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GB_T 43669-2024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航天器1553B总线通信协议.docx

    • 资源ID:1411439       资源大小:99.9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_T 43669-2024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航天器1553B总线通信协议.docx

    ICS49.140CCSV75O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36692024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航天器1553B总线通信协议Spacedataandinformationtransfersystems一1553Bdatabuscommunicationprotocolonspacecraft2024-03T5发布2024-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l引言IN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总则35.1 协议层次和内容35.2 总线拓扑结构35.3 子地址约定45.4 方式码消息使用约定46总线通信机制56.1 消息传送机制56.2 服务请求机制56.3 同步机制56.4 时统机制66.5 总线测试机制67总线通信过程77.1 总线通信过程说明77.2 通信调度过程97.3 置数过程97.4 发送过程107.5 接收过程107.6 取数过程117.7 同步过程117.8 时统过程127.9 总线测试过程138可靠性设计要求139管理信息库13附录A(资料性)基于本文件的进一步设计17参考文献2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长春理工大学、中国航大标准化研究所、厦门华信立诚标准化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思极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汇隆晶片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囿庆、臃娟、何鑫、徐海涛、安军社、薛长斌、詹盼盼、底哓强、许冬彦、蔡鸿星、张春光、叶国萍、李杰。本文件规范了国内航天器设计中的1553B总线应用通信协议,定义了上层应用与链路层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使用关系,总线通信所需的协议元素,提出了消息调度机制方案,供任务系统剪裁使用,以协调、方便具体工程任务的通信协议设计和规定,实现跨任务和跨部门的协议通用。本文件规定的1553B总线通信协议属于跨应用层与链路层协议,而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内容已有相关国外标准和国内的标准予以规定,本文件不作更多的规定和约束。因此在使用本文件时,需要与相关的标准结合使用。IV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航天器1553B总线通信协议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航天器上应用的1553B总线通信的总线拓扑结构、使用约定、总线通信机制、总线通信过程、可靠性设计和管理信息库。本文件适用于航天器上采用1553B总线的相关设备和系统以及相配套的地面测试设备的研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041航天术语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3术语和定义GB/T42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1553B总线1553Bdatabus一种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3.2终端terminal使数据总线与应用装置相接的电子组件。