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建筑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施工检验工程技术.doc

    • 资源ID:1412779       资源大小:511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施工检验工程技术.doc

    前 言 随着国内建设工程中LXK工法建设基坑工程数量的日益增多,为满足建筑工程的急需特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有地下室或地下结构的基坑工程。 LXK工法基坑工程的基本功能应满足: 1、地下工程施工空间要求及安全; 2、主体工程地基及桩基安全; 3、环境安全,包括相邻地铁、隧道、管线、房屋建筑、地下公用设施等。 当基坑支护结构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时,应满足永久工程设计要求。 其它未尽事宜可参考国家及各地区有关规范。 本LXK工法是国家发明专利,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使用单位须经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及专利单位与专利权人受权许可,培训考试合格后具备设计与施工能力,方能实施。 1、总则 1.1为了LXK工法在全国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及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与检测工作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保证基坑支护合理施工和周边环境安全,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是在总结多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基础上,吸取传统方法与创新技术互相组合,结合各地区的特点编写而成,适用于各地区基坑支护地基治理的勘察、设计、施工、开挖监测与检测。 1.3在各地区软土基坑支护及地基治理的设计与施工,应根据本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测和检测。 1.4本规范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现行有关标准及各地区的有关管理和相应技术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1建筑基坑 建(构)筑物基础或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1.2基坑支护 对开挖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或保护措施。 2.1.3基坑侧壁 构成建筑基坑围体的某一侧面。 2.1.4主动侧 基坑支护周边土体主动变形一侧。 2.1.5被动侧 基坑支护周边土体被动变形一侧。 2.1.6基坑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2.1.7水泥土 采用注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旋喷法水泥浆液同土体拌和所形成的固结体的统称。 2.1.8水泥土桩墙(地下连续墙) 由水泥土相互搭接形成的桩排及连续壁状等形式的支护结构。 2.1.9加筋水泥土桩墙 采用在水泥土的桩墙中或边侧插刚性筋。 2.1.10多支盘翼形水泥土桩 水泥桩,桩身长度范围内设置多个扩大头。 2.1.11水泥土地锚 采用钢花管注浆法、搅拌法、高压旋喷法等形成水平或斜向的土钉、锚杆的统称。 2.1.12压顶冠梁 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2.1.13腰梁 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点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 2.1.14支点 锚杆对支护结构的水平约束点。 2.1.15支点刚度 锚杆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作用力与其相应位移的比值。 2.1.16人工降水 人为地降低基坑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2.1.17止水 人为地采取措施以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内。2.1.18止水帷幕 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外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用的连续止水体。 2.1.19嵌固深度 桩墙结构在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埋置深度。 2.1.20地下水控制 为保证工程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而采取的集水明排、降水、止水或回灌措施。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除特殊要求外,LXK工法各种临时性支护结构均应保证开挖完成后安全和正常使用一年。对暴露时间超过一年的LXK工法基坑,应考虑影响基坑支护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1.2根据LXK工法建筑基坑工程破坏可能造成的后果,基坑支护工程应按表3.1.2确定其安全等级。3.1.3LXK工法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必须遵循根据检测与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相结合的原则。 3.1.4LXK工法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和施工必须确保基坑支护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负责勘察、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等工作的有关单位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互相配合、密切联系。3.1.5LXK工法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应充分估计难以预见的复杂情况,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好报警设计,提出楞行的抢险加固措施,并作好抢险加固准备。 