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43678-2024 生态系统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docx
ICS13.020.10CCSZ00Ira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36782024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Ecosystemassessment-Methodologyforecosystemservicesassessment2024-03T5发布2024-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估内容和流程I5评估指标体系36评估方法4附录A(规范性)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评估方法7附录B(规范性)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评估参数18附录C(规范性)生态系统支持服务评估方法34参考文献3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核工业湖州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铁汉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志云、肖凝、孔令桥、邹梓颖、徐秉声、郑华、徐卫华、张通嘉、王效科、任玉芬、逮非、张路、韩宝龙、饶恩明、欧阳芳、张观石、侯姗、宋子健、赵磊、陈彬、王赛鸽、李翠、田树斌、汤金云、朱伟、史亚琪、薛瑁华。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内容和流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行政区域及其他自然地理区域的森林、草地、湖泊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惠益。注:包含f嵯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四部分内容。3.2供给服务provisioningservices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并被使用的物质惠益。3.3调节服务regulatingservices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与生活环境提供的惠益。3.4文他艮务CUIlUralservices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3.5支持服务supportingSerViCeS生态系统为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提供支撑的生态系统功能。4评估内容和流程4.1 评估内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内容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的功能量。4.2 评估流程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流程(见图D,主要包括:a)确定评估范围。根据评估目的,确定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空间范围,如森林、草地、湖泊、沼泽等生态系统,或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合而成的地域单元(如流域、生态地理区等),或行政地域单元(口国家、省、市、县、乡镇)。b)确定评估内容与指标。基于评估区生态系统特点,确定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内容与指标。c)确定方法。基于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确定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参数。d)数据收集。收集遥感数据、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统计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提取评估区内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等遥感反演生态参量数据、气候数据、土壤属性数据、污染物监测数据、物质产品产量数据、旅游数据、地形数据等,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数据基础。e)结果计算。运用所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和方法,评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量化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的功能量。确定方送物质供给计量修正通用十壤流火方程水最平衡法K量储存模型修正风力侵蚀模型生物最法固碳速率法净初级生产力法单班机理模型污染物净化模型蒸散模型作物增产评估模型生1I物种丰,富度数据收集:一”一.一I遥感数据现场调查和监测统计资料基础地理信息II丁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生物量、植被覆盖度、MIJ等降雨、蒸散发、气温、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积雪覆盖、土壤属性、水质、污染物排放量、味声音量等物质产品产量、用水量、旅游人次等数字高程模型、行政区划边界等i生态系统地域单元不同地域单元组合行政地域单元ii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仇务支持服4,J_Il农产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精神健康初级生产II林产品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牧产品防风固沙噪声消减免观溢价养分循环III渔产品固碳病虫害控制淡水资源洪水调萧作物授粉休闲旅游""寐常”"生物质能氧气秘供疾病调控'TII其他物质产品空气净化海岸带防护生态教育生物多样性维持|i确定评估内容与指标结果计算图1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流程图5评估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四个大类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供给服务包括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渔产品、淡水资源、生物质能和其他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洪水调蓄、氧气提供、空气净化、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噪声消减、病虫害控制、作物授粉、疾病调控和海岸带防护。