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版四下 Lesson 10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412364
资源大小:54.5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接力版四下 Lesson 10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接力版三起点四年级下册1.esson10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概览(一)堆元主题本单元索紧围绕谈论所有物这主线,属户“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学习并运用"Whohas.?Ihave.Idon,thave.Tornhas."来淡论“谁有?”并作出回答。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观念: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二)课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理解简答的语言材料,领悟其基本意义,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传递信息,叙述事件,实现基本的沟通与交流。能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尝试多角度认识世界。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基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兴趣逐渐增强。四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F.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I.主题:本单元紧紧围绕谈论所有物这一主线,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畸。2.语篇:本单元第一课时包括1.<x)k,listenandsay部分。本期元第二课时包括Askandanswer和1.isten,readandact两部分。(-:)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系统的英语学习,己经具备了正确模仿发音,拼读单诃,认读简单诃组和句型的能力。他们喜欢游戏,乐于试新事物,但自控力不足,所以教和要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和激励孩子们,培养学生对英语持久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谈论所有物,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包括1.ookjiStenandsay部分:1.ook,listenandsay部分通过酎j生问答形式呈现句型“Whohas.?Ihave.Idon-thave''.学习询问“谁有V及其回答“我有”或“我没有第二课时包括AskandanswerIII1.isten,readandact两部分:Askandanswer部分通过观察图片进行问答活动,练习“Wh。has.?.has'',学习动词have/has与人称的致性,语言在情境中呈现,便于学生理解。1.isten,readandact部分创设真实的小组情境活动,巩固句型“Whohas.?Ihave.1don'thave.CanIuseit?Youarcwelcome.等目标语言,渗透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单元主题:Belongings课时核心词汇核心句式技能与策略学习要点课时1crayon,fan,candy,basketball运用“Whohas.?Ihave.1don'thave.',来谈论“谁有?”并作出回答。技能:在语境中运用“WhohasW1have.1don'thave.Tbmhas.”来谈论“谁有?”并作出回答。策略:运用已有语言积景和生活经验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课时2boat,plane,train巩固复习运用“Whohas.?Ihave.Idon'thave.'Ibmhas.”来谈论“谁有?”并作出回答,并学习借东西“CanIuseit?”的相关表达。技能:巩固复习运用"Whohas.?Ihave.Idon'thave.Tbmhas.”来谈论“谁有?”并作出回答,并学习借东西“CanIuseit?”的相关表达.策略:主动参与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能够整理所学内容,对相关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以下1.lO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三、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1.在谙境中学习运用"Whohas.?1have.Idon'thave."来谈论“谁有?"并作出回答。1.Whohasawatch?(课时1)2.巩固笼习运用"Whohas.?1have.Idonvthave.Tomhas."来谈论"谁有?”并作出回答,并学习借东西uCanIuseit?"的相关表达.2.Whohasawalch?(课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