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LY_T 2794-2023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规范.docx

    • 资源ID:1416235       资源大小:45.3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LY_T 2794-2023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规范.docx

    ICS65.020.01CCSB6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1.Y/T27942023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规范Specicationfor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mangrovewetlandecosystem2023-0679发布2023-11-01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目次前言HlI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 一般要求24.1 监测时象24.2 断面布设24.3 监测点位选择24.4 监测频率24.5 监测应用35 监测指标及方法35.1 总体状况35.2 水文水质监测35.3 沉积物/土壤监测45.4 生物监测55.5 气象监测75.6 大气环境监测85.7 干扰因素监测86 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96.1 评价指标体系96.2 赋值标准106.3 计算方法H6.4 等级划分1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aTC46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伟、崔丽娟、赵欣胜、高常军、贺东北、吴后建、谭芳林、雷茵茹、翟夏杰、郭菊兰、郭国锋、刘世好、罗为检、余涛、孙培峰、苗垠、郭子良、张曼胤、王大安、李晶、王金枝、朱怡诺、窦志国、平云梅。HI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的一般要求、监测指标及方法、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价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H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74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11903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5265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GB/T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GB/T27648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GB/T31705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HJ442.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HJ442.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HJ442.6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町618环境空气PMO和PM23的测定重量法HJ658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滴定法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Y/T081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27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1部分:风暴潮1.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1.Y/T2090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1.Y/T2898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NY/T1121.1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QX/T49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QX/T5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QX/T5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QX/T5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QX/T55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QX/T5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QX/T5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3部分:地温观测S1.196水文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红树林mangrove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植物群落。注:包括真红树利物和半红树植物。3.2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专一性地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及两种草本机物(卤联和尖叶卤蕨)°3.3半红树植物semi-mangrove能生长于潮间带,有时成为优势种,同时也能在陆地环境生长的两栖木本植物。3.4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mangrovewetlandecosystem红树林与其周边生长环境及其生物共同构成的统一体。4 一般要求4.2 监测对象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内的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微生物等,以及水、大气、沉积物等。