登记和县级登记的土地管理区;3)图斑类:现状地类图斑、新增耕地图斑和占用耕地图斑,前3位为乡级行政区代码,在县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后3位为村级范围代码,在乡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地类监测图斑和专项调查图斑,用“000000”表示;4)规划管控区类: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用“000000”表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地块,前3位为乡级行政区代码,在县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后3位为村级范围代码,在乡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除永久基本农田地块外,其他规划管控区的土地管理区代码用“000000”表示;5) 建设管理区类:建设管理区的土地管理区代码用“000000”表示;在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编制;6) 土地评价区类:土地评价区的土地管理区代码用“000000”表示;在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编制。d) 第四层次为地块特征码,码长为2位。宗地类特征码采用GB/T37346规定的宗地特征码;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特征码采用自然资办发(2020)9号文件中的自然资源类型码:图斑、规划管控区、建设管理区、土地评价区等类型的地块特征码,在土地管理区范围内编制,用“10-99”表示。码值如附录A中表A.1中的地块特征码栏目所示;e) 第五层次为地块顺序号,码长为5位,码值为OoOOI-99999,其中:1)宗地的顺序号:按照GB/T37346的相关要求编制;2)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顺序号:省级登记的自然资源,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市级登记的自然资源,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县级登记的自然资源,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3)图斑的顺序号:现状地类图斑、新增耕地图斑和占用耕地图斑,在村级范围内统一顺序编制。地类监测图斑和专项调查图斑,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统一顺序编制;4)规划管控区的顺序号:省级编制的规划,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市级编制的规划,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县级编制的规划,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5) 建设管理区的顺序号:县级立项的建设用地地块,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市级立项的建设用地地块,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市级行政区划代码;如果建设项目跨县级行政区,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启动相关建设用地管理业务,可对落入县级行政区内的部分统一编制顺序号,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省级立项的建设项目,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如果建设项目跨市级(县级)行政区,所在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启动相关建设用地管理业务,可对落入市级(县级)行政区内的部分统一编制顺序号,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市级(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收储地块、批而未供地块、闲置土地地块、低效利用地块、国土综合整治地块,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6) 土地评价单元的顺序号:评价区域覆盖省级行政区的,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评价区域覆盖市级行政区的,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评价区域覆盖县级行政区的,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6业务代码编制以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行政规章及实际管理工作,将土地管理业务划分为7大类,即土地调查与监测、规划与计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地籍管理、国土综合整治、综合管理监督等。依土地管理行政程序、行政方法、时空特征,结合行政空间对象(地块类型)的不同,细分二级类、三级类。各类业务的含义见附录B中表B.1中说明栏的说明。a) 土地调查与监测细分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变化监测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调查的时空覆盖特征,基础调查细分为全国国土调查、国土变更调查等三级业务;2) 依调查的资源对象不同,专项调查细分为耕地资源、水资源、湿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三级业务;3) 依监测的时空特征,变化监测细分为常规监测、专项监测等三级业务。b) 规划与计划细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规划修改、年度计划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空间覆盖层级的不同,总体规划细分为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乡级规划等三级业务;2) 依城镇村庄的空间范围,详细规划细分为城市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等三级业务;3)依用地的性质和类型,专项规划细分为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业草原规划、整治规划等三级业务。c) 耕地保护细分为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等二级业务。其中:1) 依耕地与其他农用地的关系,耕地进出平衡细分为耕地调入、耕地调出等三级业务;2) 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具体工作,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细分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踏勘、永久基本农田监管等三级业务:3) 依农业结构调整的性质特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细分为设施农用地管理等三级业务。d) 建设用地管理细分为用地预审与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土地核验和规划核实、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等二级业务。其中;1)以用地预审与选址的具体工作,用地预审与选址可细分为用地预审与选址、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等三级业务:2)依用地审批的性质,用地审批细分为批次审批、单独选址审批、建设用地备案、临时用地审批、临时用地备案等三级业务:3)依土地供应的行政特征,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细分为编制规划条件、土地供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权合并(分割)等三级业务;4)依工作程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细分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三级业务。