3.2LXK工法体系设计规定 3.2.1LXK工法支护结构设计前,应取得如下资料: 工程用地红线图、地下工程的平面和剖面图以及建筑物±0.000的绝对高程; 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调查资料;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要求; 有关基坑工程施工条件的资料,如可供选择的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季节、排水情况和施工期限等; 类似基坑工程(规模、开挖深度、地质条件)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 3.2.2LXK工法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2.3LXK工法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下列两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 稳、管涌导致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破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 3.2.4LXK工法基坑支护结构应根据表3.2.4选用侧壁重要性系数0。3.2.5LXK工法支护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的要求:不产生倾覆、滑移和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产生隆起、管涌;锚杆不发生抗拔失效;支护结构构件受荷后不发生强度破坏;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影响邻近建筑物或重要管线的正常使用;止水设计应控制因渗漏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的地面下陷;支护结构变形不应超过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的控制值,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时,还需满足竖向承重结构的变形要求。3.2.6LXK工法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值应根据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和坑内永久性结构变形允许条件等因素确定。特殊情况除外,支护结构设计的最大水平位移不宜超过表3.2.6控制值中的小值。3.2.7LXK工法基坑支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支护体系的方案比较和选型; 确保基坑内外土体稳定的分析; 支护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必要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降水、止水方法的选择和要求;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的安排和要求;周边环境保护的措施与要求; 支护结构质量检测和开挖监控项目及报警要求。3.2.8类似基坑工程实施效果和经验,可用于本基坑支护设计参考。3.2.9设计方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验证设计,必要时对设计进行修正,完善设计。 3.2.10建筑基坑常用支护结构可根据其适用条件和不宜使用条件按表3.2.10使用。3.2.11LXK工法支护结构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条件、施工季节、进度要求、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障碍物的分布、地下结构的特点以及可能采用的施工手段,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单独或组合支护方案。缺乏经验时可参照表3.2.11选择。 3.3LXK工法体系施工规定3.3.1基坑施工前,监理单位或业主与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3.3.2由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需经组织会审后方可进行施工。 3.3.3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并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的开挖原则,严禁超挖。 3.3.4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基坑开挖监测配合工作,严格保护监控设施。 3.3.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当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设计、监理等有关部门。 3.3.6施工结构后,必须提供完整的竣工报告。 3.4LXK工法检测与监测规定 3.4.1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及二级,或对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的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 3.4.2基坑工程应以环境保护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为主要目的,开展相应的基坑支护监测工作。 3.4.3基坑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进行,其成果应及时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业主等各方。 3.4.4基坑支护的监测工作是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依据,是基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坑监测必须贯穿整个基坑施工过程。4、岩土工程勘察 4.1在进行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以下资料: 4.1.1建筑总平面图。