4.3 断面布设在每一红树林监测区,根据红树林分布区域面积设3条6条以上断面,断面从红树林向海的分布前沿向红树林陆地边缘布设,穿越高、中、低3个潮带I)4.4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布设符合下列要求:a)在综合考虑区域内红树林分布、水环境、基质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点位,应涵盖整个监测和评价区域,充分反映调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b)应包含所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类型;c)宜设置固定点位和样方,以便进行长期监测。应在断面内的向海林带、中间林带和向陆林带各设置一个10m×10m的固定样方,可根据红树林的密度扩大或缩小样地面积。4.5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符合下列要求:a)红树林生态系统总体状况、沉积物/土壤、植被特征、干扰因素等监测,每年应至少开展1次调查:b)生物群落和水文水质等监测,宜每年按照不同季节开展4次调查:c)气象和大气环境指标应进行实时连续监测:d)开展年际间同一季节的调查时间应尽可能固定不变,调查时间偏差不超过15d;水文水质指标应在大潮日开展调查,其他指标宜在小潮日开展调查。4.6 监测应用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的红树林湿地,应开展与评价内容对应的监测指标调查监测;其他红树林湿地可按照GB/T27648.HY/T081.1.Y/T2090和1.Y/T2898确定监测指标。5监测指标及方法5.1 总体状况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总体状况指标见表1。表1总体状况指标单位方法备注边界-遥感解译法、勘界定标或无人机测绘技术-面积hm2基于遥感的GIS测量或资料台ifU,按照1.Y/T2898确定的方法平均海拔高度n基于DEM的GlS测量或资料查询起源一资料杳询法天然或人工潮汐类型资料查询法半日潮型、全日潮型和混合潮型沉枳物类型一按照HJ442.4确定的底泥沉降实验法泥质、砂质、砾质及石质等类型5.2 水文水质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水文水质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见表2。水样的布点、取样和保存方法按照HJ442.1和HJ442.3确定。表2水文水质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水文指标最大、平均高潮位n自记验潮仪和水位标尺I年4次HJ442.3、SI.196最小、平均低潮位n水质指标物理性质温度C温度计或者便携式监测仪1年4次色度按照GBU903和HJ442.3的方法1年4次溶解氧(DO)mg/1.按照GB7489和HJ442.3的方法1年4次总悬浮性固体(TSS)mg/1.便携式监测仪测定,按照HJ442.3确定的方法1年4次表2水文水质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续)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Pll-便携式PH计测定1年4次总盐度mg/1.盐度计测定法,按照HJ442.3的方法1年4次总氮(以N计),硝态氮(NO3-)'氨态氮(NH古)mg/1.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者流动注射-盐酸蔡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态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态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或者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HJ442.3确定的方法1年4次水质指标化学性质总磷(以P计)、有效磷mg/1.铝酸核分光光度法,按照HJ442.3的方法1年4次化学需氧量(COD)mg/1.便携式COD仪或者重铝酸钾滴定法,按照HJ442.3的方法1年4次五日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mg/1.BoD测定仪或者稀释与接种法,按照HJ442.3的方法1年4次总有机碳(TOC)mg/1.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按照IIJ442.3的方法1年4次硫化物mg/1.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按照HJ442.3的方法1年4次一重金属元素mg/1.等离子体发射光谱UCPAES)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或原子吸收仪,按照HJ442.3的方法I年1次主要包括镉(Cd)、铅(Pb)、倍(Cr)、仲(AS)及汞(Hg)等5.3 沉积物/土填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沉积物/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见表3。沉积物的布点、取样和保存方法参照HJ442.1、HJ442.3和HJ442.4。表3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物理性质厚度通过沉积柱取样直接测量,按照NY/T1121.3的方法5年1次粒度%激光粒度分析仪,按照HJ442.4的方法5年1次表3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续)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PH室内电位分析法或者便携式土壤PH计测定,按照HJ442.4的方法1年1次有机碳mg/kg燃烧氧化-滴定法,重铝酸钾辄化还原容量法,按照HJ658和HJ442.4的方法1年1次全盐量,土壤水溶性盐分mg/kg全盐量通过烘干称重法,水溶性盐分通过电导率法,按照NY/T1121.16的方法1年1次-多环芳煌mg/kg高效液相色谱法,按照HJ442.4的方法1年1次化学性质总氮(以N计算),硝态氮(NO3-)、氨态氮(NH4+)mg/kg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流动注射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态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态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或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HJ442.4的方法1年1次总磷mg/kg喊熔-粗睇抗分光光度法或者碳酸氢钠浸提-铝睇抗分光光度法,按照HJ442.4的方法1年1次-全硫mg/kg硫酸钢比浊法测定获得监测数据,按照HJ442.4的方法1年1次-重金属元素mg/kg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或者原子吸收仪,按照町442.3的方法1年1次主要包括镉(Cd)、铅(Pb)、格(Cr)、押(AS)及汞(Hg)等5.4 生物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监测指标及方法见表4,具体方法参照HJ442.1、HJ442.5和HJ442.6o表4红树林湿地生物监测指标及方法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植被特征类型-遥感解译法、无人机技术和人工监测1年1次-面积hm21年1次红树林植被覆盖率%1年1次群系组成1年1次表4红树林湿地生物监测指标及方法(续)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种类组成一分为草本、灌木、乔木等类型,样方法(乔木IOmXIOm,灌木5m×5m,草本ImX1m),按照1.Y/T2898的方法1年1次多度%1年1次密度株(丛"in?1年1次一植物群落特征盖度%1年1次高度1年1次地上生物量kgm2,thm2异速生长方程法或称重法,按照1.Y/T2898的方法1月1次(生长期)分为草本、濯木、乔木等类型凋落物单位面积重量kgm2样方法,按照1.Y/T2898的方法1年1次种类组成定量浮游生物网、显微镜鉴别与计数法,按照1.Y/T2898的方法1年4次浮游植物生物量mg/1.