注1:在1553B总线中包括总线控制器、总线监视器和远置终端喇。注2:终端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可更换组件,也能包含在应用装置内。3.3总线控制器buscontroller;BC1553B总线中组织信息传输的终端。3.4总线监视器busmonitor;BM1553B总线中接收、记录总线上传输的消息,并能够有选择地提取信息的终端。注:如果分配一个终端地址参与通信,则称为监视终端(MI)。3.5远置终端remoteterminal;RT远程终端1553B总线中不作为总线控制器或总线监视器而参与通信的所有终端。3.6字word1553B总线通信的基本数据单元。注1:字由20bi曲成,包括3bil同步头、16bil数据和Ibit奇偶校验位。3bil同步和Ibil校验用于物理层,传递信息的字是指16bit数据。注2:有附类型的字:指令字、状态字和数据字。3.7消息message总线上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包括指令字、状态字、若T类辨字(Ot32个)及状态响应间隔在内的传输序列。3.8消息帧messageframe由多条消息组成的消息序列。注:总线控制器通过组织消息帧实现总线通信消息腕抑蹦排。3.9方式码modecode总线控制器对总线系统中的信息流及有关硬件进行管理但不用于数据传送的一类消息。3.10广播broadcast总线通信中某个终端发送的消息可被其他多个终端或全体终端接收到的一种方式。3.11余度总线redundantbus在终端间使用一路以上总线的数据传送通路。3.12分发distribution总线控制器发出消息的过程。3.13获取acquisition总线控制器组织远置终端发出消息,其他远置终端或总线控制器作为消息接收方的过程。3.14置数setdata参与总线通信的应用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交付终端发送的操作。3.15取数getdata参与总线通信的应用将接收到的数据从终端提取出来的操作。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C:总线控制器(BUSController)BCA:总线控制器应用(BCApplication)BM:总线监视器(BUSMonitor)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SystemInterconnect)RT:远置终端(RemoteTerminal)RTA:远置终端应用(RTApplication)5总则5.1 协议层次和内容本文件规定的1553B总线通信协议与OSl分层协议的对应关系见图1。QizCK1®留取分层蜘趣协议解关系应用展金相I用户侑交任务的议府”及网络及KSS-E-ST-OO-IX数据路层数1RttM层子JB敷重交换与PI步子及摘科幡设检,INUl*消息度善申井15538Att仿议4MA子层ItIHm“介质建STJK1«1电图11553B总线通信协议与OSl分层协议的对应关系航天器上的1553B总线通信层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与应用层之间接口的协议。本文件在协议栈中的位置见图1,主要是从应用角度规定了对1553B总线链路层协议的使用关系,对应了链路层协议子层的一部分内容,以及应用层下端的一部分接口应用内容,主要包括1553B总线拓扑结构、子地址约定、方式码消息选择、总线通信机制、总线通信过程等,用于1553B总线通信过程的消息安排和数据交换,确保总线通信运行的稳定可靠,为上层制定具体任务协议提供支撑。5.2 总线拓卜结构1553B总线系统由ljBC,l个31个RT组成(地址从030),可根据需要配置一个BM,拓扑图21553B总线系统拓扑结构(双余度)BC与其他终端之间构成主从通信关系,通过总线线缆进行连接。一般配置双余度总线线缆,也可根据需要和重要程度配置多余度总线线缆。各条线缆互为备份,总线通信的消息可通过任意一条总线线缆传输。每个终端都有相应的服务应用对象,终端可与应用对象同属于一个装置中,也可是装置之外的可更换组件。BM主要对总线通信情况进行监视,监视数据交由BM应用进行处理。BM也可通过分配一个终端地址参与正常通信,称为监视终端(町)。BM可作为BC的备份,当监视到BC工作异常时,可切换到BC模式下工作,代替BC工作。切换的过程可通过某种机制自动进行,也可通过外部指令控制完成。