文化服务包括精神健康、景观溢价、休闲旅游和生态教育。支持服务包括初级生产、养分循环、土壤肥力形成与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1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类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供给服务农产品野生农产品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野生初级农产品,如药材、蔬菜、水果等集约化种植农产品从集约化种植的生态系统中收获的初级农产品,如稻谷、玉米、豆类、油料、棉花、糖料作物、烟叶、茶叶、药材、蔬菜、水果等林产品野生林产品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林木产品、林产品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初级产品,如木材、竹材、松脂、生漆、油桐籽等集约化种植林产品从集约化管理的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林木产品、林产品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初级产品,如木材、竹材、松脂、生漆、油桐籽等牧产品放养牧产品利用放牧获得的牧产品,如牛、羊、奶类、野生禽蛋、蜂蜜等渔产品野生渔产品在陆域自然水体中通过捕捞获取的水产品,如鱼类、贝类、其他水生动物等集约化养殖渔产品在人工管理的水生态系统中养殖生产的水产品,如鱼类、贝类、其他水生动物等淡水资源淡水资源量生态系统对人类淡水供应产生综合贡献的资源生物质能生物质能量来自生态系统的秸秆、薪柴等其他物质产品野生其他物质产品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的一些其他装饰产品和花卉、苗木、种子等集约化养殖其他物质产品从集约化管理的生态系统中获得的一些其他装饰产品和花卉、苗木、种子等调节服务水源涵养水源涵养量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和过程拦截、滞蓄降水,增强I:填下渗,涵养上壤水分和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功能土壤保持土壤保持量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保护土壤,降低雨水的侵蚀能力,减少土壤流失的功能防风固沙防风固沙量生态系统通过植被增加土壤抗风能力,降低风力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功能固碳固碳量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将碳固定在植物和.上壤中,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功能洪水调蓄洪水调蓄量生态系统通过调节暴雨径流、削减洪峰、减轻洪水危害的功能氧气提供氧气提供量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维持大气氧气浓度稔定的功能表1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续)类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调节服务空气净化空气净化量生态系统吸收、阻滤大气中的污染物,如SO2、N0,、粉尘等,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环境的功能水质净化水质净化量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和生化过程对水体污染物吸附、降解以及生物吸收等方式,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气候调节局部气候调节量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蒸腾作用和水体蒸发过程吸收能量,调节温湿度的功能噪声消减噪声消减量森林、灌丛等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反射和吸收声波能量,消减噪声的功能病虫害控制病虫害减少发生率生态系统通过提高物种多样性水平增加天敌而降低病虫害危害的功能作物授粉作物增产量通过昆虫的授粉服务,提高作物的坐果率、结实率和结籽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疾病调控传染疾病发生减少率生态系统通过自身变化改变人类病原体及带菌媒介的多度,影响人类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功能海岸带防护海岸带防护长度生态系统减低海浪、风暴潮,避免或减小海堤或海岸侵蚀的功能文化服务精神健康精神改善者数量生态系统对人类大脑结构与认知产生影响,从而改善人类精神健康的功能景观溢价景观受益面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美学体验、精神愉悦,从而提高周边土地、房产价值的功能休闲旅游旅游人次生态系统的美学景观及与其共生的人文景观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生态教育受生态教育人次生态系统为教育提供基本素材的功能支持服务初级生产净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年有机质产量养分循环养分年周转量营养元素通过生态系统进行循环,并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分中维持着不同的含量土壤肥力形成与保持土壤养分保持量生态系统对上壤肥力形成与保持的贡献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维持物种多样性水平的功能6评估方法6.1 供给服务.y0式中:Yo物质产品总产量,单位为吨每年(血);Yi类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吨每年(t/a)。表2供给服务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农产品量统计调杳林产品量统计调查牧产品量统计调查渔产品量统计调查淡水资源量统计调查生物质获取量统计调查其他物质产品量统计调查6.2 调节服务调节服务评估量及评估方法见表3。具体评估方法及参数应符合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表3调节服务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水源涵养量水量平衡法(A.1、B.1)土壤保持量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A.2、B.2)洪水调蓄量水量储存模型(A.3、B.3)防风固沙量修正风力侵蚀模型(A.4、B.4)固碳量固碳机理模型(A.5、B.5)氧气提供量释氧机理模型(A.6)空气净化量污染物净化模型(A.7、B.6)水质净化量污染物净化模型(A.8、B.7)局部气候调节量蒸散模型(A.9、B.8)噪声消减量噪声消减模型(A.10)病虫害减少发生率统计调查(A.11)作物增产量作物增产评估模型(A.12、B.9)传染疾病发生减少率统计调查(A.13)海岸带防护长度统计调查(A.14)6.3 文S艮务文化服务评估量及评估方法见表4。