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科综合考前押卷模拟题.docx
-
资源ID:1410508
资源大小:24.9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科综合考前押卷模拟题.docx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模拟题1【单选】强调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作为促进教学条件的学习理论派别是()0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包括: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协助学生建构意义。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符合,因为结构良好领域不能提供生动性、丰富性,只能获得简单的单一的知识,只有在实际情境即结构不良领域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掌握高级的知识。注重协作学习,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适合用师徒式传授,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互相学习。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资源。简言之,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建构主义提出的促进教学的条件。2【单选】在解决问题时,反应慢但准确性高的认知风格是()。A沉思型B冲动型C场独立性D场依存性【答案】A【解析】A项,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B项,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C项,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D项,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3【单选】一项研究涉及职业,我们用1表示“农民”,2表示“教师”,3表示“公务员”,这里的数据123属于()oA等级数据B比率数据C称名数据D等距数据【答案】C【解析】数据有4种分类: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A项,等级数据,也称顺序数据,是指仅有等级、次序大小的数据,比如:名次等数据。B项,比率数据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进行比较的数据,比如:长度、质量等数据。C项,称名数据,可理解为就是“代号”的数据。D项,等距数据除表明量的大小外,还有相等的单位,比如:温度,零度等。4【单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A命题和命题网络B正例和反例C变式和比较D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答案】A【解析】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象或图式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5【单选】“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思想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班杜拉C斯金纳D维果茨基【答案】D【解析】A项,皮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B项,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C项,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D项,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6【单选】“抛锚学习”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属于()oA行为主义B结构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主义【答案】C【解析】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7【单选】主题统觉测验是一种()。A自陈测验B投射测验C墨迹测验D情境测验【答案】B【解析】A项,自陈测验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BC两项,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的测验。投射测验由多种形式和结构,具体包括:联想和构造法(语句完成法、逆境对话测验等);墨迹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图画故事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是罗夏克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D项,情境测验就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8【单选】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答案】B【解析】A项,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B项,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C项,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D项,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9【单选】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答案】A【解析】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0【单选】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它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A感觉B感觉器官C感受器D感受性【答案】C【解析】C项,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起的末梢。它能接受刺激,并把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由感觉纤维传入中枢引起感觉,并进一步出现随意或不随意运动。ABD三项,均不能直接把外界刺激转化神经冲动。11【单选】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答案】B【解析】A项,色觉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视网膜锥细胞的特殊感觉功能。B项,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C项,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D项,统觉是指知觉内容和倾向蕴含着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因而不再限于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12【单选】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B【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分出来,对它们做出清晰的认知的特性。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将重点与背景分开,属于知觉的选择性。13【单选】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O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答案】A【解析】A项,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医生根据病人的各种检查资料确诊病患,属于间接性的思维特性。B项,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人脑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把抽象出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即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CD两项,预见性和抽象性均不是思维的特性。14【单选】离差智商公式是()。A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XlOOBIQ=(实足年龄/智力年龄)XlOOCIQ=(X-X)SDIQ=100+15Z【答案】D【解析】离差智商公式是IQ=IOe)+15Z,提出的根据是:人的智力水平符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智力平均值Q=IO0,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15【单选】“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O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答案】C【解析】A项,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B项,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C项,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D项,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16【单选】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是()。A血型B激素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体型【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17【单选】能将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中的()。A继承性B创新性C系统性D控制性【答案】D【解析】心理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即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系统性,即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组织管理各方面均是一个系统:控制性,即能将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8【单选】区间估计依据的原理是()。A概率论B样本分布理论C小概率事件D假设检验【答案】B【解析】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A项,概率论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B项,样本分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分组标志选出来的部分样本容量。