e) 地籍管理细分为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登记、争议调处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调查的时空特征,地籍调查细分为地籍总调查、日常地籍调查、建设项目地籍调查、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等三级业务:2) 依登记的时空特征和行政特征,不动产登记细分为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查封登记、注销登记、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其他登记等三级业务;3)依登记的时空特征和行政特征,自然资源登记细分为首次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注销登记等三级业务。f) 国土综合整治细分为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等二级业务:g) 综合管理监督细分为土地市场、土地瞥察(执法)、土地评价与评估、土地统计、数据库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档案管理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交易的性质和用地类型,土地市场细分为土地储备、建设用地交易、农用地交易、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等三级业务;2)依监督管理的性质和空间对象,土地督察(执法)细分为规划实施监督、耕地保护监督、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政策法规落实、土地市场监管等三级业务:3)依评估的结果不同,土地评价与评估细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承载力评价、±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评估等三级业务。6.2 业务代码结构业务代码采用4层19位层次码结构,由行政区划代码、年份代码、业务分类码和顺序号构成,如图2所示。图2业务代码结构6.3 编码方法业务代码采用分层编码,具体如下:a)第一层次为行政区划代码,码长为6位,采用GB/T2260中规定的数字代码。b)第二层次为业务年份代码,码长为4位,用公元纪年数值表示。c)第三层次为业务分类码,码长为4位,表示4个级别的业务类型,每一级类型码长1位,如附录C中表C.1所示,其中四级业务类型用于扩展;d)第四层次为业务顺序号,码长为5位,码值为00001-99999。7赋码规则7.1 地块代码的赋码规则7.1.1 基本要求地块代码赋码的基本要求如下:a)同一类型的地块,其代码是唯一的。从编制的地块代码中,能够区分解读出不同属性的地块类型。因注销、收回、整治、灾毁、界线调整等原因造成地块灭失的,原代码停用;b)同一类型的地块首次赋予代码后,其代码在地块的管理生命周期内应当保持稳定。如后续业务不涉及地块分割、合并或边界调整,则沿用首次赋予的地块代码,否则.重新编制地块代码;c) 按照GB/T37346的规定设定宗地并编制宗地代码;当设定的宗地界址发生变化时,按照GB/T37346的规定变更宗地代码;d) 建设用地地块面积发生变化,则重新编制建设用地地块代码,原代码停用;e) 除依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计划征收、拆迁、回收、注销的宗地或计划注销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外。建设用地地块不应压盖已规划选址、己供地块、已登记宗地等地块。2. 1.2赋码规则按照附录C中表C.1的规则赋地块代码。7. 2业务代码的赋码规则8. 2.1基本要求业务代码赋码的基本要求如下:a)同一类型的业务,其代码是唯一的。从编制的业务代码中,能够区分解读出不同的业务类型。b)业务类型被赋予代码后,其代码在业务事件环节周期内应当保持稳定,不得变更。c) 可根据不同业务管理的需要,将业务事件环节发生时间或者结束时间作为业务代码的时态特征。d) 对同一地块或同一项目,因项目验收不合格、审批许可登记业务发现瑕疵等原因需要重启相同业务的,则重新编制业务代码,原业务代码停用。7.2.2赋码规则按照下列规则赋业务代码:a) 土地调查与监测类各级别业务,以调查监测项目为单元,在业务开始时编制业务代码,并一直沿用至项目验收结束;b) 规划与计划类各级别业务,以规划与计划项目为单元,在业务开始时编制业务代码,并一直沿用至项目验收结束;每次修改各类各层次规划时,都需要重新编制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编制年度计划时,编制年度计划业务代码;c) 耕地保护类各级别业务,以补充耕地项目为单元,在业务开始时编制业务代码,并一直沿用至项目验收结束;编制补充耕地指标使用表时,编制业务代码;d) 建设用地管理类各级别业务,以独立的业务环节为单元,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建设用地审批后上传至上级监管系统备案时编制建设用地备案业务代码;临时用地审批后上传至上级监管系统备案时编制临时用地备案业务代码;以节约集约评价项目为单元编制节约集约评价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e) 地籍管理类各级别业务,以独立的业务环节为单元,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f) 国土综合整治类各级别业务,以整治项目为单元,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g) 综合管理监督类各级别业务,赋码规则如下:1)启动地块纳入土地储备时编制土地储备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2)以地块为单位启动交易时编制建设用地交易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3)以地块为单位启动交易时编制农用地交易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4)以调剂补充耕地指标为单元编制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5)以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为单元编制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业务代码,并在本业务全流程使用;6) 以发现土地用途发生变化为时点,以地类监测图斑(耕地除外)为单元,编制规划实施监督业务代码,每一个地类监测图斑编制一个业务代码;7)以发现耕地特征发生变化为时点,以地类监测图斑(耕地)为单元,编制耕地保护监督业务代码,每一个变化耕地图斑编制一个业务代码;8)以发现建设用地没有按照批准文件供应或开发建设为时点,编制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业务代码:9)发现政策法规未落实情况需要立案监督检查时编制政策法规落实业务代码;10)发现土地市场情况需要立案监督检查时编制土地市场监管业务代码:11) 土地评价类各级别业务,以土地评价项目为单元,在业务开始时编制业务代码,并一直沿用至项目验收结束;12) 土地统计类业务,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13) 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14) 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15) 档案管理,在业务启动时编制业务代码。附录A(«8范性)地块分类及代码表地块分类及代码表的要求参见表A.U«A.l地块分类及代码表地块分类码与名称地块特征码说明一级特征码与名称二级特征码与名称ZD宗地按照GB/T37346划分设定宗地和定义宗地特征码。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空问。ZR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按照自然资办发(2020)9号文件的规定及相关规定划分设定登记单元和定义自然资源类型特征码。所有权主体清晰、自然资源种类明确、生态功能完整、集中连片和边界封闭的空间范围TB图斑具有同一利用或管理属性的、界线封闭的地块。10现状地类图斑按照GB/T21010的规定划分设定现状地类图斑。20专项调查图斑按照专项调查技术标准划分的图斑。21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确定的宜耕地图斑。22地下水资源图斑调查勘察评价确定的地卜水资源图斑。29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二级类情形的图斑。