表4文化服务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精神改善者数量调查统计评估区域内受到生态系统影响、精神健康得到改善的受益者数量(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总变化,包括门诊人数变化、住院人数变化和死亡人数变化)景观受益面积调查统计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影响、产生溢价的土地与房产面积旅游人次调查统计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美学景观及与其共生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总人次受生态教育人次调查统计评估区域内接受生态教育的总人次6.4 支持服务支持服务评估量及评估方法见表5。具体评估方法及参数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表5支持服务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净初级生产力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计算(CJ)养分年周转量基于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生产力估算(C.2)土壤养分保持量基于土壤保持量计算(C.3)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调查统计、机理模型(C.4)附录A(规范性)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评估方法A.1水源涵养计算方法见公式(A.1):Q.VA(PRET)-K(A)式中:Q.一一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i生态系统类型,i=123.n;A;第i类生态系统面枳,单位为平方千米(km?);P,降雨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nVa);R;地表径流量,单位为亳米每年(mma),具体计算方法与参数见B.1;ET;蒸散发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指水文循环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过程,包括水而、土壤、冰雪的蒸发和植物的散发。A.2土壤保持计算方法见公式(A.2):Q-KXKXl.tXSX(I-Ca)×A.XIO(A.2)式中:Q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单位为吨每年Wa);n评估单元数量;i评估单元,i=l,2,3n;R,一一评估单元i的降雨侵蚀力因子,单位为兆焦耳亳米每公顷小时年ha),指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用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指数表示;K,一一评估单元i的土壤可蚀性因子,指土壤颗粒被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体结构、渗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关,通常用标准样方上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表示,单位为吨公顷小时每公顷兆焦耳亳米t-hl)?-h/(hm2MJmm);1.;一一评估单元i的坡长因子,反映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S;一一评估单元i的坡度因子,反映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C,评估单元i的植被覆盖因子,反映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的综合作用:A;评估单元i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以上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见B.2。A.3洪水调蓄A.3.1洪水调蓄内容洪水调蓄包含植被调蓄水量、湖泊调蓄水量、水库洪水调蓄量、沼泽洪水调蓄量。A.3.2植被调蓄水量计算方法见公式(A.3):(V(/>K)、(A.3)式中:Cw植被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11Wa);n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数量;i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类型,i=l,2n;P1暴雨降雨量,单位为亳米每年(mm/a);R4第i种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暴雨径流量,单位为亳米每年(mna);Sw第i种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具体参数见表B.3和表B.4oA.3.3湖泊调蓄水量A.3.3.1湖泊调蓄水量方法一计算方法见公式(A.4):(QQG山(QlQj(A4)式中:C湖泊(t山)时间段内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nWa);t2评估期末尾时间点,单位为秒(三);t1评估期初始时间点,单位为秒(三);Qi入湖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Qo出湖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A.3.3.2湖泊调蓄水量方法二计算方法见公式(A.5):Ci=e41×A2×h1×10,(A.5)式中:C湖泊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in%);A湖泊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h1换水次数,具体参数见表B.6;出、a2经验参数,具体数值见表B.6。A.3,4水库洪水调蓄量.3.4.1水库洪水调蓄量方法一计算方法见公式(A.6):Crm=a3×C;(A.6)式中:Crm水库防洪库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C,水库总库容,单位为立方米(m3);as库容转换为防洪库容的系数,具体参数见表B.7。