C项,小概率事件为发生概率很接近于O的事件。D项,假设检验包括t检验,Z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19【单选】复本信度的缺点不包括()。A如果测量的行为易受练习的影响,则更本信度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B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内容,己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C能够避免重测信度的一些问题,如记忆效果、学习效应等D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答案】C【解析】A项,复本测验中,两次测验间隔中存在练习效应、知识的积累等影响因素,B项,复本测验中,两次测验中被试会出现迁移,因为两次测验所测内容一致,只是具体题目有所变换,所以被试很有可能把第一次测验中的解题技巧应用到第二次测验中,即顺序效应。C项,笈本法的优点是可避免重测信度的缺点,例如经验、练习、疲劳等。D项,复本的建立条件很苛刻,一般测验不会建立复本。20【单选】有研究者对15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0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个研究属于()。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双生子研究D聚合交叉研究【答案】B【解析】A项,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B项,纵向研究是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即进行“追踪研究”。C项,双生子研究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D项,聚合式交叉研究是指将纵向研究设计和横断研究设计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211名词解释题】效果律【解析】效果律是由桑代克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与练习律、准备律并称为桑代克三大学习理论。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在对某种情境刺激与对刺激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后,得到了一种令其满意的结果,则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结果,这种联结就会减弱。221名词解释题】深度知觉【解析】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及与周围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深度知觉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更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231名词解释题】叶基斯一多得森定律【解析】叶基斯一多得森定律是说明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的理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一般来讲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工作。该定律有三大要点: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在难度较小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41名词解释题】高原期【解析】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在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251名词解释题】认知风格【解析】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认知风格上的差异是自幼形成的一种认知活动的习惯方式,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实验心理学家在知觉、思维等领域所发现的个体差异而引起的。261名词解释题】T分数【解析】T分数是指由正态分布上的标准分数转换而来的等距量表分数。T分数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其公式为:T=50+10ZoT分数是Z分数的变形,因为Z分数有负值和小数,所以采用T分数的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变换,所得的分数全是整数。50分为普通,50分以上越高越好,50分以下越低越差。T分数的意义及其优点和标准分数相同,不同之处是消除了小数和分数。271名词解释题】接受学习【解析】接受学习是指经验传递系统中,学习者把前人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经验的过程。接受学习具有高级与低级的不同形式,“呆读死记”“一知半解”属于低级状态;“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属于高级状态。接受学习是人类个体获取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类个体的绝大多数经验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接受学习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前提,是保证人类精神文化得以继承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81名词解释题】内隐人格理论【解析】内隐人格理论是关于个体印象形成及准确性的理论,由心理学家凯利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普通人对人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理解,都认为人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只要认识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人们的这种“内隐人格理论”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建立起来的非科学化的观念,没有系统的科学依据。以内隐人格理论为根据去推测人们的品质时,常常会出现错误。29【简答题】简述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解析】测验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测量的随机误差的因素一被试、主试、测试内容、施测情境等都会影响测量信度,现具体讨论如下:(1)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因为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被试心理特质水平的稳定性。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这是因为,我们所计算的信息估计值大都是以相关为基础的,而相关系数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全体被试得分的分布情况。(2)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3)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4)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弄清楚影响测量工具稳定性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测验的试题取样不当(或题目数太少、或考察的方面不全面),则难以测查到被试心理特质的全面情况。如果一个测验内部的试题之间彼此异质(即测查的是不同的心理特质),则无法使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提高。如果测验的题目太难,则会引起被试的随机猜答,并使得大部分人的得分偏低,整个分数的分布变窄,从而影响测量的信度。如果题目太容易,则大部分被试都将获得高分,同样会使测验分数的分布变窄,影响测量的信度。(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更本信度之一)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30【简答题】简述思维的过程。【解析】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其过程包括:(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2)比较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比较既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研究工作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人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辨别货物的真假,人心的善恶,也才能找到要探索的科学问题,做出恰当的研究结论。(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一般认为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如一切定理、定义、概念等都是高级概括的产物。31【简答题】简述观察法的特点。【解析】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因此在观察前研究者通常要根据研究任务来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条件、观察范围和观察方法,以保证观察有目的地进行。(2)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能够考察观察对象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3)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共处于一个研究体系中,这使得观察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观察客体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真实而详细的资料。(4)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由于不同研究者具有不同的经验,有着不同的背景知识和科学训练,因而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从同一对象中观察出不同的东西,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甚至相反。研究者有关知识经验越丰富,观察到的东西就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5)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观察工具有两类: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眼;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如望远镜、显微镜、摄影机、照相机、录音机、探测器、单向玻璃、人造卫星等。