30新增耕地图斑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政策,因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行为新增的耕地图斑。40占用耕地图斑界线封闭的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图斑。50地类监测图斑采用遥感监测、日常巡查等手段发现用途发生变化的图斑(含因自然灾害造成变化的地类图斑),包括合法变化、违法使用或疑似违法使用的地类图斑。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级类情形的图斑。GH规划管控区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用途管制地块。10永久基本农田区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规划管控区。Il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相连成片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域。12永久基本农HI保护片(块)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中村级范围内相连成片的永久基本农IB区域。1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在永久基本农Hl保护片内,确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地类图斑。14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依耕地保护目标,将耕地认定为储备永久基本农田的区域。19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二级特征情形的永久基本农田。20生态红线区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规划管控区。30城镇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规划管控区。«A.1地块分类及代码表(续)地块分类码与名称地块特征码说明级特征码与名称二级特征码与名称40用途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地结构与布局规划管控区。50功能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土地功能规划管控区。60生态修复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修复规划管控区。70国十综合整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的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管控区。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一级特征情形的规划管控区。JS建设管理区按照国土用途管制要求,开展建设活动和监督管理的地块,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地块、收储地块、批而未供地块、闲置土地地块、低效利用地块、临时用地地块、国土综合整治地块等。10建设用地地块需要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的地块,及净地供应的地块。20收储地块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的界线封闭的地块,包括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收购的土地、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收批准手续并完成征收的土地、其他依法取得的土地等。30批而未供地块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但没有供应的建设管理区。40闲置土地地块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发现的没有按照批准文件、合同或协议建设的建设项目管理区,包括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地块。50低效利用地块城镇区域,经节约集约评价确定的土地利用强度低的地块。60临时用地地块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的界线封闭的建设管理区,包括临时使用的国有土地或集体所有土地。70国土综合整治地块以增加耕地、提升土地生产力或生态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进行整理、开发、复垦、修复等国土综合整治地块。71生态修复以恢复生态、提升生态水平为日的国土综合整治地块。72±地复垦将破坏的农用地、临时用地、农村独立工矿用地恢复为农用地的国土综合整治地块。73增减挂钩将村庄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的国土综合整治地块。74土地整理以提升农用地生产能力、生产水平为主要目的国土综合整治地块。A.1地块分类及代码表(续)地块分类码与名称地块特征码说明级特征码与名称二级特征码与名称75十地开发将未利用地开发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或集中连片建设用地拆迁改造的国土综合整治地块。76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国土综合整治地块。79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二级特征情形的国土综合整治建设管理区。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级特征情形的建设项目管理区PJ±地评价单元针对特定的目的,采用特定评价方法评价确定的,同土地适宜利用类型、土地承载力等级、土地质量等级的相连成片的地块。0±地适宜性单元同一土地适宜类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20±地承载力单元同一土地承载力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30土地等级单元同'土地等或土地级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31土地等别同一土地等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32±地级别同一土地级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40基准地价单元基准价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41住宅住宅用地基准价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基准地价单元42商业商业用地基准价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基准地价单元。43工业工业用地基准价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基准地价单元。44商住商住用地基准价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基准地价单元。45农用地农用地基准价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基准地价单元。49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二级特征的基准地价单元。50专题评价单元专题评价目标值相等并相连成片的土地评价单元。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级特征的基准地价单元。附录B承料性)±ite1耀业务分类及代码表土地管理业务分类及代码表的要求参见表B.lo表R±ira业务分类及代码表分类代码一级类名称二级类名称三级类名称说明1000土地调查与监测以摸清土地家底并监测其变化的调查、测量业务。1100基础调查以土地资源的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等为核心内容,掌握最基本的土地资源本底状况和共性特征的土地调查业务。1110全国国土调查按照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对基础地理要素和十.地利用现状分类要素进行的土地调行业务,形成全覆盖土地资源本底”张图”。全国国土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1120国上变更调查每年对国土资源的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等要素的变化进行的土地调查业务。