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测试练习题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docx
-
资源ID:1410909
资源大小:120.7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时提升作业测试练习题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docx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W建议用时:20分钟)地处山西平定县境内的固关为井隆(太行八隆之一)道上的重要隆关。古道、国道、高速公路和长城在这里交会,显示出这里重要的交通意义和军事地位。图为307国道(S形路)、太旧高速(S形路上方道路)与长城在此“同框”。据此回答1、2题。1、决定古道、国道、高速在此“同框”的因素是()A、城市分布B、社会经济C、地形D、气候2、太旧高速没有S形延伸的原因是()A、土地有限,节约耕地B、防止山洪等地质灾害C、保证速度和运输效率D、形成旅游景观层次性【解析】1选C,2选C。第1题,南北走向太行山形成东西交通的阻隔,其东西向的横谷地形相对平缓,形成交通要道。第2题,决定高速公路直线延伸的原因是高速运营和高效的运输效率的需要。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回答3、4题。口聚落山峰3、聚落如图示分布的原因是()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聚落依山而建B、平原面积平坦开阔,便于农耕C、靠近水源且沿河道分布D、为逃避野兽袭击4、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A、地形、气候B、气候、河流C、河流、地形D、矿产资源、地形【解析】3选C,4选C。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聚落沿河道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这样可以靠近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第4题,甲聚落若发展成为城市,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受河流影响外,该地等高线稀疏,且低于100米,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建设。图1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焦柳铁路线,多采用高路基(图2)或公路涵洞的方式穿过该城市。读图完成57题。5、B、气候D、水运A、地形C、铁路交通6、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A、防城市内涝B、夯实地基,防止地面沉降C、阻止行人穿行D、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7、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其主要作用是()A、防雨B、防冻土D、防风沙C、防滑坡【解析】5选D,6选D,7选D。第5题,该城市位于汉江沿岸,古代水运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选址的一般规律,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6题,铁路经过城区会对城市交通形成干扰,为避免影响城市交通,铁路路基加高,在与市内公路相交处建造公路涵洞。第7题,兰新铁路沿线是干旱区,多风沙天气,防护墙、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防阻风沙,避免铁路被风沙侵蚀、掩埋。兰新高铁沿线降水少;水分少,冻土分布少;气候干旱,基本没有滑坡灾害。【知识拓展】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区位优势河运的起点和终点货物转运、集散地两条或多条河流的汇合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有多方向的水运优势水陆交通的转运点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处,是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河口或者入海口既可与整条河流相通,也可以与海洋、陆地相连,利于人流、物流集散运河起点和终点水陆交通要道,是水运的起、终点8、读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913401158.509.5°据图分析判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哪个人口规模最小,并说明理由。若要在甲、乙两城市之间修建一条道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最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聚落的人口规模与其所在的地形及交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图中丙聚落的地形起伏大,其他三个聚落的地形相对平坦。第(2)题,画图要求:一是经过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不与图中等高线相交,二是经过尽量多的居民点。答案:(1)丙聚落。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规模最小。画图略。理由:沿等高线修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且工程难度小;连接尽可能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k提升组这议用时:25分钟)(2018衡阳模拟)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下图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植被B、气候C、河流D、地形2、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A、缓解噪声污染B、提高通行效率C、减少洪涝灾害D、增加科技含量【解析】1选D,2选B。第1题,考查交通线路选址原则。在山区,由于地势起伏大,公路多选择呈“之”字形迂回前进的方式。第2题,考查交通线路的选择。在两座山之间建设大悬索桥,可以实现两座山之间直行,避免了迂回前进,提高了通行效率。【加固训练】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0E,28oN)到B城的公路。完成(1)、(2)题。在图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A、B、C、D、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因素B、水文因素C、气候因素D、植被因素【解析】(1)选C,(2)选A。第题,地方性公路应考虑修路的成本,选择相对较近,基本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第题,这是具体的公路线区位因素选择,地形影响较为突出。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4(x)2ooo个)<1250I250-1400I4(XKI550I55(M700I70(M850NI850海拔(m)图2聚落数量(个)3、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4、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读图可知,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低于125OnI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坡度2°和2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第4题,塔里木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00Om以上,江南丘陵海拔多在200600m,局部山地较高,三江平原应在20Orn之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地村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250In以上,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故应是黄土高原。(2018贵阳模拟)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一一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1)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2),完成57题。图2圣哥达隧道剖面图5、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A、地质条件复杂B、科学技术先进C、社会经济发达D、气象灾害频发6、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城市等级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形态服务范围A、B、C、D、7、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A、增加公路等交通压力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解析】5选A,6选C,7选D。第5题,圣哥达隧道工期长,主要是因为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第6题,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爱斯特尔德的交通条件改善,服务范围扩大,人口流动增加。短时间内,城市等级和城市形态变化较小。第7题,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减轻了公路等交通压力,减少了货运卡车的通行量,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以往小,加强了中、南欧经济联系。8、(能力挑战题)“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乙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分析。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沿河谷分布。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方法技巧】公路、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气候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社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会经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济因素技术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