沉淀称重法,按照1.Y/T2898的方法1年4次指藻类叶绿素amg/1.水下荧光叶绿素仪测定法1年4次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浮游生物网采集后,显微镜观测识别,按照HJ442.6的方法1年4次包括原生动物门、袋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密度个11P显微镜计数测量法,按照IIJ442.6的方法1年4次生物量ug/me体积法/排水容积法/沉淀物体积法/直接称重法,按照HJ442.6的方法1年4次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定量采泥器取样进行人工鉴定获得种类监测数据,其中数量采用人工计数法,按照HJ442.6的方法1年1次-密度个f1121年4次生物品gm2称重法,按照HJ442.6的方法1年4次微生物微生物量碳mg/kg氯仿熏蒸法,按照HJ442.6的方法1年1次-种类组成划平板或者斜面通过基因检测鉴定,按照HJ442.6的方法1年1次鱼类种类组成一网具捕捞人工观察判断法,按照HJ710.7的方法1年1次数量尾1年1次两栖类和爬行类种类组成一样方法结合人工监测,按照1.Y/T2898的方法1年2次数量条,只1年2次表4红树林湿地生物监测指标及方法(续)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鸟类种类组成样线结合样方法,人工监测或者航空监测,按照HJ710.4的方法1年3次(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期)一数量只1年3次(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期)5.5 气象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气象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见表5。表5红树林湿地气象监测指标及方法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气压最高气压hPa通过气压计或者自动气象站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49的方法连续观测最低气压hPa定时气压hPa-风红树林林冠上方风速ir/s通过风向风速计或者自动气象站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51的方法连续观测以监测点下垫面为基准面监测塔(或自动气象站)最高处风向(E,StW,N,SE,NE,SW,NW)以监测点下垫面为基准面空气温度植被冠层上方以及林内和林外温度C通过便携式大气温度计或者气象站百叶箱或者自动气象站大气温度传感器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50的方法连续观测以监测点下垫面为基准面地表温度地表最低温度地表最高温度CC通过地温表、或者自动气象站粕电阻地温传感器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57的方法连续观测地表热通量W112g-1空气湿度植被冠层上方湿度%通过湿度计或自动气象站湿度传感器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50的方法连续观测以监测点下垫面为基准面辐射植被冠层上方总辐射量wm2通过气象站安装的辐射传感器、总辐射表、净全辎射表、太阳直接辐射表、全白动太阳跟踪器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记录仪获得相关监测数据,按照QX/T55和QX/T56的方法连续观测以监测点下垫面为基准面表5红树林湿地气象监测指标及方法(续)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辐射日照时数h通过暗筒式日照计、聚焦式日照计、太阳直射辐射表等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55和QX/T56的方法连续观测以监测点下垫面为基准面大气降水降水总量通过雨量器、翻斗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和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等获得监测数据,按照QX/T52的方法降水时观测降水强度mm/h-5.6 大气环境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及方法见表6。表6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监泅指标及方法测定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负氧离子个/cnP负氧离子监测仪连续观测二氧化碳(C02)mgtn3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自动监测、气相色谱分析及容量滴定方法,按照GB/T18204.24的方法连续观测甲烷(CH4)mgmj气相色谱法或者采用便携式土壤/水体温室气体监测仪,按照GB/T31705的方法,取样按照GB/T15265的方法连续观测大气降尘量mgm空气采样称重法,按照GB/T15265的方法1月1次大气细颗粒物gn?空气采样称重法或者自动在线监测仪,按照HJ618的方法1月1次包括PNZS和PMIO5.7 干扰因素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因素监测指标及方法见表7。表7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因素监刑指标及方法干扰类型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外来入侵物种种类人工鉴定法1年1次自然干扰发生面积h112遥感测量、调查数据计算获得监测数据1年1次表7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干扰因素监测指标及方法(续)干扰类型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备注自然干扰病虫害有害昆虫或有害菌类种类-人工鉴定法,按照1.Y/T1681的方法发生时监测受到病虫害红树植株占总红树植株的百分率%遥感测量、数据比值法核算、按照1.Y/T1681的方法发生时监测一风暴潮/海啸灾害损失面积hm2遥感测量、询衽数据计算获得监测数据,按照IIY/T0273的方法发生时监测持续时间d遥感测量、调查数据计算获得监测数据,按照HY/T0273的方法发生时监测频度次a-l调杳数据计算获得监测数据,按照HY/T0273的方法发生时监测类型-监测记录,按照HY/T0273的方法发生时监测强度-遥感监测法,按照HY/T0273的方法发生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排污口数量及其排污量个/m3人工鉴定法、人工测量每年1次需要坐标标注人4工用滩涂养殖养殖滩涂面积比%遥感测量、人工鉴定法每年1次人力十讥港口、消浪堤和主要道路等建设规模和占地面积mt遥感测量、人工鉴定法每年1次6生态质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6.1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红树林湿地水环境、生境质量、物种多样性、干扰压力等4个评价内容10个评价指标组成,总分为100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值见表8。