图中应标出地形、用地红线、坐标、室内外地坪标高、地下室边界线、周边现状以及四邻建筑物、构筑物、土坡、河渠等。 4.1.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其中应提出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说明基坑开挖深度、建筑物基础型式。 4.2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4.2.1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4.2.2查明场地内是否存在旧建筑物基础、岩土构造弱面、岩溶、土洞,并查明其分布及性状。 4.2.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井、泉、河的位置;地表汇水与排水情况;含水层特征、埋藏深度、渗透性及其与地表水的关系;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层位、埋深和分布。对基坑开挖或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判断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截水的可能性,评价降水对已有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的影响,并提出降水方案。 4.3基坑岩土工程勘察钻孔的布置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钻孔宜沿基坑周边且在基坑边界外(12)H范围内布置(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软土,勘察范围尚应扩大。 4.3.2钻孔间距应视地层复杂及满足纵横方向对地层结构和均匀性的评价要求而定。一般取1520m,但每一地质剖面内钻孔不宜少于3个。 4.3.3当支护工程可能采用锚杆时,钻孔布置范围应满足锚杆的设计与施工对岩土特性了解的要求。 4.3.4钻孔深度应满足确定基坑支护结构入土深度的要求。钻孔深度不宜小于2.5H。对于软土,钻孔深度不宜小于3H。对于层顶标度位于基坑底面以上或有承压水的透水层,钻孔尚应穿过透水层。对于开挖深度超过15m的基坑,当有可靠依据时,钻孔深度可适当减少钻孔深度,钻孔深度入中风化岩不应小于2m、入微风化岩不应小于1m。 4.4岩土参数试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4.4.1同一土、岩层的原状试样不应少于6组(个)。 4.4.2每项原位测试的数据不应少于6个。 4.5土样的室内试验一般做常规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试验的重点项目包括:重度,不固结不排水剪或固结不排水剪,渗透性,砂土的水上、水下休止角等试验。 4.6当基坑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岩土工程勘察合并进行时,勘察报告书应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关于基坑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 4.7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详细的勘察成果,除一般勘察报告应具备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4.7.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其上应附有基坑开挖边线和周边环境概况。 4.7.2沿基坑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必要时应绘制垂直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上宜标明基坑开挖底线。 4.7.3钻孔柱状图。 4.7.4室内试验结果和原位测试结果的有关图表。 4.7.5有关土层土压力及土层稳定性计算的各项参数。 4.7.6提供有关地下水的指标,包括各含水层的稳定水位、渗透系数等,对基坑涌水量进行估算,对基坑渗透稳定作出评价,并提出降水或截水方案的建议。 4.7.7本场地基坑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8环境调查基坑支护工程应按下列项目进行环境调查: 4.8.1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层数、基础形式及埋深。 4.8.2基坑周边地下构筑物、管线、道路的现状,包括类型、结构及埋深,如遇地下水管(水渠),尚应详细调查其材料、构造、流量、渗漏等情况。 4.8.3基坑周边场地的地形、地貌现状及其变迁情况。 4.8.4土坡、河渠等与基坑的平面位置关系及其深度。 4.8.5必要时尚应调查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垂直度、裂缝分布情况及建成年份等。 4.8.6基坑工程所在地区的降雨量情况。 5、土压力 6、LXK工法基坑稳定性5、6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7、LXK工法悬臂式水泥土加筋支护结构(专利号:ZL.7) 7.1一般规定 7.1.1 当场地为软土或砂性土层,基坑深度5m时,基坑内墙脚处具备留土台的条件时,可采用悬臂式加筋水泥土桩墙支护,典型支护剖面见图7.12。 7.1.2当坑内护桩墙脚具备留土台时,土台面层可设置土钉及挂网喷射砼作防水保护面层,水泥土的桩中插入2532钢筋; 7.1.3当基坑底部地质条件较好及地面6m以内无构筑物时,坑内不具备留土台空间时,悬臂式桩长必须埋深到基坑深度1/2,水泥土的桩中插入I10I16工字钢; 7.1.3基坑地表面5米范围内采用砼作防水层,坑边设地表排水沟及明集水井,基坑内墙脚处设明排水沟。 7.1.4基坑边5米范围内禁止堆放超过20Kpa荷载。 7.2设计 7.2.1加筋水泥土桩墙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地质及场地条件选取单排或双排互相咬合搭接水泥土桩,从而形成0.51.2m厚的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2)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止水要求确定,当考虑抗渗作用时,搅拌桩桩间相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0mm;当采用多排桩时,排间距离不宜大于0.8倍桩径。当不考虑止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3)搅拌桩的水泥掺入比应根据基坑侧壁内外侧的水头压力大小及土体性质和基坑开挖深度而确定,宜为被加固土体重量的1215%。 