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文安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 资源ID:1416685       资源大小:39.6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安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文安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救治水平,打造“健康廊坊”,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文安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面积1037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辖13个乡镇(文安镇、赵各庄镇、左各庄镇、大柳河镇、滩里镇、德归镇、新镇镇、苏桥镇、史各庄镇、兴隆宫镇、大围河乡、孙氏镇、大留镇镇),5个国营农场(小务、李庄、新桥、黄甫、界围),1个省级开发区(文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383个行政村。(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县着力强基层、补短板、优环境,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维护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1 .资源总,持续增长。到2020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96个,较2015年减少了36个基层卫生机构。其中医院17个(二级医院2个、一级及未定级医院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75个,包括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86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620张比2015年增长1.54%o其中,医院134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21张,比2015年分别增长2.17%.1.57%o全县卫生人员3690人,比2015年增长1.52%,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04人、执业(助理)医师1467人、注册护士971人,比2015年分别增长2.33%、2.46%、3.29%o2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建设,我县二级以上医院与天津、北京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共体”服务,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服务,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2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3 .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我县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全县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80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14.78/十万、1.3%o、l%oo(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全民健康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1.机遇。政策机遇。健康中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政策的推出,为构建我县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协同机遇。我县区位优势独特,雄安新区建设将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在京津廊区域进行优化配置。需求机遇。随着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群众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对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技术机遇。医疗健康领域理论和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不断面世,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加速渗透融合,医疗卫生服务科技化、精准化、数字化转型加快,疾病预防和诊治手段快速进步,为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新动能。2.挑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挑战。2020年全县65周岁以上比例为11.09%,高血压患病率高达I1.4%,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9%,儿童、妇女、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大,相应健康服务保障供给不足,健全我县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刻不容缓。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的新要求。我县毗邻京津,人员流动、交流频繁,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新冠肺炎疫情面临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双重压力,乙肝、肺结核等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传染病防控任务突出。新型城市化战略提出的新任务。按照城市化战略与发展定位,把文安建设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与京津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连接京津雄生态宜居城市,为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新任务,要求抓住“承载与融入”的契机,强化京津廊医疗卫生政策协同,科学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深化京津廊医疗卫生协同,更加注重市级医院与重点专科发展,更加注重优质资源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统筹资源布局,调整资源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提升医疗卫生协调发展,构建具有文安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整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医养结合及康复护理等资源及服务,兼顾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统筹资源配置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能,打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2 .需求导向,平战结合。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立足平时需求和保障重大疫情防控需要,提高平急结合和快速转换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可及性、公平性。鼓励社会力量在我县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好地满足全县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发展布局相匹配,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水平与全省差距显著缩小,资源利用相对高效,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有效缓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充分体现,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进入快速、高质量发展轨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表1“十四五”时期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指标分类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2025年目标指标性质公共卫生1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0.70.83预期性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一100预期性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100预期性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发热诊室)的比例(%)100100预期性医疗服务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4.95.50预期性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83.20预期性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1.82.80预期性8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110.15预期性9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03.93约束性10医护比1:0.661:0.78预期性11床人比(卫生人员)1:0.931:1.55预期性中医药服务12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120.76预期性13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0.50.62预期性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的比例(%)69100预期性重点人群健康服务15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一4.5预期性16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一100预期性三、布局与配置优化配置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与数据等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常见病的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一)机构合理布局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体,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全过程健康服务。1.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1)公立医院。依据常住人口数和服务需求,原则上县级区域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设置文安县医院和文安县中医院。县办医院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医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表2“十四五”时期县办医院布局机构名称医院类型地点建设情况文安县医院综合医院文安镇丰利路192号改造新院区:文安县新北外环与采留线交叉路口西北侧筹建文安县中医医院中医医院文安镇兴文道212号迁建(2)非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现有非公立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非公立医院向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优先支持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以及眼科、口腔、肿瘤、精神等紧缺专科和中医、检验等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设置1所标准化建设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等因素,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对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周边区域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社区卫生服务站(点)。2000人以上小区设置一所卫生站,不足2000人的小区按照“就近相邻、每2000人至少设置1所”的原则,联合设置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居民小区卫生站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指导下,履行疫情防控哨点职责,开展居住小区(网格)健康综合服务工作。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可不再设置。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传染病报告监测等工作。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和门诊部等)。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门诊部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行准入管理。鼓励开办特色专科诊所,鼓励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设置医务室。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为政府主办,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食品营养、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合理界定功能职责。妇幼保健机构。设置县妇幼保健院1个,妇幼保健机构是具有公共卫生性质、防治结合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妇幼保健机构除承担保健、医疗工作任务外,还应当协助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技术推广及对下级机构的指导、检查和评价等工作。妇幼保健机构应当与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建立技术协作机制。卫生监督机构。设置政府办卫生监督机构1个。急救体系。设置文安县卫生急救中心1个,指挥调度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急救资源,承担全县急危重症病人求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调度任务,负责全县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采供血机构。依托县医院设置血库。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鼓励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鼓励发展康复中心、护理院(中心、站)、慢病管理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为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服务等,以康复医疗、中医药服务、医养结合等为特色,我县民营医院联合县医院创建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中心建设。