表8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值评价内容(分值)评价指标(分值)A水环境(10分)AI水质条件(10分)B生境质量(20分)Bl生境自然性(10分)B2红树林植被覆盖率(10分)表8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值(续)评价内容(分值)评价指标(分值)C物种多样性(40分)CI大型底柄动物种类(10分)C2植被群系数量(10分)C3鸟类数量(10分)CA珍稀濒危物种(10分)D干扰压力(30分)Dl外来入侵物种(10分)D2病虫害(10分)D3人为干扰程度(10分)6.2 赋值标准6. 2.1水环境质(A1,共10分)水质条件AI(IO分) 水质符合GB3097中的第一类要求(10分); 水质符合GB3097中的第二类要求(8分);一一水质符合GB3097中的第三类要求(6分): 水质符合GB3097中的第四类要求(4分)。6.2.2生境质量(IH+B2,共20分)a)生境自然性Bl(Io分)一未受人类侵扰或极少受侵扰,保持原始状态,生境类型多样且完好的自然湿地(10分);一已受到轻微侵扰和破坏,但生态系统无明显结构变化,生境类型多样且基本完好的湿地(8分); 已遭受较严重的破坏,系统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生境类型单一且退化的湿地(6分);一一自然生境彻底破坏,原始结构已不复存在(4分)。b)红树林植被覆盖率B2(10分) 覆盖率大于等于75%以上(10分);一一覆盖率大于等于60%小于75%(8分);一覆盖率大于等于45%小于60%(6分); 覆盖率小于45%(4分)。6.2.3物种多样性(C1+C2+C3+C4,共40分)a)大型底栖动物种类CI(IO分) 监测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在60种以上(10分); 监测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在45种60种之间(8分);一一监测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在30种45种之间(6分); 监测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在30种以下(4分)b)植被类型多样性C2(10分)一一湿地植被组成复杂,土著红树林植物群系数量6种以上(10分);一湿地植被组成较红杂,土著红树林植物群系数星在4种6种(8分);湿地植被组成简单,土著红树林植物群系数量在2种4种(6分);湿地植被组成单一,土著红树林植物群系数量低于2种(4分)。O鸟类数量C3(1O分)监测到鸟类数量在100OO只以上或30种以上(10分);监测到鸟类数量在100o只100OO只或20种以上(8分);监测到鸟类数量在100只100O只或10种以上(6分);监测到鸟类数量在100以下或小于10种(4分)°d)珍稀濒危物种C4(10分)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极危和濒危物种,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10分); 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8分); 有省级保护野生动植物(6分); 无以上保护级别的野生动植物(4分)。6.2.4干扰压力(D1+D2+D3.共30分)a)外来人侵物种DKlO分)一一未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危害(10分);一一受到外来入侵物种轻微危害(8分);-受到外来入侵物种中度危害(6分);受到外来入侵物种严垂危害(4分)°b)病虫害D2(10分)未发生病虫害(10分);病虫杏发生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小于或等于5%(8分);病虫害发生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小于或等于15%且大于5%(6分);病虫害发生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大于15%(4分)。c)人为干扰程度D3(10分)一一滩涂养殖、港口、消浪堤、主要道路等人为干扰源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小于5%,对红树林湿地几乎无影响(10分);滩涂养殖、港口、消浪堤、主要道路等人为干扰源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10%,对红树林湿地有轻微影响(8分):滩涂养殖、港口、消浪堤、主要道路等人为干扰源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大于或等于10%,小于15%,对红树林湿地有中度影响(6分);一滩涂养殖、港口、消浪堤、主要道路等人为干扰源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大于或等于15%,对红树林湿地有严重影响(4分)。6.3 计算方法红树林湿地生态质量的评价分值按式(1)计算:Wr-*-1,2.3,-,10)(1)式中:W一红树林湿地生态质量的评价分值;X,一一评价项目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赋值;一一评价指标个数。6.4 等级划分红树林湿地生态质量等级由评价总得分和单类评价内容得分共同确定:一评价总得分285分,且单类评价内容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价内容满分的60%,应评为“优”,指红树林湿地水质一类、生境质量优、物种多样性高、干扰压力小:一评价总得分270分,小于85分,且单类评价内容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价内容满分的60%,应评为“良”,指红树林湿地水质二类及以上、生境质量良好、物种多样性较高、干扰压力较小:一评价总得分260分,小于70分,且单类评价内容得分均不小于该类评价内容满分的50%,应评为''一般",指红树林湿地水质三类及以上、生境质量一般、物种多样性一般、干扰压力较大;评价总得分60分,或单类评价内容得分为该类评价内容满分的50%以下,应评为“较差”,指红树林湿地水质四类、生境质量低、物种多样性低、干扰压力大。12

    注意事项

    本文(LY_T 2794-2023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