32【简答题】影响实证效度的因素有哪些?【解析】实证效度又称效标效度,指的是测验对研究者所感兴趣的外在行为能够做出多好的预测。这种外在行为是衡量测验是否有效的标准。影响实证效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验的长度。因为相关系数的大小与分数范围有直接关系,所以增加测验的长度不但能提高测验的信度,也能提高测验的效度。(2)被试的取样。用来作效度研究的样本,必须是测验所要应用的团体的较好代表。取样的策略是:将全体受测人员都包括在内,或从团体中随机取样,只用经检验合格的人。(3)所用的效标。效标测量的可靠性,效标和测验分数的关系类型都会影响实证效度。(4)干涉变量。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团体,同一测验的效度可能有很大不同。干涉变量指的是人的某些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可预测性。33【简答题】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区别有哪些?【解析】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研究问题不同。个性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性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个性的内在动因等问题。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怎样为外在的其他人所影响,研究社会相互影响对个性的作用等问题。(2)研究着眼点不同。个性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注重个性类型的研究。而社会心理学强调人的共同性,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有着怎样的一致影响.例如,同样研究攻击问题,个性心理学家注重为什么不同类型的人攻击性倾向不同,而社会心理学家则关注情境对人们攻击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原理。(3)研究重点不同。个性心理学主要侧重有关人的行为的基本理论探讨,而社会心理学则更侧重人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社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由于这一原因,出现在个性心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往往是过往的经典作家,如弗洛伊德、马斯洛等。而社会心理学领域出色的研究者都是当代心理学工作者,贡献主要在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有关的理论观点。34【简答题】服从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服从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按整体功能要求组织起来的结构化实体。这一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占据社会结构特定位置的人,通过规范化的社会角色联系,就获得了指挥、命令某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力。不仅稳定的社会角色关系使一部分人获得指挥另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力而被指挥者有服从的义务,如老板与雇员、军官与士兵、上级与下级等。更重要的是,临时性的社会角色关系也使在社会结构上处于有利位置的人获得指挥别人的权力,而被指挥者有义务服从指挥。但是临时性的合法权力,是同特定的情境或领地相联系的,一旦脱离该领域,角色关系无效。(2)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当人们处于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中,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时,他们就会求助于他人来弄清状况。当环境模糊不清时,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威力就尤其强大。如果给出命令的人是专业人±,那么个体就更容易产生服从行为。35【论述题】试述各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解析】主要的情绪理论为:詹姆士一兰格理论、坎农巴德情绪理论、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各个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理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同詹姆士一兰格情绪理论重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都在重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的同时,更为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各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过程不同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忽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他认为刺激情境首先引起身体反应,人对身体反应觉知后产生情绪经验;坎农巴德情绪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至大脑与身体,在身体产生生理反应的同时,大脑觉知到刺激情境的性质从而产生情绪体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大脑觉知到外界刺激信息,对其进行认知加工,从而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被唤醒了;拉扎勒斯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产生情绪反应,之后人们还需要通过大脑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地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3)各理论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不同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与坎农巴德情绪理论忽视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则非常注重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在由两因素情绪理论转换而来的唤醒模型中,其核心成分是认知。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此时情绪被唤醒了;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这种评价包括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三个层次。这种评价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并调整其情绪和行为反应。36【论述题】人际吸引的条件有哪些?【解析】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有熟悉、吸引人的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喜欢与爱情等方面。(1)熟悉性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是能够相互接触,这样才有交往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也正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交往开始的,即不断的交往和接触会加深人际吸引。研窕表明人们能够意识到的熟悉会增加人们对事物的喜爱,甚至人们没有有意注意的对象的重复出现,也可以使人们产生更为积极的体验。(2)个人特征才能。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例关系。超出这个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逃避或拒绝。才能出众会犯小错误的人比才能出众不犯错误的人更有吸引力。外貌吸引力。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与交往。漂亮的女性比不漂亮的女性更能影响男性的交往行为,外貌越好对人的吸引力越大。真诚原则。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人们喜爱程度最高的6个个性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与人真诚就会更加有吸引力。(3)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当人们不了解他人时,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决定着人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人们和自己性格特征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好朋友;约会的男女的吸引力程度也接近。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效应。例如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兴趣;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生地;共同的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乃至共同的身体特征,如身高、体重以及居住地等,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增加人们的相互吸引。互补。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例如,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婚姻就是基于互补的关系缔结的。互补的另一种情况是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但这种情况不是严格意义的互补。(4)接近性与他人住得近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首先,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其次,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比如教师愿意与教师住在一个社区里。最后,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使得你更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好处,他人可以随时来帮助你,与这样的人交往你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