切换时一般是先停止Be的BC工作模式,然后再将BM切换到BC工作模式,避免总线上有两个BC同时工作。RT地址32个,其中030(二进制011110)作为RT的专有地址,31(二进制ImI)用于广播。在实际应用中,尽量不采用0作为RT的专有地址。5.3 子地址约定每个RT有32个发送子地址和32个接收子地址,用于区别不同种类数据消息的收发。RT子地址的使用约定见表1,定义说明和使用建议见附录A中A.3o表1RT子地址使用约定子地址RT发送RT接收说明0不使用126获取数据分发数据可根据任务需要定义消息种类,用于发送过程和接收过程(见7.4、7.5),以及数据块传送(见A.5)27分发传送确认分发传送描述用于收发双方握手的发送过程(见7.4)28获取传送请求获取传送确认用于收发双方握手的接收过程(见7.5)29时间码时间码(可是广播)用于时统过程(见7.8)30长抱环测试长抱环测试用于长抱环测试过程(见6.5.1、7,9.1)31方式码方式码使用约定见5.45.4 方式码消息使用约定1553B总线定义了15种方式码消息,本文件规定下列5种常用方式码消息的使用方式,其余10种本文件不作使用约定。a)同步(二进制代码OOOO1):不带数据字,广播方式或非广播方式。用于将预定事件通知相关RT,使RT同步。同步过程见6.3、7.7,时统过程见6.4、7.8。b)启动自测试(二进制代码OoOI1):不带数据字,非广播方式。用于启动RT内部的测试电路。测试过程见6.5.2、7.9。c)发送矢量字(二进制代码10000):带一个数据字(称为矢量字),非广播方式。用于要求RT发送矢量字,以便BC确定该RT要求的特定消息传输请求。服务请求机制见6.2,矢量字定义见A.2od)带数据字的同步(二进制代码100OI):带一个数据字,其编码可定义不同的预定事件,广播方式或非广播方式。用于将预定事件通知相关RT,使RT根据事件同步。同步过程见6.3、7.7,时统过程见6.4、7.8。e)发送自测试字(二进制代码100I1):带一个数据字(称为自测试字),非广播方式。用于RT向BC报告自测试的结果。测试过程见6.5.2、7.9o6总线通信机制6.1 消息传送机制BC根据BCA和RT对消息传输需求,预先编排组织消息帧,通过启动和停止的操作,控制消息帧的传输过程。消息传送机制有周期传送和插入传送两种。一般情况下总线通信为周期传送机制,以消息帧为单位循环不断地传送消息。当有突发消息需要传送时,停止周期消息帧的传送,转而传送突发消息,然后返回周期消息帧停止处,恢复周期传送机制,这一转换过程称为插入传送机制。周期传送机制是对有周期性传输需求的消息在总线通信带宽上的预先分配,以保证所有终端都有参与通信的机会,满足各种消息不同传输时延要求,体现总线通信的周期特性和时序稳定性。插入传送机制是对非周期性传输需求的消息,保证其传输的及时性。BC可根据BCA或RT突发性的消息传输请求,按照约定的优先级关系和时效性要求,编排组织消息传输。关于周期传送机制和插入传送机制的消息编排见A.1。6.2 服务请求机制服务请求机制用于总线通信能够按需传输消息,以有效节省传输带宽,提升传输效率。以RT为消息源或RT请求获取某类消息的数据传输可采用服务请求机制。RT通过“发送矢量字”方式码消息(100oO)的状态字中的“服务请求位”来标识消息传输请求,通过所带的矢量字来标识请求传输的消息种类。BC周期性依次对各个RT发出“发送矢量字”方式码消息(100o0)。如某RT返回的状态字中的“服务请求位”为“1”,说明该RT有消息传输服务请求。BC将进一步分析该RT返回的矢量字,确定该RT请求的传输消息种类,组织传输。16bit量字可按位定义消息种类,也可按编码定义消息种类,见A.2o在矢量字按位定义消息种类的情况下,RT在发送缓冲区准备好数据后,或是请求获取某种消息时,应将矢量字中代表该请求消息的相应位置“1”,并将状态字中的“服务请求位”置“1”。当请求的消息传输完毕后,将矢量字中相应位置“0"O如果矢量字所有位均已为“0”,表示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输服务请求,贝惴“服务请求位”置“0"O在矢量字按编码定义消息种类的情况下,RT在发送缓冲区准备好数据后,或是请求获取某类消息时,应将矢量字设置为所需编码,并将状态字中的“服务请求位”置“1”。当请求的消息传输完毕后,将矢量字设置为下一个请求的消息种类编码。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输请求,则将矢量字置为全0,“服务请求位”置“0”。