A.3.4.2水库洪水调蓄量方法二计算方法见公式(A.7):C=C;-CO(A.7)式中:C水库防洪库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C;洪水期水库进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nWa);Co洪水期水库出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3.5沼泽洪水调蓄量计算方法见公式(A.8):Cm=Cw+C,(A.8)式中:Cme沼泽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nWa);Cw沼泽土壤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in%);C、一沼泽地表滞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沼泽土壤蓄水量的计算方法见公式(A.9):C=S×h×p×(F-E)Xl0pw(A.9)式中:S沼泽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11?);h沼泽湿地土壤蓄水深度,单位为米每年(ma);p沼泽湿地土壤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2);F沼泽湿地土壤饱和含水率,无量纲;E沼泽湿地洪水淹没前的自然含水率,无量纲;p水的密度,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汛期前后沼泽土壤含水率差值参数见表B.8。沼泽地表滞水量的计算方法见公式(A.10):C=SxHxlO6(A10)式中:H沼泽湿地地表滞水高度,单位为米每年(m/a)。A.4防风固沙计算方法见公式(A.11):QJ=£:0.1699×(WrFxEF.xSCF.×K)l'×(1-CTWu)XA,(A.ll)式中:Q生态系统防风固沙量,单位为吨每年(Ua);n评估单元数量;i评估单元,i=l,2,3.n;WF;评估单元i的气象因子,指风速、温度及降雨等各类气象因子对风蚀的综合影响,单位为千克每米(kgm);EF;评估单元i的土壤可蚀因子,指一定土壤理化条件下土壤受风蚀影响的大小;SCF评估单元i的土壤结皮因子,指一定土壤理化条件下土壤结皮抵抗风蚀能力的大小;K;评估单元i的地表糙度因子,指地形引起的地表粗糙程度对风蚀的影响;C,一一评估单元i的植被覆盖因子;A;评估单元i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皿)。各参数详细计算方法见B.4。A.5固碳A.5.1固碳量计算方法固碳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根据数据可得性,优先选择生物量法,其次选择固碳速率法,最后选择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A.5.2生物量法生物量法计算方法见公式(A.12):Qo;=£M<.t,M.XA,X(,X(A.12)式中:Qco2生态系统固碳量(以二氧化碳计),单位为吨每年Wa);n一一生态系统类型数量;1 生态系统类型,i=l,2,3n;Mco2/Mc-C转化为CO2的系数,取值为44/12;A:一第i类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公顷(h112);Cc;第i类生态系统生物量-碳转换系数;VB-第i类生态系统第t年的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h11)2),生物量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质量)总量,可通过生物量因子法、遥感解译和根冠比结合等方式确定;VB-第i类生态系统第(t-l)年的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hm2);第i类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固碳比。A.5.3固碳速率法A.5.3.1固碳速率法计算方法见公式(A.13):Qco2=Mco2/Mc×(FCS+GSCS+WCS÷CCS)(A.13)式中:Quo2生态系统固碳量(以二氧化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FCS森林(及灌丛)固碳量(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GSCS草地固碳量(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WCS湿地固碳量(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CCS农田固碳量(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A.5.3.2森林(及灌丛)固碳量森林(及灌丛)固碳量FCS计算方法见公式(A.14):FCS=(FVCSR÷FSCSR)×SF(A.14)式中:FVCSR森林及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FSCSR森林及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SF森林及灌丛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公顷(Km?)。具体参数见表B.9oA.5.3.3草地固碳量草地固碳量GCS计算方法见公式(A.15):GCS=(GVCSR+GSCSR)×SG(AJ5)式中:GVCSR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GSCSR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SG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公顷(hm2)。由于草地植被每年都会枯落,其固定的碳又返还回大气或进入土壤中,因此草地土壤固碳是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部分。当草地植被固碳速率数据无法获取时,可考虑将草地的土壤固碳量作为草地生态系统固碳量。具体参数见表BJOoA.5.3.4湿地固碳量湿地固碳量WCS计算方法见公式(A.16):U(StS<>RSW-I(A.16)式中:-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数量;-湿地生态系统类型,i=123叫SCSR一一第i类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单位为克碳每平方米年gC(m2a);SW;第i类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公顷(hm2)。具体参数见表B.lloA.5.3.5农田固碳量A.5.3.5.1农田固碳量计算方法农田土壤固碳量CCS计算方法见公式(A.17):CCS=BSSXSC+SCSR、×SCx+SCSRs×SCs(A.17)式中:BSS无固碳措施条件下的农田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SC一一无固碳措施的农田面积,单位为公顷(hm2);SCSR,一一施用化学氮肥和复合肥的农田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SC、一一施用化学氮肥和复合肥的农田面积,单位为公顷(hm2);SCSRs桔秆全部还田的农田固碳速率(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SCs秸秆全部还田的农田面积,单位为公顷(hm2).A.5.3.5.2无固碳措施条件下的农田固碳速率无固碳措施条件下的农田固碳速率BSS计算方法见公式(A.18):BSS=NSC×BD×H×0.1(A.18)式中:NSC一一无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施用的情况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以碳计),单位为克每千克年g(kga);BD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H土壤厚度(农出耕作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A.5.3.5.3施用化学氮肥、复合肥的农田固破速率施用化学氮肥、复合肥的农田固碳速率SCSR、计算方法见公式(A.19):SCSRx=a1×TNF+as(A.19)式中:TNF一一单位面积耕地化学氮肥、复合肥总施用量(以氮计),单位为吨每公顷年W(hm2a);a4、as经验参数,具体参数见表B.12<.