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二)床位适度合理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量,优化床位结构,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盘活床位存量,提升使用效率,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床位使用质量。1.床位规模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5.5张配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医院(含妇幼保健机构床位,下同)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4.5张配置。公立医院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3.82张配置。县办医院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2.27张配置;非公立医院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87张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16张配置。表3“十四五”时期市办医院规划床位(张)机构名称2020年编制床位2020年实有床位2025年规划床位2025年规划床位比2020年实有床位增量文安县医院本部300450一100新院区一一550文安县中医医院300300600300合计60075011504002 .床位结构。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适度控制治疗床位增长,增量床位优先向传染病、重症、儿科、康复、精神、老年病等短缺领域倾斜。全县传染病救治床位,不低于200张配置。根据医疗机构类别和床位使用功能,实行床位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床位资源急慢分开。3 .床位使用质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规划编制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开放床位数超过规划编制床位数的要区分情况逐步调整规范,公立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不再增加床位。(三)人力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8人、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儿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助产士、药师等紧缺医技人员的培养。1 .医院。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2025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员能够满足服务工作需要。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则上按照全县常住人口1.65人/万人的比例核定。妇幼保健机构。原则上按照每万常住人口1名妇幼保健人员配置,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80%,按照床位数的1.7倍配置临床人员。4 .其他卫生机构。参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配置相关人员。(四)设备合理配置医用设备,大型医用设备以政府投入为主。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遵循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结合卫生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支持非公立医院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更新升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备。根据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大型救治、卫生应急和信息化等设施设备;加强承担传染病救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体外膜肺(ECM0)、移动CT、移动手术室、呼吸机、监护仪、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等设备配置。完善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PCR)等检验检测设备配置。提高设备使用效能。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上级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鼓励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机制。(五)技术医疗技术。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围绕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深化与京津合作,积极引进京津先进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诊疗效果。围绕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开展具备专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扶持包括内镜和介入等微创诊疗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内镜和介入诊疗技术县域全覆盖。加强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六)信息与数据1.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健康大数据应用。逐步实现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妇幼健康、健康体检等数据库信息共享。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数据库,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发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枢纽作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服务为抓手,实现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影响因素等数字化防控与管理。2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二级综合医院实现率达到70%;落实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实现二级以上医院的90项指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为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等业务信息化提供支撑。3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满足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搭建覆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筛查哨点等传染病监测平台,建立健全突发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强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功能。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4 .智慧医疗技术。鼓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运用,丰富新兴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场景。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继续普及推广电子健康码。加大“互联网+”便民惠民应用建设,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智能辅助诊疗、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等应用场景建设发展,实现市、县、乡、村远程医疗服务的全覆盖。四、重点任务。(一)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机制,织牢全县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高早期监测预警、快速监测、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公共卫生与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1.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检验检测、重点疾病监测、公共卫生、信息收集职能,强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和健康管理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与监测评估职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移动检测车。强化与学校、医疗机构、企业等第三方合作,共建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实验室。2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提升全域监测和预警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人群、区域协同、联防联控、智慧化的综合监测系统和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响应机制。加强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监测协同,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健全网络直报、机构报告、医务人员直报、科研发现报告、个人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信息综合监测体系,构建全域监控、全程追踪的传染病疫情突发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3 .加强应急与救治能力建设。健全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应急管理、物资保障、组织指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加强传染病医院和传染病专科防治机构建设,提升传染病综合救治和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诊断和快速反应能力。推进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独立儿童传染病病区建设。加快县级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建设,承担全县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救治能力。县级依托县医院,推进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在疫情发生时按照30万人口以下的县不低于20张、30-5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50张、50万人口以上的县不低于80张的标准,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的发热筛查门诊,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发热诊室,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具备重大疾病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建设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依托医疗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建设紧急医学救援站和救援点,组建县级卫生应急快速反应小分队和县域基层综合应急分队,承担本区域突发事件现场伤病员医学救援处置、转运和接收救治任务。专栏1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工程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补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配置缺口,支持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支持文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建设。2.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依托文安县医院建设传染病医院。(二)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县级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医疗服务供给的系统性、整合性和协同性,确保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在县内基本得到解决。推动县办医院建设。提升文安县医院和文安县中医医院关键技术服务能力。推动文安县医院新院区建设,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专科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条件,补齐县级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强化县办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全科医生、适宜技术、医学装备等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县域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服务供给。(三)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以县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 .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县级办好1所政府办中医医院,巩固县中医院二级甲等创建成果。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国医堂,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2 .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以京廊中医药服务协同为抓手,以京城名医馆和国医堂建设为支撑,以重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加快中医药学科和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县中医院中医特色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突出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优势,推广中医综合服务模式和中医适宜技术,增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强化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健全完善中西医协同应急工作机制,提升中医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3 .