1200专项调查以基础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耕地、森林、草原、水、湿地等自然资源细化的十.地调查监测评价业务。1210耕地资源调查对耕地生产状况、耕地后备资源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的专项调查业务。1220水资源调查对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河流年平均径流量、湖泊水库的蓄水动态、地下水位动态等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的专项调行业务。1230湿地资源调查对湿地类型、分布、面积,湿地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受威胁状况等现状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的专项调查业务。1240森林资源调查对林地上的植被类型、森林分类、区域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树种划分、龄组、森林结构、森林生态功能、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地类变化原因、权属等状况进行的专项调查业务。1250草原资源调查对草原的类型、生物量、等级、生态状况以及变化情况等进行的专项调查业务。12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三级类的专项调查业务。1300变化监测在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形成的土地资源本底数据基础上,掌握土地资源自身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情况的监测业务。1310常规监测对土地资源定期开展的全覆盖动态遥感监测,及时掌握土地资源年度变化等信息的监测业务。1320专项监测对地表覆盖和某一区域、某一类型土地资源的特征指标进行动态跟踪的监测业务。分类代码一级类名称二级类名称三级类名称说明13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三级类的变化监测业务,包括: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土地问题进行的监测业务,或针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可能引起土地变化的监测业务,或根据特定目的,对某个区域或某类土地资源的细化监测业务。1900其他除上述二级类以外的调查监测业务。如地理国情调查与监测。2000规划与计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筹安排未来国土空间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决策业务。2100总体规划确定特定区域内未来国土空间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规划业务。2110省级规划覆盖省级国十空间范围的规划2120市级规划覆盖市级国土空间范围的规划2130县级规划覆盖县级国土空间范围的规划。2140乡级规划确定乡镇空间范围内未来国土空间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规划。2200详细规划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全面编制详细规划。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组织编制“多规合”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210城市规划覆盖城市国土空间范围的规划2220集镇规划海盖集镇国土空间范围的规划。2230村庄规划覆盖村庄国土空间范围的规划。2300专项规划针对特定生产生活要素和目标的规划。2310基础设施规划以指导基础设施健康有序发展的规划。包括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2320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提升公共服务职能为目标的规划。233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规划。2340林业草原规划以指导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规划。2350整治规划以提升土地生产力、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的规划。23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三级类的专项规划业务。2400规划修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变更情况,对规划进行变更的业务。2500年度计戈根据规划安排的年度建设用地增减指标、农用地增减指标。290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二级类的规划与计划业务。3000耕地保护取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9月1日起施行)(2019年发布)的含义。«B.1土地管理业务分类及代码表(续)分类代码一级类名称二级类名称三级类名称说明3100耕地占补平衡以占多少补多少为目的,采用交易、调剂、统筹等方式新增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并确定耕地指标使用方向的业务,包括补充因新增建设用地而占用的耕地。新增耕地的途径包括土地整理(综合、提质增效)、土地开发、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等。耕地指标使用方向包括单独选址项目使用、批次用地使用等。3200耕地进出平衡其他农用地调整为耕地的业务和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的业务(含农业结构调整)。3210耕地调入其它地类调整为水Uk旱地、水浇地的业务。3220耕地调出耕地调整为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农村道路、种植设施建设用地、水产养殖设施建设用地、畜禽养殖建设用地等地类的业务。3300永久基本农m保护对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实施保护的业务。3310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踏勘外业踏勘拟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并进行预审和报批的业务。3320永久基本农山监管包括核实整改、建设项目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调整、允许使用、依法核减等永久基本农山保护业务。33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三级类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业务。340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因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起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之间地类发生变化的业务。3410设施农用地管理对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的取得、建设、变更的管理业务。349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三级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业务。3900其他本规则未列入二级类的耕地保护业务4000建设用地管理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用途管制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合理组织建设用地利用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的综合性措施。4100用地预审与选址按照用地申请和国土

    注意事项

    本文(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