6.3 同步机制同步有3种方式,即采用同步方式码消息(OOO01)、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OD,以及非方式码同步消息。同步方式码消息(00001)和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oI)起到某一总线通信状态的同步作用,且同步方式码消息(100oI)带的数据字可进行编码,以指示不同的同步事件。两种方式码消息可与时间码消息配合,起到在总线上传输时间并供接收方校准的作用,见6.4。非方式码同步消息是一条参与通信各方约定的普通消息,可用于RT数据发送和接收时,数据更新的同步,也可作为当前总线周期和下一总线周期的分隔点标志,见A.1。注:具体采用的同步方式及其约定含义由任务协议确定,本文件不作规定。6.46.4.1 系统时钟位于BC端时,对应的时统机制如下。a)BC发送时间码消息可采用周期传送机制或插入传送机制。b)在时间码消息发出的一段时间(固定的或不确定的)后,安排一条同步方式码消息(OOOO1)。时间码消息与同步方式码消息(OOoOD之间的时间误差由BC在发出时间码消息时补偿。c)如果采用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Ol)作为时间同步,则所带的数据字值可是时间误差值。d)RT在收到同步方式码消息(X)OOl)时,立即读取时间码消息,与误差值相加,作为RT的新时间基准。e)为减小时间码误差,BC可在时间码消息发出前的时刻读取系统时钟值。D如果不采用同步消息,则时间码消息传输的误差由各RT自行修正或容忍。6.4.2系统时钟位于RT端时,对应的时统机制如下。a)BC按照固定周期传送RT发送时间码消息,无需BC与RT之间的服务请求握手。RT应保证时间码消息发出前的时钟误差修正。时间码消息在总线上传输的误差由各接收终端自行修正或容忍。b)如果采用服务请求机制传送RT发送时间码消息,则BC在响应RT服务请求时,可先发送同步方式码消息(OooOD给该RT,用于RT读取当前时刻的时钟时间码,然后BC在“一段时间”(固定的或不确定的)后传输RT发送时间码消息,并紧随其后广播一条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O1),数据字的值为BC补偿的“一段时间”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各终端在收到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Ol)后,立即读取时间消息和同步消息的数据字“一段时间”,二者相加作为接收方新的时间基准。6.5总线测试机制6.5.1 长抱环濡试6.5.1.1 长抱环测试过程长抱环测试的目的是测试总线通信通道的通断情况,为通过哪路通道传送消息提供依据。BC使用单消息依次与每个RT通信。以双余度A总线和B总线为例,BC与一个RT的通信测试过程如下:a) BC在A总线组织一条RT接收长抱环测试消息(接收子地址30);b) BC在A总线组织一条RT发送长抱环测试消息(发送子地址30);c)如果BC发送消息或接收消息响应超时,说明总线通信有异常;d)如果收发消息均正常,BC比较收发消息数据字内容是否相同,相同则说明总线通道以及RT通信正常,否则说明有异常;e) BC在B总线上重复过程a)d)°6.5.1.2 长抱环测试使用约定长抱环测试的使用约定如下。a)长抱环测试消息中的数据字内容设定为某种编码或数据图案,供收发双方判别和处理。b)如果RT不关心长抱环测试的过程,可将接收子地址30消息和发送子地址30消息的数据收发缓冲区设置为同一个地址。在这种情况下,测试过程对RT是透明的,BC在安排发送和接收消息时,不应预留消息间隔时间。c)如果RT期望通过长抱环测试反映RTA是否正常响应,则RT应响应接收子地址30消息,并通知RTA做必要的处理,至少将接收数据从接收缓冲区搬移到发送缓冲区。在这种情况下,Be在安排发送和接收消息时,应留有足够的RT响应时间。d)如果存在多余度总线,长抱环测试过程可在每条总线上各进行一遍,测试数据内容可有规律地变化,避免数据重复导致的误判.e)如果只有单总线连接,是否进行长抱环测试由应用管理需求决定。D如果测试发现某RT有一个总线通道上的通信异常,余度总线通道通信正常,则BC将该RT的消息改为在正常通道上传输,表现效果为切换总线。g)如果某RT所有余度总线通信均超时(RT不存在,RT故障或没有加电工作)或数据异常,则不进行切换总线操作。h)如果某RT所有余度总线通信均正常,则其消息可选择任一通道传送,无需切换总线。6.5.2 自测试BC使用启动自测试(OOOIl)方式码消息使RT启动内部测试,之后再使用发送自测试字(100Il)方式码消息获取RT内部自测试结果的数据字。