搅拌桩用于止水时,水泥掺量可适当降低;用于粉砂、中砂、粗砂、砾砂(疏松)、填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5%;用于可塑流塑淤泥粘性土及粉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3%。 搅拌桩用于挡土时,对粉砂、中砂、疏松粗砂或砾砂及填土宜为12%14%;对粉土、粉质粘土宜为13%14%;对流塑可塑淤泥、淤泥质土宜为15%18%。 水泥掺量为15%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其水泥土28天龄期的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数据,可参照下列数据取值:砂土:1.12.0Mpa;粉土:0.61.1 Mpa;粘性土:0.51.0Mpa;淤泥质土:0.40.7Mpa;淤泥: 0.30.5Mpa。 4)、在水泥土未凝固时,及时插入刚性筋,一般要求筋插过基坑深度1.52.0m,插筋应根据设计而定,一般采用2532粗钢筋(每0.5m一根)或10#16#型钢(每1.0m一根) 5)、计算式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设计的LXK工法计算理论。 7.3水泥土加筋墙施工 7.3.1水泥土加筋挡土结构的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的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开工时如地下有障碍物时,延施工线应先挖导向沟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米并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地表过软时,应采取防止施工机械失稳的措施。 7.3.2,施工测放的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7.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7.3.4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渗入量或水泥浆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喷浆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15%18%。 7.3.5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 确定不同土层喷固结体的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 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1.01.51。7.3.6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露出长度等均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7.3.7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7.3.8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注浆施工时,邻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对砂土、粉土、粘性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3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对淤泥或淤泥质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4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需提前抽水作业的,注浆施工时要使用速凝或早强浆材。(在动水情况下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应考虑使用速凝浆材。) 8、LXK工法水泥土加筋地连墙+水泥土地锚三角形支护结构(专利号:ZL.7、ZL.9) 8.1一般规定 8.1.1基坑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地质处于淤泥、淤泥质土、地下水位高的各类砂性土、素填土等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40Kpa的土层,作为基坑截水及较浅基坑(不大于6m)的支护。 8.1.2加筋水泥土桩墙断面应采用单排或双排互相搭接的连续墙,为了能使在土体开挖深度不超过6m深度时加筋水泥土挡土结构应用时具备挡土与截水的双重作用。 8.1.3加筋水泥土挡土截水结构用喷浆、喷粉式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 8.1.4加筋水泥土桩中的水泥掺量不少于15%,水泥标号不低于425#。 8.1.5加筋水泥土墙+水泥土地锚支护结构的桩墙体及地锚的平面剖面布置应满足加筋水泥土挡土结构的整体工作要求,典型的三角型加筋水泥土桩墙布置示于图8.1。 8.2设计8.2.1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地质及场地条件选取单排或双排互相咬合搭接水泥土桩,从而形成0.51.2m厚的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2)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止水要求确定,当考虑抗渗作用时,搅拌桩桩间相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0mm;当采用多排桩时,排间距离不宜大于0.8倍桩径。当不考虑止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3)搅拌桩的水泥掺入比应根据基坑侧壁内外侧的水头压力大小及土体性质和基坑开挖深度而确定,宜为被加固土体重量的1215%。 搅拌桩用于止水时,水泥掺量可适当降低;用于粉砂、中砂、粗砂、砾砂(疏松)、填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5%;用于可塑流塑淤泥粘性土及粉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3%。 搅拌桩用于挡土时,对粉砂、中砂、疏松粗砂或砾砂及填土宜为12%14%;对粉土、粉质粘土宜为13%14%;对流塑可塑淤泥、淤泥质土宜为15%18%。 