单位面积耕地化学氮肥、复合肥总施用量TNF计算方法见公式(A.20),TNF=(NF+CF×0.3)Sp(A.20)式中:NF化学氮肥施用量,单位为吨每年(Va);CF复合肥施用量,单位为吨每年(Ca);Sp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hr/)。A.5.3.5.4秸秆还田的农田固碳速率秸秆还田的农田固碳速率SCSRs计算方法见公式(A.21):SCSRs=as×S+a;(A.21)式中:S单位耕地面积秸秆还田量,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as、a7经验参数,具体参数见表B.12。单位耕地面积秸秆还田量S的计算方法见公式(A.22):52cMrRS,(A.22)式中:n一一作物类别数量;j作物类别,j=l,23.n;CY,作物j在当年的产量,单位为吨每年(ta);SGR,作物j的草谷比,具体参数见表B.13;Sp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hm2)。A.5.4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A.5.4.1净生态系统生产力计算方法森林、草地和湿地固碳计算方法见公式(A.23):Qco2=Mco,/McXNEP(A.23)式中:Qo2生态系统固碳量(以二氧化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McoM同式(A.12)。A.5.4.2NEP计算方法一计算方法见公式(A.24)。NEP=NPP-RS(A.24)式中: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NPP净初级生产力(以碳计),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植物用于维持性呼吸和生长性呼吸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单位为吨每年(ta);RS一一土壤异氧呼吸消耗碳量(以碳计),指土壤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三个生物学过程(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一个非生物学过程(含碳矿物质的化学氧化作用),单位为吨每年(t/a)。A.5.4.3NEP计算方法二计算方法见公式(A.25):NEP=×NPP(A.25)式中:NEP一一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aNEP和NPP的转换系数,具体参数见表B.14;NPP净初级生产力(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A.6氧气提供计算方法见公式(A.26):Qm=Mo2/Mco2×Qco2(A.26)式中:Q生态系统释氧量(以氧气计),单位为吨每年(ta);Mo2/Mco2取值为32/44,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系数;Qco2生态系统固碳量(以二氧化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A.7空气净化A.7.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如果污染物浓度未超过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标准,则选用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计算方法见公式(A.27):Q.=Q.(A27)式中:Qp生态系统空气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n大气污染物类别数量;i大气污染物类别,i=1.2,3-n;Q.第i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单位为吨每年(ta),A.7.2空气净化能力如果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标准,则选用生态系统空气净化能力估算,计算方法见公式(A.28):QEHQl(A.28)式中:Qm生态系统空气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n大气污染物类别数量;i大气污染物类别,i=l,2,3.n;m生态系统类型数量;j生态系统类型,j=l,2,3.m;Qv第j类生态系统对第i类大气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平方千米年W(km2a);A,第j类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各参数详细计算方法见B.6。A.8水质净化A.8.1生态系统水体净化能力法如果污染物浓度超过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标准限值,则选用生态系统水体净化能力估算,计算方法见公式(A.29):Q.I(A29)式中:Qp水体污染物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n水体污染物类别数量:i水体污染物类别,i=l,2,3.n;m生态系统类型数量;j生态系统类型,j=1.2,3叫P,第j类生态系统对第i类水体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平方千米年t(km2a);A,第j类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各参数详细计算方法见B.7。A.8.2水体污染物排放量法如果污染物浓度未超过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标准限值,则根据质量平衡模型,选用水体污染物排放量估算,计算方法见公式(A.30):Q.E(Q-Q)TQ-Q)(A.30)式中:Qp水体污染物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n水体污染物类别数量;i水体污染物类别,i=l,2,3n;Q第i类污染物入境量,单位为吨每年(ta);Q区域内第i类污染物(包括农村生活、城市生活、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以及工业生产等)排放量,单位为吨每年(内);Qa第i类污染物出境量,单位为吨每年(内);Q.污水处理厂处理第i类污染物的量,单位为吨每年(t/a)。A.9局部气候调节A.9.1局部气候调节计算方法优先选择实际测量的方法,其次根据数据可得性,选取生态系统的总蒸散量方法。