自测试执行过程属于1553B总线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自测试结果数据字的用途由任务决定。6.5.3 消息重试消息重试是指当消息传输发生错误或者超时响应时,消息可立即自动重新传输。BCTlJ根据需要和消息特性选择是否消息重试,其设置规则如下。a)广播消息一般不准许重试。为保证其可靠传输,广播消息可交替使用余度总线,例如本次使用通道A,下次使用通道B。b)组成一个数据块(见A.5)的多条消息不准许重试。如果需要,数据块的多条消息应作为一个整体重新安排传送。c)BC与RT之间的单消息允许重试,但也应根据消息内容而定,例如长抱环测试不准许重试。(1)以双余度总线为例,消息重试的方式可设置为在当前总线重试一次。如果失败,则在冗余总线上重试一次。如果再次失败,则不再重试。也可是先冗余总线,后当前总线。7总线通信过程7.1 总线通信过程说明参与总线通信的角色主要包括BC方的BC和BCA,RT方的RT和RTA。4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见图3.RTA蝌取数请求V取数请求取数M量数请求图3总线通信的组成和关系图3中,BCA和BC、RTA和RT之间通过握手标志和数据缓冲区沟通和传递数据。BC和RT之间通过1553B总线传送消息。注,图中传送消息数据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消息种类进行进一步设计,属于任务协议,本文件不作规定.从BC到RT的消息传输称为分发过程,包括BC发送过程和RT接收过程。RT到BC的消息传输称为获取过程,包括RT发送过程和BC接收过程。BCA将要发送的数据交给BC的过程称为BCA置数过程,将BC收到的数据提取出来交给BCA的过程称为BCA取数过程。RTA将要发送的数据交给RT的过程称为RTA置数过程,将RT收到的数据提取出来交给RTA的过程称为RTA取数过程。应用数据的大小可是任意长度,由于1553B总线I条消息最多包含32个数据字,因此当应用数据长度大于32个字时,在1553B总线上传输时应进行数据块划分。数据块的划分及其传送设计属于任务协议,本文件不作规定,A.5给出了设计建议。这些数据传递过程应通信调度过程的支持,包括BC通信调度过程、RT通信调度过程。同时,通信调度过程还支持BC和RT双方的同步过程、时统过程、测试过程等。这些过程在总线通信中的部署关系见图4注:箭头表示处理顺序.图4总线通信过程的部图4中,取数过程、置数过程是链路协议子层和上层应用过程的接口过程。接收过程、发送过程、通信调度过程是链路协议子层与下层通信过程之间的接口过程。时统过程、同步过程和测试过程是上层相关应用与下层通信过程之间的时间、同步和测试消息的接口过程。7.2 通信调度过程7.2.1 BC通信调度过程BC通信调度过程用于实现和控制下列各种总线通信。a)为实现总线通信,BC应构建消息帧,其编排规则见A.1。b)为实现总线通信,BC应对总线通信参数进行配置,见表2。c)在周期传送机制(见6.1)运行过程中,BC应按照消息帧中不同种类的消息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息上线传输、响应、数据收发和消息下线处理。d)为实现插入传送机制(见6.1),BC应能够暂停周期性消息帧的运行,控制突发消息传输的启停,并返回周期消息帧的停止处,重新启动周期消息帧运行。e)周期传送机制和插入传送机制的切换过程应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及时可靠切换,保证各类消息传输时延稳定性的同时,满足突发消息的实时性要求。D服务请求机制(见6.2)通过周期性安排各RT的矢量字消息来实现轮询。当有RT服务请求时,BC通过分析矢量字消息确定RT要求传输的消息。相应的消息如果在周期性消息帧中,则按照周期传送机制传输。如果不在,则按插入传送机制传输。g)与BC同步过程接口,周期或按需安排3种同步消息的传输。同步机制见6.3。h)与BC时统过程接口,如果系统时钟位于BC,则安排时间码消息的传输。如果系统时钟位于RT,则响应RT的时间码消息请求(表1中发送子地址29)并安排其传输。在收到时间码消息后,将时间值传给BC时统过程。时统机制见6.4。i)与BC测试过程接口,设置各种消息的自动重试状态,安排长抱环测试、BlT消息的传输。测试机制见6.5。j)响应上层BC发送请求,安排消息上线传输,清BC发送请求。k)响应总线接收消息,提出BC接收请求,通知上层接收数据。