水泥掺量为15%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其水泥土28天龄期的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数据,可参照下列数据取值: 砂土:1.12.0Mpa;粉土:0.61.1 Mpa;粘性土:0.51.0Mpa;淤泥质土:0.40.7Mpa;淤泥: 0.30.5Mpa。 4)、在水泥土未凝固时,及时插入刚性筋,一般要求筋插过基坑深度1.52.0m,插筋应根据设计而定,一般采用2532粗钢筋(每0.5m一根)或10#16#型钢(每1.0m一根)。 5)、在加筋水泥土墙的坑外边侧,紧跟水泥土墙后,在地表施作大直径水泥土地锚,在软塑流塑及松散含水丰富的土体中必须0.40.8m,斜向角度2035度,间距1.01.5米布置。6)、在加筋水泥土墙及水泥土地锚施作完毕后,及时施工压顶梁,墙顶梁设置厚度为0.20.3m,宽度不少于2m,一般要求墙身厚度+地锚直径厚度一致的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地锚筋与墙中的插筋顶部应互相连接,加筋水泥土桩墙埋深应进入不渗水的粘土层1.5米。 7)、斜向水泥土地锚长度设计应大于基坑深度一倍,锚筋可采用伞形的钢筋也可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根据需要可施作多支盘地锚。 8)锚杆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当锚杆轴向受拉荷载设计值小于350KN,可采用级或级钢筋。 9)锚杆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NfyAs 式中N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fy锚杆杆体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 As锚杆杆体截面面积 10)锚杆灌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灌浆体设计强度不宜低于20Mpa。当锚杆入岩时,灌浆体设计强度不宜低于25Mpa。 11)锚杆预加力值(锁定值)应根据地层条件及支护结构变形要求确定。宜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的0.60.8倍。 12)、计算式 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设计的LXK工法计算理论。 8.3施工 8.3.1三角型水泥土加筋挡土结构的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的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开工时如地下有障碍物,延施工线应先挖导向沟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米并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地表过软时,应采取防止施工机械失稳的措施。 8.3.2,施工测放的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8.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8.3.4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渗入量或水泥浆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喷浆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15%18%。 8.3.5,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 确定不同土层喷固结体的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 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1.01.51。 8.3.6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露出长度等均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8.3.7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8.3.8水泥土墙施工时,邻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对砂土、粉土、粘性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3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对淤泥或淤泥质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4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需提前抽水作业的,注浆施工时要使用速凝或早强浆材。(在动水情况下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应考虑使用速凝浆材。) 9、LXK工法门架式加筋水泥土桩支护结构(专利号:ZL.7、ZL.9) 9.1一般规定 9.1.1当地质及场地条件具备门架式表面有23米空间时,为了减少在基坑内施作地锚而造成土方开挖不能一次到位和地锚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门架式支护同三角支护式一样,所有的支护结构全是在地表面完成,适用于基坑深度8.0m,即一二层地下室。 9.1.2门架式的两排水泥土加筋地连续墙一般要求分离间距不大于3米不小于2米。 9.1.3地锚的要求同三角形支护一样。 9.1.4地面施作的压顶梁砼同三角形支护相同; 9.1.5加筋水泥土的桩墙水泥含量参数及成桩要求同三角形支护要求相同; 9.2设计 9.2.1首先在地面测量放线,确定分离式的门架式加筋水泥土地连墙位置,按测量准确的位置首先施作垂直间隔分离式两排加筋水泥土墙,水泥土中插筋时(最好是在未凝固之前插入,插筋或型钢可采取震动挤压法或锤击法),接着在地表面施作大直径水泥土地锚,锚筋同三角形支护的材料相同。 9.2.2在水泥土地锚的顶部及门架式桩墙的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压板,设置厚度为0.20.3m,宽度与门架式及地锚的宽度总合一致宽,典型的门架式加筋水泥土支护结构布置示于图9.1。 9.2.3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的结构设计同8.2.1 9.2.3垂直的加筋水泥土桩置换率砂层为15%,淤泥层为20%,两桩咬合1015公分,桩垂直率0.5%。 9.2.4水泥土地锚平面分布一般为1.01.5米,长度是基坑深度的一倍,即1/2。 9.2.5大直径水泥土地锚直径不小于0.350.5m,在砂类土、淤泥层中不应小于0.51.0米。 