A.9.2实际测量法计算方法见公式(A.31):Q7CV(A.31)式中:Q生态系统吸收的大气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年(Ja);n开放空调降温的总天数;T;开放空调降温的第i天生态系统内外实测温差,单位为摄氏度(°C);pe一一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立方米摄氏度J(m3C);V生态系统内空气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A.9.3生态系统的总蒸散量法计算方法见公式(A.32)公式(A.34):E=E+Ew(A32)E.FPPXS.XDX10'(3600Xr)(A.33)E=Ew×p×q×103(3600×r)+Ewh×y(A.34)式中:E生态系统蒸腾蒸发消耗的总能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年(kW-ha);Em生态系统植被蒸腾消耗的能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年(kWha);Ew一一生态系统水面蒸发消耗的能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年(kWha);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i生态系统类型,i=l,2,3.11;EPP1第i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植被蒸腾消耗热量,单位为干焦每平方米天kJ(m2d);S,第i类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D一一开放空调降温的天数,单位为天每年(Wa);r空调能效比;Ew一一开放空调降温期间水面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11Wa);P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112);q一一挥发潜热,即蒸发Ig水所需要的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g)Ewh一一开放加湿器增湿期间水面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y一加湿器将Imz水转化为蒸汽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每立方米(kWhm)A.10噪声消减计算方法见公式(A.35):QSK1(A35)式中:Qva城市生态系统噪声消减量,单位为分贝(dB);n一一城市道路类型数量;i城市道路类型,i=l,2,3.n;R;一一第i类道路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NA,第i类道路两侧的平均降噪分贝,降噪分贝数由绿化带近路侧和远路侧噪声差值确定,单位为分贝每千米(dB/km)。A.11病虫害控制计算方法见公式(A.36):A=Ak+A(A.36)式中:Ah-生态系统病虫害控制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Afe森林病虫害自愈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Agm1草地病虫害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A.12授粉服务计算方法见公式(A.37):Q.")式中:Q授粉服务作物增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年(kga);Y;一一第i种作物的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年(kga);D;第i种作物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授粉昆虫对第i种作物的增产效果(具体参数数值见表B.20),%<.A. 13疾病调控生态系统通过自身各种机制的变化改变人类病原体(如病毒)以及带菌媒介(如蚊子)的多度来影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基于传染性疾病暴发疫点资料,通过调查计算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变化来进行评估。A.14海岸带防护计算方法见公式(A.38):D1.E"(A38)式中:D生态系统防护的海岸带总长度,单位为千米(km);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i生态系统类型,i=l,2,3.n;D第i类生态系统防护的海岸带长度,单位为千米(km)。附录B(规范性)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评估参数1.1 水源涵养评估分数R;可通过P:与地表径流系数的乘积得到。各类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见表B.1。表B.1各类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生态系统类型径流系数森林生态系统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67%落叶阔叶林1.33%针叶林常绿针叶林3.02%落叶针叶林0.88%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29%稀疏林稀疏林19.20%灌丛生态系统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木林4.26%落叶阔叶灌木林4.17%针叶灌丛常绿针叶灌木林4.17%稀疏灌丛稀疏灌木林19.20%草地生态系统草甸草甸8.20%草原草原4.78%草丛草丛9.37%稀疏草地稀疏草地18.27%农田生态系统耕地水田34.70%旱地46.96%园地乔木园地9.57%灌木园地7.90%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绿地乔木绿地19.20%灌木绿地19.20%草本绿地18.27%城市水体城市水体0表B.1各类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续)生态系统类型径流系数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森林沼泽0灌丛沼泽0草本沼泽0湖泊湖泊0水库/坑塘0河流河流0运河/水渠0注:稀疏林(自然或半自然乔木植被,3mWHW30m,4%WCW2Q);稀疏灌木林(自然或半自然灌木植被,0.3OmWHW5m,4%WC20%);稀疏草地(0.03mH3m,4%C20%)0其中,C为覆盖度/郁闭度,H为植被高度。1.2 土壤保持评估参数B. 2.1降雨侵蚀力因子(R)计算方法见公式(B.I)和公式(B.2):R-(Bi)R一,一。>(B2)n,式中:R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单位为兆焦耳亳米每公顷时年M卜mm(hm2ha);k1年的24个半月,即k=l,224;R4一一第k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单位为兆焦耳亳米每公顷时年MJmm(hm2ha);1 一一所用降雨资料的年份,即i=12n;j一一第i年第k个半月侵蚀性降雨日的天数,即j=l,2m;a为参数,暖季a=0.3937,冷季a=0.3101;Pa第i年第k个半月第j个侵蚀性日降雨量,单位为亳米(廊)。B.2.2土壤可蚀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