7.22 RT通信调度过程RT通信调度过程按照总线通信机制和任务级协议,实现下列RT消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a)对RT通信参数的配置(如消息子地址、消息字数、消息间隔等,见表3)。b)按照服务请求机制,进行消息服务请求的提出和撤销。c)响应上层RT发送请求,按照服务请求机制设置矢量字,提出服务请求,请RT发送请求。d)响应总线接收消息,提出RT接收请求,通知上层接收数据。e)与RT同步过程接口,通知上层及时处理同步消息。同步机制见6.3。D与RT时统过程接口,如果接收的是BC或其他RT发布的时间消息,则及时读取收到的时间码及其误差值,进行本RT校时。g)如果系统时钟位于本RT,则按照时统机制(见6.4)和任务协议,读取系统时间,补偿时间码值误差。h)与RT测试过程接口,按照测试机制(见6.5)和任务协议,进行RT的BlT测试、长抱环测试消息等处理。7.23 数过程7.23.1 BcA数过程当BCA有数据要发送时,执行如下BCA置数过程:a)判断BC置数请求,是否更新发送数据缓冲区;b)可更新时,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发送数据缓冲区;c)向BC发送过程提出BC置数请求(见表2)。后续操作见7.4.1。7.23.2 RTA置数过程当RTA有数据要发送时,执行如下RTA置数过程:a)判断RT置数请求,是否更新发送数据缓冲区;b)可更新时,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发送数据缓冲区;C)向RT发送过程提出RT置数请求(见表3)。后续操作见7.4.2。7.23.3 送缓冲区的设发送数据缓冲区一般为单缓冲区,采用置数请求作为应用和终端双方的握手确认通知。BCA/RTA应确保在上一次置数请求没有得到BC/RT响应时,不提出新的置数请求和数据更新,避免发送数据缓冲区的读写冲突。7.24 送过程7.24.1 BC发送过程当BC接收到BC置数请求时,执行如下BC发送过程。a)将发送数据缓冲区的数据按照BC置数请求提取并放入消息中。b)清BC置数请求。c)置BC发送请求。d)如果需要通知RT接收消息的描述信息,可请求发送“分发传送描述”消息(RT接收子地址27);消息内容描述的是RT即将接收的消息,如数据格式、数据类型等信息。后续操作见7.2.1和7.2.2«7.24.2 RT发送过程当RT接收到RT置数请求时,执行如下RT发送过程。a)将发送数据缓冲区的数据按照RT置数请求提取,送入相应发送子地址数据缓冲区中。b)清RT置数请求。c)置RT发送请求。d)如果需要通知BC接收消息的描述信息,可请求BC安排“获取传送请求”消息(RT发送子地址28);消息内容描述的是RT即将发送的消息,如数据格式、数据类型等信息。后续操作见7.2.1和7.2.2o7.25 收过程7.25.1 BC接收过程当BC查询到BC数据接收请求时,执行如下BC接收过程。a)判断BC接收请求,确定可存放数据的接收缓冲区。b)读取消息中的数据,放入接收数据缓冲区。c)清BC接收请求。d)置BC取数请求。e)如果需要通知RT确认接收到消息,可请求发出“获取传送确认”消息(RT接收子地址28);消息内容描述的是对已接收到消息的确认信息,如正常与否、异常报告等。后续操作见7.6.Io7.25.2 RTj¢!¢3程当RT查询到RT数据接收请求时,执行如下RT接收过程。a)判断RT接收请求,确定可存放数据的接收缓冲区。b)读取消息中的数据,放入接收数据缓冲区。c)清RT接收请求。d)置RT取数请求。e)如果需要通知BC确认接收到消息经,可请求BC安排“分发传送确认”消息(RT发送子地址27);消息内容描述的是对已接收到消息的确认信息,如正常与否、异常报告等。后续操作见7.6.2o7.25.3 收数据缓冲区的设由于总线通信消息的传输时序安排是确定的,因此双缓冲区数据读写双方(BC和BCART和RTA)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数据溢出丢失、读写冲突等问题。为此可通过设置双接收缓冲区及其握手过程来解决。握手过程一般是通过判断和设置接收请求实现。接收请求指示了数据更新状态和允许写的缓冲区(含地址)。一种双接收缓冲区的使用方式见A.4。除此之外,还可通过BC和RT的协商,安排合理的时序关系来避免数据读写冲突。7.26 数过程7.26.1 BeA取数过程当BCA查询到BC取数请求时,执行如下BCA取数过程:a)根据BC取数请求的指示,读取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提交给上层应用;b)清BC取数请求。