9.2.6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的结构设计同8.2.19.2.7计算式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的LXK工法计算理论。 9.3施工 9.3.1三角型水泥土加筋挡土结构的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的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开工时如地下有障碍物,延施工线应先挖导向沟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米并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地表过软时,应采取防止施工机械失稳的措施。 9.3.2,施工测放的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9.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9.3.4灰浆泵的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均应在施工前标定。水泥土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数综合确定。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50。 9.3.5深层搅拌桩的垂直度应通过调整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进行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对设计要求搭接成壁的桩应连续施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9.3.6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锚杆钻孔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宜采用跳跃张拉; 锚杆锚固段的间距不应小于6D(D为锚杆孔直径),且不小于1m; 锚杆张拉宜在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 10、LXK工法加筋水泥土桩墙与多排水泥土地锚支护结构(专利号:ZL.7) 10.1.1基坑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土体为软流塑状态的淤泥、淤泥质土、含水量丰富的各类砂土,基坑外地下空间允许锚杆或土钉占用时,可采用水泥土地锚支护的基坑边坡。 10.1.2场地土质软弱松散且均匀,基坑开挖深度在820m以内时可采用多排水平向、斜向大直径水泥土地锚与加筋水泥土桩墙构成的加固土体支护结构。 10.1.3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所插的筋可以是钢管、槽钢、工字钢及粗钢筋、钢绞线,其中钢绞线可采用钻进代入。 10.1.4大直径水泥土地锚可以是粗钢筋,也可以是钢绞线,底部最好是设置扩大头或是多支盘状水泥土地锚的结构体。典型支护详见图10.1。 10.1.5垂直向的水泥土地下连续墙除了钢绞线和粗钢筋外,其它型钢均可根据需要插在水泥土中或水泥土桩墙的外侧,同水泥土桩靠紧。 10.1.6多排斜向大直径水泥土地锚直径经计算一般为0.351.0m,锚体顶部应与腰梁连结,一般需施加预应力。 10.1.7水泥土加筋桩墙的桩径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10.1.8水泥土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0.2水泥土地锚支护 10.2.1水泥土地锚支护是以直径大较密排列的横向、斜向对软弱土体进行加固补强,超前的制约了软土的应力,通过多排水泥土地锚与土体、加筋水泥土桩墙共同工作,形成补强加固复合土体,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适用于基坑以上的软土体加固。 10.2.2竖直向插入的筋和型钢可以在支护结构失去作用时回收,斜向多排地锚的筋可以采用金属筋,也可以采用非金属筋,金属筋在回填土时可以回收。 10.2.3水泥土加筋墙与水泥土地锚支护的设计 设计前应查明场地周围已有建筑物、埋设物、道路交通,工程范围内的土层分布,土性指标及地下水变化等情况,判断LXK工法支护护坡的适用性。 LXK工法水泥土加筋墙与水泥土地锚支护工程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加固边坡的平面、剖面尺寸及分段施工高度; 2)设计加筋水泥土墙厚度、深度及插入的筋体材料、长度; 3)设计水泥土地锚的直径、间距、长度、倾角、地锚布置及锚筋的材料选择; 4)设计加筋水泥土面墙刚度及每开挖1.52.0m深度时的稳定性和渗水性能; 5)设计腰梁抗弯及抗压能力选择腰梁材料; 6)设计竖直向水泥土桩墙及水泥土地锚的水泥用量参数及水泥土的强度。 7)严禁在软弱松散的土体中采用旧的锚杆及土钉。 8)在厚度的淤泥、含水量丰富的各类砂土体中水泥土地锚间距不大于1.5米,直径不小于0.35米,长度大于或等于基坑的深度。 9)未尽事宜同8.2.1 10.2.3计算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的LXK工法计算理论。 10.3施工 10.3.1水泥土墙应采取切割搭接法施工。应在前桩水泥土尚未固化时进行后序搭接桩施工。施工开始和结束的头尾搭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消除搭接沟缝。 10.3.2水泥土墙的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10.3.3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0.3.4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10.3.5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0.3.6在进行水泥土地锚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包括: 工程平面图、剖面图; 场区地基土性状,地下水性状,场区边线的地质剖面图; 周边环境状况; 施工废弃物排放及处理; 限制作业条件,环境安全规划、措施等; 地下埋设物、障碍物; 其它。 10.3.7施工前应对工程原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检验,并应出具有效的检验报告。 