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人才成长途径更加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更为有力。借助京津走廊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中医院合作,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畅通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制度,开展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活态传承,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着力引进一批中医药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打造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鼓励西医脱产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4 .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挖掘我县中医药文化资源,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环京津县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中医药健康养老基地;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快各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平台升级改造工程,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专栏2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基层运行机制体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巩固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优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筑牢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网底。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实施,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提升与建设优化,不断拓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1)推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配置,逐步提高学历和高级职称比例,加强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康复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机构设立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拓展乡镇卫生院服务项目,能够初步诊治50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推动部分服务人口多、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的中心卫生院打造成县域医疗次中心。到2025年,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规范科室设置,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能力。选优配强社区卫生服务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服务综合管理。到2025年,全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3)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60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下降到45%以下。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统一由乡镇卫生院管理,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2.加强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或发热诊室,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设置临时留观室(点),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等知识技能培训制度,提升疫情早期发现、报告和应对处置能力,夯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工作基础。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扎实开展排查、健康、应急等指导工作,严格登记报告、临时隔离、转送就诊等环节,加强宣传指导、居家观察管理、跟踪随访专栏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 .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支持基础好、服务能力强的中心卫生院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3 .社区医院建设。支持健筑面积3000平米,开放床位30张,床位使用率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加强社区医院特色科室建设。4 .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在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负压救护车,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或发热诊室。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1.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县级妇幼保健院力争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规范综合医院产科、妇科、儿科专科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建设新生儿科。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师和2名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医师。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名。健全以妇幼保健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依托妇幼保健院,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网络。构建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县级推进产前筛查中心建设,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到2025年,全县产前筛查率达到85%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均不低于95%,县建设1个能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产前筛查机构。扩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建设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2 .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建设。完善由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等组成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连续服务。强化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拥有1所老年疾病诊治能力突出、具有区域广泛影响力的老年(病)医院或综合医院。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到2025年全县90%以上的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用,指导开展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鼓励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支持原来撤乡并镇形成的部分医院转型为护理医疗机构,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规划建设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提升县域医共体老年病诊疗和医养结合服务能力。3 .推进康复医疗有序发展。构建由大型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中心组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鼓励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科学统筹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院资源,新建或改造一批康复医疗机构(含中医康复医院),合理增加康复医院数量。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具备为妇女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建设1所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支持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康复中心,至少建设1个康复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康复医疗门诊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积极开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服务。4 .优化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精神疾病防治机构建设,依托精神专科医院或有精神专科特长的综合医院作为本级精神卫生中心,并依托各级精神卫生中心成立公共卫生应急心理救援中心,承担具体心理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推进精神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和疑难病症诊治中心建设,加强精神亚专科建设。完善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家庭组成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5 .提高职业健康服务水平。完善监测评估、防护、诊断救治为主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满足新时期职业健康需要。支持具备职业病诊断救治条件的综合医院和负有职业病诊断职责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辖区职业病诊断救治的技术支撑。尘肺病等职业病人数量多的乡镇(街道)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职业病康复工作。6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健全由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职能科室等组成的健康教育网络,为健康促进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推进各级各类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科(室)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动员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卫生健康行业学(协)会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多路径全方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六)全面深化京津廊医疗卫生协同发展1.强力推进区域医疗深度合作。组建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为塔尖、本地医疗机构为平台的跨区域学科联盟,推进检查检验诊断互认,探索建立区域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效机制。7 .深化公共卫生区域联动。打造公共卫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京津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完善信息通报、定期会商、协调联动、技术交流等合作制度,深化京津廊公共卫生应急合作。完善综合监督机制,京津廊联合开展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监督工作。8 .打造人才技术区域共享平台。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健全人才培养和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优质医学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进优势学科和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开展政策和临床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在廊坊转化应用。五、支撑与保障(一)强化政策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医改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医价联动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的关系,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发挥医保在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医院功能定位,按区域和医疗机构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对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科学制定付费标准。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依据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县域医共体等建立药品联动政策,促进上下用药的衔接。深化京津廊三地基本公共卫生政策协调,加快三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协同,完善三地诊疗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政策。(二)完善投入机制。强化政府投资主体地位,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建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的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各

    注意事项

    本文(文安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