注:后续操作属于上层数据应用,本文件不作规定。7.26.2 RTA取数过程当RTA查询到RT取数请求时,执行如下RTA取数过程:a)根据RT取数请求的指示,读取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提交给上层应用;b)清RT取数请求。注:后续操作属于上层数据应用,本文件不作规定。7.27 步过程7.27.1 Be同步过程BC根据需要选用3种同步机制(见6.3),周期性或按需要发送同步消息。a)同步方式码消息(OOOOl)用于时统同步时,按照时统机制适时提出发送消息请求;用于一种约定情况下,当该约定情况发生时,提出发送消息请求。b)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三)用于时统同步时,时间误差修正值填入所带数据字,按照时统机制适时提出发送消息请求;用于多种约定情况下,当某种约定情况发生时,将该约定情况编码填入所带数据字,提出发送消息请求。c)非方式码同步消息用于数据更新同步时,在约定数据消息发送开始或发送完毕后,提出发送消息请求;用于总线周期同步时,在前后两个总线周期分界位置,安排同步消息。7.27.2 RT同步过程RT根据需要选择3种同步消息进行响应和处理。a)同步方式码消息(OOOOI)用于时统同步,在收到消息时,按照时统机制校正本地时钟:用于一种约定情况同步,在收到消息时,按照该约定情况进行相应的同步处理。b)带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三)用于时统同步,在收到消息时,将数据字所带的数值作为误差值,按照时统机制修正本地时钟的误差;用于多种约定情况同步,在收到消息时,按照约定情况编码进行相应情况的同步处理。c)非方式码同步消息用于数据更新同步,在收到消息时,可进行发送数据缓冲区或接收数据缓冲区的状态复位,以确保此后的数据发送或接收是同步的;用于总线周期同步,在收到消息时,可进行总线周期相关的同步操作,例如可提出新一个周期的服务请求、通信状态复位和重新配置等。7.28 统过程7.28.1 BC时统过程具体过程如下。a)系统时钟位于BC端时:1)请求发送时间码消息(表接收子地址29),广播或单独发送给某个RT的消息;2)在消息上线前的时刻读取当前系统时钟值;3)修正时间误差;4)将修正的时钟值填入时间码消息中。b)系统时钟位于RT端时:1)接收时间码消息数据,进行BC端时钟的校正;2)按照时统机制修正时间误差。7.28.2 RT时统过程具体过程如下。a)系统时钟位于BC端时:1)接收时间码消息数据,进行RT端时钟的校正;2)按照时统机制修正时间误差。b)系统时钟位于RT端时:1)请求发送时间码消息(表1中RT发送子地址29),广播或单独发送给某个终端的消息;2)按照时统机制修正时间误差;3)如果支持RT到RT的消息传送,则表mRT接收子地址29和发送子地址29作为同一条时间码消息中指定的收发子地址。7.29 线测试过程7.29.1 BC测试过程BC根据需要使用3种测试机制(见6.5),周期性或按需开展测试。a)按照长抱环测试约定(见6.5.1),周期性或按需在各条总线通道上组织长抱环测试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判断长抱环测试结果,如发现有总线异常,将相关消息设置在正常总线上传输,即切换总线。b)按照自测试约定(见6.5.2),周期性或按需安排启动自测试(OOOlI)方式码消息和发送自测试字(100lI)方式码消息,获取RT内部自测试结果的数据字。c)按照消息自动重试约定(见6.5.3),设置指定的消息允许或不准许自动重试。7.29.2 RT测试过程RT根据需要响应测试消息并处理:a)按照长抱环测试约定(见6.5.1),设置接收子地址30消息和发送子地址30消息的数据区;b)响应长抱环测试消息,根据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搬移和处理;c)按照自测试约定(见6.5.2),按需对内部的自测试过程和数据进行处理。RT测试过程与消息自动重试机制无关。8可靠性设计要求基于1553B总线的通信机制和各项过程,根据任务需要采用或设计不同的可靠性措施。a)为确保总线通信能够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如传输内容需求、时序稳定性、时序及时性、传输效率等,应采用基于服务请求机制的周期传送机制和插入传送机制。