10.3.8水泥土地锚钻孔应遵守下列规定: 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好标记; 锚孔水平及垂直方向孔距允许偏差为±50mm; 锚杆钻孔角度允许偏差为±30; 钻孔底部偏离轴线的允许偏差为地锚长度的3%; 钻孔深度就超过设计长度0.51.0m; 钻孔过程中,若遇易塌孔的土层,宜采用泥浆循环护壁或跟管钻进或一次性钻头钻进等。 锚杆记录应详细、完整,对岩石锚杆应有判层记录,确定入岩长度。 10.3.9地锚杆体制作应按施工图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下料长度应考虑地锚的成孔深度、腰梁、台座的尺寸以及张拉锁定设备所需的长度; 地锚杆体制作前应清除表面油污及锈膜; 钢筋接头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钢筋直径; 地锚杆体材料为钢绞线及高强钢丝时,严禁有接头,严禁使用焊枪断料; 杆体自由段应涂润滑油和包以塑料布或塑料管,并应扎牢; 扩大头型水泥土地锚在制作时扩大头部位应局部加强。 10.3.10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应使用抗硫酸盐水泥; 水泥标号应选用425号及以上标号; 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锚杆情况确定,宜选用0.450.7:1; 10.3.11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应在初凝前完成。 10.3.12注浆过程中,若发现注浆量大大减少或注浆管爆裂时,应将杆体及注浆管拔出,待更换注浆管后,再下放杆体;若中途耽搁时间超过浆液初凝时间,应重新清孔后再下放杆体,重新注浆。 10.3.13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即可停止注浆。 10.3.14注浆过程应作详细、完整的施工记录。 10.3.15水泥土地锚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锚固体均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张拉; 地锚的张拉顺序应考虑邻近地锚的相互影响; 地锚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锚锁定值应符合设计预应力值的要求; 地锚锁定后若经监测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位; 地锚张拉与锁定作业均应有详细、完整的记录。 11、LXK工法加筋水泥土桩墙与锚杆、土钉支护(专利号:ZL.4 11.1一般规定 11.1.1在比较好的混合土层中采用常规的土钉、锚杆与加筋水泥土墙结合形成复合式支护体可省去挖钻孔桩等支护体系,同时也省去了喷锚支护的面层,只有竖向水泥土桩出现分叉等质量问题可采取人工抹面及挂网喷射砼补救措施,否则严禁在加筋的水泥土墙面上施作挂网喷射砼。 11.1.2竖向垂直的加筋水泥土桩墙的筋可以是各类的型钢,也可以是各类的金属筋和非金属筋,型钢可以插入水泥土桩中,也可以插在桩边侧; 11.1.3竖直向插入的钢筋和型钢可以在基坑失去作用时回收。 11.1.4竖直、垂直的加筋水泥土墙可依据场地及地质条件采用单排或双排互相咬合15公分的水泥土桩组成的地下连续水泥土加筋墙,桩长要求嵌进相对不透水层0.51.5米,插入的筋或型钢要求进入基坑底1.02.0m; 11.1.5斜向的土钉及锚杆布置要求(1.2m×1.2m)或(1.5m×1.5m),梅花形布置,土钉长度应大于破裂线的1/2,锚杆长度大于破裂线的1/3,有条件可采用扩大头土钉及锚杆。 11.1.6腰梁要求采用槽钢或工字钢作锚杆腰梁土钉腰梁可采用上下两根粗钢筋组成,一般选用28粗钢筋同土钉的筋焊接。 11.1.7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的结构设计同8.2.1 11.1.8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的LXK工法计算理论。 11.2施工 11.2.1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的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 11.2.2施工测放的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11.2.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11.2.4灰浆泵的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均应在施工前标定。水泥土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数综合确定。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50。 11.2.5深层搅拌桩的垂直度应通过调整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进行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对设计要求搭接成壁的桩应连续施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11.2.6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锚杆钻孔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宜采用跳跃张拉; 锚杆锚固段的间距不应小于6D(D为锚杆孔直径),且不小于1m; 锚杆张拉宜在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 11.2.7土钉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钉筋体使用前应除锈; 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材料宜用水泥净浆,水灰比宜为0.71; 孔位偏差不大于100mm;成孔倾角误差不大于±30;孔深误差不大于±50mm;孔径误差不大于±10mm; 土钉筋体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当成孔过程中遇到障碍需调整孔位时,不得降低原有支护设计的安全度。 12、LXK工法水泥土地锚(专利号:ZL.1、ZL01144443.6) 水泥土地锚顾名思义就是水泥浆同土及锚筋互相组合混合体。 12.1一般规定 12.1.1水泥土地锚的分类 1)钢花管或注浆形成水泥土地锚。 2)水平、斜向注浆搅拌法形成水泥土地锚。 3)采用高压旋喷法形成的水泥土地锚。 4)土体锚杆的施工方法及其所采用的锚杆组合件(专利号:ZL01144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施工检验工程技术.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