b)为确保总线通信数据的可靠传输,置数、取数、分发、获取传送过程的运行和数据可靠交换,应遵守相应的请求机制,确保过程中不发生数据读写冲突。c)余度总线允许消息可通过任一总线通道进行传送。在航天器上可视系统关键程度设置双余度或者多余度总线。d)为确保总线通信的可靠传输,可根据需要采取各项测试、同步等措施。其中:1)长抱环测试用于检查BC与RT之间的总线通断情况,为使用余度总线提供现场实时的依据;2)自测试用于检查Be与RT之间链路层电路测试,其应用由具体任务确定,用于处理针对性故障;3)消息重试用于应对总线通信受到临时干扰,以尽力保证传输消息的完整性和可达性;4)同步方式码消息(OOOOl)用于对总线收发双方同步或校准;5)带一个数据字的同步方式码消息(10001)用于对总线收发双方同步或校准,其所带的数据字编码可指示不同的同步事件,供上层应用的进一步处理;6)非方式码同步消息用于参与通信各方对数据收发、更新的同步,以消除因临时异常原因引起的数据收发数据缓冲区的数据错乱问题,也可作为周期传送机制的起点和终点的参照。9管理信息库1553B总线通信是由BC集中控制和管理的,其管理信息库的主要内容见表2。表2BC的管理信息库主要内容序号名称描述使用说明1消息帧Messageframe消息组成的序列a)总线通信的需求的满足及时序安排通过消息帧编排实现:b)消息帧编排主要考虑消息种类、消息数据字数、消息数、消息间隔、总线周期等因素:c)消息帧编排方法见A.12消息种类Kindofmessage枚举型a)消息分类的编码,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传输内容,在消息与数据内容、数据缓冲区之间建立关联:b)消息种类通常与RT子地址构成对应关系;C)BC方的消息种类编码属于BC内部设计,与RT设计无关3消息数据字数Numberofdatawordsinamessage整型,取值132a)一条消息中包含的数据字个数:b)通常一种消息包含的数据字数是固定的4消息数NUmberofmessages整型a)消息帧中包含的消息数量;b)消息帧能够包含的消息数受到通信器件存储缓冲区的限制:c)消息帧的结构限制了消息总数5消息间隔Intervalofmessages整型,单位:msa)某种消息重复出现的最小时间长度。反映了RT方对某种消息最少的响应和处理时间要求。b)消息间隔如果不满足RT方要求,有可能导致收发双方的消息接收处理时序紧张,在极端情况下发生问题。c)BC在安排消息帧时,应兼顾所有RT的所有种类消息的消息间隔需求,以周期传送机制或者插入传送机制来组织通信6总线周期Buscycle整型,单位:msa)周期传送机制下消息帧循环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总线周期的设计见A.1。b)总线周期通常作为一个1553B总线通信的质量参数存在,表征BC组织通信的效率和平均效果。c)在周期传送机制和插入传送机制配合执行的情况下,BC应进行必要的设计,确保总线周期的稳定性,至少应满足所有RT所有消息的消息间隔要求。d)可一条广播同步消息作为周期的起止标志。e)在服务请求机制下,可矢量字消息循环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为标志7RT个数NumberofRTs整型,取值031a)指某一段时间内总线上参与通信的RT个数:b)RT个数的最大值是任务允许的总线可挂接的RT数,最多31个8矢量字Vectorword按位定义,16bit,每1bit对应一种消息种类按编码定义,枚举型a)矢量字方式码消息中的数据字;b)用于使用矢量字消息的服务请求机制;c)矢量字如果按位定义,则应规定每一位对应请求的消息种类:d)矢量字如果是编码定义,则应规定每一种编码对应请求的消息种类,或者直接使用消息种类编码表2BC的管理信息库主要内容(续)序号名称描述使用说明9RT子地址RTsubaddress5bit,取值031a) 1553B总线规定的子地址定义,一般用于区分不同的RT消息数据内容;b) BC通过安排不同子地址的消息传输来满足不同种类消息的传输10BC数据缓冲区地址BCdatabuffersaddress地址值a)每种消息交换数据的缓冲区地址;b)数据缓冲区用于BCA与BC之间交换数据,大小通常需要按照具体的消息种类来安排,也可

    注意事项

    本文(GB_T 43669-2024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航天器1553B总线通信协议.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